剿捕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讨伐逮捕。
明 唐顺之 《海贼分道侵突疏》:“ 邓城 及守备 杨縉 等又不能设策剿捕,致贼屯聚散劫。”《明史·云南土司传三·木邦》:“ 罗珪 奏:‘ 罕落法 与所部交攻,遣人求援。臣等议委 南寧伯 毛胜 、都督 胡誌 量调官军,相机剿捕。’”《红楼梦》第一回:“贼盗蜂起,官兵剿捕。”
勦捕:讨伐捕捉。
《水浒传》第五二回:“我兀自要来勦捕你,今日你到来就缚,此是天教我成功。”《红楼梦》第一回:“偏值近年水旱不收,盗贼蜂起,官兵勦捕,田庄上又难以安身。”
引证解释
⒈ 讨伐逮捕。
引明唐顺之《海贼分道侵突疏》:“邓城及守备杨縉等又不能设策剿捕,致贼屯聚散劫。”
《明史·云南土司传三·木邦》:“罗珪奏:‘ 罕落法与所部交攻,遣人求援。臣等议委南寧伯毛胜 、都督胡誌量调官军,相机剿捕。’”
《红楼梦》第一回:“贼盗蜂起,官兵剿捕。”
⒉ 勦捕:讨伐捕捉。
引《水浒传》第五二回:“我兀自要来勦捕你,今日你到来就缚,此是天教我成功。”
《红楼梦》第一回:“偏值近年水旱不收,盗贼蜂起,官兵勦捕,田庄上又难以安身。”
剿捕的国语词典
围剿捉捕。
剿捕的网络释义
剿捕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chāo
动词
(1) 抄袭
毋剿说,毋雷同。——《礼记·曲礼上》
(2) 又如:剿拾(袭取);剿袭(剽窃人言以为己说)
(3) 另见
jiǎo
动词
(1) (形声。从刀,巢声。本义:劳累,使辛勤劳累)
(2) 同本义
勦,劳也。从力,巢声。——《说文》
安用速成其以勦民也。——《左传·昭公元年》
今公子苟好勦民以偷乐。——张衡《东京赋》
无及于郑而剿民,将焉用之?——《左传·宣公十二年》
(3) 灭绝,征剿
无用勦绝其命。——《书·甘誓》
断勦奸回之偪。——《后汉书·何敞传》
剿凶虐兮截海外。——班固《封燕然山铭》
(4) 又如:围剿;剿绝(杀灭;灭绝);剿洗(剿灭净尽);剿杀(犹剿戮);剿戮(戮灭;杀戮);剿断(截断,打断);剿截(斩断);剿捕(讨伐逮捕);剿擒(剿捕);剿荡(讨伐荡平)
(5)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英字典] ziau3 ziau1 [海陆丰腔] ziau3 [客语拼音字汇] jiau3 [陆丰腔] ziau3 [东莞腔] giau3 [宝安腔] ziau3 [台湾四县腔] ziau3
◎ 潮州话:cau1 ziau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
详细解释动词 (1) (形声。从手,甫声。捕的原始意义是追捕逃亡的奴隶。本义:捕捉,捉拿) (2) 同本义 捕,取也。——《说文》 遣吏分曹逐捕诸灌氏支属。——《汉书·灌夫传》 吏无追甫之苦。——《汉书·韩延寿传》 变斗杀伤捕伍邻。——《急就篇》 至高邮,制府檄下,几以捕系死。——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他郡国吏欲来捕亡人者,讼共禁弗予。——《史记·吴王濞列传》 捕鼠不如狸狌。——《庄子·秋水》 捕影而视之。——《周髀算经》 武陵人捕鱼为业。—— 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捕者既不至。——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而吾以捕蛇独存。——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3) 又如:捕鱼;捕快(旧时官府中专事捉拿强盗的差役);捕书(清代地方衙门掌管捕捉罪犯的书吏);捕生(捕捉野生动物) (4) 追寻,搜寻 而抄捕南海馆之报忽至。—— 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诏使孺卿逐捕。——《汉书·李广苏建传》 (5) 又如:捕援(索求推举) 名词 (1) 旧时衙门担任缉捕的差役 。如:捕厅(称州、县官署的辅佐官,如县丞、典史、吏目等。多负责缉捕盗匪);捕头(巡捕的头目) (2) 姓 英文翻译arrest, catch, seize
方言集汇◎ 粤语:bou6
◎ 客家话:[梅县腔] pu5 [海陆丰腔] pu6 pu3 [客英字典] pu5 [沙头角腔] pu3 [东莞腔] pu5 [宝安腔] pu3 [客语拼音字汇] pu3 [台湾四县腔] pu5 pu3 宋本广韵廣韻目次:去十一暮
意思相近分类信息词性分类字数分类含数字词语含十二生肖词语描写人物的词语描写颜色的词语描写月份的词语描写季节的词语描写二十四节气的词语拼音首字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