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因后果

qián yīn hòu guǒ [ qian yin hou guo]
繁体 前因後果
注音 ㄑ一ㄢˊ 一ㄣ ㄏㄡˋ ㄍㄨㄛˇ
词性 成语

词语释义

前因后果 qiányīn-hòuguǒ

(1) 指事情的起因与后果

antecedents and consequences

(2) 事情发展的全过程

the entire process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梁 萧子显《南齐书 高逸传论》:“史臣曰:‘今树以前因,报以后果,业行交酬,连琐相袭。’”

成语辨析

前因后果与“来龙去脉”有别:前因后果是直陈性的;是浅显的陈说;“来龙去脉”是比喻性的;除比喻前因后果外;还可比喻“来路和去向”以及“人或物的来历”等。

成语用法

前因后果联合式;作主语、宾语;用于人或事物的来历与线索。

引证解释

⒈ 原为佛教语。谓因果报应。后泛指起因和结果,谓事情的全过程。

《南齐书·高逸传论》:“今树以前因,报以后果,业行交酬,连璅相袭。”
《儿女英雄传》缘起首回:“这班儿发落他阎浮人世去,须得先叫他明白了前因后果,才免得怨天尤人。”
汪洋《长春》诗:“相见何如不相见,前因后果总荒唐。”
欧阳予倩《潘金莲》第四幕:“前因后果我是不知道,或者是因奸谋杀也说不定。”
洪深《戏剧导演的初步知识·引言》:“应当注意将事情的前因后果说得十分清楚。”

前因后果的国语词典

事情的起因和结果。如:「我们要对事情的前因后果澈底了解,不要骤下断语。」也作「后果前因」。

前因后果的网络释义

前因后果

  • 前因后果是指起因和结果。泛指事情的整个过程,出处《南齐书·高逸传论》。
  • 前因后果的翻译

    俄语: причины и следствия

    前因后果造句

    为了搞清楚事情的前因后果,领导对员工一一进行询问。
    警察决定深入龙潭虎穴,调查案件的前因后果。
    要不是听你说,我还不知老邓的工厂关门的前因后果呢!
    叙述一件事要把它的前因后果交代清楚。
    每件事情都有它的前因后果。
    他俩是在做好事时不小心打碎花盆的,听了我讲完事情的前因后果,老师一下子明白了过来。
    要想正确处理一个问题,首要条件是把它的前因后果都弄清楚。
    要不是听你说,我还不知老李工厂关门的前因后果呢!
    我们必须查清这件事的前因后果,然后再作处理。
    不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总是去猜测,就像盲人摸象,解决不了问题。
    要不是听你说,我还不知老邓的工厂关门的前因后果呢!前因后果造句。
    它们一脉相承,贯通各代,既有其逻辑上的前因后果,亦有其血统上的来龙去脉。
    这件事情的前因后果他并不了解,如果让他讲,只能是徒乱人意。
    妈妈知道了前因后果,就教育我好玩的要大家分享.
    他讲述了导致他被公司解雇的前因后果.
    任何事物都有前因后果的,不是滑稽的无理的解释.
    于是辛楣坦白地把这事的前因后果讲出来.
    道也,玄之,环之无端,无始无终,无穷无尽,察前因后果,洞彻因缘。
    不但洞悉前因后果,还有眉头一皱,计上心来的效果。
    回想了事情的前因后果,何德进刚才一番颠倒是非混淆黑白的话着实让他愤慨。

    汉字详情

    qián [qian]
    部首: 213
    笔画: 9
    五笔: UEJJ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TBLN
    四角: 80221

    详细解释

    动词

    (1) (本义:前进)

    (2) 同本义

    前,进也。——《广雅》

    然而驱之不前,却之不止。——《韩非子·外储说右上》

    相如视 秦王无意偿 赵城,乃前曰。——《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罗敷前致词。——《乐府诗集·陌上桑》

    听妇前致词。——唐· 杜甫《石壕吏》

    狼不敢前。——《聊斋志异·狼三则》

    驰而前。——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孔子下车而前。——《庄子》

    (3) 又如:前却(进退);前迈(前行,前进);前旌(仪仗中前行的旗帜)

    (4) 引导

    尸谡祝前。——《仪礼·特牲礼》。注:“犹导也。”

    张若、 謵朋前马。——《庄子·徐无鬼》

    (5) 又如:前王(古代举行仪式时在前面引导帝王);前马(在马前引导或护卫)

    (6) 进见

    允乞更一见,然后为诏。诏引前。——《魏书》

    (7) 通“翦”。剪裁

    无前则徵多,徵多故富。——《韩非子·八经》

    名词

    (1) 前面,与“后”相对;正面

    在前上处。——《诗·邶风·简兮》

    百夫荷素质之旗于王前。——《周书·克殷》

    近出前后。——唐· 柳宗元《三戒》

    犬坐于前。——《聊斋志异·狼三则》

    恐前后受敌。

    (2) 又如:前队(前锋);前途(前面;前边);前件(前已述及的人或事物;逻辑学用语。与“后件”对称。假言判断中规定条件的判断叫“前件”,以前件为条件的判断叫“后件”);前行(前锋);前和(枪的前额);前轨(犹前辙);前军(先头部队)

    (3) 与“后”相对,时间在先

    我未之前闻也。——《礼记·檀弓》。注:“犹故也。”

    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史记·秦始皇纪赞》

    前知其如此。——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前时之闻。——宋· 王安石《伤仲永》

    前人之述。——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说前代事。——清· 周容《芋老人传》

    (4) 又如:前倨后恭(先傲慢,后谦恭);前光(先人的光辉);前番(前一次;上一次);前埭(上次);前限(前次的限期);前半三世(前半生);前家(前妻);前家儿(前妻之子);前星(指太子);前行(旧时美称吏员);前绪(前人的功业)

    (5) 预先;事前

    可以前知。——《礼记·中庸》。注:“亦先也。”

    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答司马谏议书》

    (6) 又如:日前;生前;午前;前知(预知;有预见;事先知道);前算(事前筹划);前虑(事前的谋虑);前觉(犹先觉)

    (7) 目前

    事效见前。——《汉书·严助传》。注:“前,目前也。”

    (8) 通“箭”。箭竹

    有竹前檀柘之壤。——《管子·山国轨》

    形容词

    (1) 从前的 。如:前部长;前主任

    (2) 未来的 。如:前景;前程;前途

    英文翻译

    in front, forward; preceding

    方言集汇

    ◎ 粤语:cin4
    ◎ 客家话:[梅县腔] cien2 [东莞腔] cen2 [客英字典] cien2 [台湾四县腔] cien2 [沙头角腔] cien2 [宝安腔] cen2 [海陆丰腔] cien2 [客语拼音字汇] qian2 [陆丰腔] tsian3
    ◎ 潮州话:zoiⁿ5 [揭阳、潮阳]zaiⁿ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一先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昨先先開平聲開口四等dzʰienzen/dzen
    yīn [yin]
    部首: 335
    笔画: 6
    五笔: LDI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WK
    四角: 60804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囗( wéi)大。大,人。甲骨文字形,象人在车席子上。本义:“茵”的本字,坐垫,车垫)

    (2) 同本义

    因,就也。——《说文》。朱骏声注:“囗大俱非义。 江氏永曰:‘象茵褥之形,中象缝线文理。’按即茵之古文。 江说是也。”

    (3) 原因

    贵贱虽复殊途,因果竟在何处?——《梁书·范缜传》

    自谓得其势,无因有动摇。——白居易《有木》诗

    (4) 又如:因果报应(佛教指物有起因必有结果,善因得善果,恶因得恶果);前因后果

    (5) 机会

    于今无会因。——《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6) 姓

    动词

    (1) 依靠;凭借

    谁因谁极。——《诗·傭风·载驰》

    论世之事,因为之备。——《韩非子·五蠹》

    因人成事者。——《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2) 又如:因缘(凭借;依据)因赃假位(利用贿赂买得官职);因公假私(借公家的名义以谋取私利);因依(倚傍;依托);因附(依附);因国(可以依靠、利用的国家)

    (3) 沿袭,承袭

    殷因于 夏礼,所损益可知也。——《论语·为政》

    因遗策。——汉· 贾谊《过秦论》

    因秦宫室,据其府库。—— 张衡《东京赋》

    (4) 又如:因承(承袭,因袭);因习(相沿成习,沿袭)

    (5) 连接

    水边小丘因古城,上有巨竹数百个。——宋· 陆游《城西接待院后竹下作》

    (6) 顺;顺应

    因其固然(因:顺着。固然:本来的样子。指牛的自然结构)。——《庄子·养生主》

    以径寸之木…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因势象形,就着木头的原样来模拟形状。因,就着,顺着。势,形势,这里指材料本身的形状特征。象,动词,模拟。形,形状)。——明· 魏学洢《核舟记》

    (7) 又如:因便(顺便);因风吹火(比喻顺势行事,用力不多)

    (8) 相就;趋赴

    其民沓贪而忍,不可因也。——《国语·郑语》

    介词

    (1) 由于,因为

    因前使绝国功,封骞博望侯。——《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

    (2) 又如:因地(原委;因由);因是(因此)

    (3) 从…出发 。如:因命守时(依照命运的安排,守候时机);因敌取资(从敌人那里取得所需物质)

    (4) 趁着;乘便

    因利乘便。——汉· 贾谊《过秦论》

    游于三辅,因入京师。(因,乘便)。——《后汉书·张衡传》

    形容词

    (1) 亲,亲近

    因心则友。——《诗·大雅·皇矣》

    亲有礼,因重固,闲携贰,覆昏乱,霸王之器也。——《左传》

    (2) 又如:因心(亲善仁爱之心);因母(亲母)

    (1) 于是,就

    因以讽谏。——《后汉书·张衡传》

    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唐· 柳宗元《三戒》

    因出己虫,纳比笼中。——《聊斋志异·促织》

    因跳踉大闞,断其喉,尽其肉,乃去。——唐· 柳宗元《三戒·黔之驴》

    (2) 因而

    因以其伯。——《诗·大雅·韩奕》

    因使唐雎使于 秦。——《战国策·魏策》

    英文翻译

    cause, reason; by; because (of)

    方言集汇

    ◎ 粤语:jan1
    ◎ 客家话:[梅县腔] jin1 [东莞腔] jin1 [客英字典] jin1 [陆丰腔] jin1 [客语拼音字汇] yin1 [宝安腔] jin1 [沙头角腔] jin1 [台湾四县腔] jin1 [海陆丰腔] rin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七眞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於眞眞A平聲開口三等眞Aqjin/inʔĭĕn
    hòu [hou]
    部首: 319
    笔画: 6
    五笔: RGKD
    五行:
    仓颉: HMR
    四角: 72261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象人之形,施令以告四方,古之,从一口,发号者君后也。按从坐人,从口,与君同意。本义:君主,帝王)

    (2) 同本义

    后,继君体也。——《说文》

    班瑞于群后。——《书·舜典》

    允王维后。——《诗·周颂·时迈》

    后王命冢宰。——《礼记·内则》

    昔我先世后稷。——《国语·周语》

    皇皇后帝。——《左传·文公二年》

    夏后 皋之墓也。——《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3) 又如:后王(君王;天子);后帝(天帝;上帝);后夷(上古有穷国的国君);后辟(君主;帝王)

    (4) 帝王的妻子

    天子之妃曰后。——《礼记·曲礼》

    帝嫡妃曰皇后,帝母曰皇太后,帝祖母曰太皇太后。——《独断下》

    (5) 又如:后族(皇后的亲族);后党(清末慈禧一派;皇后、太后的亲族或与皇后、太后利害关系一致的人所结成的政治集团)

    (6) 古代指列国诸侯

    肆觐东后。——《书·舜典》。郑玄注:“东后,东方之诸侯也。”

    (7) 古代对长官、郡守或将领的尊称

    赫赫明后,柔嘉维则。——汉· 李翕《西狭颂》

    岂知吾后意,忧此毗陵最。—— 前蜀· 贯休《上孙使君》诗

    (8) 指后土。对大地的尊称

    王大封,则先告后土。——《周礼·大宗伯》

    (9) 又如:后皇(后土与皇天);后缗(地神)

    (10) 姓。如:后缗(夏少康的母亲)

    动词

    (1) (会意。金文,从“彳”( chì),表示与走路有关,从“幺”( yāo,小),从“攵”( suī),是“足”的反写,有“行路迟缓”的意思)。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幺者小也,小而行迟,后可知矣。”本义:迟到,走在后

    (2) 同本义

    後,迟也。——《说文》

    非敢後也,马不进也。——《论语·雍也》

    子路从而後。——《论语·微子》

    兄弟之後生者。——《仪礼·有司後》

    臣闻命後。——《左传·定公八年》。注:“晚也。”

    收气乃後。——《素问·五常政大论》。注:“後,不及时也。”

    知古则可知後。——《吕氏春秋·长见》。注:“来也。”

    (3) 又如:随后就来;落后;殿后(行军走在最后)

    (4) 承继

    陷队之士知疾斗,不得斩首队五人,则陷队之士,人赐爵一级,死则一人后。——《商君书》

    名词

    (1) 后代,子孙

    式救尔後。——《诗·大雅·瞻卬》

    为人後者为之子也。——《礼记·杂记》

    天下初发难时,假立诸侯,後以代秦。——《史记·项羽本纪》

    求太监后。——明· 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2) 又如:无后;绝后;后叶(后代);后胤(子孙,后裔);后戒(后人的鉴戒);后哲(后代的哲人);后绝(没有后代)

    (3) 后世 。如:后镜(后世的借镜);后后烈(流传后世的业绩);后叶(后世);后报(来世受报应)

    (4) 次序在后

    子路从而后。——《论语·微子》

    后岁余。——《聊斋志异·促织》

    从诸君子之后。——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惟恐或后。——清· 周容《芋老人传》

    (5) 指肛门 。如:后庭(肛门);后窍(肛门)

    形容词

    (1) 时间较迟或较晚。与“先”相对

    君还而后退。——《仪礼·聘礼》

    然后国之良士,亦将可得而众也。——《墨子·尚贤上》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礼记·大学》

    以五戒先後刑罚。——《周礼·士师》

    事至而後虑者谓之後。——《荀子·大略》

    后遂无问津者。——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后遂不复至。——明· 魏禧《大铁椎传》

    花朝节后。——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其后为之者较少。——蔡元培《图画》

    (2) 又如:后时(后来;以后);后次(下次;下回);后儿(后天);后番(下次;下回)

    (3) 后面,位置在后

    事成而後。——《礼记·乐记》。注:“谓位在下也。”

    以後路与冕服。——《礼记·杂记》

    近出前后。——唐· 柳宗元《三戒》

    后狼止。——《聊斋志异·狼三则》

    恐前后受其敌。

    转视积薪后。

    以攻其后。

    (4) 又如:后山(后面的山);后应(居后作接应 的部队);后廷(后宫);后户(后门);后言(背后的议论);后阁(在后面 的殿阁);先斩后奏

    英文翻译

    queen, empress, sovereign

    方言集汇

    ◎ 粤语:hau6
    ◎ 客家话:[梅县腔] heu5 [海陆丰腔] heu6 [客语拼音字汇] heu4 [台湾四县腔] heu5 [客英字典] heu5 [宝安腔] hiu3 [沙头角腔] heu5 [东莞腔] heu3 [陆丰腔] heu6
    ◎ 潮州话:hou6(hõu) ao6(ãu)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四十五厚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胡口上聲開口一等ghux/hovɣəu
    guǒ [guo]
    部首: 420
    笔画: 8
    五笔: JSI
    五行:
    仓颉: WD
    四角: 60904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田象树上结的果实形,在木之上。本义:果子,果实。这个意义后来曾写作“菓”)

    (2) 同本义

    果,木实也。——《说文》

    艮为果蓏。——《易·说卦》

    而树之果蓏,珍异之物。——《周礼·场人》。张晏曰:“有核曰果,无核曰蓏。” 臣瓒曰:“在地曰蓏,在树曰果。”

    五果为助。——《素问·藏器法时论》。注:“谓桃李杏栗枣也。”

    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

    杭有卖果者,善藏柑。—— 明· 刘基《卖柑者言》

    果止于梨、栗、枣、柿之类。——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3) 又如:果布(果品与布帛);果馔(果品与菜肴);果谷(果类与谷类);果正(正果。亦指转世);果桌(果卓。摆设筵席用的桌子);草果;荚果;浆果;果瓜(供果用的甜瓜);果茹(瓜果蔬菜);果隋(瓜果);果蔗(一种供鲜食的甘蔗)

    (4) 结果

    贵贱虽复殊途,因果竟在何处。——《南史·范云传》附范缜

    敌人既然敢犯罪,他就该自食其恶果!

    (5) 又如:果验(应验);战果;效果;成果;自食其果;恶果

    (6) 通“祼”( guàn)。古代帝王以酒祭奠祖先或赐宾客饮之礼

    大宾客则摄而载果。——《周礼·春官》

    以待果将。

    形容词

    (1) 果敢,果断

    由也果。——《论语》。苞注:“谓果敢决断也。”

    其身果而辞顺。——《国语·晋语》。注:“谓敢行其志也。”

    故制戎以果毅,制朝以序成。——《国语·周语中》

    凡此之辈数百人,皆忠壮果烈,有智有仁。——汉· 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

    (2) 又如:言必行,行心果;果谲(果敢而多谋的计谋);果直(果敢正直);果烈(果敢刚毅);果侠(果敢仗义);果劲(果敢强劲);果行(果断的行动);果志(果断之志);果勇(果断勇猛);果悍(果断勇猛)

    (3) 通“裸”( luǒ)。赤体。赤露

    东龟曰果属。——《周礼·春官·龟人》

    动词

    (1) 吃饱

    充嗛果腹兮,骄傲欢欣。——唐· 柳宗元《赠王孙文》

    (2) 又如:果腹;果足(盘缠;旅费)

    (3) 实现。凡事与预期相合的称果,不合的称不果

    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副词

    (1) 果然,当真

    如姬果盗兵符与公子。——《史记·魏公子列传》

    审知故松山列难督师 洪公果死耶,抑未死耶?—— 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2) 又如:果不出所料;果尔(果真如此);果是(果然是);果若(果真)

    (3) 究竟,终于,到底

    夫当今生民之患果安在哉?在于知安而不知危,能逸而不能劳。——宋· 苏轼《教战守》

    果不如先愿,又非君所详。——《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4) 如果,假若

    丈人顾先生曰:“果如是,是羿亦有罪焉”。—— 明· 马中锡《中山狼传》

    (5) 又如:果能如此

    英文翻译

    fruit; result

    方言集汇

    ◎ 粤语:gu2 gwo2
    ◎ 客家话:[宝安腔] go3 [梅县腔] gwo3 [沙头角腔] go3 [客英字典] kwo3 [海陆丰腔] go3 [东莞腔] go3 [陆丰腔] go3 [客语拼音字汇] go3 guo3 [台湾四县腔] go3
    ◎ 潮州话:guê2(kué) , guan2(kuáⁿ) [揭阳]gua2(kuá)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三十四果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古火戈一合上聲合口一等kuax/kuaaku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