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隶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指八分书和隶书。
《隶释·汉安平相孙根碑》 洪适 释:“今之言 汉 字者则谓之隶,言 唐 字者则谓之分,殆不知在 秦 汉 时,分隶已兼有之。” 元 揭傒斯 《赠吴主一并序》:“国朝分隶谁最长, 赵 虞 姚 萧 范 与 杨 。” 清 钮琇 《觚賸·石经》:“按六朝以前用分隶,今石经皆正书。”
分别隶属。
《宋史·吕颐浩传》:“招降 赵延寿 于 分寧 ,得其精鋭五千,分隶诸将。” 秦牧 《社稷坛抒情》:“天上二十八宿的分隶青雀、黄龙、白虎、玄武(乌龟)四方,都是和这种的观念紧密地联结起来的。”
引证解释
⒈ 指八分书和隶书。
引《隶释·汉安平相孙根碑》洪适释:“今之言汉字者则谓之隶,言唐字者则谓之分,殆不知在秦汉时,分隶已兼有之。”
元揭傒斯《赠吴主一并序》:“国朝分隶谁最长, 赵虞姚萧范与杨。”
清钮琇《觚賸·石经》:“按六朝以前用分隶,今石经皆正书。”
⒉ 分别隶属。
引《宋史·吕颐浩传》:“招降赵延寿于分寧,得其精鋭五千,分隶诸将。”
秦牧《社稷坛抒情》:“天上二十八宿的分隶青雀、黄龙、白虎、玄武(乌龟)四方,都是和这种的观念紧密地联结起来的。”
分隶的国语词典
八分书与隶书。
分隶的网络释义
分隶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fēn
动词
(1) (会意。从八,从刀。“八”就是分;从“刀”,是以刀剖物,使之分开的意思。本义:一分为二)
(2) 同本义。分开,分成,分出,与“合”相对
分,别也。——《说文》
死生分。——《礼记·月令》
然则何以分之?——《荀子·礼论》
以齐之分,奉之而不足。——《荀子·仲尼》
三首俱烂,不可识别。乃分其汤肉葬之。——晋· 干宝《搜神记》
江自湖口分一支为南江。——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文官武将…分两行而入。——《三国演义》
(3) 又如:分合(分开与合并);分地(分割土地;分封土地);分间(分开,间隔);分灶(分家度日)
(4) 辨别,区分
五谷不分,孰为夫子!——《论语·微子》
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元· 关汉卿《窦娥冤》
(5) 又如:分绝(区别;分隔);分划(区分;划分);分殊(区分;区别);分年(区别年岁)
(6) 分给,分配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左传·庄公十年》
而官与吏剖分矣。——清· 方苞《狱中杂记》
(7) 又如:分与(分给);分茅裂土(古代天子分封诸侯时,按封地方向用白茅包土给予受封者)
(8) 离开;离别
执手分道去,各自还家门。——《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9) 又如:分袂(分手、离别);分北(分离);分首(离别);分违(分隔。离别)
(10) 分派,委派某人到某一岗位上去或担任某一职务 。如:分任务;分工作
(11) 分散
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孙子·谋攻》
(12) 又如:分损(分散,减少);分披(披散;分散)
(13) 把…隔开成两半
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清· 姚鼐《登泰山记》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郦道元《三峡》
(14) 又如:分界牌(分别阳间和阴间(生和死)的界标);分墨(中分墨线。相当于设计图的中心线)
(15) 排解,调和矛盾
天下未定,两虎安得私斗,今日朕分之矣。——《后汉书》
(16) 分担,共同承担
己乃分城而守。——清· 邵长蘅《阎典史传》
(17) 又如:分过(分担过失、过错);分谤(分担别人受到的诽谤)
名词
(1) 表示分数 。如:三分之一;五分之四
(2) 计数单位的十分之一 。如:分贝;三分成绩
(3) 节候名 。如:春分;秋分
量词
(1) 时间单位,等于1/60小时,或60秒
(2) 角度测量单位,等于1/60度或60秒
(3) 长度单位,寸的十分之一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明· 魏学洢《核舟记》
(4) 价值等于某货币单位百分之一的单位
(5) 用数字表示的质量等级(如牲口或黄油的等级);常以100分为最高等级,并根据某种规定的方案,对一些指定的重要特征(如形态、皮毛的情况、香味等)分配分数,总分恰为100分
副词
(1) 分头;分别
吾与足下分任之。——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分遣贝勒及它将略定东南郡县。——清· 邵长蘅《阎典史传》
(2) 又如:分置(分别设置);分统(分别统率);分掌(分管);分治(分别治理)
形容词
(1) 分出的(部分) 。如:分店;分号;分行;分卡(分站)
(2) 通“纷”。乱,杂
分其师众,人既迷芒,必其将亡,亡之道也。——《管子·势》
(3) 又如:分错(纷乱错杂)
(4) 另见
fèn
名词
(1) 所分之物,整体中的一部分
杀士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城之灾也。——《孙子·谋攻》
(2) 又如:股分;部分;分资(共同送礼或办事情时每个人所分摊的钱);分例(按规定或习惯分发的每人一份的钱或物);分均(各分相等)
(3) 分际,合适的界限
两个正斗到分际。——《水浒传》
(4) 又如:分际(紧要关头;程度;地步;分毫);分直(分齐。犹分际)
(5) 成分。特定物质包含、提供或产生的量 。如:水分;盐分;养分;肥分
(6) 职分;本分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诸葛亮《出师表》
(7) 又如:本分;分守(职守);分事(职分);分素(职分确定)
(8) 原则;原理
况夫先王之道、仁义之统、诗书礼乐之分乎?——《荀子》
(9) 身分 。如:分上(本分之内;情面;有面子、能说情的人);分理(名分与事理);分限(本分);分势(地位权势)
(10) 资质
夫聪明者,英之分也,不得雄之胆则说不行;胆者,雄之分也,不得英之智则事不成。——《人物志》
(11) 缘分;命运;机遇 。如:分福(福分);分缘(缘分)
(12) 情分
恩爱苟不亏,在远分日亲。——曹植《赠白马王彪》
(13) 又如:分好(情义,友谊)
动词
(1) 甘愿;满意
不分桃花红胜锦,生憎柳絮白于绵。——杜甫《送路六侍御入朝》
(2) 又如:分甘(甘愿)
(3) 意料;料想
自分已死久矣。——《汉书·苏武传》
(4) 又如:分定(命中注定)
(5)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沙头角腔] fun1 fun5 [陆丰腔] fun6 fun1 [客英字典] fun1 fun5 [东莞腔] fun1 [梅县腔] fun1 fun5 bun1 [宝安腔] fun1 | fun3 | bun1 bin1 [客语拼音字汇] bin1 bun1 fun1 fun4 [台湾四县腔] fun1 fun5 bun1 [海陆丰腔] fun1 fun6 bun1
◎ 潮州话:hung1 hung7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分 | 府文 | 幫 | 文 | 平聲 | 文 | 合口三等 | 文 | 臻 | pyon/piun |
详细解释
动词
(1) (隶:又樆尾会意。本义:逮、捕、追及)
(2) 同本义
隶,及也,从又从尾省,又持尾者从后及之也。——《说文》
(3) 跟从;附属
隶而从者。——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不隶于宫观之籍。——明· 顾炎武《复庵记》
(4) 又如:隶事(以故事相互隶属)
(5) 通“离”。流离
饿馑流隶,饥寒道路。——《汉书·叙传·王命论》
(6) 通“肄”
(7) 检查
关东吏隶郡国出入关者。——《史记·酷吏列传》
(8) 练习
廼令群臣习隶。——《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
名词
(1) 中囯古代对一种奴隶或差役的称谓
輿臣隶,隶臣僚。——《左传》
皆得以隶使之。——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甿隶之人。——汉· 贾谊《过秦论》
欲效野夫贱隶。——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出入必輿隶。
(2) 又如:隶人(职位低微的吏役;因罪被罚为官奴而从事劳役的人);隶仆(仆役);隶户(被没入为奴隶的人家);隶农(农奴,佃户,代耕农)
(3) 特指衙役 。如:皂隶
视徒隶则心惕息。——司马迁《报任安书》
(4) 即隶书(秦书八体之一。又名“八分体”。相传为秦人程邈所作,由小篆省简变化而成) 。如:隸絶(善于写隸书的高手);隸習(練習,演習);隸篆(隸書與小篆)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di6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肄 | 羊至 | 以 | 脂A開 | 去聲 | 寘 | 開口三等 | 脂A | 止 | jiih/jih | j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