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劝说
(1) 用言语打动
词语解释
劝人从事某事或使其对某事表示同意。
《汉书·疏广传》:“宜从丈人所,劝説君买田宅。” 宋 吴淑 《江淮异人录·司马郊》:“ 郊 怒以物击小儿,中面流血。巡人执 郊 送於虞侯。虞侯素知其名,方善劝説之。” 冰心 《寂寞》:“婶婶只懒懒的,禁不住妹妹和 小小 的撺掇劝说,只得随同出去。”
引证解释
⒈ 劝人从事某事或使其对某事表示同意。
引《汉书·疏广传》:“宜从丈人所,劝説君买田宅。”
宋吴淑《江淮异人录·司马郊》:“郊怒以物击小儿,中面流血。巡人执郊送於虞侯。虞侯素知其名,方善劝説之。”
冰心《寂寞》:“婶婶只懒懒的,禁不住妹妹和小小的撺掇劝说,只得随同出去。”
劝说的国语词典
劝告。《汉书.卷七一.疏广传》:「宜从丈人所,劝说君买田宅。」也作「劝解」。
劝说的网络释义
劝说
反义词
劝说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力,雚(
)声。简化字中“又”仅是一个符号。本义:勉励)(2) 同本义
劝,勉也。——《说文》
劝防之事。——《周礼·丧祝》。司农注:“劝防引柩也。”
则楚之应之也,必劝。——《战国策·秦策》。注:“进也”。
子文无后,何以劝善?——《左传·宣公四年》
我戮之不祥,赦之以劝事君者。——《左传·成公二年》
昔尧治天下,不赏而民劝。——《庄子·天地》
各劝其业。——《史记·货殖列传》
太公劝其女功。
所以劝之。——唐· 韩愈《朱文昌校昌黎先生集》
(3) 又如:劝进(劝勉,策进);劝蚕(勉励种桑养蚕);劝戒(劝勉警戒);劝相(劝助,劝勉);劝掖(劝勉扶持);劝督(劝勉督促);劝奖(劝勉鼓励);劝劳(劝慰;慰劳);劝农(奖励农事);劝慕(因受奖勉而有所企慕、向往,多指倾心向善);劝惩(奖惩)
(4) 劝说
劝君更尽一杯酒。——唐·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
肃劝 权召 瑜还。——《资治通鉴》
劝东游。——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劝君东游。
(5) 又如:劝沮(劝阻);劝酬(劝酒);劝杯(劝人饮酒用的小酒杯);劝盘(放劝杯用的盘子);劝讽(婉言劝告);劝导(规劝开导);劝谏(劝说谏诤)
(6) 勤勉;努力
荆王大说,许救甚劝。——《战国策·宋策》
(7) 又如:劝赞(努力引见);劝心(努力进取之心);劝功(谓努力建功立业);劝务(勤勉努力);劝耕(努力耕种);劝业(努力从事其事业)
(8) 通“观”。细看,看
称德度功,劝其所能。——《管子·君臣下》
(9) 通“欢”。喜乐
以劝其心使犯其主。——《韩非子·八姦》
名词
姓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keng3 (khùrng 旧时:khǹg)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shuì
动词
(1) 说服;劝说
义兴人谓为三横,而 处尤剧。或说 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余其一。——《世说新语·自新》
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史记·项羽本纪》
公子患之,数请魏王,及宾客辩士说王万端。——《史记·魏公子列传》
(2) 又如:游说;说士(游说的人);说客(游说之士);说项(本意为称道人善,后引申凡替人游说,阐说人情都可称“说项”);说难(指用言语说服他人并不容易);说城(劝说举城投降);说导(劝说开导);说辞(游说的话);说谏(劝说进谏);说调(怂恿,撺掇)
(3) 休憩;止息。通“税” 。如:说卫(军队扎营休息时担任警卫)
(4) 另见
shuō
动词
(1) (形声。从言,兑(
)声。本义:用言语解说,开导,说明)(2) 同本义
说,释也,一曰谈说也。——《说文》
说所以明也。——《墨子·经上》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在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 宋何罪之有?”——《墨子·公输》
勾践说于国人。——《国语·越语》。注:“解也。”
佐下军以说焉。——《左传·昭公九年》。注:“自解说。”
是欲以我为说于匈奴也。——《汉书·王莽传》
(3) 又如:说卦(“易传”篇名。解说八卦性质、变化和象征);说经(讲说经书或演述佛经故事);说事(说明事件,事实);说梦(说明梦中所见之事);说戒(佛教在每月月半、月底说解戒律);说委(说明原委);说到家(解释得清清楚楚);说义(解说义理);说解(说明解释);说家(注家或评论家);说法台(佛教讲道的高台)
(4) 谈说,讲说
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白居易《琵琶行》
汝来床前,为说稗官野史可喜可愕之事,聊资一欢。——清· 袁枚《祭妹文》
(5) 又如:说不了(话未说完);说不的(说不得;说不定,无法肯定);说兵机(空谈;夸口);说古(吹嘘;吹牛);说发(说动);说杀(说绝了;没有挽回余地);说述(叙述;诉说);说大口(说大话);说方便(说好话);说分上(讲人情);说平话(说评书);说舌头(说长道短;搬弄是非);说风情(讲男女相爱弄情的话)
(6) 告知;告诉
夫差将死,使人说于 子胥。——《国语·吴语》
(7) 评议;谈论
说,论也。——《广雅·释诂二》
游于说。——《礼记·少仪》。疏:“谓论说。”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宋·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8) 又如:说是非(评说事理的是非);说谈(谈论);说议(议论);说结(商量妥当);说票(绑匪向事主谈判赎票事项)
(9) 劝告;责备
六曰说。——《周礼·太祝》。注:“以辞责之。”
虽户说以眇论,终不能化。——《史记·货殖列传序》
(10) 又如:说发(说动);说和(劝说使和解);说泛(说动);说化(劝说使感化);说不上去(不听劝告);他父亲说了他一顿
(11) 介绍,旧时指说合 。如:说媳妇儿(说亲);说媒红(给媒人的彩礼)
(12) 以为 。如:当初只说要选个美人,谁想娶了这丑八怪
名词
(1) 学说;观点;言论
然是说,余尤疑之。——宋· 苏轼《石钟山记》
神仙之说,所谓为蛇画足。——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战国策·秦策一》
(2) 又如:又一说;著书立说;异说;邪说
(3) 古代墨家逻辑的名词,指推理
论求群言之比,以名举实,以辞抒意,以说出故。——《墨子·小取》
(4) 指说书
子之说,能使人慷慨涕泣矣。——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5) 一种文体,通过发表议论或记述事物来说明某个道理。如《爱莲说》、《捕蛇者说》
(6) 另见
yuè
乃徐有说。——《易·困》。虞注:“兑为说。”
我心则说。——《诗·召南·草虫》
说怿女美。——《诗·北风·静女》
宣王说之。——《韩非子·内诸说上》
公输盘不说。——《墨子·公输》
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韩非子·五蠹》
秦王不说。——《战国策·魏策》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
(2) 另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