刬地

chàn dì [chan di]
繁体 剗地
注音 ㄔㄢˇ ㄉ一ˋ

词语释义

1.依然、依旧。 2.平白无故。 3.怎的,为反诘语。 4.却,反而。 5.越是,越发。 6.倒,倒是。

词语解释

引用解释

亦作“ 剗的 ”。 1.依旧,照样。 宋 辛弃疾 《新荷叶·再题傅岩叟悠然阁》词:“岁晚 渊明 ,也吟草盛苗稀。风流剗地,向尊前、采菊题诗。”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一片狂心,九曲柔肠,剗地闷如昨夜。” 明 许三阶 《节侠记·送别》:“愁听啼鸟频求侣,怜知己剗地分离。千里含情,一杯促膝。”

引证解释

⒈ 亦作“剗的”。 依旧,照样。

宋辛弃疾《新荷叶·再题傅岩叟悠然阁》词:“岁晚渊明,也吟草盛苗稀。风流剗地,向尊前、采菊题诗。”
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一:“一片狂心,九曲柔肠,剗地闷如昨夜。”
明许三阶《节侠记·送别》:“愁听啼鸟频求侣,怜知己剗地分离。千里含情,一杯促膝。”

⒉ 却,反而。

宋晁端礼《梁州令》词:“各自寻思取,更莫寃他人做。如今剗地怕相逢,愁多正在相逢处。”
元马致远《青衫泪》第二折:“往常我春心寄锦笺,离情接断弦,风流煞谢家庭院,到如今剗地教共猪狗同眠。”
元无名氏《碧桃花》楔子:“碧桃,我抬举的你成人长大,不去习女工针指,剗的作出这等勾当来,我看你怎生见人。”

⒊ 越是,越发。

宋曾觌《卜算子·湖州砖墙吴氏女失身于土山张氏作妾》词:“数尽万般花,不比梅花韵。雪压风欺恁地寒,剗地清香喷。”
元曾瑞《愿成双·赠老妓》词:“暮年间剗地知公事,所为儿都敬持。纵千般打駡是好言词,无半点虚脾谎话儿,衠一派真诚好意思。”

⒋ 倒,倒是。

宋王庭珪《虞美人·辰州上元》词:“花衢柳陌年时静,剗地今年盛。”
元无名氏《来生债》:“[卜儿云]居士,你且休烧了这文书,听我説咱。俺两口儿偌大年纪,孩儿每都小哩,他久已后长立成人,也要些钱物使用,你与我休便烧了也。[正末云]你剗的还有这个心哩。”

⒌ 无端,平白地。

宋卢祖皋《夜飞鹊慢》词:“牵衣揾弹泪,问凄风愁露,剗地东西。”
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一:“剗地相逢,引调得人来眼狂心热。”
元石德玉《秋胡戏妻》第一折:“孩儿娶亲,纔得三日光景,剗的便勾他当军去。”
明屠隆《綵毫记·知几引退》:“时不遇,剗地蛾眉生妬,天外冥鸿终刷羽,浮云愁日暮。”

⒍ 怎的,怎么。表示嗔怪、反诘语气。

宋赵长卿《满江红》词:“记得当初低耳畔,是谁先有于飞约。惟到今,剗地误盟言,还先恶!”
元无名氏《抱妆盒》第三折:“打我的元来是陈琳。陈琳,你剗的也来打我哪。”
《水浒传》第十四回:“雷横道:‘是你阿舅送给我的,干你甚事?我若不看你阿舅面上,直结果了这廝性命,剗地问我取银子?’”

刬地的国语词典

依然、依旧。

刬地的网络释义

刬地

  • 亦作“ 剗的 ”。 依旧,照样。 宋 辛弃疾 《新荷叶·再题傅岩叟悠然阁》词:“岁晚 渊明 ,也吟草盛苗稀。风流剗地,向尊前、采菊题诗。”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一片狂心,九曲柔肠,剗地闷如昨夜。” 明 许三阶 《节侠记·送别》:“愁听啼鸟频求侣,怜知己剗地分离。千里含情,一杯促膝。”
  • 汉字详情

    chǎn,chàn [chan]
    部首: 208
    笔画: 7
    五笔: GJH
    五行:
    仓颉: IJLN
    四角: 52000

    详细解释

    chǎn

    动词

    (1) (形声。从刀,戋( jiān)声。本义:削去,铲平)

    (2) 同本义

    刬,削也。——《广雅》

    刬,平也。——《声类》

    攻板曰刬。——《通俗文》

    刬却君山好,平铺湘水流。——唐· 李白《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三首(其三)》

    (3) 又如:刬削(削除,背违);刬平(削平)

    (4) 铲除,灭除

    刬戾旧章。——《后汉书·胡广传》

    刬革五等,更立郡县。——《后汉书·左雄传》

    (5) 又如:刬革(废除改革);刬灭(废除,消灭);刬剔(删除,剔除)

    名词

    同“铲”。农具名。铲子 。如:刬子箭(箭的一种。箭头较阔,似铲形)

    其它字义

    chàn

    副词

    (1) 一概,一味地 。如:一刬都是新的。如:刬新(崭新)

    (2) 另见 chǎn

    英文翻译

    to level off; to trim; to pare down

    方言集汇

    ◎ 粤语:caan2

    宋本广韵

    dì,de [di,de]
    部首: 334
    笔画: 6
    五笔: FBN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GPD
    四角: 44112

    详细解释

    de

    助词

    (1) 用在状语和中心词之间 。如:他认真地学习;天气渐渐地冷了;有计划地安排生活。又表示动态,相当于“着”。常附在立、卧、坐等不及物动词的后头

    后妻向床上卧地不起。——《舜子变文》

    (2) 还用于状语后或补语前

    相看月未坠,白地断肝肠。——唐· 杜甫《越女词》

    (3) 另见

    名词

    (1) (形声。从土,也声。本义:大地)

    (2) 同本义,与“天”相对

    立字士力于一者为地。——《春秋·元命苞》

    土乙力为地。——《尔雅·释地》

    地生养万物。——《管子·形势解》

    (3) 如:落地;天地;地角(地的末端。多比喻极僻远的地方);地宫(帝王墓地放置棺材的地下建筑);地府(阴间);地脉(风水);地遁(隐入地下;入土而逃)

    (4) 地面;陆地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乐府诗集·木兰诗》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唐· 李白《静夜思》

    (5) 又如:地文(地面山岳河海丘陵平原之形);地藏(地下深处);地市(地下的市镇);地平(地面平坦)

    (6) 土地;田地

    殚其地之出。——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7) 又如:湿地;好地;下地干活儿;地头(地上,与天上相对;方面);地灵(土地山川的灵秀之气)

    (8) 领土,属地;地区 。

    而安陵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战国策·魏策》

    (9) 又如:各地;内地;本地;割地(割让领土);

    (10) 地方;场所

    此地空余黄鹤楼。——唐· 崔颢《黄鹤楼》

    英雄无用武之地。——《资治通鉴》

    (11) 又如:各地文化站;产地(物品出产的地方);坟地;原地;地著(久居其地不迁移的人);地棍(地方上的流氓无赖)

    (12) 地位 。如:地业(地位与事业);地望(地位和声望);地寒(指人的出身微贱,地位低下)

    (13) 心意活动的领域 。如:心地;见地;识地

    (14) 路程;面积

    那轿夫抬进去,走了一射之地。——《红楼梦》

    (15) 又如:十里地

    (16) 居住地 。如:地址;地邻(邻居;邻里)

    (17) 花纹图案或文字的衬托面;底子 。如:地子(衬底;花纹的衬托面)

    (18) 地区,中国省、自治区以下,县以上设置的行政区域 。如:省地县三级

    (19) 地主的简称 。如:地富(地主与富农)

    (20) 言语和行动可以回旋的地方

    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庄子·养生主》

    (21) 另见 de

    英文翻译

    earth; soil, ground; region

    方言集汇

    ◎ 粤语:dei6 deng6
    ◎ 客家话:[梅县腔] ti5 [台湾四县腔] ti5 [客英字典] ti5 [东莞腔] ti3 [客语拼音字汇] ti4 [宝安腔] ti3 [沙头角腔] ti5 [陆丰腔] ti5 [海陆丰腔] ti6
    ◎ 潮州话:di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六至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徒四脂A開去聲開口三等脂Adiih/dihdʰ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