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豢
词语释义
刍豢
(1) 指牛羊猪狗等牲畜
词语解释
牛羊犬豕之类的家畜。泛指肉类食品。
《孟子·告子上》:“故义理之悦我心,犹芻豢之悦我口。” 朱熹 集注:“草食曰芻,牛羊是也;穀食曰豢,犬豕是也。”《史记·货殖列传序》:“至若《诗》、《书》所述 虞 夏 以来,耳目欲极声色之好,口欲穷芻豢之味。” 宋 苏轼 《答毕仲举》:“而既饱之餘,芻豢满前,惟恐其不持去也。” 清 赵翼 《杨桐山具精馔招饮》诗:“但从芻豢选肥美,昔人烹飪有絶技。”
引证解释
⒈ 牛羊犬豕之类的家畜。泛指肉类食品。
引《孟子·告子上》:“故义理之悦我心,犹芻豢之悦我口。”
朱熹集注:“草食曰芻,牛羊是也;穀食曰豢,犬豕是也。”
《史记·货殖列传序》:“至若《诗》、《书》所述虞夏以来,耳目欲极声色之好,口欲穷芻豢之味。”
宋苏轼《答毕仲举》:“而既饱之餘,芻豢满前,惟恐其不持去也。”
清赵翼《杨桐山具精馔招饮》诗:“但从芻豢选肥美,昔人烹飪有絶技。”
刍豢的国语词典
刍,吃草的牲口。豢,食谷的牲口。刍豢指牛、羊与犬、猪等。
刍豢的网络释义
刍豢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象形兼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又(手)从草,表示以手取草。俗作芻。本义:割草)
(2) 同本义
芻,刈草也。象包束草之形。——《说文》。按,象断草包束以饮马牛者也。
七曰刍粖之式。——《周礼·太宰》
淫刍荛者。——《左传·昭公十三年》
禁刍牧采樵。——《左传·昭公六年》
刍莝养马。——《越绝书·外传本事》
(3) 又如:刍牧(割草放牧)
(4) 用草喂牲口
刍之三月。——《周礼·地官·充人》
(5) 又如:刍养(饲养)
名词
(1) 喂牲畜的草
食以刍叔。——《庄子·列御寇》
馈之刍米。——《左传·僖公二十九年》
民争负薪刍助之。——《资治通鉴》
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者,立斩以徇。——《宋史》
(2) 又如:刍菽(饲养牛马 的草料);刍粟(粮草);刍薪(柴草);刍藁(饲养牲畜的干草);刍豆(草和豆);刍茭(干草);刍粮(刍食,刍粟,粮草);刍厩(饲料屋);刍灵(用茅草扎成的人马);刍藁(干草);刍菽(刍豆)
(3) 谷类植物的茎杆
(4) 割草的人
陛下不废刍言,则端士贤者必当自效。——《旧唐书》
(5) 吃草的牲口
民食刍豢。——《庄子·齐物论》
(6) 又如:刍豢(指牛羊猪狗。牛羊食草,称刍;犬豕食谷,称豢。也泛指祭祀用的牺牲)
形容词
浅陋,鄙俗 。如:刍语(谦辞。草野鄙陋者的议论);刍言(草野之人的言论。后用以比喻浅陋的言论。今常用以谦称自己的言论。同“刍议”);刍论(刍议。浅陋的议论)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豕(
,猪),帣( )声。本义:设围栏以谷物养猪)(2) 同本义
豢,以谷圈养豕也。——《说文》
夫豢豕为酒。——《礼记·乐记》
案刍豢。——《礼记·月令》
掌豢祭祀。——《周礼·槁人》
(3) 又如:豢圉(饲养牛马的地方)
(4) 泛指喂养;饲养
凡畜养禽兽,皆曰豢。——《正字通》
古者畜龙,故国有豢龙氏,有御龙氏。——《左传·昭公二十九年》
(5) 又如:豢池(养鱼池);豢牢(兽圈);豢畜(犹豢养);豢圉(养牛马的地方);豢牺(喂养牲畜)
(6) 以利益为饵来引诱人为其服务,任其宰割
豢文臣帷幄无谋,豢武夫疆场不猛。——孔尚任《桃花扇》
(7) 贪图
豢于游戏酒食之间。——宋· 苏轼《教战守》
而豢于富贵,安于顺境。——俞文豹《吹剑三录》
(8) 供养 。如:豢养(养育,供养)
名词
(1) 以谷类饲养的家畜,如猪、狗。以别于吃草的牛、羊
民食刍豢。——《庄子·齐物论》
(2) 又如:刍豢(刍,指吃草牲 口;豢,指吃谷物的牲 口,如犬,豕);豢牢(泛指家畜);豢龙(古代名马)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fam6 fan6 [梅县腔] fam5 [宝安腔] fam5 fon3 [台湾四县腔] fam5 fan5 [陆丰腔] fon6 [客语拼音字汇] fon4 [客英字典] fam5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患 | 胡慣 | 匣 | 刪合 | 去聲 | 諫 | 合口二等 | 刪 | 山 | ghruanh/hoann | ɣw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