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威

fēn wēi [ fen wei]
注音 ㄈㄣ ㄨㄟ

词语释义

1.施威慑敌。 2.侵分君上权威。

词语解释

  1. 施威慑敌。

    《鬼谷子·分威》:“分威法伏熊。” 陶弘景 注:“精虚动物谓之威,发近震远谓之分。熊之搏击,必先伏而后动,故分威法伏熊。”

  2. 侵分君上权威。

    《汉书·五行志下之上》:“下专刑兹谓分威,蒙而日不得明。”《汉书·五行志下之下》:“伯正越职,兹谓分威,厥食日中分。”

引证解释

⒈ 施威慑敌。

《鬼谷子·分威》:“分威法伏熊。”
陶弘景注:“精虚动物谓之威,发近震远谓之分。熊之搏击,必先伏而后动,故分威法伏熊。”

⒉ 侵分君上权威。

《汉书·五行志下之上》:“下专刑兹谓分威,蒙而日不得明。”
《汉书·五行志下之下》:“伯正越职,兹谓分威,厥食日中分。”

分威的网络释义

分威

  • fēn wēi
  • ㄈㄣ ㄨㄟ
  • 分威
  • 1. 施威慑敌。《鬼谷子·分威》:“分威法伏熊。” 陶弘景 注:“精虚动物谓之威,发近震远谓之分。熊之搏击,必先伏而后动,故分威法伏熊。”
  • 2. 侵分君上权威。《汉书·五行志下之上》:“下专刑兹谓分威,蒙而日不得明。”《汉书·五行志下之下》:“伯正越职,兹谓分威,厥食日中分。”
  • 汉字详情

    fēn,fèn [fen]
    部首: 201
    笔画: 4
    五笔: WVB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CSH
    四角: 80227

    详细解释

    fēn

    动词

    (1) (会意。从八,从刀。“八”就是分;从“刀”,是以刀剖物,使之分开的意思。本义:一分为二)

    (2) 同本义。分开,分成,分出,与“合”相对

    分,别也。——《说文》

    死生分。——《礼记·月令》

    然则何以分之?——《荀子·礼论》

    以齐之分,奉之而不足。——《荀子·仲尼》

    三首俱烂,不可识别。乃分其汤肉葬之。——晋· 干宝《搜神记》

    江自湖口分一支为南江。——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文官武将…分两行而入。——《三国演义》

    (3) 又如:分合(分开与合并);分地(分割土地;分封土地);分间(分开,间隔);分灶(分家度日)

    (4) 辨别,区分

    五谷不分,孰为夫子!——《论语·微子》

    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元· 关汉卿《窦娥冤》

    (5) 又如:分绝(区别;分隔);分划(区分;划分);分殊(区分;区别);分年(区别年岁)

    (6) 分给,分配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左传·庄公十年》

    而官与吏剖分矣。——清· 方苞《狱中杂记》

    (7) 又如:分与(分给);分茅裂土(古代天子分封诸侯时,按封地方向用白茅包土给予受封者)

    (8) 离开;离别

    执手分道去,各自还家门。——《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9) 又如:分袂(分手、离别);分北(分离);分首(离别);分违(分隔。离别)

    (10) 分派,委派某人到某一岗位上去或担任某一职务 。如:分任务;分工作

    (11) 分散

    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孙子·谋攻》

    (12) 又如:分损(分散,减少);分披(披散;分散)

    (13) 把…隔开成两半

    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清· 姚鼐《登泰山记》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郦道元《三峡》

    (14) 又如:分界牌(分别阳间和阴间(生和死)的界标);分墨(中分墨线。相当于设计图的中心线)

    (15) 排解,调和矛盾

    天下未定,两虎安得私斗,今日朕分之矣。——《后汉书》

    (16) 分担,共同承担

    己乃分城而守。——清· 邵长蘅《阎典史传》

    (17) 又如:分过(分担过失、过错);分谤(分担别人受到的诽谤)

    名词

    (1) 表示分数 。如:三分之一;五分之四

    (2) 计数单位的十分之一 。如:分贝;三分成绩

    (3) 节候名 。如:春分;秋分

    量词

    (1) 时间单位,等于1/60小时,或60秒

    (2) 角度测量单位,等于1/60度或60秒

    (3) 长度单位,寸的十分之一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明· 魏学洢《核舟记》

    (4) 价值等于某货币单位百分之一的单位

    (5) 用数字表示的质量等级(如牲口或黄油的等级);常以100分为最高等级,并根据某种规定的方案,对一些指定的重要特征(如形态、皮毛的情况、香味等)分配分数,总分恰为100分

    副词

    (1) 分头;分别

    吾与足下分任之。——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分遣贝勒及它将略定东南郡县。——清· 邵长蘅《阎典史传》

    (2) 又如:分置(分别设置);分统(分别统率);分掌(分管);分治(分别治理)

    形容词

    (1) 分出的(部分) 。如:分店;分号;分行;分卡(分站)

    (2) 通“纷”。乱,杂

    分其师众,人既迷芒,必其将亡,亡之道也。——《管子·势》

    (3) 又如:分错(纷乱错杂)

    (4) 另见 fèn

    fèn

    名词

    (1) 所分之物,整体中的一部分

    杀士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城之灾也。——《孙子·谋攻》

    (2) 又如:股分;部分;分资(共同送礼或办事情时每个人所分摊的钱);分例(按规定或习惯分发的每人一份的钱或物);分均(各分相等)

    (3) 分际,合适的界限

    两个正斗到分际。——《水浒传》

    (4) 又如:分际(紧要关头;程度;地步;分毫);分直(分齐。犹分际)

    (5) 成分。特定物质包含、提供或产生的量 。如:水分;盐分;养分;肥分

    (6) 职分;本分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诸葛亮《出师表》

    (7) 又如:本分;分守(职守);分事(职分);分素(职分确定)

    (8) 原则;原理

    况夫先王之道、仁义之统、诗书礼乐之分乎?——《荀子》

    (9) 身分 。如:分上(本分之内;情面;有面子、能说情的人);分理(名分与事理);分限(本分);分势(地位权势)

    (10) 资质

    夫聪明者,英之分也,不得雄之胆则说不行;胆者,雄之分也,不得英之智则事不成。——《人物志》

    (11) 缘分;命运;机遇 。如:分福(福分);分缘(缘分)

    (12) 情分

    恩爱苟不亏,在远分日亲。——曹植《赠白马王彪》

    (13) 又如:分好(情义,友谊)

    动词

    (1) 甘愿;满意

    不分桃花红胜锦,生憎柳絮白于绵。——杜甫《送路六侍御入朝》

    (2) 又如:分甘(甘愿)

    (3) 意料;料想

    自分已死久矣。——《汉书·苏武传》

    (4) 又如:分定(命中注定)

    (5) 另见 fēn

    英文翻译

    divide; small unit of time etc.

    方言集汇

    ◎ 粤语:fan1 fan6
    ◎ 客家话:[沙头角腔] fun1 fun5 [陆丰腔] fun6 fun1 [客英字典] fun1 fun5 [东莞腔] fun1 [梅县腔] fun1 fun5 bun1 [宝安腔] fun1 | fun3 | bun1 bin1 [客语拼音字汇] bin1 bun1 fun1 fun4 [台湾四县腔] fun1 fun5 bun1 [海陆丰腔] fun1 fun6 bun1
    ◎ 潮州话:hung1 hung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二十文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
    府文平聲合口三等pyon/piun
    wēi [wei]
    部首: 323
    笔画: 9
    五笔: DGVT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IHMV
    四角: 5320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威力;威风

    威,畏也。——《说文》

    威也者,力也。——《吕氏春秋·荡兵》

    有而可畏谓之威《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严大国之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秦王之威。

    威天下不以兵革。——《孟子·公孙丑下》

    威棱威乎邻国。——《汉书·李广传》

    威振四海。——汉· 贾谊《过秦论》

    为敛威去。——《明史》

    (2) 又如:威风杀气(威风恶煞;盛气凌人);威弧(很有威力的弧矢);威折(以威力使之折服);威服(以威力慑服);威柄(威权,权力);威畏(以威势使之畏服);威约(威势为人制约);威凌(以威势相欺凌);威绥(以威力使之安定)

    (3) 尊严,威严

    畏威保位。——《明史》

    吏惮其威。

    (4) 又如:威荣(尊严与荣华);威法(威严的法令);威神(尊严的神灵);威裕(威严和宽仁);威敬(有威严,令人敬重);威光(威严的光芒);威棱(声势威仪);威德(威严与恩德);威锋(威德);威权(威势与权力);威灵(声势威仪);威声(威严的名声);威神(威仪的神灵);威化(声威德化)

    (5) 虐害。通“畏”

    民不畏威,则大威至。——《老子》

    (6) 刑罚 。如:威威(处罚罪犯);威令(刑法或军政命令);威辟(重刑苛法)

    (7) 古代军事编制单位

    百户为“威”,设中、前、后、左、右五所,每军百户曰威。——《南疆逸史》

    形容词

    〈方〉∶漂亮的

    楹联贴好了,徐炳华得意地问众人:“威不威?” 傻子权竖起两个大拇指,大声说:“威呀”!—— 陈残云《香飘四季》

    动词

    (1) 畏惧。通“畏”

    死丧之威,兄弟孔怀。——《诗·小雅·常棣》

    威,畏也,可畏惧也。——《释名·释言语》

    见怀思威。——《国语·晋语四》

    (2) 震慑

    吾三战而三胜,声威天下。——《战国策》

    教我先威众。——《史记·陈涉世家》

    英文翻译

    pomp, power; powerful; dominate

    方言集汇

    ◎ 粤语:wai1
    ◎ 客家话:[梅县腔] wi1 wui1 [海陆丰腔] wui1 [客英字典] vui1 [台湾四县腔] wui1 [客语拼音字汇] vui1 [陆丰腔] wui1 [沙头角腔] wui1 [东莞腔] wui1 [宝安腔] wui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八微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於非微合平聲合口三等ʔĭwəiqyoi/v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