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谕
词语释义
劝勉晓喻。
词语解释
劝勉晓喻。
宋 岳飞 《奏襄阳府路差补职官措置事宜状》:“新復州军全藉官员葺治,若不稍加恩数,深恐无以劝諭。”《金史·食货志二》:“今乞再下各路提刑及所属州县,劝諭民户,如有不栽及栽之不及十之三者,并以事怠慢轻重罪科之。”《醒世恒言·薛录事鱼服证仙》:“每至春间,亲往各乡,课农耕种,又把好言劝諭,教他本分为人。” 郭沫若 《今日新文字运动所应取的路向》:“反对新文字的人,我们应该尽量的劝谕,能够使他们掉过头来加紧学习,那是再好也没有。”
引证解释
⒈ 劝勉晓喻。
引宋岳飞《奏襄阳府路差补职官措置事宜状》:“新復州军全藉官员葺治,若不稍加恩数,深恐无以劝諭。”
《金史·食货志二》:“今乞再下各路提刑及所属州县,劝諭民户,如有不栽及栽之不及十之三者,并以事怠慢轻重罪科之。”
《醒世恒言·薛录事鱼服证仙》:“每至春间,亲往各乡,课农耕种,又把好言劝諭,教他本分为人。”
郭沫若《今日新文字运动所应取的路向》:“反对新文字的人,我们应该尽量的劝谕,能够使他们掉过头来加紧学习,那是再好也没有。”
劝谕的网络释义
劝谕
劝谕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力,雚(
)声。简化字中“又”仅是一个符号。本义:勉励)(2) 同本义
劝,勉也。——《说文》
劝防之事。——《周礼·丧祝》。司农注:“劝防引柩也。”
则楚之应之也,必劝。——《战国策·秦策》。注:“进也”。
子文无后,何以劝善?——《左传·宣公四年》
我戮之不祥,赦之以劝事君者。——《左传·成公二年》
昔尧治天下,不赏而民劝。——《庄子·天地》
各劝其业。——《史记·货殖列传》
太公劝其女功。
所以劝之。——唐· 韩愈《朱文昌校昌黎先生集》
(3) 又如:劝进(劝勉,策进);劝蚕(勉励种桑养蚕);劝戒(劝勉警戒);劝相(劝助,劝勉);劝掖(劝勉扶持);劝督(劝勉督促);劝奖(劝勉鼓励);劝劳(劝慰;慰劳);劝农(奖励农事);劝慕(因受奖勉而有所企慕、向往,多指倾心向善);劝惩(奖惩)
(4) 劝说
劝君更尽一杯酒。——唐·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
肃劝 权召 瑜还。——《资治通鉴》
劝东游。——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劝君东游。
(5) 又如:劝沮(劝阻);劝酬(劝酒);劝杯(劝人饮酒用的小酒杯);劝盘(放劝杯用的盘子);劝讽(婉言劝告);劝导(规劝开导);劝谏(劝说谏诤)
(6) 勤勉;努力
荆王大说,许救甚劝。——《战国策·宋策》
(7) 又如:劝赞(努力引见);劝心(努力进取之心);劝功(谓努力建功立业);劝务(勤勉努力);劝耕(努力耕种);劝业(努力从事其事业)
(8) 通“观”。细看,看
称德度功,劝其所能。——《管子·君臣下》
(9) 通“欢”。喜乐
以劝其心使犯其主。——《韩非子·八姦》
名词
姓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keng3 (khùrng 旧时:khǹg)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言,俞声。本义:旧时上告下的通称。也指告诉)
(2) 同本义
谕,告也。——《说文》
以谕九税之利。——《周礼·掌交》
讶士掌四方之狱讼,谕罪刑于邦国。——《周礼·秋官》
(3) 又如:谕葬(圣上发旨的葬仪);面谕;谕知(告谕而使人知晓)
(4) 明白、懂得
谕,晓也。——《广雅》
教之以事而谕诸德者也。——《周礼·师氏》注
其言多当矣,而未谕也。——《荀子·儒效》
又不能谕其内志。——《汉书·文帝纪》
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战国策·魏策》
名词
(1) 旧时用指上对下的文告、指示
这可得便来谕,着魏子英拿 沙龙。——《小五义》
(2) 又如:来谕;手谕;赐谕
(3) 告诫的言辞
(4) 比喻
请以市谕,市朝则满,夕则虚。——《战国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