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音
ㄊ一ˋ ㄉㄨˋ
词语释义
剃度
(1) 佛教用语,指给要出家的人剃去头发
英
词语解释
佛教语。谓落发出家而得超度。
《传法正宗记》卷三:“魔闻法大起信心,遂与其三千徒众皆求出家,大士即为剃度。”《旧唐书·高祖纪》:“浮惰之人,苟避徭役,妄为剃度,託号出家。” 元 王实甫 《西厢记》楔子:“况兼 法本长老 ,又是俺相公剃度的和尚。”《水浒传》第四回:“ 真长老 便唤首座、维那,商议剃度这人。” 冯至 《帷幔》诗:“一个牧童剃度在对方的僧院,尼庵内焚化了这年少的尼姑。”
引证解释
⒈ 佛教语。谓落发出家而得超度。
引《传法正宗记》卷三:“魔闻法大起信心,遂与其三千徒众皆求出家,大士即为剃度。”
《旧唐书·高祖纪》:“浮惰之人,苟避徭役,妄为剃度,託号出家。”
元王实甫《西厢记》楔子:“况兼法本长老,又是俺相公剃度的和尚。”
《水浒传》第四回:“真长老便唤首座、维那,商议剃度这人。”
冯至《帷幔》诗:“一个牧童剃度在对方的僧院,尼庵内焚化了这年少的尼姑。”
剃度的国语词典
削发作出家人的宗教仪式。
剃度的网络释义
剃度 (僧侣剃发受戒仪式)
剃度的翻译
英语:
to take the tonsure, to shave the head, tonsure (shaved head of Buddhist monk)
德语:
Tonsur (S)
剃度造句
实际上和尚并非真正的僧人,这家伙以前是个西北的刀客,不过全家被仇人杀光了后,他自己觉得愧对家人为求心安,才自己剃度。
顺治的剃度,实际是一个从渐悟到顿悟的过程,从顺治十四年十月初四在海会寺同和尚憨璞会面后,顺治又同玉林、木陈、行森等禅师频繁接触。
以技高者为首,逢有皇府庆典国宴或固魂典礼、剃度礼、荼毗大典等重大活动时,领各团武师献技表演,拳团成员可获年饷而免交税金。
用于皈依、剃度、传戒、说法等场合。
毕竟有古训,是不剃度,就不能入佛门的,这些人都很古板,如果知道化灵方丈破戒收了自己,还不知道有多少人吐弃他。
双方采取了剃度,并上升到高级别在各自的佛教宗派。
为解决现有非线性材料的非线性不能达到有效激光防护效果的问题,我们又研究了串列光限幅器件及浓度剃度光限幅器件的光限幅效率的影响因素。
玄奘亲自为他剃度过后,又念了要他皈依三宝的经文,婴儿是没有办法回答的,所以玄奘直接就说了,“小我。
戒尺用于皈依、剃度、传戒、说法等场合。
执行“剃头”一事的,是由寺庙的“维那”担任,按佛家语,不叫“剃头”,而叫削发“剃度”。
在阿富汗发生爆炸造成两名海军陆战队员死亡,贝尔法斯特局势紧张,一个年轻的佛教徒被剃度等等。
和尚要剃度,克利须那派教徒也一样。
剃度于安徽九华山大觉禅寺,受具足戒于广东乳源云门山大觉禅寺。
子孙庙则一般由在家人住持,并不具备剃度授戒的资格。
再按照出家人的日常作息接受一段时间的锻炼,其中的合格者得以剃度出家,成为沙弥;待因缘合适时,沙弥受具足戒,成为比丘。
漫揾英雄泪,相离处士家。谢慈悲剃度在莲台下。没缘法转眼分离乍。赤条条来去无牵挂。哪里讨烟蓑雨笠卷单行?一任俺芒鞋破钵随缘化。——寄生草。
我曾剃度为沙弥一年半,以及当比丘六个月;
端裂和端部劈裂的产生原因相同,两者的区别只是木材纵向或长度方向的微分水分剃度不同。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用刀刮去毛发
鬀,剃发也。大人曰髡,小儿曰鬀,尽及身毛曰鬄。——《说文》
(2) 后来写作“剃”
剃,同鬀。——《广韵》
(3) 又如:剃胡子;剃汗毛;剃得干净;剃光头;剃削(剃去毛发);剃面;剃工;剃平头;剃刀
(4) 剃度出家 。
(5) 如:剃落(剃发。落发出家);剃度
英文翻译
shave
方言集汇
◎ 粤语:tai3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ti5 tai5 [客英字典] tai5 ti5 te5 [东莞腔] tai5 [梅县腔] ti5 tai5 te.5 [宝安腔] tai5 [客语拼音字汇] tai4 ti4 [海陆丰腔] ti5 tai5 [沙头角腔] tai5 ti5 [陆丰腔] tai5
◎ 潮州话:ti3 (thì)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ti5 tai5 [客英字典] tai5 ti5 te5 [东莞腔] tai5 [梅县腔] ti5 tai5 te.5 [宝安腔] tai5 [客语拼音字汇] tai4 ti4 [海陆丰腔] ti5 tai5 [沙头角腔] tai5 ti5 [陆丰腔] tai5
◎ 潮州话:ti3 (thì)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十二霽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替 | 他計 | 透 | 齊開 | 去聲 | 霽 | 開口四等 | 蟹 | 齊 | tʰiei | theh/the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