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方低能

qián fāng dī néng [qian fang di neng]

词语释义

来源于【非正式会谈】主持人大左的名言。 意思:接下来那个人可能要做一个比较蠢的行为

汉字详情

qián [qian]
部首: 213
笔画: 9
五笔: UEJJ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TBLN
四角: 80221

详细解释

动词

(1) (本义:前进)

(2) 同本义

前,进也。——《广雅》

然而驱之不前,却之不止。——《韩非子·外储说右上》

相如视 秦王无意偿 赵城,乃前曰。——《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罗敷前致词。——《乐府诗集·陌上桑》

听妇前致词。——唐· 杜甫《石壕吏》

狼不敢前。——《聊斋志异·狼三则》

驰而前。——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孔子下车而前。——《庄子》

(3) 又如:前却(进退);前迈(前行,前进);前旌(仪仗中前行的旗帜)

(4) 引导

尸谡祝前。——《仪礼·特牲礼》。注:“犹导也。”

张若、 謵朋前马。——《庄子·徐无鬼》

(5) 又如:前王(古代举行仪式时在前面引导帝王);前马(在马前引导或护卫)

(6) 进见

允乞更一见,然后为诏。诏引前。——《魏书》

(7) 通“翦”。剪裁

无前则徵多,徵多故富。——《韩非子·八经》

名词

(1) 前面,与“后”相对;正面

在前上处。——《诗·邶风·简兮》

百夫荷素质之旗于王前。——《周书·克殷》

近出前后。——唐· 柳宗元《三戒》

犬坐于前。——《聊斋志异·狼三则》

恐前后受敌。

(2) 又如:前队(前锋);前途(前面;前边);前件(前已述及的人或事物;逻辑学用语。与“后件”对称。假言判断中规定条件的判断叫“前件”,以前件为条件的判断叫“后件”);前行(前锋);前和(枪的前额);前轨(犹前辙);前军(先头部队)

(3) 与“后”相对,时间在先

我未之前闻也。——《礼记·檀弓》。注:“犹故也。”

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史记·秦始皇纪赞》

前知其如此。——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前时之闻。——宋· 王安石《伤仲永》

前人之述。——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说前代事。——清· 周容《芋老人传》

(4) 又如:前倨后恭(先傲慢,后谦恭);前光(先人的光辉);前番(前一次;上一次);前埭(上次);前限(前次的限期);前半三世(前半生);前家(前妻);前家儿(前妻之子);前星(指太子);前行(旧时美称吏员);前绪(前人的功业)

(5) 预先;事前

可以前知。——《礼记·中庸》。注:“亦先也。”

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答司马谏议书》

(6) 又如:日前;生前;午前;前知(预知;有预见;事先知道);前算(事前筹划);前虑(事前的谋虑);前觉(犹先觉)

(7) 目前

事效见前。——《汉书·严助传》。注:“前,目前也。”

(8) 通“箭”。箭竹

有竹前檀柘之壤。——《管子·山国轨》

形容词

(1) 从前的 。如:前部长;前主任

(2) 未来的 。如:前景;前程;前途

英文翻译

in front, forward; preceding

方言集汇

◎ 粤语:cin4
◎ 客家话:[梅县腔] cien2 [东莞腔] cen2 [客英字典] cien2 [台湾四县腔] cien2 [沙头角腔] cien2 [宝安腔] cen2 [海陆丰腔] cien2 [客语拼音字汇] qian2 [陆丰腔] tsian3
◎ 潮州话:zoiⁿ5 [揭阳、潮阳]zaiⁿ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一先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昨先先開平聲開口四等dzʰienzen/dzen
fāng [fang]
部首: 409
笔画: 4
五笔: YYGN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YHS
四角: 00227

详细解释

动词

(1) (象形。下从舟省,而上有竝头之象。故知并船为本义。本义:并行的两船;泛指并列;并行)

(2) 同本义

方,併船也。象两舟总头形。——《说文》

大夫方舟。——《尔雅》。李注:“竝两船曰方舟。”

方舟而济于河。——《庄子·山木》

不足方。——《仪礼·乡射礼》。注:“犹併也。”

方舟设泭。——《国语·齐语》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诗·周南·汉广》

操军方连战舰,首尾相接。——《资治通鉴》

蜀汉之粟,方船而下。——《史记·郦食其列传》

(3) 又如:方轨(两车并排行驶);方轩(并排的窗户)

(4) 等同;相当

梓人为侯,广与崇方。——《周礼·考工记》。郑玄注:“方,犹等也。”

今者,齐、 韩相方,而国围攻焉,岂有敢曰我其以三万救是者乎哉?——《战国策》

(5) 比拟

方丧三年。——《礼记·檀弓》。疏:“谓比方也。”

赞票骑亦方此意。——《汉书·卫青霍去病传》。注:“比类也。”

则三古以还年代方之,犹瀼渴之水,比诸大江。——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6) 又如:方天(可与上天相比);方比(比较)

(7) 辨别

民神杂糅,不可方物。——《国语·楚语下》

(8) 占有

维鹊有巢,维鸠方之。——《诗·召南·鹊巢》

(9) 通“放”( fàng)。依据;依托

方天之休。——《左传·哀公十六年》

维鹊有巢,维鸠方之。——《诗·召南·鹊巢》

(10) 通“仿”( fǎng)。模拟

方其人之习君子之说,则尊以遍矣,周於世矣。——《荀子·劝学》

今世巧而民淫,方效汤武之时,而行神农之事。——《商君书·算地》

(11) 通“谤”( bàng)。指责别人的过失

子贡方人。——《论语·宪问》

或以方谢仁祖,不乃重者。——《世说新语》

名词

(1) 竹木编成的筏

就其深矣,方之舟之。——《诗·邶风·谷风》。高亨注:“方,以筏渡;舟,以船渡。”

(2) 方形

形若土狗,梅花翅,方首,长胫。——《聊斋志异·促织》

一个个方面大耳。——《儒林外史》

(3) 又如:方巾(明朝书生戴的帽子);方裾(直衣襟);方员(即方圆。指物之形体);方舄(方口鞋。舄:夹底鞋)

(4) 方向;方位(方向位置) 。如:东方;四面八方;方客(四方宾客);方神(四方之神);方国(四邻之国)

(5) 地区;地方

有朋自远方来。——《论语·学而》

远方之能疑者,并举而争起矣。——汉· 贾谊《论积贮疏》

(6) 又如:方俗(地方风俗);方帅(地方军事长官);方贡(四方的土贡);方处(地方)

(7) 方面

(8) 相对于如走廊、河流或街道的中心或分界线而言的场所、空间或方向。如:右方;左方;四方

(9) 相反于或相比着另一方位观察的一个方位。如:双方平衡

(10) 交易、战斗或辩论的一个组成部分。如:双方均未获胜

(11) 指四面

若事不辑,方面何所可据?——《三国演义》

(12) 指四面,周围,四旁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晋· 陶渊明《归园田居》

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后汉书·张衡传》

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13) 又指统辖一个方面的大员。如:方面大员(独当一面的大员)

(14) 规律;道理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方:指学问。)——《庄子·秋水》

今吾无所开吾喙,敢问其方?

是所以语大义之方,论万物之理也。

(15) 指儒家伦理道德和学问

使臣下百吏莫不宿道乡方而务。——《荀子·王霸》

学道立方,离法之民也,而世尊之曰文学之士。——《韩非子·六反》

(16) 合成药物的配方

请了多少名医修方配药,皆不见效。——《红楼梦》

(17) 又如:方诊(处方和诊察病情);方脉(医方和脉象);医方

(18) 一个数的n次乘方的简称 。如:二的四次方是十六

(19) 品类;类别

室家遂宗,食多方些。——《楚辞》

故君子之朋友有乡,其恶有方。——《礼记》

以死生为一化,以万物为一方,同精于太清之本。——《淮南子》

(20) 大地 。如:方局(大地);方州,方舆(大地)

(21) 平方米的简称 。如:铺地板十五方

(22) 立方米的简称 。如:一方木材

(23) 以最弱可听声为零开始的响度单位,与声强的分贝标度相当,某一声音的方数等于听起来同样响时1000赫纯音的分贝数

(24) 方法

少有连必多方钩致。——清· 方苞《狱中杂记》

教之以进退坐作之方。——宋· 苏轼《教战守》

(25) 又如:千方百计;教导有方;方儿(方法;药方)

(26) 方圆。指土地面积

荆之地方五千里, 宋之地方五百里。——《墨子·公输》

(27) 又

今齐地方千里,有二十城。

(28) 通“房”( fáng)

(29) 植物种子的外皮

既方既阜,既坚既好。——《诗·小雅·大田》

(30) 住室

周垣之高八尺,五十步一方。——《墨子·备城门》

(31) 姓

形容词

(1) 方正(人行为、品性正直无邪);正直

盘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2) 又如:方刚(方正刚直);方切(正直而恳切);方心(方正之心);方质(方正质朴)

(3) 通“旁”( páng)。遍,广

方施象刑惟明。——《书·益稷》

晋国之方,偏侯也。——《国语·晋语》。注:方,大也。

(4) 又如:方行(广泛施行)

副词

(1) 方才

(2) 表示时间、相当于“始”“才”

有五月方生者谓之晚筀。——宋· 沈括《梦溪笔谈》

(3) 又

伐山取材,方有人见之。

(4) 又如:如梦方醒;方当(正当,正值)

(5) 表示时间,相当于“正在”

守门卒方熟睡。——《资治通鉴·唐纪》

余方心动欲还。——宋· 苏轼《石钟山记》

时予方以讨贼督师桂林。—— 孙文《序》

(6) 又如:方殷(正当剧盛之时)

(7) 表示时间,相当于“将”

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十三年》

余方高驰而不顾。——《楚辞·屈原·涉江》

(8) 表示情态方式,相当于“一并”

甲兵方起于天下。——《墨子·备城门》

(9) 表示范围或程度,相当于“只”、“仅”

赏有功,罚有罪,而不失其人,方在于人者也。——《韩非子》

介词

(1) 表示时间,相当于“在”、“当”

方其盛时必毁。——《素问》

方是时,博鸡者以义闻于东南。——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宋· 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2) 又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英文翻译

a square, rectangle; a region; local

方言集汇

◎ 粤语:fong1
◎ 客家话:[东莞腔] fong1 [宝安腔] fong1 [梅县腔] fong1 [陆丰腔] fong1 [客英字典] fong1 [台湾四县腔] fong1 [客语拼音字汇] fong1 [沙头角腔] fong1 [海陆丰腔] fong1
◎ 潮州话:bang1(pang) , huang1(huang) , hng1(hng) , <姓>bung1(pung) [饶平、揭阳、潮阳]beng1(png)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陽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符方陽合平聲合口三等bʰĭwaŋbyang/bvang
[di]
部首: 221
笔画: 7
五笔: WQAY
五行:
仓颉: OHPM
四角: 22240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人,氐( )声。本义:下,与“高”相对)

(2) 同本义

(3) 向上伸展的长度相对较小的

风吹草低见牛羊。——《乐府诗集·杂歌谣辞·敕勒歌》

(4) 又如:低水位;低仰(忽高忽低);低小(低矮窄小);低狭(低矮狭小)

(5) 程度或强度处于正常情况以下的。如:低烧;低大气压

(6) 声音细微的。如:低声说话;低低(低声,轻声)

(7) 比例、数量或价值在正常标准以下的。如:低收入阶层;低价;低微(低廉;低下)

(8) 接近赤道的低纬度的。如:低北纬地区

(9) 低下。指身分地位、才能见识等。如:身分低;低搭(卑劣;低贱)

(10) 质量差 。如:低货;低档(等级低的)

(11) 坏,恶劣 。如:低人(坏人,品质恶劣的人);低心(坏心肠)

(12) 等级在下的 。如:低等;低年级

动词

(1) 向下;向下垂

低,低昂。——《广韵》

据轼低头,不能出气。——《庄子·盗跖》

封君皆低首仰给。——《史记·平淮书》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 李白《静夜思》

(2) 又如:低忖(低头思量);低腰(弯着腰);低眉(眼向下看);低首(低颜,低簪。低着头);低首下心(形容屈从恭顺的样子)

(3) 使向下,放低 。如:低就(降低身分成就某事)

(4) 通“抵”。触犯

天之道,虚其无形,虚则不屈,无形则无所低赶。——《管子·心术上》

英文翻译

low; to lower, hang, bend, bow

方言集汇

◎ 粤语:dai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dai1 di1 [东莞腔] dai1 [沙头角腔] dai1 [宝安腔] dai1 [台湾四县腔] dai1 di1 [陆丰腔] dai1 [梅县腔] dai1 [客语拼音字汇] dai1 [客英字典] dai1 te1
◎ 潮州话:di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二齊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都奚齊開平聲開口四等te/teitiei
néng,nài [neng,nai]
部首: 444
笔画: 10
五笔: CEXX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IBPP
四角: 22212

详细解释

néng

名词

(1) (象形。金文作字形象熊形。本义:熊)

(2) 传说中的一种像熊的兽

能,熊属。足似鹿。——《说文》

梦黄能入于寝门。——《左传·昭公七年》。贾注:“兽也。”

近者三奸悉破碎,羽窟无底幽黄能。——唐· 韩愈《忆昨行和张十一》

(3) 才能,能力

各奏尔能。——《诗·小雅·宾之初筵》

无异能者。——唐· 柳宗元《三戒》

募有能捕之者。——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有千里之能。——唐· 韩愈《杂说》

表恶其能。——《资治通鉴》

(4) 又如:能处(本事;能耐);无能(没有能力);低能(能力低下);逞能(显示自己能干);各尽所能;能解(犹能耐,才能)

(5) 有才能的人

将能而君不能御。——《孙子·谋攻》

贤能为之用。——《三国志·诸葛亮传》

(6) 又

智能之士。

贼能且众。——明· 魏禧《大铁椎传》

(7) 又如:嫉贤妒能

(8) ∶作功的本领

(9) 能量的简称 。如:化学能;机械能;电能

(10) 通“熊”(态)。形状

此阴阳更胜之变,病之形能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动词

(1) 能够,主、客条件具备,会作,会做,会完成

孔子不能决。——《列子·汤问》

不能指其一端。——《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安能辨我雄与雌。——《乐府诗集·木兰诗》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荀子·劝学》

壮士,能复饮乎?——《史记·项羽本纪》

夏礼,吾能言之。——《论语·八佾》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左传·庄公十年》

能以足音辨人。——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能使人慷慨涕泣矣。——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能使人欢咍(hāijué)矣。(欢咍,欢快。咍,喜悦。嗢噱,大笑不止。)—— 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富者不能致。——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2) 又如:能臣(能尽为臣之道者);能迩(能安抚邻国而与之和睦相处);能胜任(有做某事所需的能力或资源)

(3) 会;善于

寡人已知将军能用兵矣。——《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4) 又如:能军(擅长治军);能因(善于因势成事);能言(长于辩论;有独到的见解);能法(善于执行法令);能书(善于抄写;擅长书法);能群(谓善于组织人力和物力)

(5) 有才能,有才干 。如:能廉耿介(富有才干而且廉洁正直);能士,能仕(有才能之士);能称(谓有才干而被称誉);能贤(有才能而又有道德者);能绩(以有才能而取得的治绩);能鄙(能者与无能者)

(6) 友好,亲善;和睦

下不能其上。——《韩非子》

(7) 通“耐”。忍受

食水者善游能寒。——《淮南子·地形》

代词

(1) 表示指示或程度,相当于“如此”、“这样”

忍能对面为盗贼。——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 又如:能格(怎么这样;为何如此);能概(怎么这样;为何发此);能亨(如此;这样)

nài

暂无详细释义

英文翻译

to be able; can, permitted to; ability

方言集汇

◎ 粤语:nang4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nen2 [陆丰腔] nen3 [海陆丰腔] nen2 [东莞腔] len2 [沙头角腔] lien2 [客英字典] nen2 [梅县腔] nen2 [客语拼音字汇] nen2 [宝安腔] len2
◎ 潮州话:lêng5 [揭阳、潮阳]nêng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六咍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奴來平聲開口一等nɒinai/n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