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有未逮

lì yǒu wèi dài [ li you wei dai]
注音 ㄌ一ˋ 一ㄡˇ ㄨㄟˋ ㄉㄞˇ
词性 成语

词语释义

能力有所不及。

词语解释

基本内容

基本信息【拼音】:lì yǒu wèi dài 【注音】:ㄌㄧˋ ㄧㄡˇ ㄨㄟˋ ㄉㄞˋ 【汉字】:力有未逮词语肆义成语释义: 指能力做不到。 近义词:心有余而力不足。 成语示例: (1)他一直希望能化解这两家的仇恨,但力有未逮,他们仍然争吵不休。(2)他总想什么都做的完美,但力有未逮。 英文解释:beyond one's reach or power to do something 1

力有未逮的国语词典

能力有所不及。

如:「本想夺魁,然力有未逮,终于落败。」

力有未逮的网络释义

力有未逮

  • 力有未逮,汉语成语,指有意愿却做不到。出自连文凤《百正集·送苟厚夫学正之昌国序》
  • 力有未逮的翻译

    英语: beyond one's reach or power (to do sth)​
    法语: (faire qch)​ au-delà de sa portée ou de sa puissance

    力有未逮造句

    瞬间,两团头颅大小的火焰和一道闪耀的电光打到了丧尸身上,而皮糙肉厚甚至肌肉能卡住子弹的丧尸面对这元素伤害也是力有未逮。
    黄雨柔见此情况也是叹了一口气,知道自己现在的修为,只是冻住一两人还好,可是这么多修为比自己还高的邪修,想要冻住还真是力有未逮。
    在人力有限以及本身业务自顾不暇的情况下,外交、新闻等驻外人员想要兼顾文教交流推动,实在是力有未逮。
    他一直希望能化解这两家的仇恨,但力有未逮,他们仍然争吵不休。
    在中天的南海,海军舰队或许力有未逮,但是在中天东部沿海地区,海军力量担负着重大的保卫责任,想拦截区区的补给舰,自然是小菜一碟。
    你说呢?我倒是希望把雷音寺从晋国大地上抹除,希望把天下秃驴全部杀光!可惜,我力有未逮。
    虽然他人如其名,跟历史上那位大名鼎鼎的同名同姓者一样,长得人高马大,可要他小宇宙爆发,大发神威,将九个小混混打个哭爹喊娘,还是力有未逮。
    好在有人在这些医理的字里行间用蝇头小楷填上了许多药方和药膳方子,不然,以萧紫阳那还未入门的药理知识,想要照着开出药方却是力有未逮。
    她银牙一咬,手掌接连拍在马腹上,只是这马驹终究力有未逮,片刻后便被赵禹的大宛良驹甩在了身后。
    只是她虽然兴致勃勃着,可是在翻的过程里,却力有未逮,半摔了一下,不由捂住麻了的膝盖,一副无助的样子。

    汉字详情

    [li]
    部首: 217
    笔画: 2
    五笔: LTN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KS
    四角: 400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耒形,有柄有尖,用以翻地。用耒表示执耒耕作需要花费力气。“力”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体力,力气)

    (2) 同本义

    力,筋也。像人筋之形。——《说文》。筋下曰:肉之力也。二篆为转注。筋者其体,力者其用也。

    其行之以货力。——《礼记·礼运》。注:“筋骸强者也。”

    力农数耘。——《汉书·食货志》。注:“谓勤作之也。”

    有力如虎,执辔如组。——《诗·邶风》

    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以缚背刃,力上下,得绝。——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孟子·梁惠王上》

    (3) 又如:四肢无力;力人(力气很大的人);力尽神危(力气精神都疲惫到极点);力软筋麻(力尽筋疲。筋疲力尽);力屈(力竭);力尽(力气用尽);力竭(力气用尽)

    (4) 力量

    战疾力。——《汉书·灌婴传》。注:“强力也。”

    愿将军量力而处之。——《资治通鉴》

    朽蠹不胜刀锯力,匠人虽巧欲何如?——韩愈《题木居士》

    盛夏力作。——宋· 苏轼《教战守》

    (5) 又如:力劣(力量薄弱);力薄(力量薄弱)

    (6) 能力

    欲为陛下所为者甚众,顾力不能耳。——《史记·淮阴侯列传》

    (7) 又如:理解力;才力(才能;能力);脑力(人的记忆、理解、想像等的能力);力用(能力和作用);力怯(力小胆怯)

    (8) 威力;权势

    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孟子》

    (9) 又如:权力(政治上的强制力量);暴力(强制力;武力);力征(以武力征伐);力正(以武力征伐);力制(以权力统御、控制);力攻(以武力攻伐);力役(以武力征伐);力政(以武力为政,暴政)

    (10) 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凡能使物体获得加速度或者发生形变的作用都称为力 。如:摩擦力;斥力;引力;合力;冲力;压力;阻力;推力;拉力

    (11) 劳役;仆役

    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论语》

    (12) 又如:力役(劳役);力征(力役之征)

    (13) 本指制法成治之功,后泛指功劳

    事功曰劳,治功曰力。——《周礼》

    拥佑太子,颇有力焉。——《汉书》

    (14) 兵士

    率见力决战。——《宋书·谢诲传》

    (15) 姓

    动词

    (1) 勤;致力,努力;从事于

    古训是式,威仪是力。——《诗·大雅·烝民》

    力周公正先天下。——《汉书·王莽传》。注:“勉力也。”

    郡中莫不耕稼力田。——《汉书·召信臣传》

    (2) 又如:力农(从事于农业);力田(致力耕种);力耕(努力耕作);力碌碌(匆忙的样子)

    (3) 役使

    视贱躯之可力,倾尽而为。——宋· 叶适《湖南运判到任谢表》

    (4) 又如:力役(强制老百姓从事的一种无偿劳动,是徭役的一种;服役;干体力活);力伐(力攻顽敌;力攻智取);极力指摘、驳斥

    副词

    (1) 尽力,竭力

    楼船力攻烧敌。——《汉书·南粤王传》

    游子常贫苦,力子天所富。——《后汉书·樊晔传》

    力请客。——明· 魏禧《大铁椎传》

    力主变法。——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力摧豪强。——清· 张廷玉《明史》

    力叮不释。——《聊斋志异·促织》

    (2) 又如:力正(尽力匡正);力子(勤勉力行的人);力田(致力农耕);力疾(尽力支撑着病体);力战(全力作战);力邓(勉强,奋力);力力碌碌(勤敏的样子)

    英文翻译

    power, capability, influence

    方言集汇

    ◎ 粤语:lik6
    ◎ 客家话:[陆丰腔] lit8 [梅县腔] lit8 [海陆丰腔] lit8 [客英字典] lit8 [台湾四县腔] lit8 [客语拼音字汇] lid6 [东莞腔] lit8 [沙头角腔] lit8 [宝安腔] lit8
    ◎ 潮州话:lag8 (lâk 旧时:lât)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四職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林直職開入聲開口三等ləklik/liok
    yǒu,yòu [you]
    部首: 444
    笔画: 6
    五笔: DEF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KB
    四角: 40227

    详细解释

    yǒu

    动词

    (1) (会意。金文字形,从又(手)持肉,意思是手中有物。本义:具有,与“无”相对)

    (2) 同本义

    有,不宜有也。春秋传曰:“日月有食之。”——《说文》。按,掩日者月也。故许云月有食之,犹言日有食之月食之也。

    一有一亡曰有。——《谷梁传·庄公二十八年》

    大有众也。——《易·杂卦》

    有备无患。——《左传·襄公十一年》

    天若有情天亦老。——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

    (3) 又如:有来有去(有板有眼);有命无运(谓命好,运气却不好);有酒胆无饭力(表面刚强,骨子里懦弱);有竡划没是处(虽有安排,但无法实现。喻指无处下手之意);有尺水行尺船(指量力而行);有天无日头(天色已晚);有腿没裤子(形容很穷);有气的死人(比喻人无本事,不起什么作用);有门楹人家(有声望、有地位的人家;官宦之家)有些头脸(有面子);有怀莫逐(有厚望不能实现);有心计儿(有主意;有心眼);有眼色(有眼力;有眼光);有针线(有主意;有心眼);有字号(有名气的店铺);有出息(有才能;会办事);有口舌(有口才;能言善辩);有生之年(指人活着的岁月);有缘千里来相会(人与人之间只要有缘分,即使相离很远也会相见)

    (4) 存在

    东有启明,西有长庚。——《诗·小雅》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老子》

    (5) 又如:有想头(有利可图);有讲究(有问题);有肚皮(有默契;有深交);有虞(有误);有等(有些);有偏(心地不公正);有味(有利益;有油水);有间(有区别;不同);有分(有机会;有希望);有服(亲属死后正在服丧期间);有事(隐指有暧昧关系);有首尾(有不正当关系);有神没气(没有生气);有负众望(辜负众人的期望);有差(有区别,不一)

    (6) 取得,获得,占有

    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资治通鉴》

    (7) 又如:有功(有功劳,有功绩);有根有苗(有根据,有线索);有根有底(有根有据);有福同享,有祸同当(有幸福共同享受,有灾难共同担当);有娠(怀孕);有理走遍天下(只要有道理,任何地方都行得通)

    (8) 等候,等待 。如:有程(有期限;有定额);有朝(有朝一日);有期(有一定期限);有时节(有时候);有盼头(有希望;有前途)

    (9) 发生,呈现;产生 。如:有忝祖德(有愧于祖宗的德行,辱没了祖宗的声誉);有事为荣(出头办事,炫耀权势或钱财);有罪(有犯法的行为;有过错;表示失敬陪礼之辞)

    形容词

    (1) 用在“人”、“时候”、“地方”前面,表示一部分 。如:有人说可以,有人说不可以;这个措施有地方适用,有地方不适用

    (2) 表示不定指 。跟“某”的作用相近。如:有一天他来我家;有人这样说,我可没看见

    (3) 表示过去有一段 。如:有一年,有一次,有一回,有一天

    副词

    (1) 用于某些动词前组成套语,表示客气。如:有烦(烦劳。敬辞);“有请”;“有劳”

    (2) 相当于“或”。或许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有,或,有的人)。——《孟子·告子上》

    词缀

    (1) 附着在动词、名词、形容词前,相当于词缀,无实际意义

    舜伐有 苗…汤代有 夏。——《荀子·议兵》

    (2) 另见 yòu

    yòu

    (1) 通“又”

    割地朝者三十有六国。——《韩非子·五蠹》

    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汉· 贾谊《过秦论》

    亡国之恨顿生,檀板之声无色,有非莫生之言可尽言者矣。——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清· 张潮《虞初新志·魏学·核舟记》

    以八月十三日斩于市,春秋三十有三。——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2) 另见 yǒu

    英文翻译

    have, own, possess; exist

    方言集汇

    ◎ 粤语:jau5 jau6
    ◎ 客家话:[梅县腔] ju1 [海陆丰腔] riu1 riu3 [客英字典] ju3 ju1 jiu2 [沙头角腔] jeu1 [台湾四县腔] ju1 ju3 [东莞腔] jiu1 [宝安腔] ju1 jiu1 | ju3 jiu3 [客语拼音字汇] yiu1 yiu4 [陆丰腔] jiu1 [客英字典] ju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四十四有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云久上聲開口三等ĭəuiux/hiov
    wèi [wei]
    部首: 420
    笔画: 5
    五笔: FII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JD
    四角: 50900

    详细解释

    副词

    (1) (象形。基本义:没有;不。“未”字否定过去,不否定将来,与“不”有别。但有时候也当“不”字讲)

    (2) 相当于“没有”、“不曾”、“尚未”

    未,无也。——《小尔雅·广诂》

    未由也已。——《论语·子罕》

    未之难矣。——《论语·宪问》

    吾与郑人未有成也。——《公羊传·隐公六年》

    吾未有言之。——《吕氏春秋·开春》

    未果。——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有孙母未去。——唐· 杜甫《石壕吏》

    未百步则返。——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将舒未舒。

    (3) 又如:未际(未发迹);未的(未必,不一定);未从(未曾,尚未);未傅(未成年的人);未遑(来不及,没有闲暇);未遇(未得到赏识和重用;未发迹);未宾(没有归顺);未集(未能完成);未臻(未到圆满的地步);未极(无穷远处;未到尽头;没有停止);未意之志(没有完成的志向);未第(科举考试中未中);未萌(事情发生之前)

    (4) (“未”字否定过去,“不”字否定将来,但有时候未也当不讲)不

    众宾未拾取矢。——《仪礼·乡射礼》。注:“未,犹不也。”

    未若复吾赋不幸。——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未为简易。——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游人虽未盛。——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犹未能也。——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5) 又如:未消(不必,不要);未一(不再一一去详细叙述);未敢苟同;未知可否;未审(不知);未的(不确实,不确切);未足(不足,不能);未如(不如);未妨(不妨);未若(不如);未孚(不算大信,不是至诚);未足轻重(无关紧要,不值得重视);未应(不曾,不须);未为不可(不是不可以);未逮(不及;没有达到)

    (6) 否 ——用在句末,表示疑问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王维《杂诗》

    名词

    (1) 滋味。后作“味”

    未,味也。六月滋味也。五行,木老于未,象木重枝叶也。——《说文》

    (2) 地支的第八

    未还于此。——唐· 李朝威《柳毅传》

    (3) 与天干相配,用以纪年。如1967年为农历丁未年

    (4) 用以纪月,即农历六月

    (5) 用以纪时,叫“未刻”。即午后十三时至十五时

    两马相交,斗了一百余合,自从辰牌直杀到未刻。——《英烈传》

    (6) 五行属土

    丑、未,亦土也。——《论衡》

    (7) 十二生肖属羊

    未禽羊。——《论衡》

    (8) 将来

    凡刑人之本,禁暴恶恶,且征其未也。——《荀子》

    英文翻译

    not yet; 8th terrestrial branch

    方言集汇

    ◎ 粤语:mei6
    ◎ 客家话:[梅县腔] wi5 wui5 [沙头角腔] wui5 [客英字典] vui5 mui5 [陆丰腔] mui6 [东莞腔] mui5 [宝安腔] mui3 [客语拼音字汇] vui4 [海陆丰腔] wui6 [台湾四县腔] wi5
    ◎ 潮州话:bhi7(bī) bhuê7(būe)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八未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無沸微合去聲合口三等myoih/mvoymĭwəi
    dài,dǎi [dai]
    部首: 306
    笔画: 11
    五笔: VIPI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YLE
    四角: 35309

    详细解释

    dǎi

    动词

    (1) ∶捉,特指经过追赶或试图抓住 。如:逮蚊子;逮特务;猫逮老鼠

    (2) 另见 dài

    dài

    动词

    (1) (形声。从辵( chuò),隶( dài)声。本义:赶上;及;到)

    (2) 同本义

    逮,唐逮及也。——《说文》。按,逮者,行相及也。古曰唐逮。

    逮于袁娄而与之盟。——《公羊传·成公二年》

    群后之逮在下。——《书·吕刑》

    逮事父母。——《礼记·曲礼》

    上不及尧、 舜,下不逮 周、 孔,亦一时之懿士。——《世说新语·排调》

    纵轻体以迅赴,景追形而不逮。——曹植《七启》

    政逮于大夫四世矣。——《论语·季氏》

    敌出不意,大惊扰,以枪上刺刀相搏击,而便捷猛鸷终弗逮。——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3) 又如:逮及(达到,到了某种程度);逮夜(到了晚上);逮至(及至;等到)

    (4) 逮捕,抓人(人在捉拿称“逮”,人逃亡而追拿称“捕”)

    以罪过连逮。——《史记·始皇纪》

    逮治党与。——《汉书·王莽传》。注:“捕也。”

    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明· 高启《博鸡者事》

    五人者,盖当蓼州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张溥《五人墓碑记》

    被逮之前一日。——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5) 又如:逮系(拘捕囚禁);逮坐(逮捕问罪);逮狱(逮捕入狱)

    (6) 另见 dǎi

    英文翻译

    seize, catch; reach, arrive

    方言集汇

    ◎ 粤语:dai6 doi6
    ◎ 客家话:[海陆丰腔] tai6 tai1 ti5 [台湾四县腔] tai5 tai1 ti5 [客语拼音字汇] tai3 ti4 [客英字典] tai5 [梅县腔] tai1 tai5 [宝安腔] ti5
    ◎ 潮州话:dài/多埃6(大) dǎi /多埃2(歹),dai6(tãi)di6(tĩ) dai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十二霽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特計齊開去聲開口四等deh/deydʰi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