劣迹

liè jì [ lie ji]
繁体 劣跡
注音 ㄌ一ㄝˋ ㄐ一ˋ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劣迹 lièjì

(1) 恶劣的行迹

劣迹昭彰
misdeed;notorious past (record) evil doing

词语解释

  1. 见“ 劣迹 ”。

  2. 见“ 劣迹 ”。

  3. 亦作“ 劣蹟 ”。亦作“ 劣跡 ”。恶劣的行迹。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察下情》:“后 王 将陛见,其僕预辞去。 王 问何故。僕曰:‘汝数年无大咎,吾亦入京面圣,以为汝先容地。’始知为侍卫某,上遣以侦 王 劣蹟也。” 郭孝成 《湖南光复记》:“此外如有他项劣跡犯罪被斥者,亦得有调消勋章及凭照之权。” 高云览 《小城春秋》第十章:“他领头揭发教育厅长的劣迹,教育界人士都响应了他,结果教育厅长只好自己滚蛋了。”

引证解释

⒈ 见“劣迹”。见“劣迹”。亦作“劣蹟”。亦作“劣跡”。恶劣的行迹。 清昭槤《啸亭杂录·察下情》:“后王将陛见,其僕预辞去。

王问何故。僕曰:‘汝数年无大咎,吾亦入京面圣,以为汝先容地。’始知为侍卫某,上遣以侦王劣蹟也。”
郭孝成《湖南光复记》:“此外如有他项劣跡犯罪被斥者,亦得有调消勋章及凭照之权。”
高云览《小城春秋》第十章:“他领头揭发教育厅长的劣迹,教育界人士都响应了他,结果教育厅长只好自己滚蛋了。”

劣迹的国语词典

恶劣的事迹。

如:「由于劣迹被人揭发,他只好自动请辞。」

劣迹的网络释义

劣迹

  • 劣迹,汉语词汇,
  • 拼音:liè jì
  • 释义为恶劣的行迹。
  • 劣迹造句

    他发现一个叫王本立的左司郎中,恃恩专权,多有劣迹,朝廷百官都惧怕他。
    现在就是有很多人,新年刚开始总希望能把劣迹斑斑的过去清零掉,碰人就打招呼说新年好,以为新年了就真的会很牛逼似的。
    据了解,秦枞军在与朱望花结婚前是个有前科劣迹的人,曾因销赃罪被判刑。
    他的辩护人称,王一平主观恶性不深,案发前无前科劣迹,系初犯,涉案赃款、赃物已全部追回,未造成损失,王一平有自首情节,建议减轻处罚。
    杨琛根本不明白这铜片有什么用,怎么研究还是一块劣迹斑斑的铜片,丝毫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杨琛见看了几年的铜片没有任何特别之处便收了起来。
    其余妄言谬加人罪者,查清劣迹,一律拟定充军之罪,决不宽贷。
    同时又是否反映出劣迹令不但没震慑住圈里的人,相反还被“耍”了一道,人家自己把自己封杀掉,你能耐我何?
    朱杰宝个人档案劣迹斑斑,末世国家机构暂时瘫痪,失去法律束缚,他的一肚子坏水终于有了用武之地。
    “为人清重,”“性恬澹,不贪富贵”,简直完美无瑕,无可挑剔,与其劣迹斑斑的祖上,形成了鲜明对比。
    专案组民警对吴某某的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其无前科劣迹,社会关系较单纯。
    惠妃的兄长,与卑职分属同窗,他们一家,也并无狼子野心,虽不说功在社稷,但也不枉不纵,为官多年,不曾有过贪污舞弊的劣迹,请公主救他们全家的性命!
    孟享后世可是听闻过日本军票的劣迹。
    这人就是一社会的不安分子,可谓是劣迹斑斑,入狱就有三次,时间最长的是五年,原因是拐卖人口,剩下两次都是小偷小摸的拘留。
    白某能如实供述犯罪事实,且认罪态度较好,无前科劣迹,社会危害性较小,法院依法判处有期徒刑八个月。
    程云靖经常听母亲述说体现父亲倔驴脾气的斑斑“劣迹”。
    不是朋友,不是敌人,只是个卑微的失败者,带着消除不了的劣迹和遗憾,惶恐地想要堵住可能已经开裂的缺口。
    在大家的眼睛中,他再也不是一个纯良的家庭好男人了,而是一个劣迹斑斑,有着无数秘密情史的“色虎”。
    此外,戴笠本是是打流人员出生,他还网络了社会上一批小偷、扒手、打手、地痞、瘪三之类的闲散人员,这些人虽然鸡鸣狗盗,劣迹昭彰,但技之簪,可以利用。
    我们也未能杜绝虚报贫困、考试作弊、内部偷窃的劣迹,影响了荔园的诚信高度。
    由于他们的劣迹昭彰,早已被国际检察处选为第一批起诉的对象。

    汉字详情

    部首: 217
    笔画: 6
    五笔: ITLB

    英文翻译

    bad, inferior; slightly
    [ji]
    部首: 306
    笔画: 9
    五笔: YOPI
    五行:
    仓颉: YYLC
    四角: 30303

    详细解释

    名词

    (1) 同本义

    赵主父令工施钩梯而缘 播吾(山名),刻疏人迹其上。——《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2) 又如:浪迹天涯;人迹(人的足迹);人迹罕至;迹蹈(重复走过的路);迹状(行迹);迹响(踪迹和声响)

    (3) 留下的印子

    蟆入草间,蹑迹披求。——《聊斋志异·促织》

    (4) 又如:痕迹;血迹;笔迹;墨迹

    (5) 前人留下的事物(主要指建筑或器物)

    故平公之迹不可明也。——《韩非子·难一》

    (6) 又如:古迹;胜迹;古城墙的遗迹;史迹;迹相(表露出来的不很显著的情况,可借以推断过去或将来)

    (7) 通“绩”。功劳

    如是则其迹长矣。——《荀子·正名》

    动词

    (1) 追踪;追寻

    逻者见之,知非其国人也,迹其所憩执之。——岳珂《桯史》

    (2) 又如:迹察(寻迹察访);迹盗(跟踪查捕盗贼);迹访(寻访)

    (3) 遵循 。如:迹附(追随)

    英文翻译

    traces, impressions, footprints

    方言集汇

    ◎ 粤语:zik1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ziak7 [客英字典] ziak7 [海陆丰腔] ziak7 [陆丰腔] ziak7 [宝安腔] ziak7 zit7 [东莞腔] ziak7 [梅县腔] ziak7 zit7
    ◎ 潮州话:ziah4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二昔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資昔昔開入聲開口三等tsĭɛkciek/zi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