勿齿

wù chǐ [ wu chi]
繁体 勿齒
注音 ㄨˋ ㄔˇ

词语释义

1.不愿意提及。表示鄙视。 2.不录用。

词语解释

  1. 不愿意提及。表示鄙视。

    《庄子·列御寇》:“施於人而不忘,非天布也。商贾不齿,虽以事齿之,神者勿齿。” 柳亚子 《胡寄尘诗序》:“一二鉅子,尚倡为 苏 黄 之派;又降则力摹 临川 ;又降则非 后山 、 简斋 ,众咸勿齿。”

  2. 不录用。

    《旧唐书·玄宗纪上》:“三月戊申,詔自今内外官有犯赃至解免以上,纵逢赦免,并终身勿齿。”《资治通鉴·唐玄宗开元二年》:“ 涪州 刺史 周利贞 等十三人,皆 天后 时酷吏,比 周兴 等情状差轻,宜放归草泽,终身勿齿。”

引证解释

⒈ 不愿意提及。表示鄙视。

《庄子·列御寇》:“施於人而不忘,非天布也。商贾不齿,虽以事齿之,神者勿齿。”
柳亚子《胡寄尘诗序》:“一二鉅子,尚倡为苏黄之派;又降则力摹临川 ;又降则非后山、简斋,众咸勿齿。”

⒉ 不录用。

《旧唐书·玄宗纪上》:“三月戊申,詔自今内外官有犯赃至解免以上,纵逢赦免,并终身勿齿。”
《资治通鉴·唐玄宗开元二年》:“涪州刺史周利贞等十三人,皆天后时酷吏,比周兴等情状差轻,宜放归草泽,终身勿齿。”

勿齿的网络释义

勿齿

  • wù chǐ ㄨˋ ㄔㄧˇ
  • 勿齿(勿齿)
  • (1).不愿意提及。表示鄙视。《庄子·列御寇》:“施於人而不忘,非天布也。商贾不齿,虽以事齿之,神者勿齿。” 柳亚子 《胡寄尘诗序》:“一二钜子,尚倡为 苏 黄 之派;又降则力摹 临川 ;又降则非 后山 、 简斋 ,众咸勿齿。”
  • (2).不录用。《旧唐书·玄宗纪上》:“三月戊申,诏自今内外官有犯赃至解免以上,纵逢赦免,并终身勿齿。”《资治通鉴·唐玄宗开元二年》:“ 涪州 刺史 周利贞 等十三人,皆 天后 时酷吏,比 周兴 等情状差轻,宜放归草泽,终身勿齿。”
  • 汉字详情

    [wu]
    部首: 202
    笔画: 4
    五笔: QRE
    仓颉: PHH
    四角: 27220

    详细解释

    名词

    (象形。据甲骨文,像一树旗。右边是柄,左边是飘带。本义:州里所建旗帜) 古代大夫、士所建旗帜,半赤半白,用来麾集人众

    勿,州里所建旗,…杂帛,幅半异。所以趣民。——《说文》。段玉裁注:“‘州里’当作‘士大夫’。”

    副词

    (1) 不

    欲勿予。——《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贤者能勿丧。——《孟子·告子上》

    齐人勿附于秦。—— 宋· 苏洵《六国论》

    表否定。如:勿造至于(不至于);勿适意(不舒服;身体欠佳);勿连牵(不连贯;不清楚);勿时路(不时髦;不流行);勿想(不吱声;不说话);勿述(不逆。犹言顺畅);勿庸(无庸,不必,无须);勿论(不追究;不谈);勿药(不服药);勿齿(不愿意提及);勿入调(〈方〉∶不规矩;胡闹)

    (2) 不要,别

    勿士行枚。——《诗·豳风·东山》

    虽欲勿用。——《论语·雍也》

    过则勿惮改。——《论语·学而》

    寡人敢勿轼乎?——《淮南子·脩务》

    必勿使反。——《战国策·赵策》

    愿勿遣。——汉· 刘向《列女传》

    诸君勿复言。——《三国志·诸葛亮传》

    将军勿虑。——《资治通鉴》

    表示禁止或劝阻。如:请勿吸烟;勿用(勿动;不可有所作为);勿惮(不要怕);勿然(不要这样)

    动词

    无,没有。与“有”相对 。如:勿有(没有);勿碍格(〈方〉∶没什么要紧的);勿着杠(〈方〉∶没得到;落空)

    英文翻译

    must not, do not; without, never

    方言集汇

    ◎ 粤语:mat6
    ◎ 客家话:[梅县腔] wut8 [海陆丰腔] wut8 [客英字典] vut8 [东莞腔] wut8 [客语拼音字汇] vud6 [宝安腔] wut8 [沙头角腔] wut8 [陆丰腔] wut8 [台湾四县腔] wut8
    ◎ 潮州话:mai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八物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文弗入聲合口三等mĭuətmyot/miut
    chǐ [chi]
    部首: 803
    笔画: 8
    五笔: HWBJ
    五行:
    仓颉: YMUO
    四角: 21772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象嘴里的牙齿,象形字。战国文字在上面加了个声符“止”,成为形声字。小篆同。本义:牙)

    (2) 同本义

    男以八月而生齿,八岁而龀,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龀。——《大戴礼记·易本命》

    发堕齿槁。——《素问·上古天真论》。注:“齿为骨余。”

    (3) 又如:齿吻(齿及唇);齿颊(牙齿与脸颊)

    (4) 排列如齿状的物品

    齿革羽毛。——《书·禹贡》。传:“象牙也。”

    (5) 又如:锯齿;梳齿;羊齿(一种植物)

    (6) 指年龄

    齿路马有诛。——《礼记·曲礼》。注:“数年也。”

    古者谓年龄,齿亦龄也。——《礼记·文王世子》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柳宗元《捕蛇者说》

    (7) 又如:齿序(年龄的大小顺序);齿力(年龄和体力)

    动词

    (1) 并列,次列

    不敢与诸任齿。——《左传·隐公十一年》。注:“列也。”

    百官以此相齿。——《庄子·天下》

    (2) 又如:齿列(与人同等并列);齿遇(以同等相对待);齿班(并列)

    (3) 谈说,重视 。如:齿及(说及,挂齿);齿牙余论(言词之力;口舌之劳)

    (4) 录用,收纳

    终身不齿。——《礼记·王制》。注:“犹录也。”按,齿有行列者。

    (5) 又如:齿召(予以录用征召);齿用(录用);齿旧(录用旧臣)

    (6) 挡,触

    吾谋适合意,几亦齿奸锋。——宋· 王安石文

    (7) 又如:齿战(上下齿连连相击)

    英文翻译

    teeth; gears, cogs; age; simplified form of the KangXi radical number 211

    方言集汇

    ◎ 粤语:ci2
    ◎ 潮州话:戈衣2(起)徐丸2(耻),ki2 cin2(khí chhíⁿ)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