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创伤
(1) 受伤的地方。比喻遭受的伤害或破坏
(2) 能引起持久病变的身体损伤,或能引起异常情绪的精神上或感情上的打击
词语解释
伤害。
《后汉书·南匈奴传论》:“於是 匈奴 分破,始有南北二庭焉。讎衅既深,互伺便隙,控弦抗戈,覘望风尘,云屯鸟散,更相驰突,至於陷溃创伤者,靡岁或寧,而 汉 之塞地晏然矣。” 闻一多 《战后文艺的道路》:“古代艺术家身体上受创伤,心理上也受创伤。” 何其芳 《岩》:“他乃一无父无母的孩子,就养于其叔父,始而牧猪,继而放牛,许多无辜的挞责创伤了他的心。”
被刀剑、火器等所损伤。
邹韬奋 《抗战以来》二十:“在前线退下的伤兵,如果是由枪打伤的,他们觉得这是光荣的创伤,很高兴地对你说明经过的情形。” 沈从文 《从文自传·我的家庭》:“其中有一位 沉洪富 ,便是我的祖父…… 同治 二年,二十六岁又作过 贵州 总督,到后因创伤回到家中,终于在家中死掉了。”
指伤口。
沙汀 《闯关》四:“ 余明 制止住他们的胡闹;一面走去检视那个神气有点凄苦的俘虏的创伤。”
比喻战乱或自然灾害等给国计民生带来的破坏。
毛泽东 《永远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我庆祝 延安 和 陕甘宁边区 的人民继续团结一致,迅速恢复战争的创伤,发展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 袁鹰 《悲欢》:“坚冰已经打破,传统正在恢复,创伤正在治疗,勃勃的生气又扑面而来。” 青勃 《锁沙》诗:“这飞沙扑脸的瘠薄的土地,是当年黄水留下的创伤。”
引证解释
⒈ 伤害。
引《后汉书·南匈奴传论》:“於是匈奴分破,始有南北二庭焉。讎衅既深,互伺便隙,控弦抗戈,覘望风尘,云屯鸟散,更相驰突,至於陷溃创伤者,靡岁或寧,而汉之塞地晏然矣。”
闻一多《战后文艺的道路》:“古代艺术家身体上受创伤,心理上也受创伤。”
何其芳《岩》:“他乃一无父无母的孩子,就养于其叔父,始而牧猪,继而放牛,许多无辜的挞责创伤了他的心。”
⒉ 被刀剑、火器等所损伤。
引邹韬奋《抗战以来》二十:“在前线退下的伤兵,如果是由枪打伤的,他们觉得这是光荣的创伤,很高兴地对你说明经过的情形。”
沈从文《从文自传·我的家庭》:“其中有一位沉洪富,便是我的祖父…… 同治二年,二十六岁又作过贵州总督,到后因创伤回到家中,终于在家中死掉了。”
⒊ 指伤口。
引沙汀《闯关》四:“余明制止住他们的胡闹;一面走去检视那个神气有点凄苦的俘虏的创伤。”
⒋ 比喻战乱或自然灾害等给国计民生带来的破坏。
引毛泽东《永远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我庆祝延安和陕甘宁边区的人民继续团结一致,迅速恢复战争的创伤,发展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
袁鹰《悲欢》:“坚冰已经打破,传统正在恢复,创伤正在治疗,勃勃的生气又扑面而来。”
青勃《锁沙》诗:“这飞沙扑脸的瘠薄的土地,是当年黄水留下的创伤。”
创伤的国语词典
由刀、枪等锋利物品损伤皮肤或其他组织而造成的伤害。
如:「他试图再努力肯定自己,以抚平失败的创伤。」
创伤的网络释义
创伤 科普中国
创伤(trauma)是机械因素引起人体组织或器官的破坏。加于人体的任何外来因素还包括高温、寒冷、电流、放射线、酸、碱、毒气、毒虫、蚊咬等所造成的结构或功能方面的破坏。创伤极为常见。不仅可以大量发生在战争时期,也可发生在和平时期。包括:割伤、刺伤、挫伤、扭伤。由于工业、农业、交通业及体育事业的高速发展,各种事故所造成的创伤日趋增多。创伤不仅发生率高,而且程度差别很大,伤情可以严重而复杂,甚至危及伤员的生命。严重创伤可引起全身反应,局部表现有伤区疼痛、肿胀、压痛;骨折脱位时有畸形及功能障碍。严重创伤还可能有致命的大出血、休克、窒息及意识障碍。急救时应先防治休克,保持呼吸道通畅,对伤口包扎止血,并进行伤肢固定,将伤员安全、平稳、迅速地转送到医院进一步处理,开放性伤口要及时行清创术。对大量出血的患者,宜首先采取止血方法;对切割伤、刺伤等小伤口,若能挤出少量血液反而能排出细菌和尘垢;伤口宜用清洁的水洗净,无法彻底清洁的伤口,须用清洁的布覆盖其表面,不可直接用棉花、卫生纸覆盖。
反义词
创伤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chuāng
名词
(1) (指事。从刀,仓声。金文,象一个躺着的人,手上脚上都有小竖,表示受了创伤,是个指事字。本义:创伤,伤口)
(2) 同本义
刅,伤也。——《说文》
创钜者其日久。——《礼记·三年问》
项王身亦被十八余创。——《史记·项羽本纪》
秦王复击 轲,被八创。——《战国策·燕策》
不呼则杖其背,尽创。——高启《书博鸡者事》
(3) 又如:身受重创;创痕(伤痕);创病(伤病);创残(伤残);创瘢(伤疤)
(4) 疮疖。皮肤或粘膜上的溃烂处。通“疮” 。如:创疤(伤疤);创痏(疮伤;受伤)
动词
(1) 损伤;伤害
欲令创咸面目。——《汉书·薛宣传》
雄骏不创寿于旗幢。——《韩非子·大体》
(2) 又如:创刃(为刀剑之类所伤);创毒(伤害);创残(伤残)
(3) 斩;劈 。如:创戮(杀戮);创寿(丧生)
(4) 另见
chuàng
动词
(1) 始造
创,始也。——《广雅》
以创制天下。——《国语·周语》。注:“造也。”
君子创业垂统为可继也。——《孟子》
华下之人或助之材,以创是庵而居之。——顾炎武《复庵记》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诸葛亮《出师表》
(2) 又如:首创;草创;创行(首创并施行);创垂(开创业绩);创基(创立基业);暂创一室;创造(建造;修造);创建
(3) 惩治
矛创若时。——《书·益稷》。传:“惩也。”
羌虏破散创艾。——《汉书·冯奉世传》。注:“谓惩惧也。”
(4) 又如:创惩(惩戒)
(5) 超出;扩大 。如:创大(扩大);创开(开扩);创辟(开扩)
(6) 撰写
裨谌草创之。——《论语》
(7) 又如:创述(创造;著述);创纂(编造);创撰(杜撰)
(8)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cang3 (tshàng) cang1 (tshang)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人,塲(
)省声。本义:皮肉破损处;创伤)(2) 同本义
伤,创也。——《说文》
命理瞻伤。——《礼记·月令》。注:“创之浅者曰伤。”
以杙抉其伤。——《左传·襄公十七年》
无面伤。——《左传·哀公元年》
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斵之,尽垩而鼻不伤。——《庄子·徐无鬼》
咶其叶,则口烂而受伤。——《庄子·人间世》
则援剑戟而逐之,不避死伤。——《荀子·正论》
其伤于缚者,即幸留,病数月乃瘳。——清· 方苞《狱中杂记》
城中死伤日积,巷哭声相闻。——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3) 又如:枪伤;两虎相斗,必有一伤;负伤;轻伤;重伤;遍体鳞伤;死伤;刀伤;烧伤,灼伤;烫伤;冻伤
(4) 丧事;丧祭
是故明君饰食饮吊伤之礼。——《管子·君臣下》
(5) 又如:伤辞 (古时为相识者死亡而作的哀辞)
(6) 损失
天下得其地,则其利少;攻其国,则其伤大。——《韩非子·五蠹》
(7) 受伤的人
虏救死扶伤不给 。——司马迁《报任安书》
动词
(1) 损伤;伤害
川壅而溃,伤人必多。——《国语·周语》
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史记·高祖本纪》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诸葛亮《出师表》
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楚辞·屈原·涉江》
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论语·先进》
(2) 又如:伤化(损害教化);无伤大雅;伤沴(受伤害而不流通);伤情(伤感);伤暑(为暑气所伤);伤勇(损害勇气);伤脸(损了别人的面子);伤夷折衄(遭受创伤,导致挫败);伤命(伤害天子的诏命);伤幸(出口伤人);伤阂(伤害阻隔);伤废(受伤残废的人);伤毁(损坏);伤廉(伤害廉洁);伤生(伤害生命)
(3) 受伤;负伤
左骖殪兮右刃伤。——屈原《国殇》
矢人惟恐不伤人。——《孟子·公孙丑上》
一人予二十金,骨微伤,病间月。——方苞《狱中杂记》
(4) 诋毁;中伤
伤,诽也。——《广雅》
伤之于昭公。——《吕氏春秋·察微
人伤尧以不慈之名。——《吕氏春秋·举难》
(5) 又如:伤诋(中伤诋毁)
(6) 触冒;冲犯 。如:伤屈(冒犯);伤犯(冒犯,触犯);伤味(懊恼);伤触(冒犯)
(7) 死亡。通“丧”
生命寿长,终其年而不夭伤。——《战国策》
(8) 哀伤;悲伤
时人伤之,为诗云尔。——《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宋· 柳永《雨霖铃》
(9) 又如:伤今(忧思今日);伤暮(哀叹年老而无成);伤乖(因离别而悲伤);伤沮(沮丧);伤秋(悲秋,对秋景而伤感);伤恫(哀痛);伤惜(哀伤惋惜)
(10) 以…产生厌烦 。如:吃红薯吃伤了;这几年在外面跑伤了;这孩子吃糖吃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