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削

guā xiāo [ gua xiao]
注音 ㄍㄨㄚ ㄒ一ㄠ
词性 动词

词语释义

刮削 guāxiāo

(1) 同“刮”

scrape;pare away

(2) 用刀具的高度剪切或滑移作用来切除金属薄层或薄屑

skiving

词语解释

  1. 用刀具拂刮或切削,使物体光洁平整。

    汉 王充 《论衡·量知》:“断木为槧,析之为板,力加刮削,乃成奏牘。”《旧唐书·职官志三》:“主药、药童,主刮削擣簁。” 吴组缃 《山洪》五:“ 章大官 得到信,连忙放下手里正在刮削骨节预备镶配叉头的竹竿。”

  2. 犹刮磨。擦拭。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凝圆寺》:“雨止,佛在石下东面而坐,晒袈裟,年岁虽久,彪炳若新,非直条缝明见,至於细缕亦新(彰)。乍往观之,如似未彻,假令刮削,其文转明。”

  3. 删削;修改。

    唐 元稹 《献荥阳公诗五十韵》附启:“诸生帖帖竦竦,各尽词以献公。公则举其摧敌,推案析理,次至数联,应若前定,诸儒有不安者,随为刮削,变嫫为妍。”

  4. 勒索。

    《醒世姻缘传》第三二回:“亏了这四个人都有良心,能体贴 晁夫人 的好意,不肯在里边刮削东西。” 郁达夫 《出奔》一:“这一位 玉林媳妇 的刮削刻薄的才能,虽则年纪轻轻,倒反远出老狡的公公之上。”

引证解释

⒈ 用刀具拂刮或切削,使物体光洁平整。

汉王充《论衡·量知》:“断木为槧,析之为板,力加刮削,乃成奏牘。”
《旧唐书·职官志三》:“主药、药童,主刮削擣簁。”
吴组缃《山洪》五:“章大官得到信,连忙放下手里正在刮削骨节预备镶配叉头的竹竿。”

⒉ 犹刮磨。擦拭。

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凝圆寺》:“雨止,佛在石下东面而坐,晒袈裟,年岁虽久,彪炳若新,非直条缝明见,至於细缕亦新(彰)。乍往观之,如似未彻,假令刮削,其文转明。”

⒊ 删削;修改。

唐元稹《献荥阳公诗五十韵》附启:“诸生帖帖竦竦,各尽词以献公。公则举其摧敌,推案析理,次至数联,应若前定,诸儒有不安者,随为刮削,变嫫为妍。”

⒋ 勒索。

《醒世姻缘传》第三二回:“亏了这四个人都有良心,能体贴晁夫人的好意,不肯在里边刮削东西。”
郁达夫《出奔》一:“这一位玉林媳妇的刮削刻薄的才能,虽则年纪轻轻,倒反远出老狡的公公之上。”

刮削的国语词典

用刀子等工具,拂刮物体表面,使之光滑或平整。

刮削的网络释义

刮削

  • 刮削是指用刮刀在加工过的工件表面上刮去微量金属,以提高表面形状精度、改善配合表面间接触状况的钳工作业。刮削是机械制造和修理中最终精加工各种型面(如机床导轨面、连接面、轴瓦、配合球面等)的一种重要方法。刮削真正的作用是提高互动配合零件之间的配合精度和改善存油条件,刮削运动的同时工件之间研磨挤压对工件表面的硬度有一定的提高,刮削后留在工件表面的小坑可存油从而使用配合工件在往复运动时有足够的润滑不致过热而引起拉毛现象.
  • 刮削造句

    在工作中耗时较长的过程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刮削过程。
    石器组合包括:石核、石片、石锤、刮削器等。
    产品说明用途在套管内下入封隔器或尾管悬挂器之前,在座封位置进行刮削清理毛刺和水泥块残留物。
    在坦桑尼亚伊林加地区新石器文化遗址,展室里陈列着各式各样的石器,既有刮削器、砍砸器,也有石锤、石矛。
    沙粒磨擦、刮削、割切着吹过的岩石。
    作用同弹簧式刮削器,但可减少甚至避免刮削管柱落井。
    立春了,风儿还是一如往常的冷冽,但已少了许多冬日的冷酷无情,不再硬梆梆地碰得墙壁咣咣响,狠心肠地击打得树枝呜咽戚鸣,凌厉地把少男少女的脸面刮削得冰硬乌青。
    在弧齿锥齿轮和准双曲面齿轮的刮削加工工艺中,刮削刀盘需要采用大的负前角和大的负刃倾角。
    介绍在硬齿面直齿锥齿轮刮削加工中研中心孔磨内孔的技术要求;机床调整,切削速度,刮削量及次数的选择。
    本文利用硬质合金可转位仿形刨刀,解决了大模数硬齿面圆锥直齿轮的仿形刮削加工问题。
    根据斜角直线齿形造形方法设计出的弧齿锥齿轮刮削刀盘产形面已不再是一个圆锥面,而是一个双曲面。
    通过可调刮削器将金属切屑剥离,并关闭排放槽。
    石制品中有典型的楔形、船底形石核;工具有长身圆头刮削器、雕刻器和锛形器等。
    分析了硬齿面刮削加工对设备、刀具和工件的要求,切削用量的选择,并介绍了它的经济效益及适用范围。
    注意:只有有经验的亚马逊刮削器和刮刀建设者需要。
    作者推测此压制刮削技术可能产生于非洲,后来才被欧洲、澳大利亚和北美采用。
    最近发布的一项研究报告表明,居住在非洲南部的史前人类发明了远胜过欧洲旧石器时代的高超削石方法,此方法可把石头刮削成锋利的器具。
    对新型凸曲前刀面刮削滚刀的理论构形误差进行了全面分析,探讨了各特征参数对构形误差的影响规律。
    研究表明:与磨削相比,刮削可使齿轮呈现满意的残余应力状态;
    驱动架两端表面分别装有刮削板,随时刮扫积聚在导轨表面的杂物。

    汉字详情

    guā [gua]
    部首: 208
    笔画: 8
    五笔: TDJH
    五行:
    仓颉: HRLN
    四角: 22600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小篆作字形,从刀。本义:削,用刃平削物体,或把物体表面的某些东西去掉)

    (2) 同本义

    刮,掊杷也。——《说文》

    刮,减也。——《广雅》

    刮楹达乡。——《礼记·明堂位》。注:“刮,刮摩也。”

    刮摩之工。——《考工记》

    采椽不刮,茅茨不剪。——《史记·太史公自序》

    医曰:“矢镞有毒,毒入骨,当破臂作创,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三国志·关羽传》

    (3) 又如:刮毒(刻毒,狠毒);刮子(耳光);刮刷(刮除干净);刮垢磨光;刮楹(刮削摩擦过的柱子);刮锅子;刮磨(磨练);刮摩(琢磨器物,使之光平);刮火柴;以瓦片刮疥

    (4) 扫拂;刷抹

    爬罗剔抉,刮垢磨光。——唐· 韩愈《进学解》

    (5) 又如:刮土儿(刮扫土地。扫除无余);刮除(扫除);刮揸(刮扫清除)刮目(拭目;用新眼光看)

    (6) 搜刮 。如:刮削(搜刮,剥削);从人民身上刮来的财富

    (7) 牵扯 。如:刮擦(牵连);刮拉(方言。牵扯)

    (8) 被钩住 。如:这只长袜在钉子上刮破了

    (9) 男女间挑逗、勾搭 。如:刮上(勾搭上);刮涎(勾引;挑逗);刮剌(勾搭)

    (10) 吵嚷,喧闹 。如:刮躁(喧闹,吵闹);刮言(闲聊)

    (11) 象声词。如:刮喇(形容断裂声);刮刮杂杂(刮刮匝匝,刮刮拶拶。形容枯柴着火时的声音);刮剌剌(刮喇喇。暴响声)

    冻埋蛟龙南浦缩,寒刮肌肤北风利。——唐· 杜甫《前苦寒行》

    (2) 又如:刮风(吹风);刮水(风吹动水面);刮地(大风掠地);刮面(吹面,扑面);刮野扫地(大风吹扫野地)

    英文翻译

    shave, pare off, scrape

    方言集汇

    ◎ 粤语:gwaat3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kwat7 [客英字典] kwat7 [宝安腔] gat7 [梅县腔] gwat8 gwat7 [海陆丰腔] kwat7 [客语拼音字汇] gad5 guad5 [陆丰腔] kuat7 [沙头角腔] gat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十五鎋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古䫄黠合入聲合口二等kruvt/koatkwat
    xiāo,xuē [xiao,xue]
    部首: 208
    笔画: 9
    五笔: IEJH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FBLN
    四角: 92200

    详细解释

    xiāo

    名词

    (1) (本义读 qiào。装刀剑的套子)

    (2) 曲刀,书刀,削刀 ?

    削书刀也。——《曲礼·金工》注

    (3) 东周和秦汉时用来除去书写在木牍或竹简上的错字。又如:削刀(书刀)

    (4) 简札 。如:削青(古人制简记事,先以火炙竹令其出汗变青,谓之“削青”。后泛指书籍)

    动词

    (1) 斜着刀略平地切去物体的表层

    削则削。——《汉书·礼乐志》。注:“谓有所删去,以刀削简牍也。”

    为天子削瓜。——《礼记·曲礼》

    公输子削竹木以为鹊。——《墨子·鲁问》

    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2) 又如:削铅笔;切削;削瓜(削去瓜皮。古代的一种礼节;又指削去皮的瓜);削杖(古代母丧时子服齐衰所执的木杖,用桐木削成)

    (3) 删除。指删改文字

    削而投之。——《左传》

    有司请定法,削则削,笔则笔,救时务也。——《汉书》。颜师古注:“削者,谓有所删去,以刀削简牍也。”

    (4) 又如:削改(删改);削抹(删改抹去)

    (5) 削除;削减

    外削幅。——《仪礼·丧服礼》

    寇至度必攻。主人先削城编,唯勿烧。——《墨子》

    (6) 又如:削籍(官吏免职);削免(削除);削迹(削除车迹。谓不被任用;又作消踪匿迹。谓隐居)

    (7) 掠夺

    故为吏牧民者竞相剥削。——《梁书·贺琛传》

    (8) 又如:削夺(剥夺,夺去);削敛(剥削聚敛)

    (9) 分,割裂

    夫齐,削地而封 田婴。——《战国策·齐策》

    (10) 又如:削小(将封邑分小)

    (11) 剃;刮

    好雄强,似出家的子路,削了发的金刚。——《西厢记诸宫调》

    (12) 又如:削剥(刮削;亦谓侵蚀);削发披缁(剃去头发,身着黑衣。表示出家);削头(犹削发)

    (13) 裁剪缝纫 。如:削缝(犹缝纫)

    形容词

    (1) 苛刻 。如:削刑(犹严刑);削虐(苛刻残暴);削薄(刻薄)

    (2) 消瘦,纤细瘦长

    子何清削如此?——《流江记》

    (3) 又如:削削(纤弱的样子);削约(稀疏细小的样子);削瘦

    (4) 另见 xuē

    xuē

    (1) 削弱,削减

    辩智而鲁削。——《韩非子·五蠹》

    日削月割。——宋· 苏洵《六国论》

    兵挫地削。——《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楚日以削

    (2) 徒峭

    石崖侧削。——《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3) 又如:削壁(徒削的山崖)——现专用于合成词中,如“剥削”、“削减”、“瘦削”。义同“削( xiāo)”

    (4) 另见 xiāo

    英文翻译

    scrape off, pare, trim

    方言集汇

    ◎ 粤语:soek3
    ◎ 客家话:[梅县腔] siok7 [东莞腔] siok7 [客英字典] siok7 [台湾四县腔] siok7 [客语拼音字汇] xiag5 xiog5 [宝安腔] siok7 [海陆丰腔] siok7 [陆丰腔] siok7
    ◎ 潮州话:siah4 siag4 (siah siak)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十八藥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息約藥開入聲開口三等siaksĭa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