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立

fēn lì [ fen li]
注音 ㄈㄣ ㄌ一ˋ

词语释义

分别独立。 分别制定。 分别设立。

词语解释

  1. 分别独立。

    宋 程颐 《答杨时论<西铭>书》:“《西铭》明理一而分殊, 墨氏 则二本而无分。分殊之蔽,私胜而失仁;无分之罪,兼爱而无义。分立而推理一,以止私胜之流,仁之方也。” 孙中山 《五权宪法》:“这本书是根据 英国 的政治习惯,发明三权独立的学说,主张把国家的政权分开成立法、司法和行政三权。所以三权分立,是由 孟德斯鸠 所发明的。”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夫 印度 背 蒙古 之 莫卧尔 朝,以成各省分立之势,卒为 英 人蚕食,此 长素 所引为成鉴者。”

  2. 分别制定。

    宋 程颐 《论礼部看详状》:“窃念学校所以检束学者,不可设盗贼之法。况有行止乖恶一条,凡言之丑者皆丽其中。他犯可言者,自合分立条项。”

  3. 分别设立。

    康有为 《大同书》辛部第九章:“立金行部於公政府,即度支部。分立於各度小政府,为总金行,下至於各地方自治局有分金行。”

引证解释

⒈ 分别独立。

宋程颐《答杨时论<西铭>书》:“《西铭》明理一而分殊, 墨氏则二本而无分。分殊之蔽,私胜而失仁;无分之罪,兼爱而无义。分立而推理一,以止私胜之流,仁之方也。”
孙中山《五权宪法》:“这本书是根据英国的政治习惯,发明三权独立的学说,主张把国家的政权分开成立法、司法和行政三权。所以三权分立,是由孟德斯鸠所发明的。”
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夫印度背蒙古之莫卧尔朝,以成各省分立之势,卒为英人蚕食,此长素所引为成鉴者。”

⒉ 分别制定。

宋程颐《论礼部看详状》:“窃念学校所以检束学者,不可设盗贼之法。况有行止乖恶一条,凡言之丑者皆丽其中。他犯可言者,自合分立条项。”

⒊ 分别设立。

康有为《大同书》辛部第九章:“立金行部於公政府,即度支部。分立於各度小政府,为总金行,下至於各地方自治局有分金行。”

分立的网络释义

分立

  • 医学:分立是阐述丘脑核团与样脑在结构及功能上的分立机制。
  • 第一,结构的分立。脑分为丘脑、样脑、脑干,丘脑包括许多核团,样脑又分为大脑皮质、基底核、下丘脑、杏仁核等诸多脑结构,还可以进一步细分为脑叶、功能区或或团。不同的丘脑核团与不同的样脑分别构成相对独立的功能系统,能够相对独立的完成某一功能,产出样本点亮丘觉。
  • 第二,功能的分立。脑分为多个功能系统,每个功能系统都能独立工作,交换产出样本点亮丘觉产生意识。功能系统分为觉察系统、认识系统、感受系统即运动系统,意识也分为觉察、认识、感受,还能支配运动。我们正常意识状态是多个意识并存并且相互作用,是产生心理活动的基础。
  • 各个功能系统分别产出样本点亮丘觉产生多个独立意识。功能系统、意识等各个因素相互作用是心理产生的基础。
  • 分立造句

    赤壁之战,实际上为日后的三国分立揭开了序幕,它是我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并由此带来了一个历史新局面的著名战役。
    民主意识之启蒙虽有仁人义士力主从上而下之尝试,但效果甚微,以至鼓吹三民主义、五权分立的孙文都要委身于军阀、苏俄。
    第三部分立足于上市公司股东质询权行使的理论基础,探讨了该项权利的范围。
    我们再看看现在的法制体系,实行了公、检、法三权分立,互相制衡,结果变成了坐地分脏,民主进步了,腐败也进化了。
    在时分多址系统中,由地面站传送的一个分立数字组。
    道友有所不知,正所所月盈则亏,水满则溢,这周天皇朝独得天下气运已有万年,这时天机运转这洪荒大地当有诸国分立,我师兄不过是顺应天道而已。
    弟兄们,那些造成分立和绊跌之事,违反你们所学之教训的人,我恳求你们要留意,并要避开他们。
    司法独立的理论基础,一是权力分立与制衡原理,二是主权在民的原理与原则。
    第三部分立足于国内的现实,提出要扩大洗钱罪的上游犯罪,重点建议将贪污贿赂犯罪纳入洗钱罪的上游犯罪的范围。
    对称的三角形分立两侧,石头上雕刻着繁复精致的图案,十分精美,是巴厘岛的天堂门!
    五权分立思想是孙中山民权主义的重要内容。
    但观察家和分析人士称,塔利班内部的分歧仍然存在,这两名军事指挥官的任命显然呈现出两权分立的局面。
    根据规定,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后,因配股、增发、送股、派息、分立及其他原因引起上市公司股份变动的,应当同时调整转股价格。
    他和石分立在一张长几两侧,他讲一段一把壶的创作、命名用意,石大宇讲一段制作工艺,每个人各讲九段。
    五座主峰高耸入云,分立五方,其间又有山谷万重,冈峦无数。
    分立器件芯片采用模式,公司自己设计,并在士兰集成完成制造,包括稳压管、快恢复管、肖特基管等,其中稳压管是公司的优势产品,市占率很高。
    人人摩肩擦踵,市内各个组织已经达成了分立状态,这种和平的趋势没人打破,现在也该是时候大战一场了。
    演员多是徒工,分立三年或五年合同。
    都掣签分立,彼此一样。在圣所和神面前作首领的有以利亚撒的子孙,也有以他玛的子孙。
    四道身影分立四方,无人知是何处而来,气势凝然天地皆惊!“不好!中计!”。

    汉字详情

    fēn,fèn [fen]
    部首: 201
    笔画: 4
    五笔: WVB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CSH
    四角: 80227

    详细解释

    fēn

    动词

    (1) (会意。从八,从刀。“八”就是分;从“刀”,是以刀剖物,使之分开的意思。本义:一分为二)

    (2) 同本义。分开,分成,分出,与“合”相对

    分,别也。——《说文》

    死生分。——《礼记·月令》

    然则何以分之?——《荀子·礼论》

    以齐之分,奉之而不足。——《荀子·仲尼》

    三首俱烂,不可识别。乃分其汤肉葬之。——晋· 干宝《搜神记》

    江自湖口分一支为南江。——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文官武将…分两行而入。——《三国演义》

    (3) 又如:分合(分开与合并);分地(分割土地;分封土地);分间(分开,间隔);分灶(分家度日)

    (4) 辨别,区分

    五谷不分,孰为夫子!——《论语·微子》

    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元· 关汉卿《窦娥冤》

    (5) 又如:分绝(区别;分隔);分划(区分;划分);分殊(区分;区别);分年(区别年岁)

    (6) 分给,分配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左传·庄公十年》

    而官与吏剖分矣。——清· 方苞《狱中杂记》

    (7) 又如:分与(分给);分茅裂土(古代天子分封诸侯时,按封地方向用白茅包土给予受封者)

    (8) 离开;离别

    执手分道去,各自还家门。——《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9) 又如:分袂(分手、离别);分北(分离);分首(离别);分违(分隔。离别)

    (10) 分派,委派某人到某一岗位上去或担任某一职务 。如:分任务;分工作

    (11) 分散

    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孙子·谋攻》

    (12) 又如:分损(分散,减少);分披(披散;分散)

    (13) 把…隔开成两半

    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清· 姚鼐《登泰山记》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郦道元《三峡》

    (14) 又如:分界牌(分别阳间和阴间(生和死)的界标);分墨(中分墨线。相当于设计图的中心线)

    (15) 排解,调和矛盾

    天下未定,两虎安得私斗,今日朕分之矣。——《后汉书》

    (16) 分担,共同承担

    己乃分城而守。——清· 邵长蘅《阎典史传》

    (17) 又如:分过(分担过失、过错);分谤(分担别人受到的诽谤)

    名词

    (1) 表示分数 。如:三分之一;五分之四

    (2) 计数单位的十分之一 。如:分贝;三分成绩

    (3) 节候名 。如:春分;秋分

    量词

    (1) 时间单位,等于1/60小时,或60秒

    (2) 角度测量单位,等于1/60度或60秒

    (3) 长度单位,寸的十分之一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明· 魏学洢《核舟记》

    (4) 价值等于某货币单位百分之一的单位

    (5) 用数字表示的质量等级(如牲口或黄油的等级);常以100分为最高等级,并根据某种规定的方案,对一些指定的重要特征(如形态、皮毛的情况、香味等)分配分数,总分恰为100分

    副词

    (1) 分头;分别

    吾与足下分任之。——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分遣贝勒及它将略定东南郡县。——清· 邵长蘅《阎典史传》

    (2) 又如:分置(分别设置);分统(分别统率);分掌(分管);分治(分别治理)

    形容词

    (1) 分出的(部分) 。如:分店;分号;分行;分卡(分站)

    (2) 通“纷”。乱,杂

    分其师众,人既迷芒,必其将亡,亡之道也。——《管子·势》

    (3) 又如:分错(纷乱错杂)

    (4) 另见 fèn

    fèn

    名词

    (1) 所分之物,整体中的一部分

    杀士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城之灾也。——《孙子·谋攻》

    (2) 又如:股分;部分;分资(共同送礼或办事情时每个人所分摊的钱);分例(按规定或习惯分发的每人一份的钱或物);分均(各分相等)

    (3) 分际,合适的界限

    两个正斗到分际。——《水浒传》

    (4) 又如:分际(紧要关头;程度;地步;分毫);分直(分齐。犹分际)

    (5) 成分。特定物质包含、提供或产生的量 。如:水分;盐分;养分;肥分

    (6) 职分;本分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诸葛亮《出师表》

    (7) 又如:本分;分守(职守);分事(职分);分素(职分确定)

    (8) 原则;原理

    况夫先王之道、仁义之统、诗书礼乐之分乎?——《荀子》

    (9) 身分 。如:分上(本分之内;情面;有面子、能说情的人);分理(名分与事理);分限(本分);分势(地位权势)

    (10) 资质

    夫聪明者,英之分也,不得雄之胆则说不行;胆者,雄之分也,不得英之智则事不成。——《人物志》

    (11) 缘分;命运;机遇 。如:分福(福分);分缘(缘分)

    (12) 情分

    恩爱苟不亏,在远分日亲。——曹植《赠白马王彪》

    (13) 又如:分好(情义,友谊)

    动词

    (1) 甘愿;满意

    不分桃花红胜锦,生憎柳絮白于绵。——杜甫《送路六侍御入朝》

    (2) 又如:分甘(甘愿)

    (3) 意料;料想

    自分已死久矣。——《汉书·苏武传》

    (4) 又如:分定(命中注定)

    (5) 另见 fēn

    英文翻译

    divide; small unit of time etc.

    方言集汇

    ◎ 粤语:fan1 fan6
    ◎ 客家话:[沙头角腔] fun1 fun5 [陆丰腔] fun6 fun1 [客英字典] fun1 fun5 [东莞腔] fun1 [梅县腔] fun1 fun5 bun1 [宝安腔] fun1 | fun3 | bun1 bin1 [客语拼音字汇] bin1 bun1 fun1 fun4 [台湾四县腔] fun1 fun5 bun1 [海陆丰腔] fun1 fun6 bun1
    ◎ 潮州话:hung1 hung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二十文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
    府文平聲合口三等pyon/piun
    [li]
    部首: 507
    笔画: 5
    五笔: UUUU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YT
    四角: 00108

    详细解释

    (1) (会意。甲骨文象一人正面立地之形。本义:笔直的站立)

    (2) 同本义

    立,侸也。——《说文》

    君子以立不易方。——《易·恒》

    哙遂入,披帷西乡立。——《史记·项羽本纪》

    持璧却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立有间。——《韩非子·喻老》

    卖油翁释担而立。—— 宋· 欧阳修《归田来》

    或立或卧。——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3) 又如:挺立(直立);坐立不安;把电线杆立起来;肃立(恭敬庄严地站着);立托(依托);立容(站立时的仪态容表);立戟(卫士持戟侍立守卫);立谈(停立交谈)

    (4) 耸立;树立;建立;竖起

    大石侧立千尺。——苏轼《石钟山记》

    乃立宗庙于薛。——《战国策》

    且立石于基墓门。——张溥《五人墓碑记》

    且人患志之不立,何忧令名之不彰雅。——《世说新》

    (5) 又如:立事(建功立业);立方(立德);立言(指著书立说);立业(建树功烽);立勋(建立功勋);立石(树立碑石);立权(树立权威);立眉嗔目(竖眉瞪眼);立德(树立德业);立德立言(儒家认为,为了匡时济世,应树立圣人之德,宣谕圣人之言);立碑垂成(刻文于石碑留作规戒)

    (6) 设置;设立

    故立君。——《吕氏春秋·荡兵》

    商君佐之,内立法度。—— 贾谊《过秦论》

    (7) 又如:立元(建立年号);立仗(设立仪仗);立本(建立根本;确立根基);立表下漏(设置日晷、漏刻以计时);立事(设置治事小臣);立制(建立制度)

    (8) 制定;订立 。如:立文书;立军令状;立券(订立契约);立格(订出标准)

    (9) 确定;决定

    人之立志。——清· 澎端叔《为学一首示子侄》

    人患志之不立。——《世说新语·自新》

    复立楚国之社稷。——《史记·陈涉世家》

    足以立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10) 又如:立限(确定期限);立计(决意;打算);立报(立志报效);立愿(立定意向);立语,立说(立论)

    (11) 存在;生存

    孤与老贼势不两立。——《资治通鉴》

    (12) 又如:立命(修身养性以立天命);立品(培养品德);立行(建德修行);立计(立业;谋生);立身(处世为人)

    (13) 立身;立足

    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史记·魏公子列传》

    (14) 又如:立崖岸(做出高傲不凡、难以亲切的样子);立士(能自立的士人);立身(立足;安身);立行(行为举动);立脚(安身;立身)

    (15) 登位,即位

    湣王立。——《韩非子·内储说上》

    当立者乃公子。——《史记·陈涉世家》

    (16) 又

    陈胜自立为将军。

    (17) 又

    陈涉乃立为王。

    (18) 又如:立子(古代帝王或诸侯选立太子或世子);立君(确立君王);立政(确立为政之道);立朝(指帝王在位);立极(登帝位;秉国政)

    (19) 扶立;确定某种地位

    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史记》

    (20) 又如:立人(扶持、造就人);立子(立庶子为太子或世子);立王(所立的君王;在位的君王);立后(册立皇后);立朝(指在朝为官);立储(立为太子)

    (21) 推荐 。如:立主(竭力主张);立贤无方(推举贤人不以常法)

    (22) 指出仕 。如:立班(上朝时依品秩站立);立幕(管理文案的差役)

    (23) 显现 。如:立挣(发怔;发呆);力睁(目瞪口呆)

    (24) 停止;停留 。如:立车(停车);立定(站住)

    (25) 通“莅”。临,到

    乃为坛场大水之上,而与王立之焉。——《韩非子·内储说上》

    立事者贱者劳而贵者逸。——《淮南子·泰族》

    (26) 通“粒”。进食

    五种天不宜,其立后而手实。——《管子·地员》

    名词

    通“位”。爵次、位次

    代立不忘社稷。——《商君书·更法》

    副词

    (1) 立时;立刻

    上大怒,立命斥出。——宋· 王谠《唐语林·雅量》

    指物作作诗立就。——宋· 王安石《伤仲永》

    赵立奉璧来。——《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2) 又如:立定(马上,立即);立马造桥(立即兑现,不容拖延);立成(立刻完成);立便(立刻;立时)

    英文翻译

    stand; let stand; establish, set

    方言集汇

    ◎ 粤语:laap6 lap6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lip8 [客英字典] lip8 [沙头角腔] lip8 [宝安腔] lip8 [海陆丰腔] lip8 [梅县腔] lip8 [陆丰腔] lip8 [东莞腔] lip8 [客语拼音字汇] lib6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六緝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力入緝A入聲開口三等侵Alĭĕpl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