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茅

qián máo [ qian mao]
注音 ㄑ一ㄢˊ ㄇㄠˊ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前茅 qiánmáo

(1) 即先头部队。古代行军时,前哨斥侯以茅为旌,如遇敌人或敌情有变化,举旌以通知后军

patrol

词语解释

  1. 古代行军时的前哨斥候。遇敌情则举旌向后军示警。

    《左传·宣公十二年》:“前茅虑无,中权后劲。” 杨伯峻 注:“茅,疑即《公羊传》‘ 郑伯 肉袒,左执茅旌’之茅旌…… 楚 军之前军或以茅旌为标帜,故云‘前茅’。”

  2. 引申为先头部队、先行者。

    北周 庾信 《周上柱国齐王宪神道碑》:“六军星陈,万骑雷动,中权始及,前茅已战。”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补遗·禨祥·黄衣人歌》:“意黄衣者,固即 周颠仙 、 张三丰 之前茅。” 陈毅 《湖海诗社开征引》:“斗争在前茅,屈伸本正义。”

  3. 谓考试成绩或其它方面与他人相比处于前列。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郭生》:“自以屡拔前茅,心气颇高,以是益疑狐妄。” 清 昭槤 《啸亭续录·曹进喜》:“其侄入试 通州 ,学臣以 进喜 故,曾列前茅。” 理由 《中年颂》:“她的生产质量保持在第一流,名列前茅。”

引证解释

⒈ 古代行军时的前哨斥候。遇敌情则举旌向后军示警。

《左传·宣公十二年》:“前茅虑无,中权后劲。”
杨伯峻注:“茅,疑即《公羊传》‘ 郑伯肉袒,左执茅旌’之茅旌…… 楚军之前军或以茅旌为标帜,故云‘前茅’。”

⒉ 引申为先头部队、先行者。

北周庾信《周上柱国齐王宪神道碑》:“六军星陈,万骑雷动,中权始及,前茅已战。”
明沉德符《野获编补遗·禨祥·黄衣人歌》:“意黄衣者,固即周颠仙、张三丰之前茅。”
陈毅《湖海诗社开征引》:“斗争在前茅,屈伸本正义。”

⒊ 谓考试成绩或其它方面与他人相比处于前列。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郭生》:“自以屡拔前茅,心气颇高,以是益疑狐妄。”
清昭槤《啸亭续录·曹进喜》:“其侄入试通州,学臣以进喜故,曾列前茅。”
理由《中年颂》:“她的生产质量保持在第一流,名列前茅。”

前茅的国语词典

称军中的斥候。古代斥候以茅为旌识,看到前方的敌人,则举茅以报告在后面的军队 戒备。

如:「他常名列前茅。」

前茅的网络释义

前茅

  • 前茅是汉语词汇,
  • 拼音qián máo,
  • 释义:1、古代行军时的前哨斥候。遇敌情则举旌向后军示警。2、引申为先头部队、先行者。3、谓考试成绩或其它方面与他人相比处于前列。
  • 出自《左传·宣公十二年》。
  • 前茅的翻译

    英语: forward patrol (military)​ (old)​, (fig.)​ the top ranks
    法语: patrouille d'avant-garde

    前茅造句

    他平时学习刻苦,因此成绩总是名列前茅。
    在历次测试中,她的成绩都名列前茅。
    封建社会的读书人,大多向往在科举中名列前茅,在仕途上飞黄腾达。
    他是个冰雪聪明的女孩儿,在学校成绩也是名列前茅。
    小静是班里的学习委员,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小张的孩子学习很好,总是名列前茅。
    王敏学习很卖力,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虽然小红家境贫寒,但她的成绩在班里一直名列前茅。
    他的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
    他孜孜不倦,努力学习,所以考试总是名列前茅。
    每次考试,他的成绩在全班都是名列前茅。
    谁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学习成绩优异,名列前茅,哪个家长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考上理想的大学呢?
    她的舞技精湛,每次参加比赛总是名列前茅。
    小强的成绩在学校一直名列前茅,按学校的规定他可以名正言顺的得到全额的奖学金,但他却没有得到。
    这次期末考试成绩,我们班名列前茅,老师勉励我们要再接再厉,夺取更好的成绩。
    小明在班级里的成绩名列前茅,经常自鸣得意,非常骄傲。
    上次考试,他的成绩在班里名列前茅。
    他平时学习用功,考试总是名列前茅。
    无论是有一举反三的能力或是有名列前茅的成绩,都应该一丝不苟的的学习,对自己的目标也应该做到锲而不舍。
    高考在即,送去祝福,祝你在考场上,自信稳扎稳打,思路翻江倒海,智慧龙飞凤舞,大脑活蹦乱跳,心态四平八稳,钢笔翻飞疾书,成绩名列前茅,理想近在眼前。

    汉字详情

    qián [qian]
    部首: 213
    笔画: 9
    五笔: UEJJ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TBLN
    四角: 80221

    详细解释

    动词

    (1) (本义:前进)

    (2) 同本义

    前,进也。——《广雅》

    然而驱之不前,却之不止。——《韩非子·外储说右上》

    相如视 秦王无意偿 赵城,乃前曰。——《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罗敷前致词。——《乐府诗集·陌上桑》

    听妇前致词。——唐· 杜甫《石壕吏》

    狼不敢前。——《聊斋志异·狼三则》

    驰而前。——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孔子下车而前。——《庄子》

    (3) 又如:前却(进退);前迈(前行,前进);前旌(仪仗中前行的旗帜)

    (4) 引导

    尸谡祝前。——《仪礼·特牲礼》。注:“犹导也。”

    张若、 謵朋前马。——《庄子·徐无鬼》

    (5) 又如:前王(古代举行仪式时在前面引导帝王);前马(在马前引导或护卫)

    (6) 进见

    允乞更一见,然后为诏。诏引前。——《魏书》

    (7) 通“翦”。剪裁

    无前则徵多,徵多故富。——《韩非子·八经》

    名词

    (1) 前面,与“后”相对;正面

    在前上处。——《诗·邶风·简兮》

    百夫荷素质之旗于王前。——《周书·克殷》

    近出前后。——唐· 柳宗元《三戒》

    犬坐于前。——《聊斋志异·狼三则》

    恐前后受敌。

    (2) 又如:前队(前锋);前途(前面;前边);前件(前已述及的人或事物;逻辑学用语。与“后件”对称。假言判断中规定条件的判断叫“前件”,以前件为条件的判断叫“后件”);前行(前锋);前和(枪的前额);前轨(犹前辙);前军(先头部队)

    (3) 与“后”相对,时间在先

    我未之前闻也。——《礼记·檀弓》。注:“犹故也。”

    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史记·秦始皇纪赞》

    前知其如此。——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前时之闻。——宋· 王安石《伤仲永》

    前人之述。——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说前代事。——清· 周容《芋老人传》

    (4) 又如:前倨后恭(先傲慢,后谦恭);前光(先人的光辉);前番(前一次;上一次);前埭(上次);前限(前次的限期);前半三世(前半生);前家(前妻);前家儿(前妻之子);前星(指太子);前行(旧时美称吏员);前绪(前人的功业)

    (5) 预先;事前

    可以前知。——《礼记·中庸》。注:“亦先也。”

    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答司马谏议书》

    (6) 又如:日前;生前;午前;前知(预知;有预见;事先知道);前算(事前筹划);前虑(事前的谋虑);前觉(犹先觉)

    (7) 目前

    事效见前。——《汉书·严助传》。注:“前,目前也。”

    (8) 通“箭”。箭竹

    有竹前檀柘之壤。——《管子·山国轨》

    形容词

    (1) 从前的 。如:前部长;前主任

    (2) 未来的 。如:前景;前程;前途

    英文翻译

    in front, forward; preceding

    方言集汇

    ◎ 粤语:cin4
    ◎ 客家话:[梅县腔] cien2 [东莞腔] cen2 [客英字典] cien2 [台湾四县腔] cien2 [沙头角腔] cien2 [宝安腔] cen2 [海陆丰腔] cien2 [客语拼音字汇] qian2 [陆丰腔] tsian3
    ◎ 潮州话:zoiⁿ5 [揭阳、潮阳]zaiⁿ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一先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昨先先開平聲開口四等dzʰienzen/dzen
    máo [mao]
    部首: 301
    笔画: 8
    五笔: ACBT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TNIH
    四角: 44222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艸,矛声。本义:草名。即白茅,俗称茅草)

    (2) 同本义

    茅,菅也。——《说文》。按,菅之不滑泽有毛者,可缩酒;又以为藉。

    藉用白茅。——《易·大过》

    昼尔于茅。——《诗·豳风·七月》

    祭祀共萧茅。——《周礼·甸师》

    白华菅兮,白茅束兮。——《诗·小雅·白华》

    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孟子·尽心下》

    尔贡包茅不入。——《左传·僖公四年》

    卷我屋上三重茅。——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 又如:茅飞渡江;抱茅入竹;茅卜(古代卜法之一。琼茅是一种多年生的草,古人以为灵验,用琼茅来占卜吉凶称为茅卜);茅店(茅草搭盖的客店。指简陋的旅舍);茅茹(茅根相牵连的样子。喻同类事物之相互牵引);茅茨(茅草屋。上古房屋都是茅顶,殷墟出土的宫室屋顶都覆以茅草);茅塞(茅草蔽塞山路,不能通行。比喻人心遭受物欲蒙蔽,不能通透义理);茅屋采椽(用茅草盖屋顶,柞木做屋橼。比喻居处的俭朴)

    (4) 茅屋,简陋的居住 。如:茅舍(茆舍。茅屋);茅店(用茅草盖成的旅舍。言其简陋);茅茨(茆茨。茅屋;亦指简陋的居室。引申为平民里巷);茅轩(茅舍);茅堂(茆堂。草盖的屋舍)

    (5) 借指茅土之封 。如:茅土(指王、侯的封爵。古天子分封王、侯时,用代表方位的五色土筑坛,按封地所在方向取一色土,包以白茅而授之,作为受封者得以有国建社的表征);茅社(茆社。古天子分封诸侯,授之茅土,使归国立社,称作茅社)

    (6) 姓

    (7) 通“旄”。竿顶用旄牛尾做装饰的旗帜

    郑伯肉袒,左执茅旌,右执鸾刀,以逆 庄王。——《公羊传·宣公十二年》

    英文翻译

    reeds, rushes, grass; surname

    方言集汇

    ◎ 粤语:maau4
    ◎ 客家话:[海陆丰腔] mau2 [梅县腔] mau2 bau3 [沙头角腔] mau2 [陆丰腔] mau3 [台湾四县腔] mau2 [客英字典] mau2 [东莞腔] mau2 [宝安腔] mau2 [客语拼音字汇] mau2
    ◎ 潮州话:mau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五肴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莫交平聲開口二等maumrau/mea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