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耸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鼓励怂恿。
《旧唐书·王涯传》:“开怀以示之,厚利以啗之,所以劝耸要约者异於他日,则 匈奴 之鋭,可得出矣。”
引证解释
⒈ 鼓励怂恿。
引《旧唐书·王涯传》:“开怀以示之,厚利以啗之,所以劝耸要约者异於他日,则匈奴之鋭,可得出矣。”
劝耸的网络释义
劝耸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力,雚(
)声。简化字中“又”仅是一个符号。本义:勉励)(2) 同本义
劝,勉也。——《说文》
劝防之事。——《周礼·丧祝》。司农注:“劝防引柩也。”
则楚之应之也,必劝。——《战国策·秦策》。注:“进也”。
子文无后,何以劝善?——《左传·宣公四年》
我戮之不祥,赦之以劝事君者。——《左传·成公二年》
昔尧治天下,不赏而民劝。——《庄子·天地》
各劝其业。——《史记·货殖列传》
太公劝其女功。
所以劝之。——唐· 韩愈《朱文昌校昌黎先生集》
(3) 又如:劝进(劝勉,策进);劝蚕(勉励种桑养蚕);劝戒(劝勉警戒);劝相(劝助,劝勉);劝掖(劝勉扶持);劝督(劝勉督促);劝奖(劝勉鼓励);劝劳(劝慰;慰劳);劝农(奖励农事);劝慕(因受奖勉而有所企慕、向往,多指倾心向善);劝惩(奖惩)
(4) 劝说
劝君更尽一杯酒。——唐·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
肃劝 权召 瑜还。——《资治通鉴》
劝东游。——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劝君东游。
(5) 又如:劝沮(劝阻);劝酬(劝酒);劝杯(劝人饮酒用的小酒杯);劝盘(放劝杯用的盘子);劝讽(婉言劝告);劝导(规劝开导);劝谏(劝说谏诤)
(6) 勤勉;努力
荆王大说,许救甚劝。——《战国策·宋策》
(7) 又如:劝赞(努力引见);劝心(努力进取之心);劝功(谓努力建功立业);劝务(勤勉努力);劝耕(努力耕种);劝业(努力从事其事业)
(8) 通“观”。细看,看
称德度功,劝其所能。——《管子·君臣下》
(9) 通“欢”。喜乐
以劝其心使犯其主。——《韩非子·八姦》
名词
姓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keng3 (khùrng 旧时:khǹg)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耳,从声。本义:耳聋) 同本义
子野听耸, 离朱目眩。—— 马融《广成颂》
耸,聋也…生而聋,陈、 楚、 江、 淮之间谓之耸。 荆阳之间及 山之东西双聋者谓之耸。——《方言》。 郭璞注:“言无所闻常耸耳也。”
(2) 又如:耸昧(既聋又瞎。即昏瞶)
动词
(1) 高起;矗立
予观雁荡诸峰,皆峭拔险,上耸千尺。—— 宋· 沈括《梦溪笔谈》
(2) 又如:耸人瞻仰(众人耸立瞻仰);耸秀(高耸秀丽);耸出(高耸突出);耸耳(高起的耳朵;竖起耳朵);耸然(高耸貌);耸峭(高耸陡峭);耸突(高耸突起);耸干(高挺的树干);耸擢(高耸突出);耸耸(竖起貌;挺立貌);耸翠(形容山峦、树木等高耸苍翠)
(3) 比喻出众,不凡
又有一人,披紫裳,执青玉,貌耸神溢,立于君左。——唐· 李朝威《柳毅传》
(4) 又如:耸壑昂霄(矗立山谷间,高耸入云霄。比喻超拔出众,出人头地)
(5) 向上跳;向上动 。如:耸擢(跳跃);耸体(犹耸身)
(6) 劝勉
教之春秋而为之,耸善而抑恶焉。——《国语·楚语上》。又如:耸恿(劝说);耸劝(劝导;警惕自勉)
(7) 通“怂”。怂恿 。如:耸恿(怂恿);耸臾(怂恿);耸踊(怂恿);耸惑(怂恿诱惑);耸踊(怂恿)
(8) 惊动;惊惧
耸之以行。——《左传·昭公元年》
驷氏耸。——《左传·昭公十九年》
身耸除洁。——《国语·周语下》
体轻似无骨,观者皆耸神。——刘禹锡《观柘枝舞》
(9) 又如:危言耸听;耸惧(恐惧。即悚惧);耸激(犹激励);耸踊(欢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