剟拾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摭拾。
清 龚自珍 《资政大夫礼部侍郎武进庄公神道碑铭》:“日著书,曰《尚书既见》如干卷,数数称《禹謨》、《虺誥》、《伊训》,而 晋 代剟拾百一之罪,功罪且互见。”
引证解释
⒈ 摭拾。
引清龚自珍《资政大夫礼部侍郎武进庄公神道碑铭》:“日著书,曰《尚书既见》如干卷,数数称《禹謨》、《虺誥》、《伊训》,而晋代剟拾百一之罪,功罪且互见。”
剟拾的网络释义
剟拾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本义:削,删除)
(2) 同本义
剟,刊也。——《说文》
剟,削也。——《广雅·释诂三》
吏治榜笞数千刺剟。——《史记·张耳陈馀传》
(3) 又如:剟削(删除,清除);剟除(削除)
(4) 割,割取
盗者剟寝户之帘。——《汉书·贾谊传》。注:“割取之也。”
(5) 又如:剟材(身有残疾的人材)
(6) 雕刻
村人曳在道旁西,耶娘父母不知。上剟排书字,此是死不归。——《敦煌曲子词》
(7) 通“掇”。掇拾 。如:剟拾(摭拾);剟裒(掇集);剟取(摘取,选取);剟剽(摘抄)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dot7 [客英字典] dot7 [台湾四县腔] dot7 [梅县腔] dot7
◎ 潮州话:徐冤4(辍)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掇 | 丁括 | 端 | 末 | 入聲 | 曷 | 合口一等 | 山 | 桓 | tuɑt | tuat |
详细解释
shè
动词
(1) 蹑足而上 。如:拾级
(2) 另见
shí
动词
(1) (形声。从手,合声。本义:捡取,从地上捡起来)
(2) 同本义
拾,掇也。——《说文》
犹拾遗于涂,摭弃于野。——《论衡·逢遇》
故周之夺殷也,拾遗于庭。——《韩非子·安危》
犹拾瀋也。——《左传·哀公三年》
俯有拾,仰有取。——《史记·货殖列传》
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况拾遗求利以污其行乎!——《后汉书·列女传》
拾视之,非字而画。——《聊斋志异·促织》
(3) 又如:拾粪;拾麦穗儿;拾毛(拣界外球。毛:用毛充塞内部的球);拾芥(拾取地上的小草。比喻取之极易);拾石为砚(从地上拾起一块石头用作砚台);拾夺(拾掇;收拾);拾拣(拣取);拾翠(拾取翠鸟羽毛以为首饰);拾沈(拾取汁水)
(4) 收敛,收集
妇人拾蚕。——《韩非子·说林下》
拾发以将乘矢。——《仪礼·大射仪》
请拾投。——《礼设·投壶》
萧何入 秦,收拾文书。——《论衡·别通》
(5) 又如:拾骨(收拾遗骨改葬);拾菜(采撷野菜);拾尘(本指捡起饭中的灰尘,后借为引起误会而猜疑);拾集(收集);拾摭(收集);拾纂(收集编纂)
(6) 碰撞 。如:一头拾将去(一头撞过去);拾头打滚(撒泼吵闹。拾头:碰头)
数量词
(1) 十,数目,九加一所得,汉字数目“十”的大写 。如:陆柒捌玖拾
(2)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sib6 [宝安腔] sip8 [客英字典] ship8 [陆丰腔] ship8 [梅县腔] ship8 [海陆丰腔] ship8 [台湾四县腔] siip8 [沙头角腔] sip8 [东莞腔] sip8
◎ 潮州话:sib8 zab8(sîp tsâp) [澄海]sig8 zag8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十 | 是執 | 常 | 緝A | 入聲 | 緝 | 開口三等 | 侵A | 深 | zjip | ʑĭĕ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