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
词语释义
简称"切尔诺贝利事件",是一件发生在前苏联统治下乌克兰境内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核子反应堆事故。该事故被认为是历史上最严重的核电事故,它所释放出的辐射线剂量是二战时期爆炸于广岛的原子弹的400倍以上。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qiē
动词
(1) (形声。从刀,七声。本义:用刀把物品分成若干部分)
(2) 同本义 。如:切花(从植株上剪下的花枝或枝叶);切心(比喻痛切);切肺(祭祀所用的肺);切象(切,割取。取象以作比喻);切腹(剖腹自杀);切菜;切肉
(3) 治骨。加工珠宝骨器的工艺名称 。如:切错(治理器物);切玉(割玉);切镂(镂刻;雕刻)
(4) 切磋。指学行上切磋相正 。如:切切(相互敬重切磋勉励的样子);切正(切磋相正);切直(切磋相正);切摩(切磋相正);切磨(切磋相正);切责(互相切磋责勉);切厉(切磋砥砺)
(5) 直线、曲线或面等与圆、弧或球相交于一点 。如:切面;切球;切圆
(6) 另见
qiè
动词
(1) 摩擦;接触
切,摩也。——《广雅》
不待切脉。——《史记·扁鹊仓公传》
可切循把握。——《淮南子·原道》
(2) 又如:切齿(咬紧牙齿。形容痛恨);切磨(摩擦;摩搓);切摩(摩擦);切循(抚摩)
(3) 契合。与…相一致 。如:不切实际;译文不切原意;切正(恰切平正);切用(切合实用);切至(犹切当);切事(切合情事);切病(切中弊病)
(4) 一定要
诸位切不可乱动。——《老残游记》
(5) 又如:切照(依照;按照);切须(必须;切要);切不可骄傲;切勿吸烟;切勿(务必不要);切戒(务须避免);切莫(务必不要);切须(务必)
(6) 靠近;贴近
切于身心。——清· 刘开《问说》
(7) 又如:切倚(相依相偎,十分亲昵);切邻(近邻);切心(贴身);亲切(亲近;密切)
形容词
(1) 急切;急迫
切问而近思。——《论语》。皇疏:“犹急也。”
饥冻虽切,违己交病。——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迨诉频切。——唐· 李朝威《柳毅传》
其切如是。——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2) 又如:出国心切;激切(言语直而急);心切(心情急迫);切峻(急切严厉);切事(迫切的事);切问(急切问难);切紧(迫切、要紧)
(3) 深;深切
切,深也。——《汉书·霍光传》注
(4) 又如:切恐(深怕);切爱(深深的爱);痛切(悲痛而深切);切究(深究);切怛(深切悲伤);切谢(深切感谢)
(5) 恳切;率直
直言世谏。——《汉书·东方朔传》
(6) 又如:切谓(恳切地说);切劝(诚恳地相劝);热切(热烈恳切);切至(恳切周至)
(7) 严厉
故为政以苛为察,以切为明…大败大裂之道也。——《文子·上礼》
(8) 又如:切责(严厉谴责);切让(严厉责备);切厉(严厉)
(9) 激烈
旋以论事过切,为宰臣所非。——韩愈《为裴相公让官表》
(10) 又如:切论(激切的议论);切愕(谓激切直言)
(11) 严重 。如:切手(致人死命的招数)
(12)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ciet7 [客语拼音字汇] qiad5 [客英字典] ciet8 [东莞腔] cet7 [海陆丰腔] ciet7 [宝安腔] cet7 [沙头角腔] ciet7 [台湾四县腔] ciet7 [陆丰腔] tsiat7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砌 | 七計 | 清 | 齊開 | 去聲 | 霽 | 開口四等 | 蟹 | 齊 | tsʰiei | cheh/cey |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本义:窗格花纹)
(2) 同本义
(3) 后引作薾。华盛的样子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诗·小雅》。毛传:“尔,华盛貌。”
(4) 又如:丽尔(华丽的样子)
(5) 近。通“迩”
戚戚兄弟,莫远具尔。——《诗·大雅》
尔上敦黍于筵上右之。——《仪礼·少牢馈食礼》
公降立于阼阶之东南,南乡尔卿。——《仪礼·燕礼》
名相近者相远也,实相近者相尔也。——《周礼·地官·肆长》
士不信悫而有多知能,譬之其豺狼也,不可以身尔也。——《荀子·哀公》
(6) 又如:尔者(近来);尔语(凑向跟前说话)
(7) 浅近
代词
(1) 第二人称代词
(2) 你
尔为尔,我为我。——《孟子》
尔安敢轻吾射。——宋· 欧阳修《归田录》
(3) 又如:尔当(你);尔躲(你身上);尔汝(尊对卑称;贵对贱称;朋友间的亲密互称);尔济(汝辈,你们)
(4) 您;你们——通常放在关系词“所”之前。如:尔曹(你们大家)
(5) 那
尔夜风恬月朗。——《世说新语》
(6) 又如:尔俸尔禄(那些俸禄。尔:其,那);尔语(那样言语);尔时(那时,彼时)
(7) 这个;此
问君何能尔。——晋· 陶渊明《饮酒》
(8) 如:尔夕(今夕,这个晚上);尔日(当天,这天);尔为(这样,如此)
(9) 如此;这样。
尔毋从从尔。——《礼记·檀弓》
(10) 又如:果尔;乃尔;尔馨(六朝时语词。即如此);尔为(如此);尔许(若此,如许。尔,此也。许,助辞);不尔;云尔
助词
(1) 形容词、副词的词尾,相当于“然”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论语》
(2) 相当于“了”
非死则徒尔。——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3) 应诺声。相当于“是” 。如:尔尔(应答之词。等于唯唯,是是)
(4) 通“耳”,表示限止用在句末,可译为“而己”“罢了”
唯手熟尔。——宋· 欧阳修《归田录》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ni1 ni3 [客英字典] ni3 [东莞腔] ngi3 [梅县腔] ni3 [海陆丰腔] ni1 ni3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爾 | 兒氏 | 日 | 支A開 | 上聲 | 紙 | 開口三等 | 支A | 止 | njex/ree | nʑĭe |
详细解释
副词
(1) (形声。从言,若声。本义:表示)
(2) 同本义(一般用于上对下、尊对卑或平辈之间,卑对尊用“谨诺” )
诺,应也。——《说文》。按,应词也。缓应曰诺,疾应曰唯。
莫敢不诺。——《诗·鲁颂·閟宫》
太后曰:“诺。恣君之所使之。”——《战国策·赵策四》
孟尝君不说,曰:“诺,先生休矣。——《战国策·齐策》
(3) 又如:诺诺(连声应诺);诺唯(应诺);诺许(许诺;应允)
(4) 古时批字于公文之尾,表示许可叫“诺”,犹今签字
是谁画诺谁传诏,一纸明贻万国羞!——清· 黄遵宪《述闻》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和金文字形,象海贝形。汉字部首之一。古时以贝壳为货币,又用作装饰,故从“贝”的字多与钱财宝物、装饰品或贸易商品有关。本义:海贝)
(2) 牡蛎、蛤或其它软体动物中腹足类和瓣鳃类的统称。体软无节,外束膜一层曰外套膜,能分泌液质,结构成壳,名为介
(3) 贝壳
(4) 又如:贝阁(用贝壳装饰宫门前的楼观);贝阙(以贝装饰的宫门楼观);贝文(贝壳的纹彩);贝饰(贝制的饰物);贝雕(在贝壳上雕刻或镶嵌的工艺品。包括人物、山川、花卉、动物以及家具、文具等)
(5) 古代货币
大贝四寸八分以上。——《汉书·食货志》
(6) 又如:贝货(古代以贝壳为货币,故称贝货);贝财(货财);贝币(原始货币)
(7) 锦上的贝形花纹 。如:贝胄(用文贝装饰的头盔)
(8) 印度贝多或贝多罗树的简称。佛教徒以其叶写经 。如:贝函(佛经经匣);贝多叶(多罗树的叶;写经的树叶);贝典(贝夹。佛经);贝字(写在叶上的字。指佛经);贝书(贝叶书。佛经)
(9) 贝尔的简称
(10) 姓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会意。从刀,从禾。表示以刀断禾的意思。本义:刀剑锋利,刀口快)
(2) 同本义
利铦也。——《说文》
其利断金。——《易·系辞》
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老子》
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荀子·劝学》
兵革非不坚利也。——《孟子·公孙丑下》
(3) 又
不以兵革之利。
则国之伤也若以利剑刺之。——《韩非子·解老》
非兵不利。——宋· 苏洵《六国论》
求天下之利匕首。——《战国策·燕策》
(4) 又泛指锐利
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韩非子·难一》
(5) 又如:利爪;利喙(尖利的嘴);利矢(锋利的箭);利口辩给(能言善辩,含贬义);利金(锋利的兵器)
(6) 快;敏捷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荀子·劝学》
子贡利口巧辞。——《史记·仲尼弟子传》
(7) 又如:利马(快马);利嗖(轻快利落);利爽(灵活敏捷);利屣(舞屣,头小而尖的鞋子);利便(伶利)
(8) 吉利;顺利
时不利兮骓不逝。——《史记·项羽本纪》
探军不利。——《资治通鉴》
因利乘便。——汉· 贾谊《过秦论》
(9) 又如:利钝(顺利与挫折);利市酒(为祈祷好运而喝的酒);利时(吉时)
(10) 有利的
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资治通鉴》
(11) 重要的;要害的
怀抱利器——韩愈《送董邵南序》
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庄子·胠箧》
名词
(1) 利益
上下之利,若是其异也。——《韩非子·五蠹》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利尽南海。——《三国志·诸葛亮传》
火器利袭远。——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2) 又
技击利巷战。
(3) 又如:福利(生活上的利益,特指对职工生活的照顾);利孔(获得利益的来源)
(4) 赢利;利息
逐什一之利。——《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欲居之以为利。——《聊斋志异·促织》
商人重利轻别离。——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5) 又如:暴利(巨额利润);利赢(赢利;利润);利子(利息)
(6) 利禄
不慕荣利。——晋·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7) 又如:利心(利欲之心);利端(利欲的端绪);利色(私利与情欲)
(8) 财利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
毋示以利。——汉· 桓宽《盐铁论本文》
(9) 又如:利禄(财利与爵禄);利路(生财门路;钱财);利物(给优胜者的钱物;赃物)
(10) 指个人的安危
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11) 胜利
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孙子》
(12) 物资出产
荆州北据 汉、 沔,利尽南海。—— 陈寿《三国志》
力过吏势,以利相倾。——汉· 晁错《论贵粟疏》
西有巴蜀汉中之利。——《战国策·秦策一》
(13) 通“痢”
轻土多利。——《淮南子·地形》
(14) 姓
动词
(1) 善于 。如:利口(善于口辩);利足(善于行走);利趾(善走);利舌(谓能言善辩)
(2) 使有利。如:利他(佛教语。施益于他人);利涉(便利渡河。后世也称舟为利涉);毫不利己,专门利人
(3) 占;谋利 。如:利人妻女;损人利己(损害他人以图私利)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英字典] li3 [东莞腔] li5 [客语拼音字汇] li4 [海陆丰腔] li6 [梅县腔] li5 [台湾四县腔] li5 [沙头角腔] li5 [宝安腔] li3 [陆丰腔] li6
◎ 潮州话:li6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利 | 力至 | 來 | 脂A開 | 去聲 | 寘 | 開口三等 | 止 | 脂A | li | liih/lih |
详细解释
hé
名词
(1) (形声。从木,亥声。本义:果核)
(2) 同本义
核,蛮夷以木皮为箧,状如籢尊。——《说文》
桃李丑核。——《尔雅·释木》
殽核维旅。——《诗·小雅·宾之初筵》
其实濡核。——《素问·五常正大论》
贻余核舟。——明· 魏学洢《核舟记》
桃核修狭者。
(3) 又如:枣核;樱桃核;葡萄核;橘核
(4) 原子核的简称 。如:核弹(原子武器的总称);核反应堆;核反应
(5) 有核的果实
门启,华堂复阁甚秀,馆中有樽酒盘核。——《太平广记》引
(6) 核心;中心
文吏不学,世之教无核也。——王充《论衡·量知》
(7) 出现在积分方程中积分号下的已知函数 。如:积分方程的核;积分变换的核
动词
(1) 查对;审查
凡学问之法,不为无才,难于距师,核道实义,证定是非也。——《论衡·问孔》
综核名实。——《汉书·宣帝纪赞》
其审核之,务准古法。——《汉书·刑法志》。颜师古云:核,究其实也。
研核阴阳。——《后汉书·张衡传》
(2) 又如:核正(查核订正);核批(审查批示);核视(审查察看);核夺(审核决定)
(3) 另见
hú
暂无详细释义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het8 fut8 [客英字典] fut8 het7 het8 [台湾四县腔] het8 fut8 [梅县腔] fut8 het8 ep7 [沙头角腔] fut8 [东莞腔] hak8 fut8 [宝安腔] het8 | fut8 [客语拼音字汇] fud6 had5 hed5
◎ 潮州话:hug8(hûk) hêg4(hek)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覈 | 下革 | 匣 | 麥開 | 入聲 | 陌 | 開口二等 | 耕 | 梗 | ghrek/haek | ɣæk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雨,申声。本义:闪电)
(2) 同本义
电,阴阳激耀也。——《说文》
电,电光也。——《五经通义》
三月癸酉,大雨震电。震,雷也,电,霆也。——《谷梁传·隐公九年》。疏:“霆者,霹雳之别名。有霆必有电,故传云:‘电,霆也。’按,霆,电实同一词,后来歧为二义:其声曰霆,其光曰电。”
(3) 又如:电火(闪电)
(4) 物理学名词 。电是能的一种形式,包括负电和正电两类,它们分别由电子和质子组成,也可能由电子和正电子组成,通常以静电单位(如静电库仑)或电磁单位(如库仑)度量,从摩擦生电物体的吸引和排斥上可以观察到它的存在,在一定自然现象中(如闪电或北极光)也能观察到它,通常以电流的形式得到利用。如:正电;负电;静电;电阻
(5) 电报的简称
请致电上海领事而救先生焉。—— 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6) 又如:急电;贺电;电底(电报的底稿);海外来电
(7) 比喻迅速 。如:电至(形容行动的迅速);电改(形容改变的迅速);电往(形容行动的迅速);电豁超生(急速用智慧让人脱离苦海);电赴(形容奔赴的迅速);电飞(比喻如电一般的飞逸);电射(形容威势强大,如闪电般射出);电扫(形容行动的迅速);电逝(形容奔走的迅速);电掣(形容行动的迅速);电迈(形容逝去的迅速);电举(形容行动的迅速)
(8) 比喻光亮 。如:电照(比喻光辉照耀如电);电天(恭维别人的客套话。意指光辉照耀,如同空中闪电)
(9) 明察,请人明察的敬辞 。如:电烛(比喻明察);电览(明察;明鉴);电闪(观看);电断(明断);电瞩(明察)
动词
电击 。如:电了我一下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立,占声。本义:直立)
(2) 站立,直立。以基本直立的姿势用双脚或一脚支撑自己
凡射,或对贼、对把,站定观把子或贼人,不许看扣。——明· 戚继光《纪效新书》
(3) 又如:站门子(妓女站在门口招人或接客);站眙(久立而不行走);站堂(旧时衙门开审时,差役排列在公堂上以应差);站柜台(指营业员在商品柜台内侧卖货)
(4) 停止前进;直立不动 。如:这车中途不站;站住
(5) 在一场争论中从一方转到另一方 。如:站到现实主义方面来
名词
(1) 蒙古语的音译。驿站,古时传递军政文书的人中途换马、食宿或转递之所 。元代驿站称“站赤”,省称“站”。明改站为“驿”,清代“驿”、“站”并称
贾琏这番进 京,若按站走时,本该出月到家。——《红楼梦》
(2) 又如:站夫(驿站的役夫);站驿(元代驿站);站船(旧称在航程有驿站递次接待的官船);站户(元代服役于站驿之户称“站户”)
(3) 为某种业务而设置的机构 。如:车站;供应站;加油站;转运站;中转站;地质站;农业实验站;校外活动站;医疗站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陆丰腔] zan5 [客英字典] zham5 cam5 [沙头角腔] zam5 [东莞腔] cam5 [台湾四县腔] zam5 cam5 [宝安腔] cam5 [海陆丰腔] zham5 cam6 [客语拼音字汇] cam4 zam4 [梅县腔] cam5 zan3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
详细解释名词 (1) (形声。从史,之省声。史,掌管文书记录。甲骨文中与“吏”同字。本义:官职) (2) 同本义 事,职也。——《说文》 无功而受事,无爵而显荣。——《韩非子·五蠹》 (3) 又如:事宦(仕宦。事通“仕”) (4) 引申为职守;政事;事务 事,勤也。——《尔雅》 为政事庸力行务。——《左传·昭公二十五年》。注:“在君为政,在臣为事。” 事蚤济也。——《礼记·乐记》 事至佚而功。——《荀子·王霸》。注:“任也。” 陉山之事。——《战国策·秦策》。注:“役也。” 公侯之事。——《诗·召南·采蘩》 王事多难。——《诗·小雅·出车》 赵太后新用事, 秦急攻之。——《战国策·赵策》 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5) 又如:事分(职分;名分) (6) 职业 舞阳侯樊哙者, 沛人也。以屠狗为事。——《史记》 (7) 事情 子入太庙,每事问。——《论语·八佾》 敏于事而慎于言。——《论语·学而》 事无大小悉以咨之。——诸葛亮《出师表》 天下之事有难易乎?——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闻其师为弟子说前代事。——清· 周容《芋老人传》 (8) 又如:事不过三(同样的事不宜连作三次);事头(事因,事由;事情);事因(因由,事情来由);事苗(事情的根源);事机(时机;事情成功的机会);事有分定(凡事情总有定数);事在呼吸(比喻事情临近眼前,情况非常紧急);事序(事情的条理、秩序)。亦指天子、诸侯的国家大事,如祭祀、盟会、兵戎等 天子无事。——《谷梁传》。范宁注:“事谓巡守、崩葬、兵革之事。” (9) 事业 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资治通鉴》 他日继吾志事,惟此生耳。——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10) 又如:事绩(业绩,重大的成就);事济(事业完成) (11) 事故,事件 延及孝文王、 庄襄王,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 汉· 贾谊《过秦论上》 而士大夫亦未尝言兵,以为生事扰民,渐不可长。——宋· 苏轼《教战守》 (12) 又如:事款则圆(遇事要从长计议,才能圆满解决) (13) 交媾、性交 。如:房事不宜多 (14) 典故;故事 汝来床前,为说稗官野史可喜可愕之事,聊资一欢。——清· 袁枚《祭妹文》 (15) 情况,情形 论战斗之事,则缩颈而股栗。——宋· 苏轼《教战守》 (16) 又如:事色(情况,情势) 动词 (1) 侍奉;供奉 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2) 又如:事君;事师;事奉(供奉;侍奉);事上(事奉尊长);事畜(侍奉父母,养育妻子);事亲(侍奉父母) (3) 做,从事 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论语·颜渊》 居数月,漠然无所事。——清· 方苞《狱中杂记》 其游惰不事者何能一一遵上之约束乎?——清· 洪亮吉《治平篇》 (4) 又如:无所事事;不事生产;事本(从事本业);事力(从事体力劳动);事行(做事;行事) (5) 使用;役使 不事而自然谓之性。——《荀子·正名》。注:“事任使也。” 备承事也。——《国语·鲁语下》 坐事国人过律。——《史记·傅靳蒯成传》 尚安事客!——《信陵君窃符救赵》 (6) 又如:事役(劳役);事智(运用智慧);事用(使用;应用) (7) 奉行 今管仲不务尊主明法,而事增宠益爵。——《韩非子》 (8) 治理;办理 齐、 魏得地葆利,而详事下吏。——《战国策》 (9) 任用 是在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不能以尚贤事能为政也。——《墨子》 量词 件;副 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英文翻译affair, matter, business; to serve; accident, incident
方言集汇◎ 粤语:si6 宋本广韵廣韻目次:去七志
详细解释名词 (1) (形声。从攴( ),古声。从“攴”,取役使之意。本义:缘故,原因)(2) 同本义 故,使为之也。——《说文》 又明于忧患与故。——《易·系辞传》 则是无故。——《礼记·礼运》 夫有其故。——《国语·楚语》 既克,公问其故。——《左传·庄公十年》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史记·陈涉世家》 广行取胡儿弓,射杀追骑,以故得脱。——《史记·李将军列传》 (3) 又如:借故(托故。借口某种原因);无故(没有缘故) (4) 事;事情 昭伯问家故,尽对。——《左传·昭公二十五年》 敢问天道乎,抑人故也?—《国语·周语下》 教、 孝景固袭掌故,未遑讲试。——《史记·龟策传》 (5) 又如:细故(细小而值不得计较的事情);掌故(历史上的人物事迹、制度沿革等) (6) 意外或不幸的事变 国有故。——《周礼·天官·宫正》 乡园多故,不能不动客子之愁。——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7) 又如:故端(事故;事端);变故(灾难;意外发生的事情);事故(意外的损失或灾祸) (8) 旧识;旧交 君安与项伯有故?——《史记·项羽本纪》 (9) 又如:一见如故;故贵(旧交与贵人);故义(故交旧友);旧故(旧交);亲故(亲戚故旧) (10) 特指旧法、旧典、成例 变化齐一,不主故常。——《庄子·天运》 是时,宣帝循 武帝故事,招名儒俟材置左右。——《汉书·楚元王传》 (11) 又如:蹈常袭故;故典(典故);故语(典故成语);故祀(按惯例举行的祭祀);故套(陈规俗套) (12) 先,祖先 。如:故训(先代留下的法则。古训);故业(指祖上传下的基业);故家(世代仕宦之家;世家大族);故墓(祖先的墓地) (13) 旧的事物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14) 又如:吐故纳新 (15) 通“诂”( )。以今言解释古代语言文字或方言字义训故举大谊而已。——《汉书·儒林传》 并作周官解故。——《后汉书·贾逵传》 形容词 (1) 原来。旧时的 故,旧也。——《广韵》 反故居些。——《楚辞·招魂》 乐先故些。 蔓成然故事蔡公。——《左传·昭公十三年》 所谓故国者。——《孟子·梁惠王下》 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吕氏春秋·察今》 敬亭丧失其资略尽,贫困如故时。—— 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轩东故尝为厨。——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2) 又如:故步(旧时行步的方法);故地(旧有的属地);故夫(以前的丈夫);故方(旧药方);故吏(原有属吏);故林(从前栖息的树林);故式(古旧的仪式) (3) 通“古”( )。时代久远是故之时,陈财之道,可以行今也。——《管子·侈靡》 (4) 又如:先故(很久以前) 动词 (1) 死亡 前年赵三郎已故了,他老婆在家守寡。——《古今小说·穷马固遭际卖鎚媪》 (2) 又如:病故;亡故(死去);染病身故(死);物故(去世);大故(指父亲或母亲死亡);故鬼(旧鬼,死去已久的人的鬼魂) (3) 衰老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副词 (1) 故意,存心 广故数言欲亡。——《史记·陈涉世家》 主者故不受,则固请。——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2) 又如:故故(故意;屡屡;常常);故违(有意违抗);故推(故意推托);故靳(故意吝惜。靳:吝惜);故纵干咎(有意纵容罪犯而触犯法令) (3) 同“固”,原来,本来 程不识故与 李广俱以边太守将军屯。——《史记·李将军列传》 此物故非西产。——《聊斋志异·促织》 (4) 仍,还是 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犹不失下曹从事,乘犊车从吏卒,交游士林,累官故不失州郡也。——《资治通鉴》 (5) 通“胡”( )。何,何故公将有行,故不送公?——《管子·侈靡》 (6) 又如:故为(何故如此) (1) 因此,所以 ——表示因果关系 夫秦无道,故 沛公得至此。——《史记·留侯世家》 故审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阴阳之变。——《吕氏春秋·察今》 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战国策·燕策》 (2) 又如:今日下雨,故未成行;故以(因此;所以);故厎(所以致成) 代词 〈方〉∶这;那 。如:故歇(这时候);故号(这种);故是(那是);故末(那末;那就) 英文翻译ancient, old; reason, because
方言集汇◎ 粤语:gu3
◎ 客家话:[梅县腔] gu5 [海陆丰腔] gu5 [东莞腔] gu5 [陆丰腔] gu5 [客英字典] gu5 [沙头角腔] gu5 [客语拼音字汇] gu4 [台湾四县腔] gu5 [宝安腔] gu5 宋本广韵廣韻目次:去十一暮
意思相近分类信息词性分类字数分类含数字词语含十二生肖词语描写人物的词语描写颜色的词语描写月份的词语描写季节的词语描写二十四节气的词语拼音首字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