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沙

jiā shā [ jia sha]
注音 ㄐ一ㄚ ㄕㄚ

词语释义

袈裟。

词语解释

  1. 袈裟。

    元 袁桷 《昌上人游京师》诗:“加沙不展蒲团稳,此是 开元 妙总持。”

引证解释

⒈ 袈裟。

元袁桷《昌上人游京师》诗:“加沙不展蒲团稳,此是开元妙总持。”

加沙的网络释义

加沙

  • 加沙(Gaza),巴勒斯坦国加沙地区最大城市。加沙地区靠近埃及边境和地中海,通过沙丘带上的一个豁口与海岸相通。面积约为365平方公里,2018年居民超过308万人,主要是巴勒斯坦人和其他阿拉伯人。
  • 1967年以色列占领加沙地带,2005年以色列军队实行单边撤离计划,当年全部撤离加沙地区,2007年哈马斯和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部队在加沙地区交战,哈马斯获胜并完全控制加沙地区。
  • 2017年10月12日,巴民族解放运动(法塔赫)与巴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在埃及开罗签署协议,同意和解,法塔赫将于12月1日前接管由哈马斯控制的加沙地带。
  • 汉字详情

    jiā [jia]
    部首: 217
    笔画: 5
    五笔: LKG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KSR
    四角: 46000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力,从口。本义:添枝加叶说假话、虚报)

    (2) 同本义

    加,语相增加也。——《说文》

    君子称其功以加小人。——《左传·襄公十三年》

    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论语》

    弗敢加也。——《左传·庄公十年》

    (3) 又如:加叶添枝(加油添醋,加油加醋,加油添酱。为了夸张或渲染的需要,在叙述或转述时,增添原来没有的内容);加诸(诬谤;凌驾于;乱说);加诬(虚构诬陷)

    (4) 增加

    臂非加长。——《荀子·劝学》

    声非加疾。

    何以复加。——《汉书·李广苏建传》

    加其土封。——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5) 又如:加注解;加符号;加一钱(收到本金十分之一的高利贷);加二(二成);加绪含容(增加功绩,包含宽容。绪:功绩);加纳(加官受职);加年(年龄增长);加兵(增加兵力)

    (6) 放在上面,加上

    加彘肩上。——《史记·项羽本纪》

    加以金银。——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三缢加别械。——清· 方苞《狱中杂记》

    (7) 又如:加额(把手放在额头,表示庆幸或敬意);加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成年;著冠);加笄(以簪束发。古代女子十五岁开始加笄,表示成年)

    (8) 施加;强加

    加之以师旅。——《论语·先进》

    加诸彼。——《孟子·梁惠王上》

    加兵于赵。——《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卒不加诛。——汉· 刘向《列女传》

    (9) 又如:加功(施工);加惠(施加恩惠)

    (10) 参加;加与 。如:加盟(参加某一团体或组织)

    (11) 凌驾,侵凌

    加胜于赵。——《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副词

    (1) 表示程度,相当于“更加”,“愈加”

    山不加增。——《列子·汤问》

    至又加少。——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2) 又如:加二(— 方言。更加;加倍);加丰(更加丰富);加损(愈加减少);加顺灵祗(更加顺应神灵的意思)

    名词

    (1) 益处;好处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孟子·鱼我所欲也》

    (2) 姓

    英文翻译

    add to, increase, augment

    方言集汇

    ◎ 粤语:gaa1 gaa3
    ◎ 客家话:[梅县腔] ga1 [海陆丰腔] ga1 [客英字典] ga1 [东莞腔] ga1 [客语拼音字汇] ga1 [陆丰腔] ga1 [沙头角腔] ga1 [宝安腔] ga1 [台湾四县腔] ga1
    ◎ 潮州话:gia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九麻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古牙麻二開平聲開口二等kra/keaka
    shā,shà [sha]
    部首: 331
    笔画: 7
    五笔: IITT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EFH
    四角: 39120

    详细解释

    shā

    名词

    (1) (会意。从水,从少。《说文》:“水少沙见。”金文字形,左边是水,右边“少”象沙粒形。本义:极细碎的石粒)

    (2) 同本义

    沙,水中散石也。——《说文》。字亦作砂。

    于沙。——《易·需》。荀注:“水中之刚。故曰沙。”

    剽土之次曰五沙。五沙之状,粟焉。如屑尘厉。——《管子·地员》

    白沙山广员三百里。尽沙也。——《北山经》

    红壁丹沙。——《楚辞·招魂》

    胡关饶风沙,萧索竟终古。——李白《古风》

    绿杨荫里白沙堤。——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3) 又如:沙芦(泥沙里的芦苇);沙砾(细沙和碎石。也作砂砾);沙坛(沙祭坛);沙路;沙堤;沙痕(沙上的痕迹);沙泉(沙上涌出的泉水);沙府(铺沙的墓穴)

    (4) 沙滩。水边或水中由沙子淤积成的陆地

    凫鷖在沙。——《诗·大雅·凫鷖》

    (5) 又如:沙线(地图上表明航道上暗滩的虚线);沙涂(沙泥沉积而成的浅滩);沙步(沙滩边渡口);沙洪(由流沙淤积而成的大暗滩);沙路(沙滩上的路;沙石路);沙际(沙滩或沙洲边);沙屿(沙滩和小岛);沙碛(沙滩;沙洲)

    (6) 沙地;水边可耕之地 。如:沙民(沙田上耕作的民丁);沙丁(沙田民户中的丁男);沙裙(沙田边缘的荒地);沙压(被流沙覆盖的耕地);沙坑(流沙淤积的洼地);沙埚(低洼的沙地);沙荒地(由大风或洪水带来大量沙粒而形成的不能耕种的沙地)

    (7) 沙漠 。如:沙衍(沙漠);沙度(越过沙漠);沙莽(广阔的沙地,大漠);沙朔(北方沙漠之地,塞北);沙陲(边陲沙漠之地);沙区(沙漠地区);沙西(泛指远方沙漠地带以西的地区);沙外(大漠以北);沙塞(沙漠边塞);沙塞子(生长在塞外沙漠地带的胡人)

    (8) 由蒸制或研磨所制的调匀的食品 。如:豆沙

    (9) 姓。如:沙三(泛指人名。在元剧中和“五留”同用。犹言“张三”、“李四”)

    (10) 古有时通“纱”。指绢之轻细者

    素沙者今之白缚也,……今世有沙縠者,名出于此。——《周礼·天官·内司服》郑注

    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荀子·劝学》

    形容词

    (1) 沙哑的,嘶哑的 。如:沙喉咙(嘶哑的嗓子);沙嗄(沙涩。嘶哑不圆润)

    (2) 粗糙 。如:沙壳子(质粗劣的小铜钞);沙模儿铜钱(即沙钱,质地粗劣的小铜钱);沙涩(粗糙)

    (3) 粗野;粗俗 。如:沙块(粗野之人)

    (4) 颗粒松散如沙状 。如:沙糖;沙瓤(呈细粒状的松散瓜瓤)

    (5) 〈方〉∶雌性的 。如:沙牛

    (6) 另见 shà

    shà

    动词

    (1) 〈方〉∶摇动,使东西里的杂物集中,以便清除 。如:把米里的稗子沙一沙

    (2) 另见 shā

    英文翻译

    sand, gravel, pebbles; granulated

    方言集汇

    ◎ 粤语:saa1
    ◎ 客家话:[陆丰腔] sa1 [梅县腔] sa1 [宝安腔] sa1 [客语拼音字汇] sa1 [海陆丰腔] sa1 [东莞腔] sa1 [台湾四县腔] sa1 [客英字典] sa1 [沙头角腔] sa1
    ◎ 潮州话:sua1 sa1 (sua sa)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九麻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所加麻二開平聲開口二等suɑsra/sha

    加沙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