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奔

chū bēn [ chu ben]
注音 ㄔㄨ ㄅㄣ

词语释义

出奔 chūbēn

(1) 逃走,出走

leave one's country as a political refugee

词语解释

  1. 亦作“ 出犇 ”。出走;逃亡。

    《礼记·檀弓下》:“ 衞献公 出奔。”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释争》:“ 郄至 上人而抑下滋甚; 王叔 好争而终于出犇。” 刘昞 注:“此二大夫矜功陵物,或宗夷族灭,或逃祸出奔。” 宋 苏轼 《论春秋变周之文》:“ 忽 之出奔,其为失国,岂不甚明?” 清 钮琇 《觚賸续编·张羽军》:“先是 宝 出奔时,九重震怒,命大索天下。” 蒋光慈 《鸭绿江上》:“我出奔后从未接过 云姑 的一封信,实际上我俩也没有通信的可能。”

引证解释

⒈ 亦作“出犇”。出走;逃亡。

《礼记·檀弓下》:“衞献公出奔。”
三国魏刘劭《人物志·释争》:“郄至上人而抑下滋甚; 王叔好争而终于出犇。”
刘昞注:“此二大夫矜功陵物,或宗夷族灭,或逃祸出奔。”
宋苏轼《论春秋变周之文》:“忽之出奔,其为失国,岂不甚明?”
清钮琇《觚賸续编·张羽军》:“先是宝出奔时,九重震怒,命大索天下。”
蒋光慈《鸭绿江上》:“我出奔后从未接过云姑的一封信,实际上我俩也没有通信的可能。”

出奔的国语词典

出走、逃亡。

出奔的网络释义

出奔

  • 出奔,汉语词汇。
  • 拼音:chū bēn
  • 释义:逃亡的意思
  • 出奔的翻译

    英语: to flee, to escape into exile
    法语: fuir, s'enfuir en exil

    出奔造句

    八月二十六日,吴三桂、王朴率明军出奔宁远,中途遭到清军伏兵的击杀,二人仅以身免。
    袁绍不达大体,恐惧出奔,非有它志。
    他宣称,这次出奔是由于他自己的意思,希特勒事前并不知情。
    出自姜姓,春秋后期齐景公大夫孔虺出奔莒国,其后以孔为氏。
    张鲁曰:"我向本欲归命国家,而意未得达;今不得已而出奔,仓廪府库,国家之有,不可废也。"。
    且臣闻赵朔、原、屏等,自恃宗族众盛,将谋叛逆,楼婴欲行谏沮,被逐出奔;栾、郤二家畏赵氏之势,隐忍不言。
    袁绍不达大体,恐惧故而出奔,非有他志也。
    起义军的首领们在新攻占的城里四出奔走,招募新兵。
    这一回啊,要是我们是带着路易十六出奔,那该多有劲。
    老大人,你原本在尾张担任荒子城主时,领地就是三千石,虽然后来出奔,但经过近十年的波折,现在又重新变成三千石了,这样做可好。
    五月里,家乡的石榴花开了。开在层层叠叠茂密的绿叶中;有的欲破蓓蕾、有的破蕾初绽、有的怒放出艳阳似火的花瓣,舒展出奔放与灿烂的殷红,袒露着静静的婀娜,充满了强烈的生命感。
    马德胜终是忍不住,从地上窜起,朝面前麻袋出奔去,可久跪天寒,腿脚早已僵硬麻木,才迈出一步,便仆倒在地,被张允等人压了下来。

    汉字详情

    chū [chu]
    部首: 219
    笔画: 5
    五笔: BMK
    五行:
    仓颉: UU
    四角: 22772

    详细解释

    动词

    (1) (象形。象草木益滋上出达之形。本义:长出)

    (2) 同本义

    出,进也。象草木益滋,上出达也。——《说文》。按,《说文》讲的“出”,其实是茁。

    句者毕出,萌者尽达。——《礼记·月令·季春》

    万物出乎震。——《易·说卦》

    (3) 引申为出入的“出”。出去,出来,与“入”相对

    诸侯出庙门俟。——《书·顾命》

    出自北门。——《诗·邶风·北门》

    我出我车。——《诗·小雅·出车》

    出车彭彭。

    群众既皆承命,相揖趋出。——《书·康王之诰》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列子·汤问》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4) 又如:出关;出塞;出城;出东门

    (5) 出现;显露

    出自东方。——《诗·邶风·日月》

    月出之光。——《诗·齐风·鸡鸣》

    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欧阳修《醉翁亭记》

    (6) 又如:出化(显现);出落(透露,显示;弄得,只落得);出日(日出之处);出出(连续出现的样子)

    (7) 生产;产生

    殚其地之出。——柳宗元《捕蛇者说》

    (8) 又如:出产(生产)

    (9) 高出;超出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韩愈《师说》

    (10) 又如:出人(超越别人);出服(出了五服。指出了规定的服丧范围);出尖(拔尖;强出头);出景(突出);出月(出了本月;下个月)

    (11) 使出;拿出;取出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陶渊明《桃花源记》

    贫者出力

    (12) 又如:出费(拿出费用);出分子(拿出若干钱来送礼);出捐(拿出)

    (13) 发出,发布

    出言有章。——《诗·小雅·都人士》

    (14) 又如:出案(张榜);出布告

    (15) 出版;张贴出 。如:出书;出期刊

    (16) 出仕 。如:出充(出任);出佐(出任地方辅佐之官)

    (17) 逃亡

    不能改而出圜土者。——《周礼·大司寇》。注:“谓逃亡也。”

    (18) 又如:出彀(逃出樊笼);出甲(指逃兵)

    (19) 出嫁 。如:出入(女子嫁人为出,未嫁为入);出门子(出嫁);出室(出嫁);出女(已嫁之女)

    (20) 发泄;发散 。如: 出火(发泄欲火);出宝(赌博的一种)

    (21) 出生;生育 。如:出胎(降生);出腹(出生);出幼(发育长大成人)

    (22) 驱逐 。如:出夫(被逐出的赘婿)

    (23) 遗弃;休弃 。如:出母(被父休弃的生母);出妻(休弃妻子);出妇(被丈夫休弃的妇女)

    (24) 清除;清扫 。如:出粪(清除粪秽以肥田)

    (25) 舍弃;除去;去掉 。如:出命(献出生命);出洁(清除)

    (26) 脱离;释放;开脱 。如:出山(指经 过深山修行后重返人世;比喻出来干事);出籍(脱离所属的名籍)

    (27) 卖出 。如:出笏(卖掉,出手);出著(出着。出手)

    (28) 指军队出动 。如:出卒(出兵,派出军队);出陈(出阵。出兵列阵应战);出旅(出兵,出军)

    (29) 杀,处决 。如:出人(杀人;处决犯人);出公事(处决犯人)

    (30) 开脱罪名 。如:出脱(从轻发落或免予处理);出活(开脱)

    (31) 经过,穿过 。 如:出边(渡越边境)

    (32) 发生 。如:出事(发生事故);出岔(发生意外,出差错)

    (33) 用在动词后表示向外,显露或完成。如:想出;看出;打出;跑出;走出;冒出

    量词

    一个独立的剧目或节目 。如:一出《白蛇传》

    英文翻译

    go out, send out; stand; produce

    方言集汇

    ◎ 粤语:ceot1
    ◎ 客家话:[梅县腔] chut7 [宝安腔] cut7 [客英字典] chut7 [东莞腔] cut7 [沙头角腔] cut7 [客语拼音字汇] cud5 [海陆丰腔] chut7 [台湾四县腔] cut7 [陆丰腔] chut7
    ◎ 潮州话:cug4 (tshuk)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六至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尺類脂A合去聲合口三等脂Achjyih/tcvihtɕʰwi
    bēn,bèn [ben]
    部首: 308
    笔画: 8
    五笔: DFAJ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KJT
    四角: 40444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金文字形,上面从“大”(人),象人挥动双手,下面从“止”(趾),而且是三个“止”,表示快跑。本义:快跑)

    (2) 同本义

    中庭谓之走,大路谓之奔。——《尔雅·释宫》

    将奔走之。——《左传·昭公三十一年》。注:“犹赴趣也。”

    弗迓克奔。——《书·牧誓》

    猛浪若奔。——吴均《与朱元思书》

    屠乃奔倚其下。——《聊斋志异·狼三则》

    (3) 又如:东奔西跑;奔冲(奔驰,猛冲);奔走呼号(一面奔跑,一面叫喊);奔马;奔驹;奔丧(父母丧,儿女由外地赶回安葬守丧)

    (4) 逃跑,逃亡

    大奔曰败。——《左传·庄公十一年》

    得间奔真州。—— 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5) 又如:奔沮(逃亡);奔迸(逃散);奔溃(败逃)

    (6) 私奔,中国古代女子没有通过正当礼节而私去与男子结合

    奔者为妾。——《内记·内则》

    奔者不禁。——《周礼·媒氏》

    文君夜亡奔 相如。——《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7) 又如:奔女(私奔之女)

    形容词

    (1) 急速

    (2) 又如:奔流(流得很急);奔湍(急速的水流);奔泻

    (3) 另见 bèn

    英文翻译

    run fast, flee; rush about; run

    方言集汇

    ◎ 粤语:ban1
    ◎ 客家话:[梅县腔] bun1 [东莞腔] bun1 [客英字典] bun1 pun1 [陆丰腔] bun1 [客语拼音字汇] bun1 [宝安腔] bun1 [海陆丰腔] bun1 [台湾四县腔] bun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二十三魂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博昆平聲合口一等puonpuə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