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史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基本内容
《创业史》,是作家柳青的长篇小说,最早是以连载的形式发表在《延河》杂志上,每期两章。这部巨著蕴藏着作者柳青14年农村生活的丰厚积累,表现了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进程中的历史风貌和农民思想情感的转变。共分四部,作者生前仅完成了两部。
创业史的网络释义
创业史
创业史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chuāng
名词
(1) (指事。从刀,仓声。金文,象一个躺着的人,手上脚上都有小竖,表示受了创伤,是个指事字。本义:创伤,伤口)
(2) 同本义
刅,伤也。——《说文》
创钜者其日久。——《礼记·三年问》
项王身亦被十八余创。——《史记·项羽本纪》
秦王复击 轲,被八创。——《战国策·燕策》
不呼则杖其背,尽创。——高启《书博鸡者事》
(3) 又如:身受重创;创痕(伤痕);创病(伤病);创残(伤残);创瘢(伤疤)
(4) 疮疖。皮肤或粘膜上的溃烂处。通“疮” 。如:创疤(伤疤);创痏(疮伤;受伤)
动词
(1) 损伤;伤害
欲令创咸面目。——《汉书·薛宣传》
雄骏不创寿于旗幢。——《韩非子·大体》
(2) 又如:创刃(为刀剑之类所伤);创毒(伤害);创残(伤残)
(3) 斩;劈 。如:创戮(杀戮);创寿(丧生)
(4) 另见
chuàng
动词
(1) 始造
创,始也。——《广雅》
以创制天下。——《国语·周语》。注:“造也。”
君子创业垂统为可继也。——《孟子》
华下之人或助之材,以创是庵而居之。——顾炎武《复庵记》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诸葛亮《出师表》
(2) 又如:首创;草创;创行(首创并施行);创垂(开创业绩);创基(创立基业);暂创一室;创造(建造;修造);创建
(3) 惩治
矛创若时。——《书·益稷》。传:“惩也。”
羌虏破散创艾。——《汉书·冯奉世传》。注:“谓惩惧也。”
(4) 又如:创惩(惩戒)
(5) 超出;扩大 。如:创大(扩大);创开(开扩);创辟(开扩)
(6) 撰写
裨谌草创之。——《论语》
(7) 又如:创述(创造;著述);创纂(编造);创撰(杜撰)
(8)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cang3 (tshàng) cang1 (tshang)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从丵(
),从巾丛生草。巾象版。本义:古时乐器架子横木上的大版,刻如锯齿状,用来悬挂钟磬)(2) 版,大版
(3) 古代覆在悬挂钟、鼓等乐器架横木上的装饰物,刻如锯齿形,涂以白色
業,大版也。所以覆县钟鼓之栒,捷业如锯齿,以白画之。从丵,象其鉏鋙相承也。——《说文》
有瞽有瞽,在周之庭。设业,崇牙树羽。——《诗·周颂·有瞽》。 毛传:“业,大板也,所以饰栒为县也…植者为虚,衡者为栒。”
(4) 筑墙版
大版谓之业。绳之,谓之缩之。——《尔雅》。郭璞注:“筑墙版也。”
(5) 古代书册之版
先生问焉,终则对,请业则起,请益则起。——《礼记》。郑玄注:“业,谓篇卷也。”
古人写书用方版,《尔雅》:“大版谓之业”,故书版谓之业
(6) 亦指写字用的业版
(7) 学业
复不终业。——《后汉书·列女传》
术业有专攻。——唐· 韩愈《师说》
业有不精。——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某业所就。——清· 黄宗羲《原君》
(8) 又如:卒业;修业;毕业;业行(学业与德行);业精于勤(学业的精进在于勤奋)
(9) 事业;功业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诸葛亮《出师表》
共济世业。——《资治通鉴》
子孙创业。——清· 黄宗羲《原君》
伊皋之业。—— 明· 刘基《卖柑者言》
(10) 又如:业祚(帝业王位);业峻绩鸿(功业高,成绩大)
(11) 家业,产业
受赏者甘利,未赏者慕业。——《韩非子》
(12) 又如:创业;家大业大;业户(不动产的所有者)
(13) 职业
各劝其业。——《史记·货殖列传》
捕鱼为业。——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业是有年。(以是为业)——明· 刘基《卖柑者言》
为业以求钱。——清· 龚自珍《病梅馆记》
(14) 又如:正业;副业;就业;业余;业命(国事与政令)
(15) 罪孽
把业龙擒捉,猛虎拖倒。——《西厢记诸官调》
(16) 又如:业罐子满了(恶贯满盈);业缘病症(因前世罪孽而致今世得的病症);业畜(造孽的畜生;作恶多端的坏蛋。骂人话);业冤(冤孽;冤家)
(17) 行业 。如:工业;农业;手工业;汽车制造业;旅游业;航空运输业
动词
(1) 使从事于,以…为职业
民卖茶资衣食,与农夫业田无异。——脱脱《宋史》
(2) 又如:业贼(以偷为业);业网(以打鱼为业);业儒(以儒学为业);业缝(以做衣鞋等手艺为业);业文(从事文学);业武(从事武事);业商(经商,从事商业);业厚(从善)
(3) 使成业或乐业
曹公闻 权以土地业 备,方作书,落笔于地。——《三国志》
副词
已经
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史记·留侯世家》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放简策的容器,下面是手。合起来表示掌管文书记录。本义:史官)
(2) 古官名。职别各异
史,记事者也。——《说文》。按,周官有大史、小史、闪史、外史、御史、女史。其属又各有府史、胥徒史,主造文书者亦称史。凡府史,皆其官长所自辟除。
矧大史友内史友。——《书·酒诰》。郑注:“大史内史。”
用史巫纷若。——《易·巽》
辞多则史。——《礼记·聘礼记》
史载笔。——《礼记·曲礼》
史狐书贼。——《谷梁传·宣公二年》
动则左史书之,言则右史书之。——《礼记·玉藻》
(3) 殷代为驻守于外的武官。卜辞:“在北史其获羌。”
(4) 在王左右的史官,担任祭祀、星历、卜筮、记事等职
迁有良史之才。——《汉书·司马迁传赞》
(5) 又如:史巫(祝史和巫觋);史氏(史家;史官);史臣(史官);史职(史官的职务);史家(史官或历史学家);史胥(掌管文书的小吏)
(6) 太史令的简称
自去史职,五载复还。——《后汉书·张衡传》
(7) 史册,历史
如史载田横事,虽以史迁之善传游侠,亦不能为五百人立传,滋可痛已。——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幼而读书,好《楚辞》;诸子经史多所涉猎。——明· 顾炎武《复庵记》
(8) 又如:史鉴(历史书);史文(历史文献);史绩(历史功绩);史录(历史的文字纪录)
(9) 古代官府的佐吏
或佐之史。——《诗·小雅·宾之初筵》
(10) 中国古代图书四大类别之一,包括各类历史书籍
列经、史、子、集四库。——《新唐书·艺文志》
(11) 画师
宋元君将画图,众史皆至,受揖而立。——《庄子》
(12) 姓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sii3 [台湾四县腔] sii3 [沙头角腔] su5 [东莞腔] su3 [梅县腔] se3 [宝安腔] su3 [客英字典] sii3 [客语拼音字汇] si3 [陆丰腔] sii6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史 | 踈士 | 生 | 之 | 上聲 | 紙 | 開口三等 | 之 | 止 | srix/shiio | ʃĭ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