剽袭
词语释义
剽袭
(1) 指对别人的思想或作品进行剽窃或抄袭
词语解释
抄袭。
宋 欧阳修 《绛守居园池》诗:“孰云己出不剽袭,句断欲学《盘庚》书。” 明 方孝孺 《与赵伯钦书》之一:“故圣贤文辞非有大过於今人,其所以不可及者,造道深而自得者远,恒言卑论亦可为后世法,非剽袭以为説者之浅也。” 闻一多 《致梁实秋》:“民国大学学生课艺中竟有全段剽袭者。”
引证解释
⒈ 抄袭。
引宋欧阳修《绛守居园池》诗:“孰云己出不剽袭,句断欲学《盘庚》书。”
明方孝孺《与赵伯钦书》之一:“故圣贤文辞非有大过於今人,其所以不可及者,造道深而自得者远,恒言卑论亦可为后世法,非剽袭以为説者之浅也。”
闻一多《致梁实秋》:“民国大学学生课艺中竟有全段剽袭者。”
剽袭的国语词典
抄袭、袭用。
剽袭的网络释义
剽袭
剽袭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力,票声。本义:抢劫)
(2) 同本义
勡,劫人也。——《说文》。按,古书多以剽为之。
白昼大都之中,勡吏而夺之金。——《汉书·贾谊传》
俱攻剽为群盗。——《史记·酷吏传》。索隐:劫也。
(3) 又如:剽掠(抢劫;掠夺);剽攻(抢劫;掠夺);剽拂(劫掠);剽夺(掳掠);剽虏(掳掠);剽伤(掠夺残害)
(4) ∶砭刺
剽,砭刺也。——《说文》。段玉裁注:“砭者,以石刺病也;刺者,直伤也。”
剽其通。——《灵枢经》
(5) 攻击 。如:剽剥(击杀);剽杀(犹劫杀);剽戮(杀戮)
(6) 窃取,抄袭
惟古于词必己出,降而不能乃剽贼。——韩愈《南阳樊绍述墓志铭》
(7) 又如:剽拾(犹抄袭);剽剥(抄袭窃取);剽掇(抄袭,摘录);剽夺(抄袭);剽裂(摘抄;窃取);剽贼(抄袭);剽缀(抄袭拼凑);剽拟(抄袭摹拟);剽摸(抄袭模仿)
(8) 通“漂”。浮,浮流
五剽之状。——《管子·地员》
形容词
(1) 勇猛 。如:剽轻(矫健勇猛);剽急(勇猛敏捷);剽姚(勇猛劲疾);剽便(谓勇猛敏捷的士卒);剽和(骁勇)
(2) 轻捷
钟其中者谓之剽。——《尔雅》。孙注:“声轻痴。”
且其人剽悍。——《汉书·陈汤传》
(3) 又如:剽迫(轻疾)
(4) 轻浮,轻薄
其俗剽轻,易发怒,地薄,寡于积聚。——《史记》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piau1 piau3 [梅县腔] piau5 [宝安腔] piau5 | piau1 [客英字典] piau3 piau5 [台湾四县腔] piau1 piau3 [客语拼音字汇] peu1 piau1
◎ 潮州话:颇妖1(标),piou1/piao1 (phiau)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瓢 | 符霄 | 並 | 宵A | 平聲 | 蕭 | 開口三等 | 效 | 宵A | bʰĭɛu | bjeu/bieu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衣,从两“龙”(
)省声。本义:死者穿的衣服,衣襟在左边)(2) 同本义
袭,左衽袍也。——《说文》。按,凡敛死者,左衽,不纽。
陈袭事于房中,西领南上,不綪。——《仪礼·士丧礼》。郑玄注:“袭事,谓衣服也。”
(3) 又如:袭衣(尸衣;也指古代行礼时穿在裼衣外面的上衣);袭玩(衣着器用)
(4) 姓
量词
(1) 衣一套为一袭
赐衣被一袭。——《汉书·昭帝纪》。注:“一称也。犹今一副。
乃命留五时衣各一袭。——《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
袈衣一袭,止用一两。——《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
(2) 又如:袭衣(成套衣服);袭衣兼食(成套衣服,多盘菜肴。谓生活优裕)
(3) 层,重
棺椁数袭。——《吕氏春秋》
动词
(1) 因袭,照旧搬用
今袭迹于齐晋,欲国安存,不可得也。——《韩非子·孤愤》
五帝不相复,三代不相袭。——《史记·秦始皇本纪》
汉兴,仍袭 秦制。——《后汉书·宦官传论》
袭译欧西人之言。——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2) 又如:沿袭(依照旧传统办理);袭因(依照旧例);袭迹(依照前人的遗迹)
(3) 继承
世官九等,皆有袭职,有替职。——《明史·职官志一》
贲瑞早已辞世, 贲玺依例袭了侯爵。——《一层楼》
(4) 又如:世袭(指帝位、爵位等世代相传);袭职(继承官职);袭位
(5) 重复
赵孟曰:“吾卜于此起兵,事不再令,卜不袭吉。行也。”——《左传·哀公十年》。 杜预注:“袭,重也。”
(6) 又如:袭吉(卜若不吉则止,不可因而重卜;重卜而得吉,叫做“袭吉”)
(7) 调合;合
天地比,齐秦袭。——《荀子》
(8) 又如:袭从(言两者相合);袭然(合一的样子)
(9) 袭击,乘其不备,偷偷地进攻
凡师有钟鼓曰伐,无曰侵,轻曰袭。——《左传·庄公二十九年》
掩人不备,行不假途,人衔枚,马勒缰,昼伏夜行,为袭也。——《白虎通·诛伐》
城上早插蜀兵旗号:原来已被 魏延袭了。——《三国演义》
慧室袭月。——《战国策·魏策》
荆人欲袭 宋。——《吕氏春秋·察今》
恐汉袭之。——《汉书·李广苏建》
谋袭蔡州。——《资治通鉴·唐纪》
率众袭之。——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10) 又如:偷袭;奔袭;侵袭;奇袭;夜袭;空袭
(11) 衣上加衣
寒不敢袭,痒不敢搔。——《礼记》
(12) 穿衣
衣尸曰袭。袭,匝也,以衣周匝覆之也。——《释名·释丧制》
(13) 又如:袭尸(为死者穿衣);袭朝服
(14) 盖
张甲乙而袭翠被。——张衡《西京赋》
(15) 又如:袭裘(古代盛礼时,掩上裼衣而不使羔裘见于外)
(16) 触及;熏染;侵袭
芳气袭人是酒香。——《红楼梦》
(17) 又如:袭人(侵袭到人。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