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卖风云雷雨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见“ 出卖风雷 ”。
引证解释
⒈ 见“出卖风雷”。
出卖风云雷雨的网络释义
出卖风云雷雨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象形。象草木益滋上出达之形。本义:长出)
(2) 同本义
出,进也。象草木益滋,上出达也。——《说文》。按,《说文》讲的“出”,其实是茁。
句者毕出,萌者尽达。——《礼记·月令·季春》
万物出乎震。——《易·说卦》
(3) 引申为出入的“出”。出去,出来,与“入”相对
诸侯出庙门俟。——《书·顾命》
出自北门。——《诗·邶风·北门》
我出我车。——《诗·小雅·出车》
出车彭彭。
群众既皆承命,相揖趋出。——《书·康王之诰》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列子·汤问》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4) 又如:出关;出塞;出城;出东门
(5) 出现;显露
出自东方。——《诗·邶风·日月》
月出之光。——《诗·齐风·鸡鸣》
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欧阳修《醉翁亭记》
(6) 又如:出化(显现);出落(透露,显示;弄得,只落得);出日(日出之处);出出(连续出现的样子)
(7) 生产;产生
殚其地之出。——柳宗元《捕蛇者说》
(8) 又如:出产(生产)
(9) 高出;超出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韩愈《师说》
(10) 又如:出人(超越别人);出服(出了五服。指出了规定的服丧范围);出尖(拔尖;强出头);出景(突出);出月(出了本月;下个月)
(11) 使出;拿出;取出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陶渊明《桃花源记》
贫者出力
(12) 又如:出费(拿出费用);出分子(拿出若干钱来送礼);出捐(拿出)
(13) 发出,发布
出言有章。——《诗·小雅·都人士》
(14) 又如:出案(张榜);出布告
(15) 出版;张贴出 。如:出书;出期刊
(16) 出仕 。如:出充(出任);出佐(出任地方辅佐之官)
(17) 逃亡
不能改而出圜土者。——《周礼·大司寇》。注:“谓逃亡也。”
(18) 又如:出彀(逃出樊笼);出甲(指逃兵)
(19) 出嫁 。如:出入(女子嫁人为出,未嫁为入);出门子(出嫁);出室(出嫁);出女(已嫁之女)
(20) 发泄;发散 。如: 出火(发泄欲火);出宝(赌博的一种)
(21) 出生;生育 。如:出胎(降生);出腹(出生);出幼(发育长大成人)
(22) 驱逐 。如:出夫(被逐出的赘婿)
(23) 遗弃;休弃 。如:出母(被父休弃的生母);出妻(休弃妻子);出妇(被丈夫休弃的妇女)
(24) 清除;清扫 。如:出粪(清除粪秽以肥田)
(25) 舍弃;除去;去掉 。如:出命(献出生命);出洁(清除)
(26) 脱离;释放;开脱 。如:出山(指经 过深山修行后重返人世;比喻出来干事);出籍(脱离所属的名籍)
(27) 卖出 。如:出笏(卖掉,出手);出著(出着。出手)
(28) 指军队出动 。如:出卒(出兵,派出军队);出陈(出阵。出兵列阵应战);出旅(出兵,出军)
(29) 杀,处决 。如:出人(杀人;处决犯人);出公事(处决犯人)
(30) 开脱罪名 。如:出脱(从轻发落或免予处理);出活(开脱)
(31) 经过,穿过 。 如:出边(渡越边境)
(32) 发生 。如:出事(发生事故);出岔(发生意外,出差错)
(33) 用在动词后表示向外,显露或完成。如:想出;看出;打出;跑出;走出;冒出
量词
一个独立的剧目或节目 。如:一出《白蛇传》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chut7 [宝安腔] cut7 [客英字典] chut7 [东莞腔] cut7 [沙头角腔] cut7 [客语拼音字汇] cud5 [海陆丰腔] chut7 [台湾四县腔] cut7 [陆丰腔] chut7
◎ 潮州话:cug4 (tshuk)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出 | 尺類 | 昌 | 脂A合 | 去聲 | 寘 | 合口三等 | 脂A | 止 | chjyih/tcvih | tɕʰwi |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小篆字形。从出,从买。将收进的财物卖出。本义:以货物换钱。与“买”相对)
(2) 同本义
卖,出物货也。——《说文》。徐灏曰:“出物货曰‘卖’,购取曰‘买’,祗一声之轻重。与物美曰‘好’,好之曰‘好’,物丑曰‘恶’,恶之曰‘恶’同例。窃谓‘买、卖’本是一字,后以其声异,故从‘出’以别之。”
岁恶不入,请卖爵子。——贾谊《论积贮疏》
有卖果者。——明· 刘基《卖柑者言》
卖炭翁。——唐· 白居易《卖炭翁》
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矣。——晁错《论贵粟疏》
(3) 又如:卖炭得钱;出卖(拿东西换钱);卖动(卖出去);卖缺(出卖官位);卖冰(天热时,贩卖冰水。引申指有利的时机或作事应掌握时机);卖婆(牙婆,以贩卖货物为生的妇女);卖婚(嫁娶时,多索财物作为聘金或嫁妆,有如买卖,故称卖婚);卖爵(买卖官爵);卖货(出售货物);卖春(卖娼;卖淫。指妇女出卖肉体);卖契(出售田产、货物等时立下的契约);卖妻鬻子(形容生活穷困,不能维持,而卖妻儿);卖文(写文章赚取酬劳)
(4) 背地里害人以利己;背叛
谄贵卖友。——《后汉书·李固传》
(5) 又如:卖放(接受贿赂而私自放走);卖阵(受敌方收买而于阵前佯败;接受贿赂而向人提供情况);卖交(背叛朋友。出卖朋友间的交情);卖邻(出卖邻邦);卖友求荣(出卖朋友以谋求名利、地位)
(6) 炫耀
我们姑娘年轻媳妇子,也难卖头卖脚的,倒还是舍看我这付老脸去碰一碰。——《红楼梦》
(7) 又如:卖口(夸口);卖才(卖弄才华;显才);卖舌(卖弄口舌。即以巧语炫世);卖膏药(比喻说大话、吹牛皮);卖富(夸富;摆阔气);卖风流(卖风情,指女子浓妆艳抹,卖弄姿色以诱人)
(8) 尽量使出来 。如:卖查梨(以花言巧语讨好或欺骗人);卖力气;卖力
(9) 给予 。如:卖倒(卖定的,不可赎回);卖人情(故意给人好处,使人感激自己)
(10) 〈方〉∶耍,扮 。如:卖解(江湖艺人玩耍的一种杂技,多由女子跑马献艺);卖嘴(耍嘴皮子);卖油嘴(犹言耍贫嘴);卖武(靠表演武术谋生);卖呆(装傻;发愣)
量词
旧时酒馆中称一整份菜为一卖
景兰江叫了一卖一钱二分银子的杂烩。——《儒林外史》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bhoi7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虫,凡声。“风动虫生”故字从“虫”。本义:空气流动的自然现象;尤指空气与地球表面平行的自然运动)
(2) 同本义
風,八风也。东方曰明庶风,东南曰清明风,南方曰景风,西南曰凉风,西方曰闾阖风,西北曰不周风,北方曰广莫风,东北曰融风。风动虫生,故虫八日而化。——《说文》
立春条风。——《易·通卦验》
东北条风。——《广雅·释天》
距日冬至四十五日,条风至。——《淮南子·天文》
条风居东北维,主出万物条之。言条治万物而出之。——《史记·律书》
今日不鳳(風)?——《殷虚文字甲编》
见事风生,无所回避。——《汉书·赵尹韩张两王传》
大风起兮云飞扬。——刘邦《大风歌》
山雨欲来风满楼。——许浑《咸阳城东楼》
(3) 又如:狂风(猛烈的风);风信(风的大小及风向);风团(旋风。比喻飞快);风吹日炙(风吹日晒);风雹(刮风下雹);风潦(风灾和水灾);风霰(风雪)
(4) 风俗;风气
今将移风易俗,其道诚难。——《资治通鉴》
奸党散落,风俗大改。——《汉书·赵尹韩张两王传》
故为之说,以俟观人风者得焉。——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移风易俗。——《荀子·乐论》
(5) 又如:风美(风俗淳美);风纯(风俗纯朴);风沦(风俗沦落败坏);风习(风俗习惯);风浮(风俗浮薄)
(6) 风范,气度,韵致
亦尝侧闻长者之遗风矣。——汉· 司马迁《报任安书》
(7) 又如:风局(风范,器宇);风表(风范仪表);风则(风范);风裁(风采,气度);风期(气度,襟怀);风节(气度情操)
(8) 文学艺术作品的风格特点 。如:风神(指文学艺术作品的风格,气韵);风徽(文章的风格、气韵)
(9) 风声,消息
但有知风来报的赏钱百两。——《二刻拍案惊奇》
(10) 又如:风警(风声很紧);风汛(风声;消息);风音(风声);风路(风声,线索);闻风而动
(11) “诗经”六义之一。指《诗经》中三种诗歌类型的一种,即《国风》中收集的民俗歌谣
风有采蘩采苹。——《左传·隐公三年》
乐操土风,不忘旧也。——《左传·成公九年》
(12) 又如:风赋(指“诗”六义中的风和赋);风人屺岵(诗人的悲凉伤感)
(13) 男女间的情爱
他如今大了,渐知风月,便看上了秦钟人物风流。——《红楼梦》
(14) 又如:风月(指男女间的情爱);风月常新(指情爱永久不断);风月子弟(沉湎于风月场的子弟)
(15) 风纪,教化 。如:风惠(教化恩泽);风驰(形容德化广布);风爱(风泽德化);风调(指教化清和);风略(风纪和方略);风政(教化政治)
(16) 威势,气势 。如:风扫(形容势力猛烈有如狂风席卷一般);风樯阵马(乘风之船,破阵之马。比喻气势雄厚)
(17) 六淫之一。颠狂病,也指颠狂。后作“病”。如:风眩(癫痫);风痴(疯癫痴呆)
(18) 姓
动词
(1) 刮风;起风
风则袭裘,雨则御盖。——宋· 苏轼《教战守》
风雨晨昏,羁魂有伴,当不孤寂。——清· 袁枚《祭妹文》
(2) 借风力吹 。如:风干(由风吹干);风鸡(借风力吹干的鸡)
(3) 走逸
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左传·僖公四年》
库莫奚国有马百匹因风入境。——《北魏书》
(4) 嬉戏
众人忧得你苦,你却在这里风!快上山去!——《水浒全传》
(1) 传说的,没有确实根据的 。如:风谣(民歌,民谣);风言(流言,无根据的话)
(2) 放荡 。如:风魔(放浪,轻狂;疯子);风流博浪(风流放荡)
(3) 通“疯”。癫狂
奈何以国家科第放此风汉及第耶?——《玉泉子·真录》
你原来是个风和尚。——《西游记》
(4) 又如:风发(发疯);风病(精神病);风涎(患风疾的病根);风欠(疯狂);风风势势(举动不正常,易冲动)
(5) 〈副〉 通“凡”(
)。大凡,大概愿先生之言其风也。——《庄子·天地》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说文》:古文字形。象云回转形。“雲”为会意字,从雨,从云。本义:云彩。这个意义后作“雲”)
(2) 同本义
(3) 大气中的水蒸气,凝聚而成小水滴或水粒,或与雨共存时肉眼可见的集合体,叫做云
雲,山川气也。——《说文》
地气上为云。——《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有其状若悬於而赤,其名曰云。——《吕氏春秋·明理》
云集响应。——汉· 贾谊《过秦论》
云归而岩穴瞑。——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4) 又如:云瞑(古乐器名);云根(山石。古人认为云是从山石中产生的,故称);云ń(传说中的云车);云狐(用脑门和股两处的狐皮拼成云形花纹的皮衣料);云轮(云车的轮子);云板(佛教道场上用的一种敲击乐器);云彻(像扫除残云那样干净彻底);云护(画在人物周围环护的云彩);云鸿(云中鸿雁,即鸿雁传书。后用指书信);云霾(行云和阴霾);云端里看厮杀(袖手旁观;瞧热闹);云山(云雾缭绕的山);云消雨散(指一切事物都如云雨一样消散不见);云淡风轻;云开见日(比喻清除蒙蔽,重见光明);云情雨意(指男女欢会之情意);云翻雨覆(比喻反复不定)
(5) 比喻轻柔舒卷如云之物
云衫玉带好威仪,三洞真人入奏时。——唐· 曹唐《小游仙诗》
(6) 又如:云髻(女子的发髻);云鬟(形容女女的头发卷曲如云);云衫(轻而薄的衣衫)
(7) 悬浮在周围空气或一种气体中的物质的细微质点,通常是看得见的集合物。如:原子弹爆炸产生的蘑菇云
(8) 造成损害、毁损、受到怀疑或有争议的某事物。如:在这桩交易上疑云未散
(9) 借指高空
灵皇皇兮既降,猋远举兮云中。——《楚辞·九歌·云中君》
(10) 又如:云中(云霄之中,高耸入云的山上);云枝(高耸入云的树枝);云杪(云霄,高空);云扃(高山上的屋门。借指高山上的房屋)
(11) 指环绕某种物体的一种假定介质 。如:电子云
(12) 云南省的简称
(13) 姓
形容词
(1) 比喻盛多
齐子归止,其从如云。——《诗·齐风·敝笱》
威武纷云。——《汉书·司马相如传》。颜师古云:“纷云,盛貌。”
(2) 又如:云从(比喻随从众多);云会(如云聚集,比喻众多);云涛(形容云起盛多如波涛汹涌)
(3) 比喻高
黄帝得之,以登云天。——《庄子·大宗师》
(4) 又如:云天(高天。云,极言其高);云步石梯(登向高处的石阶);云房(古时称隐士或僧道的住所)
(5) 比喻疏远 。如:云仍(泛指远孙);云孙(从本身算起的第九代孙);云壤(指天地;比喻相距很远)
(6) 比喻飘泊不定 。如:云客(云游江湖的术士);云水全真(游方道士);云心(闲散的心);云水(指远行脚僧或游方道士);云水道人(指游方道士)
动词
(1) 说
我旧云刻子。——《书·微子》。马注:“云,言也。”
伊谁云从?——《诗·小雅·何人斯》
大旱之日短而云灾。——《公羊传·文公二年》
谁云救之。——《国语·晋语》
自云先世。——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此中人语云。
云欲自修改。——《世说新语·自新》
孔子云。—— 唐· 刘禹锡《陋室铭》
(2) 又如:人云亦云;不知所云;诗云
(3) 有
其云益乎?——《荀子·法行》
(4) 为,是
虽云匹夫,霸王可也。——《后汉书》
(5) 旋
洽比其邻,昏姻孔云。——《诗·小雅·正月》
助词
无实在意义
当以训汝子孙,使知前辈之风俗云。——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宋将军云。—— 明· 魏禧《大铁椎传》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明· 魏学《核舟记》
谓之天门云。——清· 姚鼐《登泰山记》
请命西后云。—— 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代词
如此;这样
民人俗语曰“即不为河伯娶妇,水平漂没,溺其人民”云。—— 褚少孙《西门豹治邺》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jun3 jun2 [海陆丰腔] run2 [宝安腔] jun2 [梅县腔] jun2 [陆丰腔] jun3 [客英字典] jun2 [客语拼音字汇] yun2
◎ 潮州话:ung5 ung7 (ûng ūng) hung5 (hûng)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雲 | 王分 | 云 | 文 | 平聲 | 文 | 合口三等 | 臻 | 文 | ĭuən | yon/hiun |
详细解释
yǔ
名词
(1) 雨,从云层中降向地面的水
雨,濡物者也。——《管子·形势解》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荀子》
(2) 又如:雨过天晴(像雨后晴空般的蓝色);雨打梨花(喻指零乱不堪的狼狈情景);雨打鸡(喻浑身湿淋淋的状态);雨毛(细雨);雨泣(泪流如雨)
(3) 比喻朋友
常时车马之客,旧,雨来;今,雨不来。——唐· 杜甫《秋述》
(4) 比喻教导之言,教泽
泽雨无偏,心田受润。——南朝梁· 简文帝《上大法颂表》
(5) 譬喻密集 。如:雨矢(箭矢像雨一样落下。比喻密集);雨注(像雨一样下降。比喻密集)
(6) 譬喻离散
风流云散,一别如雨。——三国魏· 王粲《赠蔡子笃》
(7) 又如:雨散云收(比喻离散);雨迹云踪(比喻男女旧情,已成往事);雨落不上天(比喻离异的夫妻,难再复合)
(8) 另见
yù
动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下雨形。“雨”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雨”的字都与“雨水”有关。本义:下雨)
(2) 同本义
雨,水从云下也。——《说文》
密云不雨。——《易·小畜卦》
(3) 又
既雨既处。
天雨墙坏。——《韩非子·说难》
失时不雨,民且狼顾。——汉· 贾谊《论积贮疏》
天雨雪。——《汉书·李广苏建传》
恒雨少日。——唐· 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4) 又如:雨天(落雨的日子);雨前(下雨之前);雨淖(雨后道路泥泞难行);雨淫(久雨);雨打梨花(指暮春的景象。也用来比喻美人的迟暮);雨顺风调(风雨及时。比喻太平景象);雨化(比喻良好教育的实施,有如及时雨的化生万物)。又指大量粒子或物体的下落或洒下。如:花瓣雨
(5) 天上降下
他日,月宿毕,竟不雨。——《史记》
(6) 又如:雨毛(天上降下兽毛);雨矢(箭矢像雨一样的落下。比喻密集);雨泗(比喻流泪)
(7) 密集地射击或投掷
烧答覆之,沙石雨之。——《墨子》
(8)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沙头角腔] ji3 [客英字典] ji3 [海陆丰腔] ri3 [客语拼音字汇] yi3 [陆丰腔] ji3 [东莞腔] ji3 [宝安腔] ji3 [台湾四县腔] ji3 [梅县腔] j3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羽 | 王矩 | 云 | 虞 | 上聲 | 麌 | 合口三等 | 虞 | 遇 | yox/hiuu | ĭ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