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纳

chū nà [ chu na]
繁体 出納
注音 ㄔㄨ ㄋㄚˋ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出纳 chūnà

(1) 出纳员的简称

cashier

词语解释

  1. 亦作“出内”。传达帝王命令,反映下面意见。

    《书·舜典》:“命汝作纳言,夙夜出纳朕命,惟允。” 孔 传:“纳言,喉舌之官。听下言纳於上,受上言宣於下。”《后汉书·陈蕃传》:“辅弼先帝,出内累年。” 南朝 梁 沉约 《齐故安陆昭王碑文》:“出纳惟允,劒璽增华。”《旧唐书·代宗纪》:“至于领録天下之纲,综覈万事之要,邦国善否,出纳之由,莫不处正於会府也。” 康有为 《上清帝第六书》:“以我朝论之,皇上则为元首,百体所从,军机号为政府,出纳王命,然跪对顷刻,未能谋议,但为喉舌之司,未当论思之寄。”

  2. 掌管出纳王命的官。

    周 代内史、 汉 代尚书, 魏 晋 之中书门下,均掌此职。《后汉书·刘茂传》:“ 茂 ,字 叔盛 ,字好礼让,歷位出纳。” 李贤 注:“出纳谓尚书,喉舌之官也。”《北史·窦毅传》:“﹝ 毅 ﹞特为朝廷所委信,虽任兼出内,未尝有矜惰之容。”《新五代史·唐臣传·郭崇韬安重诲传论》:“ 梁 之崇政使,乃 唐 枢密之职,盖出纳之任也。”《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七年》:“右正言 李谊 言:‘ 蠡 职在出纳,理当究心。’”

  3. 财物的支出和收入。

    《墨子·号令》:“收粟米、布帛、钱金,出内畜产,皆平直其贾。” 宋 秦观 《安都》:“大贾之室,敛散金钱以逐什一之利;出纳百货以收倍称之息。” 明 陈汝元 《金莲记·构衅》:“出纳之际,吏缘为姦。”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四》:“邻人前世为巨室,君为司出纳,因其倚信,侵食其多金。” 郭沫若 《洪波曲》第八章二:“好在慰劳总会是各机关、各团体所共同组织的,而且还有审计处的代表在内,金钱出纳是不会有问题的。”

  4. 出入。

    汉 班固 《白虎通·情性》:“鼻能出纳气。”《北史·王悦传》:“﹝ 悦 ﹞性俭约,不营生业,虽出内荣显,家徒四壁而已。” 宋 梅尧臣 《和张簿宁国山门六题·山门》:“青山中穴为大门,下通轨辙高莫论。飞云出纳不计限,双峙平削无刀痕。” 叶圣陶 《倪焕之》二三:“轮船是都市的消化器官和排泄器官,现在却阻塞了。血流停顿,出纳阻塞,不是死象是什么?”

  5. 犹内外。

    《梁书·江革传》:“﹝ 江革 ﹞才思通赡,出内有闻,在朝正色,临危不挠,首佐台鉉,实充僉谐。”《北史·羊祉传》:“言 祉 诚著累朝,効彰出内。”

  6. 支出。

    宋 叶适 《除太府卿淮东总领谢表》:“必吝出纳,是为有司之常。” 明 张居正 《答蓟镇巡抚周乐轩》:“昨议处兵餉等事,部中犹执成説,吝於出纳。”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七:“兵备道 田灝 者,阿大吏意,吝出纳以旁掣之,事且败。”

  7. 担任出纳工作的人。

    《花城》1981年第2期:“ 小赵 是百货商店的出纳。”《作品与争鸣》1984年第3期:“他自己就是队长、经理、会计、出纳、保管、文书,外兼采购员、通讯员、伙食团长。”

引证解释

⒈ 亦作“出内”。

⒉ 传达帝王命令,反映下面意见。

《书·舜典》:“命汝作纳言,夙夜出纳朕命,惟允。”
孔传:“纳言,喉舌之官。听下言纳於上,受上言宣於下。”
《后汉书·陈蕃传》:“辅弼先帝,出内累年。”
南朝梁沉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出纳惟允,劒璽增华。”
《旧唐书·代宗纪》:“至于领録天下之纲,综覈万事之要,邦国善否,出纳之由,莫不处正於会府也。”
康有为《上清帝第六书》:“以我朝论之,皇上则为元首,百体所从,军机号为政府,出纳王命,然跪对顷刻,未能谋议,但为喉舌之司,未当论思之寄。”

⒊ 掌管出纳王命的官。 周代内史、 汉代尚书, 魏晋之中书门下,均掌此职。

《后汉书·刘茂传》:“茂,字叔盛,字好礼让,歷位出纳。”
李贤注:“出纳谓尚书,喉舌之官也。”
《北史·窦毅传》:“﹝毅﹞特为朝廷所委信,虽任兼出内,未尝有矜惰之容。”
《新五代史·唐臣传·郭崇韬安重诲传论》:“梁之崇政使,乃唐枢密之职,盖出纳之任也。”
《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七年》:“右正言李谊言:‘ 蠡职在出纳,理当究心。’”

⒋ 财物的支出和收入。

《墨子·号令》:“收粟米、布帛、钱金,出内畜产,皆平直其贾。”
宋秦观《安都》:“大贾之室,敛散金钱以逐什一之利;出纳百货以收倍称之息。”
明陈汝元《金莲记·构衅》:“出纳之际,吏缘为姦。”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四》:“邻人前世为巨室,君为司出纳,因其倚信,侵食其多金。”
郭沫若《洪波曲》第八章二:“好在慰劳总会是各机关、各团体所共同组织的,而且还有审计处的代表在内,金钱出纳是不会有问题的。”

⒌ 出入。

汉班固《白虎通·情性》:“鼻能出纳气。”
《北史·王悦传》:“﹝悦﹞性俭约,不营生业,虽出内荣显,家徒四壁而已。”
宋梅尧臣《和张簿宁国山门六题·山门》:“青山中穴为大门,下通轨辙高莫论。飞云出纳不计限,双峙平削无刀痕。”
叶圣陶《倪焕之》二三:“轮船是都市的消化器官和排泄器官,现在却阻塞了。血流停顿,出纳阻塞,不是死象是什么?”

⒍ 犹内外。

《梁书·江革传》:“﹝江革﹞才思通赡,出内有闻,在朝正色,临危不挠,首佐台鉉,实充僉谐。”
《北史·羊祉传》:“言祉诚著累朝,効彰出内。”

⒎ 支出。

宋叶适《除太府卿淮东总领谢表》:“必吝出纳,是为有司之常。”
明张居正《答蓟镇巡抚周乐轩》:“昨议处兵餉等事,部中犹执成説,吝於出纳。”
清魏源《圣武记》卷七:“兵备道田灝者,阿大吏意,吝出纳以旁掣之,事且败。”

⒏ 担任出纳工作的人。

《花城》1981年第2期:“小赵是百货商店的出纳。”
《作品与争鸣》1984年第3期:“他自己就是队长、经理、会计、出纳、保管、文书,外兼采购员、通讯员、伙食团长。”

出纳的国语词典

传达君王的命令,反映群众的意见。

出纳的网络释义

出纳

  • 出纳是按照有关规定和制度,办理本单位的现金收付、银行结算及有关账务,保管库存现金、有价证券、财务印章及有关票据等工作的总称。
  • 在中国古代出纳也指家庭等方面的收支管理情况,例如清田兰芳《明河南参政袁公(袁可立子袁枢)墓志铭》:“十七来归,即传家政。按亲族,御臧获,美肴酒,综出纳,无事不井井。”
  • 从广义上讲,只要是票据、货币资金和有价证券的收付、保管、核算,就都属于出纳。它既包括各单位会计部门专设出纳机构的各项票据、货币资金、有价证券收付业务处理,票据、货币资金、有价证券的整理和保管,货币资金和有价证券的核算等各项工作,也包括各单位业务部门的货币资金收付、保管等方面的工作。狭义的出纳则仅指各单位会计部门专设出纳岗位或人员的各项工作。
  • 出纳造句

    在这个问题上,我感到处长明显地坦护出纳员,不让她承担责任。
    从前是差人去代领薪水,现在非但自己去,而且靠近月底就天天到出纳组去打听着。
    但是,有批评家指出纳米技术存在固有风险。
    银行经理雇用一斜眼、歪鼻、招风耳的丑八怪做出纳,众人惊。经理解释:如果他携款潜逃,我们非常容易在通缉令上写明他突出的面貌特征。
    这种出纳系统可以用来实时处理储蓄帐户和抵押借款业务。
    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
    出纳员会根据你的号码牌支付给你。
    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你可以去出纳处付帐。
    将付款汇总报表,银行存款回单和总出纳报表交给审计部分。
    在一家公司担任出纳的赵小姐发现,最近访问银行财税网站时,电脑杀毒软件不停地报警,提醒发现了恶意程序。
    这种表首先列入的项目可以包括现金出纳机的收据或按序号排好的销货发票,而不是会计账目正式的会计分录。
    有人则给了我一个网址,在那上面普京戴着有麦当劳叔叔签名的棒球帽,图释中是他的话:“这个出纳员是免费的!”。
    具有基本外贸知识,统筹管理能力,指导及审核出纳对外付汇及核销。
    他们跟出纳员结清帐目,离开旅馆。
    六号栏柜的出纳员将根据你的号头牌付给你钱。
    凡仁心之发,必一鼓作气,尽吾力之所能为。稍有转念,则疑心生,私心亦生。疑心生则计较多,而出纳吝矣;私心生则好恶偏,则轻重乖发。
    一名男子打扮成圣诞老人的样子,进入银行后将一个包放在出纳台上,并交给出纳员一个纸条,勒令其装钱,并称包中有危险品。
    而施某离婚之后,不到半年竟然就和那个小出纳员奉子成婚,还是婚宴与儿子的满月酒同时办,大宴宾客。
    银行出纳将数字调高到最近的整数。

    汉字详情

    chū [chu]
    部首: 219
    笔画: 5
    五笔: BMK
    五行:
    仓颉: UU
    四角: 22772

    详细解释

    动词

    (1) (象形。象草木益滋上出达之形。本义:长出)

    (2) 同本义

    出,进也。象草木益滋,上出达也。——《说文》。按,《说文》讲的“出”,其实是茁。

    句者毕出,萌者尽达。——《礼记·月令·季春》

    万物出乎震。——《易·说卦》

    (3) 引申为出入的“出”。出去,出来,与“入”相对

    诸侯出庙门俟。——《书·顾命》

    出自北门。——《诗·邶风·北门》

    我出我车。——《诗·小雅·出车》

    出车彭彭。

    群众既皆承命,相揖趋出。——《书·康王之诰》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列子·汤问》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4) 又如:出关;出塞;出城;出东门

    (5) 出现;显露

    出自东方。——《诗·邶风·日月》

    月出之光。——《诗·齐风·鸡鸣》

    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欧阳修《醉翁亭记》

    (6) 又如:出化(显现);出落(透露,显示;弄得,只落得);出日(日出之处);出出(连续出现的样子)

    (7) 生产;产生

    殚其地之出。——柳宗元《捕蛇者说》

    (8) 又如:出产(生产)

    (9) 高出;超出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韩愈《师说》

    (10) 又如:出人(超越别人);出服(出了五服。指出了规定的服丧范围);出尖(拔尖;强出头);出景(突出);出月(出了本月;下个月)

    (11) 使出;拿出;取出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陶渊明《桃花源记》

    贫者出力

    (12) 又如:出费(拿出费用);出分子(拿出若干钱来送礼);出捐(拿出)

    (13) 发出,发布

    出言有章。——《诗·小雅·都人士》

    (14) 又如:出案(张榜);出布告

    (15) 出版;张贴出 。如:出书;出期刊

    (16) 出仕 。如:出充(出任);出佐(出任地方辅佐之官)

    (17) 逃亡

    不能改而出圜土者。——《周礼·大司寇》。注:“谓逃亡也。”

    (18) 又如:出彀(逃出樊笼);出甲(指逃兵)

    (19) 出嫁 。如:出入(女子嫁人为出,未嫁为入);出门子(出嫁);出室(出嫁);出女(已嫁之女)

    (20) 发泄;发散 。如: 出火(发泄欲火);出宝(赌博的一种)

    (21) 出生;生育 。如:出胎(降生);出腹(出生);出幼(发育长大成人)

    (22) 驱逐 。如:出夫(被逐出的赘婿)

    (23) 遗弃;休弃 。如:出母(被父休弃的生母);出妻(休弃妻子);出妇(被丈夫休弃的妇女)

    (24) 清除;清扫 。如:出粪(清除粪秽以肥田)

    (25) 舍弃;除去;去掉 。如:出命(献出生命);出洁(清除)

    (26) 脱离;释放;开脱 。如:出山(指经 过深山修行后重返人世;比喻出来干事);出籍(脱离所属的名籍)

    (27) 卖出 。如:出笏(卖掉,出手);出著(出着。出手)

    (28) 指军队出动 。如:出卒(出兵,派出军队);出陈(出阵。出兵列阵应战);出旅(出兵,出军)

    (29) 杀,处决 。如:出人(杀人;处决犯人);出公事(处决犯人)

    (30) 开脱罪名 。如:出脱(从轻发落或免予处理);出活(开脱)

    (31) 经过,穿过 。 如:出边(渡越边境)

    (32) 发生 。如:出事(发生事故);出岔(发生意外,出差错)

    (33) 用在动词后表示向外,显露或完成。如:想出;看出;打出;跑出;走出;冒出

    量词

    一个独立的剧目或节目 。如:一出《白蛇传》

    英文翻译

    go out, send out; stand; produce

    方言集汇

    ◎ 粤语:ceot1
    ◎ 客家话:[梅县腔] chut7 [宝安腔] cut7 [客英字典] chut7 [东莞腔] cut7 [沙头角腔] cut7 [客语拼音字汇] cud5 [海陆丰腔] chut7 [台湾四县腔] cut7 [陆丰腔] chut7
    ◎ 潮州话:cug4 (tshuk)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六至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尺類脂A合去聲合口三等脂Achjyih/tcvihtɕʰwi
    [na]
    部首: 332
    笔画: 7
    五笔: XMWY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VMOB
    四角: 24127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糸( ),内声。本义:丝被水浸湿)

    (2) 同本义

    纳,丝湿纳纳也。——《说文》

    衣纳纳而掩露。——刘向《九叹·逢纷》

    (3) 又如:纳纳(潮湿的样子)

    (4) 收藏;收入

    察纳雅言。——诸葛亮《出师表》

    (5) 又如:采纳;容纳;藏垢纳污(包藏容纳污秽之物。比喻包容坏人坏事)

    (6) “纳”假借为“接纳”;接受

    几以不纳死。——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遂开门纳众。——《资治通鉴·唐纪》

    诬守纳己赇。——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纳钱案上。——《聊斋志异·促织》

    (7) 又如:纳质(接受质证;接受质询);纳采(古婚嫁六礼中的第一件事。即行聘;其他如纳吉,纳聘,纳征,纳币皆为六礼之中);纳贽(初次见面所馈赠的礼物);纳受(接受;收受);纳下(采纳下面的意见)

    (8) 缴纳,贡献

    九江纳锡大龟。——《书·禹贡》

    岁终则会其出入,而纳其余。——《周礼·地官·泉府》

    小臣纳卿大夫。——《仪礼·燕礼》

    纳于太庙。——《公羊传·桓公二年》

    十月纳禾稼。——《诗·豳风·七月》

    命弟子纳射器。——《仪礼·乡射礼》

    纳之库。——诸葛亮《出师表》

    (9) 又如:纳监(捐纳财物取得监生资格);纳锡(进贡);纳粟(也作内粟,入粟;捐纳粟米或财货给官,以谋求某种利益);纳官(向官府缴纳谷物);纳质(送纳人质)

    (10) 穿;着 。以脚跟着入鞋中。如:纳履(穿鞋);纳屦踵决(穿鞋而后跟即破。极言生活贫困)

    (11) 使进入

    三纳之而未克。——马中锡《中山狼传》

    (12) 取;娶

    杀三卻而尸诸朝,纳其室以分妇人。——《国语·晋语》

    (13) 又如:纳币(订婚时男方给女方的财物);纳宠(娶妾);纳赘(招上门女婿);纳妇(娶妇)

    (14) 结交

    魏了翁闻之,更纳交焉。——《宋史·张忠恕传》

    (15) 又如:纳交(结交);纳宗(结交宗室朋友)

    (16) 用同“捺”

    (17) 按下。如:纳火(按下火气);纳气(按下火气不发作)

    (18) 低,低下。如:纳头(低头);纳拜(低头拜见)

    (19) 通“衲”。密针缝纫

    那婆子又拿了一件破衣,补补纳纳。——《西游记》

    (20) 又如:纳衣(衲衣。取人弃去之布帛缝衲之僧衣。也称“百衲衣”);纳鞋(用线缝制鞋底)

    (21) 扣压

    枢密童贯同太师 蔡京,太尉 高俅、 杨戬,商议纳下表章不奏。——《水浒传》

    英文翻译

    admit, take, receive, accept

    方言集汇

    ◎ 粤语:naap6

    宋本广韵

    出纳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