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线

qián xiàn [ qian xian]
繁体 前線
注音 ㄑ一ㄢˊ ㄒ一ㄢˋ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前线 qiánxiàn

(1) 作战时由最前面的作战部队形成的一条军事线;亦指与敌方接触的战线或区域

远离前线
front line

(2) 亦泛指第一线

词语解释

  1. 作战时双方军队接近的地带。与“后方”相对。

    郭沫若 《洪波曲》第八章三:“卡车载宣传品上了前线,回车便把各地可做慰劳用的物资采办回来。” 茅盾 《右第二章》三:“‘你老家里还有什么?’忽然一个从前线调下来休息的兵,一面啃着大饼,一面走过来问了。”

  2. 泛指第一线。

    郭小川 《县委书记的浪漫主义》诗:“后天正月初三,千军万马要开上修水库的前线。”

引证解释

⒈ 作战时双方军队接近的地带。与“后方”相对。

郭沫若《洪波曲》第八章三:“卡车载宣传品上了前线,回车便把各地可做慰劳用的物资采办回来。”
茅盾《右第二章》三:“‘你老家里还有什么?’忽然一个从前线调下来休息的兵,一面啃着大饼,一面走过来问了。”

⒉ 泛指第一线。

郭小川《县委书记的浪漫主义》诗:“后天正月初三,千军万马要开上修水库的前线。”

前线的国语词典

军队所在的地方,与敌人接近之地带。

如:「军队正在前线驻守,以捍卫家园。」

前线的网络释义

前线 (中共北京市委主管主办党刊)

  • 《前线》创刊于1958年11月,是中国共产党北京市委员会主管、主办的党刊,是北京市委的机关刊物与北京市思想理论宣传的主阵地。该期刊主要发表一系列有说服力、战斗力的理论、言论文章,调研与经验报告文章。
  • 据2018年7月3日中国知网显示,《前线》总被下载925871次、总被引11810次。据2018年7月3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前线》被引量为2079、下载量为86663;据2015年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数据显示,《前线》2015年影响因子为0.382,在全部统计源期刊(6735种)中排3638名,在党建(26种)中排第8名。
  • 前线 (汉语词语)

  • 前线,指作战时由最前面的作战部队形成的一条军事线。
  • 前线造句

    他的伤还没有痊愈,就再三要求出院上前线。
    他们把一批又一批伤员从前线运到后方。
    在战争中,有的人在前线冒死抗敌,也有的人在后方醉生梦死。
    饱经风霜的老人仍然活跃在抗战的前线上。
    枪炮声大起,震耳欲聋,我前线将士向敌人发起了进攻。
    两支队伍齐头并进,火速开赴前线。
    母亲好不容易接到儿子的一封前线来信,心慌意乱地怎么也拆不开信封。
    听了来自前线的报告,在座的年青人都满腔怒火,热血沸腾。
    前线战斗异常激烈,后援部队刚刚赶到,喘息未定,立即投入了战斗。
    因为战略错误,使前线军队陷入四面楚歌的困境。
    红军克服了重重障碍,到达抗日前线。
    前线将士们枕戈待旦,随时准备为保家卫国而战。
    在西北前线,我西北军旗开得胜,首战大捷。
    爱国青年毅然放下书本,义无反顾地奔赴抗日救亡前线。
    她忍耐住失去亲人的巨大悲痛,把小儿子又送上了前线。
    在前线的感人见闻使我深受鼓舞。
    听了老山前线战斗英雄们的报告,同学们热血沸腾,群情激奋。
    面对我军的反击,敌人纷纷从前线撤退下来。
    为了救国,许多热血青年奔赴抗日前线。
    丈夫报名要上前线,临行时,妻子温情脉脉地望着他的背影远去。

    汉字详情

    qián [qian]
    部首: 213
    笔画: 9
    五笔: UEJJ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TBLN
    四角: 80221

    详细解释

    动词

    (1) (本义:前进)

    (2) 同本义

    前,进也。——《广雅》

    然而驱之不前,却之不止。——《韩非子·外储说右上》

    相如视 秦王无意偿 赵城,乃前曰。——《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罗敷前致词。——《乐府诗集·陌上桑》

    听妇前致词。——唐· 杜甫《石壕吏》

    狼不敢前。——《聊斋志异·狼三则》

    驰而前。——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孔子下车而前。——《庄子》

    (3) 又如:前却(进退);前迈(前行,前进);前旌(仪仗中前行的旗帜)

    (4) 引导

    尸谡祝前。——《仪礼·特牲礼》。注:“犹导也。”

    张若、 謵朋前马。——《庄子·徐无鬼》

    (5) 又如:前王(古代举行仪式时在前面引导帝王);前马(在马前引导或护卫)

    (6) 进见

    允乞更一见,然后为诏。诏引前。——《魏书》

    (7) 通“翦”。剪裁

    无前则徵多,徵多故富。——《韩非子·八经》

    名词

    (1) 前面,与“后”相对;正面

    在前上处。——《诗·邶风·简兮》

    百夫荷素质之旗于王前。——《周书·克殷》

    近出前后。——唐· 柳宗元《三戒》

    犬坐于前。——《聊斋志异·狼三则》

    恐前后受敌。

    (2) 又如:前队(前锋);前途(前面;前边);前件(前已述及的人或事物;逻辑学用语。与“后件”对称。假言判断中规定条件的判断叫“前件”,以前件为条件的判断叫“后件”);前行(前锋);前和(枪的前额);前轨(犹前辙);前军(先头部队)

    (3) 与“后”相对,时间在先

    我未之前闻也。——《礼记·檀弓》。注:“犹故也。”

    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史记·秦始皇纪赞》

    前知其如此。——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前时之闻。——宋· 王安石《伤仲永》

    前人之述。——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说前代事。——清· 周容《芋老人传》

    (4) 又如:前倨后恭(先傲慢,后谦恭);前光(先人的光辉);前番(前一次;上一次);前埭(上次);前限(前次的限期);前半三世(前半生);前家(前妻);前家儿(前妻之子);前星(指太子);前行(旧时美称吏员);前绪(前人的功业)

    (5) 预先;事前

    可以前知。——《礼记·中庸》。注:“亦先也。”

    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答司马谏议书》

    (6) 又如:日前;生前;午前;前知(预知;有预见;事先知道);前算(事前筹划);前虑(事前的谋虑);前觉(犹先觉)

    (7) 目前

    事效见前。——《汉书·严助传》。注:“前,目前也。”

    (8) 通“箭”。箭竹

    有竹前檀柘之壤。——《管子·山国轨》

    形容词

    (1) 从前的 。如:前部长;前主任

    (2) 未来的 。如:前景;前程;前途

    英文翻译

    in front, forward; preceding

    方言集汇

    ◎ 粤语:cin4
    ◎ 客家话:[梅县腔] cien2 [东莞腔] cen2 [客英字典] cien2 [台湾四县腔] cien2 [沙头角腔] cien2 [宝安腔] cen2 [海陆丰腔] cien2 [客语拼音字汇] qian2 [陆丰腔] tsian3
    ◎ 潮州话:zoiⁿ5 [揭阳、潮阳]zaiⁿ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一先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昨先先開平聲開口四等dzʰienzen/dzen
    xiàn [xian]
    部首: 332
    笔画: 8
    五笔: XGT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VMIJ
    四角: 2315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糸( ),戔( jiān)声。本义:用棉麻丝毛等材料拈成的细缕)

    (2) 同本义

    线,缕也。——《说文》。按古文从糸,泉声。

    中国不绝如线。——《公羊传·僖公四年》

    爱惜起东西来,连个线头儿都是好的。——《红楼梦》

    (3) 又如:线儿提的(提线木偶。借指酒后失态,步法踉跄);毛线;丝线;缝纫线

    (4) 细长如线的东西

    天云一线。——清· 姚鼐《登泰山记》

    (5) 又如:线溜(细长的山水)

    (6) 线索

    并多雇素暗夷语线民,假装济夷办艇,作为内应。——清· 林则徐《焚剿夷船擒获汉奸折》

    (7) 又如:线上的(同行);明线;内线;暗线

    (8) 金属线 。如:导线;天线;火线;地线;电线

    (9) 几何学名词 。指一个点任意移动所构成的图形。有直线和曲线两种。如:实线;虚线;曲线;直线

    (10) 记录边界、区域或等高线的标记

    唐人线画,流动如生。—— 鲁迅《书信集·致李桦》

    (11) 又如:边线;中线;水线;防线;警戒线

    (12) 铁路线,铁路的路轨或路基 。如:京广线;专线;各干线;支线

    (13) 辐射线 。如:光线;紫外线;红外线;宇宙线;射线

    动词

    通“骟”。阉割 。如:线鸡(阉鸡。指阉割或阉割过的鸡)

    量词

    用于抽象事物 。如:一线希望;一线光明;一线儿红

    英文翻译

    line, thread, wire; clue

    方言集汇

    ◎ 粤语:sin3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