劈脚跟

pī jiǎo gēn [ pi jiao gen]
繁体 劈腳跟
注音 ㄆ一 ㄐ一ㄠˇ ㄍㄣ

词语释义

紧跟在后。

词语解释

  1. 紧跟在后。

    《说岳全传》第五回:“ 张显 答应回去,劈脚跟 王贵 也走将来。”

引证解释

⒈ 紧跟在后。

《说岳全传》第五回:“张显答应回去,劈脚跟王贵也走将来。”

劈脚跟的国语词典

紧接著、尾随著。

劈脚跟的网络释义

劈脚跟

  • 劈脚跟,汉语词汇,拼音是pī jiǎo gēn ,注音是ㄆㄧ ㄐㄧㄠˇ ㄍㄣ,紧跟在后。
  • 汉字详情

    pī,pǐ [pi]
    部首: 207
    笔画: 15
    五笔: NKUV
    五行:
    仓颉: SJSH
    四角: 70227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刀,辟声。本义:破开;分割)

    (2) 同本义

    劈,破也。——《说文》

    劈,分也。——《广雅》

    劈,剖也。——《埤苍》

    以刀劈狼首。——《聊斋志异·狼三则》

    (3) 又如:劈心(剖心);劈半儿(分做两半);劈拉(成八字分开);劈笺(裁纸);劈空(划破长空)

    (4) 俗称雷击为“劈” 。如:劈雷(打雷)

    (5) 正对着; 冲着

    便把鱼汁劈脸泼将去,淋那酒保一身。——《水浒传》

    劈胸只一提,丢翻在雪地上。

    (6) 又如:劈心(对准心口);劈腰(当腰,正对着腰);劈脊(正对着脊背);劈口(正对着嘴);劈头劈脸(正对着头和脸而来);劈先里(首先;开头);劈头(立即;马上);劈空(突然;忽然)

    (7) 辨

    举其理,则皆谟明渊沉,剖微穷深,劈析是非,校度古今。——唐· 柳宗元《答问》

    名词

    简单机械,由两个斜面合成,纵截面呈三角形,木工、金工用的楔子和刀、斧等各种切削工具的刃都是劈 。如:尖劈

    形容词

    (1) 〈方〉

    (2) 不能自持 。如:高兴劈了;喜欢劈了

    (3) 嘶哑 。如:嗓子劈了

    (4) 另见

    动词

    (1) 把绳股分开以拆散 。如:把绳子劈成三股

    (2) 剥…;摘叶子 。如:劈白菜帮子

    (3) 腿或手指等过分叉开 。如:劈拉(两腿叉开)

    (4) 〈方〉∶说

    不要怪我劈直话。——周立波《山乡巨变》

    (5) 另见

    英文翻译

    cut apart, split, chop

    方言集汇

    ◎ 粤语:pek3 pek6 pik1
    ◎ 客家话:[沙头角腔] piak7 [东莞腔] piak7 [客英字典] piak7 [台湾四县腔] pit7 piak7 [梅县腔] piak7 bit7 tiap8 [宝安腔] piak7 [客语拼音字汇] mag5 piag5 [海陆丰腔] pit7 piak7
    ◎ 潮州话:pêg4 (phek)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三錫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普擊錫開入聲開口四等phekpʰiek
    jiǎo,jué [jiao,jue]
    部首: 444
    笔画: 11
    五笔: EFCB
    仓颉: BGIL
    四角: 77220

    详细解释

    jiǎo

    名词

    (1) (形声。从肉,却声。本义:胫,小腿)

    (2) 同本义

    脚,胫也。——《说文》

    捶笞膑脚。——《荀子·正论》

    (3) 又如:脚膀(指小腿);脚胫(小腿);腿杆(方言。腿)

    (4) 足的别称

    雄兔脚扑朔。——《乐府诗集·木兰诗》

    脚著谢公屐。—— 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5) 又如:脚炉(烘脚的小铜炉);脚踏(炕前供垫脚用的矮凳);脚踪(足迹);脚驴(供人雇用骑行的驴子)

    (6) 某物的底座(作为它的支承部件)

    水面初平云脚低。——唐·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7) 又如:根脚;杯脚;山脚;墙脚;脚灯;脚底下人

    (8) 残渣,即最后留下的渣滓 。如:茶脚;酒脚

    (9) 脚步 。如:脚头(脚步,行动)

    (10) 担任传递或运输的人 。如:脚家(脚夫);脚子(旧时对搬运工人的蔑称);脚户(脚夫);脚步钱(跑腿钱);脚费(脚钱);脚乘(运载工具,如舟车骡马等;指搬运费)

    (11) 帮手

    我又不能自去,少不得要他作脚。——《红楼梦》

    (12) 末端 。如:脚舰(系在战船尾部备用的小船);太阳光线的末端叫日脚

    jué

    名词

    (1) 传统戏曲中的人物类型

    崛,山短高也。——《说文》

    崛,特立也。——《埤苍》

    神明崛其特起。——张衡《西京赋》

    洪台崛其独出兮。——《文选·扬雄·甘泉赋》

    (2) 又如:脚儿(也作“角儿”、“脚色”);脚色(出身履历;演员;人物)

    (3) 另见 jiǎo

    英文翻译

    leg, foot; base, leg, foundation

    方言集汇

    ◎ 粤语:goek3
    ◎ 客家话:[沙头角腔] giok7 [客英字典] giok7 [台湾四县腔] giok7 ka2 [梅县腔] giok7 [海陆丰腔] giok7 ka2 [宝安腔] giok7 [陆丰腔] giok7 [东莞腔] giok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十八藥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居勺藥開入聲開口三等kiakkĭak
    gēn [gen]
    部首: 717
    笔画: 13
    五笔: KHVE
    五行:
    仓颉: RMAV
    四角: 67132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足,艮( gèn)声。本义:足后为跟)

    (2) 同本义

    跟,足踵也。——《说文》

    足后曰跟,在下方着地,一体任之,象木根也。——《释名·释形体》

    阽焦原而跟趾。——张衡《思玄赋》

    诘曲犹能辨跟肘。——苏轼《凤翔八观》

    (3) 又如:跟蹠(脚后跟);跟踵(脚后跟);跟胫(脚跟与小腿);跟趾(脚后跟)

    (4) 器官的基底部分。亦指物体的底部或后部

    每册之跟,自书精楷以表之。——《清稗类钞·鉴赏类》

    (5) 又如:崖跟(山崖底部);跟底(底部)

    动词

    (1) 追随于后

    有元地脚保识人前去跟寻。——吴自牧《梦粱录》

    (2) 又如:跟我来;跟他走;小偷一直跟着他;跟屁股(紧跟不舍)

    (3) 侍奉主人 。如:跟前人(被收房的丫头);跟底(跟前,身边);跟马(旧时称跟随在官员车轿后面骑马的随从);跟房(旧时随嫁的婢女)

    (4) 穿着(鞋),趿

    驾长檐车,跟高齿屐。——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

    (5) 比;及;抵 。如:不跟(不及)

    (6) 旧时指女子嫁人 。如:跟人

    介词

    (1) 和,同

    甚么王八蛋的客,有胆子的快来跟三爷碰碰。——《老残游记》

    (2) 只和指人的名词组合,介绍出与主体共同完成某一动作的对象。如:跟老乡们一起劳动;有事要跟群众商量

    (3) 表示与某事物有无联系。如:他跟这事没关系;高山的气压跟平地上不一样

    (4) 向,对——表示与动作有关的对方,只和指人的名词组合 。如:他要跟你谈一谈;跟大爷碰碰(同大爷较量较量);这事还没有跟领导汇报

    (5) 表示处所,相当于“从” 。如:他跟我借了一支铅笔;跟哪儿来(从哪儿来)

    (6) 如同——引进比较的对象 。如:今天的活儿跟往常一样

    表示联合关系,相当于和、与 。如:桌子放着笔跟纸;水跟土(水和土);孩子跟妇女(孩子与妇女);他的手跟脚都沾了泥 比较“跟”、“同”、“和”、“与”: (1)——用作介词时,口语中常用“跟”,书面语现在倾向于用“同”。用作连词时,一般倾向于用“和”,较少用“跟”,用“同”则更少 (2)——“与”多用于书面,尤其多用在书名、标题中

    英文翻译

    heel; to follow, accompany; with

    方言集汇

    ◎ 粤语:gan1
    ◎ 客家话:[沙头角腔] gien1 [宝安腔] gen1 [海陆丰腔] gien1 gin1 [东莞腔] gen1 [陆丰腔] gen1 [台湾四县腔] gien1 gin1 [梅县腔] gen1 [客英字典] gen1 [客语拼音字汇] gen1 gian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二十四痕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古痕平聲開口一等kənk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