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愆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以前的过失。
《孔丛子·论书》:“忧思三年,追悔前愆。”《宋书·氐胡传》:“ 杨难当 表如此悔谢前愆,可特恕宥,并特还章节。” 唐 杜甫 《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晚闻多妙教,卒践塞前愆。” 郭沫若 《苏联纪行·七月三十一日》:“他的长官曾向政府请求赦免他的前愆。”
引证解释
⒈ 以前的过失。
引《孔丛子·论书》:“忧思三年,追悔前愆。”
《宋书·氐胡传》:“杨难当表如此悔谢前愆,可特恕宥,并特还章节。”
唐杜甫《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晚闻多妙教,卒践塞前愆。”
郭沫若《苏联纪行·七月三十一日》:“他的长官曾向政府请求赦免他的前愆。”
前愆的国语词典
以前的过失。
前愆的网络释义
前愆
前愆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本义:前进)
(2) 同本义
前,进也。——《广雅》
然而驱之不前,却之不止。——《韩非子·外储说右上》
相如视 秦王无意偿 赵城,乃前曰。——《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罗敷前致词。——《乐府诗集·陌上桑》
听妇前致词。——唐· 杜甫《石壕吏》
狼不敢前。——《聊斋志异·狼三则》
驰而前。——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孔子下车而前。——《庄子》
(3) 又如:前却(进退);前迈(前行,前进);前旌(仪仗中前行的旗帜)
(4) 引导
尸谡祝前。——《仪礼·特牲礼》。注:“犹导也。”
张若、 謵朋前马。——《庄子·徐无鬼》
(5) 又如:前王(古代举行仪式时在前面引导帝王);前马(在马前引导或护卫)
(6) 进见
允乞更一见,然后为诏。诏引前。——《魏书》
(7) 通“翦”。剪裁
无前则徵多,徵多故富。——《韩非子·八经》
名词
(1) 前面,与“后”相对;正面
在前上处。——《诗·邶风·简兮》
百夫荷素质之旗于王前。——《周书·克殷》
近出前后。——唐· 柳宗元《三戒》
犬坐于前。——《聊斋志异·狼三则》
恐前后受敌。
(2) 又如:前队(前锋);前途(前面;前边);前件(前已述及的人或事物;逻辑学用语。与“后件”对称。假言判断中规定条件的判断叫“前件”,以前件为条件的判断叫“后件”);前行(前锋);前和(枪的前额);前轨(犹前辙);前军(先头部队)
(3) 与“后”相对,时间在先
我未之前闻也。——《礼记·檀弓》。注:“犹故也。”
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史记·秦始皇纪赞》
前知其如此。——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前时之闻。——宋· 王安石《伤仲永》
前人之述。——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说前代事。——清· 周容《芋老人传》
(4) 又如:前倨后恭(先傲慢,后谦恭);前光(先人的光辉);前番(前一次;上一次);前埭(上次);前限(前次的限期);前半三世(前半生);前家(前妻);前家儿(前妻之子);前星(指太子);前行(旧时美称吏员);前绪(前人的功业)
(5) 预先;事前
可以前知。——《礼记·中庸》。注:“亦先也。”
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答司马谏议书》
(6) 又如:日前;生前;午前;前知(预知;有预见;事先知道);前算(事前筹划);前虑(事前的谋虑);前觉(犹先觉)
(7) 目前
事效见前。——《汉书·严助传》。注:“前,目前也。”
(8) 通“箭”。箭竹
有竹前檀柘之壤。——《管子·山国轨》
形容词
(1) 从前的 。如:前部长;前主任
(2) 未来的 。如:前景;前程;前途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cien2 [东莞腔] cen2 [客英字典] cien2 [台湾四县腔] cien2 [沙头角腔] cien2 [宝安腔] cen2 [海陆丰腔] cien2 [客语拼音字汇] qian2 [陆丰腔] tsian3
◎ 潮州话:zoiⁿ5 [揭阳、潮阳]zaiⁿ5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前 | 昨先 | 從 | 先開 | 平聲 | 先 | 開口四等 | 山 | 先 | dzʰien | zen/dzen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心,衍声。本义:过错;罪过)
(2) 同本义
愆,过也。——《说文》
失所为愆。——《左传·哀公十六年》
不愆不忘。——《诗·大雅·假乐》
街亭之役,咎由 马谡,而君引愆。——《三国志·诸葛亮传》
(3) 又如:愆锁(罪锁);愆戾(过失;罪咎);愆尤(过失,罪咎);愆忒(差错);愆罪(罪咎,罪过);愆殃(过失,罪恶);愆负(过失);愆过(罪恶,罪过)
(4) 原因
泪出羞涩疼痛甚,大人肝肾虚风愆。——《医宗金鉴》
动词
(1) 违背、违反 。又如:愆忘(违反);愆面(久违,久未见面);愆位(未能坚守工作岗位,克尽职责);愆义(违反道义)
(2) 超过;延误
愆期。——《易·归妹》
冬无愆阳。——《左传·昭公四年》
不愆于素。——《左传·宣公十一年》
匪我愆期。——《诗·卫风·氓》
(3) 又如:愆亢(久旱);愆阳(阳气过盛);愆晴(久雨未晴);愆程(误了预定的旅程);愆悬(失期不至);愆候(失时);愆素(越过原来计划)
(4) 失掉,丧失
王昏不若,用愆厥位。——《左传·昭公二十六年》
天时有愆伏。——宋· 沈括《梦溪笔谈》
(5) 又如:愆德隳好(丧失道义,破坏友好);愆伏(阴阳失调);愆和(失和)
(6) 通“骞”。亏,损
不愆不忘,率由旧章。——《诗·大雅·假乐》
苟伤廉而愆义。——陆机《文赋》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kian1 yan1 [宝安腔] ken1 [客英字典] ken1 kien1 [海陆丰腔] kien1 [梅县腔] kian1 [台湾四县腔] kien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愆 | 去乾 | 溪 | 仙B開 | 平聲 | 先 | 開口三等 | 仙B | 山 | khien/qyen | kʰĭɛ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