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劈风斩浪
(1) 船只行进时冲开风浪,比喻排除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障碍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人民日报》1976.6.25:“在西沙保卫战中,一批刚刚穿上海军服的青年战士,驾着战舰,劈风斩浪,无所畏惧地同敌舰格斗,为保卫祖国的宝岛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成语用法
劈风斩浪作谓语、状语、定语;指克服困难。
引证解释
⒈ 冲破风浪。
引《人民日报》1976.6.25:“在西沙保卫战中,一批刚刚穿上海军服的青年战士,驾着战舰,劈风斩浪,无所畏惧地同敌舰格斗,为保卫祖国的宝岛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劈风斩浪的网络释义
劈风斩浪
近义词
劈风斩浪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pī
动词
(1) (形声。从刀,辟声。本义:破开;分割)
(2) 同本义
劈,破也。——《说文》
劈,分也。——《广雅》
劈,剖也。——《埤苍》
以刀劈狼首。——《聊斋志异·狼三则》
(3) 又如:劈心(剖心);劈半儿(分做两半);劈拉(成八字分开);劈笺(裁纸);劈空(划破长空)
(4) 俗称雷击为“劈” 。如:劈雷(打雷)
(5) 正对着; 冲着
便把鱼汁劈脸泼将去,淋那酒保一身。——《水浒传》
劈胸只一提,丢翻在雪地上。
(6) 又如:劈心(对准心口);劈腰(当腰,正对着腰);劈脊(正对着脊背);劈口(正对着嘴);劈头劈脸(正对着头和脸而来);劈先里(首先;开头);劈头(立即;马上);劈空(突然;忽然)
(7) 辨
举其理,则皆谟明渊沉,剖微穷深,劈析是非,校度古今。——唐· 柳宗元《答问》
名词
简单机械,由两个斜面合成,纵截面呈三角形,木工、金工用的楔子和刀、斧等各种切削工具的刃都是劈 。如:尖劈
形容词
(1) 〈方〉
(2) 不能自持 。如:高兴劈了;喜欢劈了
(3) 嘶哑 。如:嗓子劈了
(4) 另见
pǐ
动词
(1) 把绳股分开以拆散 。如:把绳子劈成三股
(2) 剥…;摘叶子 。如:劈白菜帮子
(3) 腿或手指等过分叉开 。如:劈拉(两腿叉开)
(4) 〈方〉∶说
不要怪我劈直话。——周立波《山乡巨变》
(5)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沙头角腔] piak7 [东莞腔] piak7 [客英字典] piak7 [台湾四县腔] pit7 piak7 [梅县腔] piak7 bit7 tiap8 [宝安腔] piak7 [客语拼音字汇] mag5 piag5 [海陆丰腔] pit7 piak7
◎ 潮州话:pêg4 (phek)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霹 | 普擊 | 滂 | 錫開 | 入聲 | 錫 | 開口四等 | 青 | 梗 | phek | pʰiek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虫,凡声。“风动虫生”故字从“虫”。本义:空气流动的自然现象;尤指空气与地球表面平行的自然运动)
(2) 同本义
風,八风也。东方曰明庶风,东南曰清明风,南方曰景风,西南曰凉风,西方曰闾阖风,西北曰不周风,北方曰广莫风,东北曰融风。风动虫生,故虫八日而化。——《说文》
立春条风。——《易·通卦验》
东北条风。——《广雅·释天》
距日冬至四十五日,条风至。——《淮南子·天文》
条风居东北维,主出万物条之。言条治万物而出之。——《史记·律书》
今日不鳳(風)?——《殷虚文字甲编》
见事风生,无所回避。——《汉书·赵尹韩张两王传》
大风起兮云飞扬。——刘邦《大风歌》
山雨欲来风满楼。——许浑《咸阳城东楼》
(3) 又如:狂风(猛烈的风);风信(风的大小及风向);风团(旋风。比喻飞快);风吹日炙(风吹日晒);风雹(刮风下雹);风潦(风灾和水灾);风霰(风雪)
(4) 风俗;风气
今将移风易俗,其道诚难。——《资治通鉴》
奸党散落,风俗大改。——《汉书·赵尹韩张两王传》
故为之说,以俟观人风者得焉。——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移风易俗。——《荀子·乐论》
(5) 又如:风美(风俗淳美);风纯(风俗纯朴);风沦(风俗沦落败坏);风习(风俗习惯);风浮(风俗浮薄)
(6) 风范,气度,韵致
亦尝侧闻长者之遗风矣。——汉· 司马迁《报任安书》
(7) 又如:风局(风范,器宇);风表(风范仪表);风则(风范);风裁(风采,气度);风期(气度,襟怀);风节(气度情操)
(8) 文学艺术作品的风格特点 。如:风神(指文学艺术作品的风格,气韵);风徽(文章的风格、气韵)
(9) 风声,消息
但有知风来报的赏钱百两。——《二刻拍案惊奇》
(10) 又如:风警(风声很紧);风汛(风声;消息);风音(风声);风路(风声,线索);闻风而动
(11) “诗经”六义之一。指《诗经》中三种诗歌类型的一种,即《国风》中收集的民俗歌谣
风有采蘩采苹。——《左传·隐公三年》
乐操土风,不忘旧也。——《左传·成公九年》
(12) 又如:风赋(指“诗”六义中的风和赋);风人屺岵(诗人的悲凉伤感)
(13) 男女间的情爱
他如今大了,渐知风月,便看上了秦钟人物风流。——《红楼梦》
(14) 又如:风月(指男女间的情爱);风月常新(指情爱永久不断);风月子弟(沉湎于风月场的子弟)
(15) 风纪,教化 。如:风惠(教化恩泽);风驰(形容德化广布);风爱(风泽德化);风调(指教化清和);风略(风纪和方略);风政(教化政治)
(16) 威势,气势 。如:风扫(形容势力猛烈有如狂风席卷一般);风樯阵马(乘风之船,破阵之马。比喻气势雄厚)
(17) 六淫之一。颠狂病,也指颠狂。后作“病”。如:风眩(癫痫);风痴(疯癫痴呆)
(18) 姓
动词
(1) 刮风;起风
风则袭裘,雨则御盖。——宋· 苏轼《教战守》
风雨晨昏,羁魂有伴,当不孤寂。——清· 袁枚《祭妹文》
(2) 借风力吹 。如:风干(由风吹干);风鸡(借风力吹干的鸡)
(3) 走逸
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左传·僖公四年》
库莫奚国有马百匹因风入境。——《北魏书》
(4) 嬉戏
众人忧得你苦,你却在这里风!快上山去!——《水浒全传》
(1) 传说的,没有确实根据的 。如:风谣(民歌,民谣);风言(流言,无根据的话)
(2) 放荡 。如:风魔(放浪,轻狂;疯子);风流博浪(风流放荡)
(3) 通“疯”。癫狂
奈何以国家科第放此风汉及第耶?——《玉泉子·真录》
你原来是个风和尚。——《西游记》
(4) 又如:风发(发疯);风病(精神病);风涎(患风疾的病根);风欠(疯狂);风风势势(举动不正常,易冲动)
(5) 〈副〉 通“凡”(
)。大凡,大概愿先生之言其风也。——《庄子·天地》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车,从斤。古有“车裂”之刑,故从车。斤,斧子,可用于杀人。本义:古代死刑的一种。斩首或腰斩;杀)
(2) 同本义
斩,截也。——《说文》
斩,杀也。——《尔雅·释诂》
国既卒斩。——《诗·小雅·节南山》
斫头曰斩,斩要曰要斩。——《释名·释丧制》
掌斩杀贼谍而膊之。——《周礼·秋官·掌戮》。注:“斩以斧钺,若今之要斩;杀以刀刃,若今之弃市。”
不从令者斩。——《墨子·备城门》
法皆斩。——《史记·陈涉世家》
失期当斩。
借第令毋斩。
杀虎斩蛟。——《世说新语·自新》
(3) 又如:斩使(斩杀来使);斩棺戮尸(劈开棺木,刺杀尸体);斩立决(处斩刑决不待时);斩馘(杀头并取左耳,以计功);问斩(斩首);斩首
(4) 砍;砍断
斩荆棘。——宋· 苏洵《六国论》
斩刈杀伐之际。——宋· 苏轼《教战守》
(5) 又如:斩伐(砍伐);斩祀(砍伐神祠近旁的树);斩祛(斩断其袖。借指旧怨);斩绝(斩断;断绝);斩断(砍断;切断);斩关(砍断门闩,泛指攻破城门)
(6) 断绝
汉祀不斩,皆出将军之赐也。——《三国演义》
(7) 又如:斩夫之祀(断绝夫家的祭祀);斩了(断了;绝了)
(8) 剪裁,特指丧服不缉下边
齐晏桓子卒, 晏婴粗缳,斩。——《左传·襄公十七年》
(9) 又如:斩衰(粗麻布丧服,不缝边,是五种丧服中最重的,服期三年)
(10) 用同“眨”。眼睛一睁一闭
还斩眼动鳞。——《西游记》
(11) 又如:斩眼(眨眼);斩眉多梭眼(挤眉弄眼)
副词
(1) 非常;特别
老远地便见有多少洋枪队,由教习打着外国口号,一斩齐地走了上来。——《老残游记》
(2) 又如:斩平(特别平整);斩截(干脆;利落);斩新(簇新;全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