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典

chū diǎn [ chu dian]
注音 ㄔㄨ ㄉ一ㄢˇ
词性 动词

词语释义

1.指典故的来源、出处。 2.出而执掌某种官职。 3.抵押、典当。

词语解释

  1. 典故来源;出处。语本《后汉书·文苑传上·边韶》:“师而可謿,出何典记?”《天雨花》第六回:“ 维明 平日博览羣书,这些方法,都有出典,故此晓得。” 清 何琇 《樵香小记·<洛神赋>注》:“ 李善 注《文选》,字字必著其出典。” 鲁迅 《且介亭杂文·门外文谈》:“这是一般学者的主张,他自然有他的出典。”

  2. 谓出而执掌某种官职。

    《文选·陆机<赠冯文罴迁斥丘令>》“居陪华幄” 李善 注引 三国 魏 应璩 《与赵叔潜书》:“入侍华幄,出典禁闈。” 宋 方勺 《泊宅编》卷一:“ 朱行中 自右史带假龙出典数郡,年纔踰壮。” 明 宋濂 《梅府君墓志铭》:“入讲禁垣,出典大藩。”

  3. 将人或物作抵押换钱用,亦可赎回。

    清 方苞 《赫氏祭田记》:“某监宝泉局,始克归先父出典之田,以大半给三弟 永寧 ,餘入祭田。” 柔石 《为奴隶的母亲》:“我已经将你出典了。”

引证解释

⒈ 典故来源;出处。

语本《后汉书·文苑传上·边韶》:“师而可謿,出何典记?”
《天雨花》第六回:“维明平日博览羣书,这些方法,都有出典,故此晓得。”
清何琇《樵香小记·<洛神赋>注》:“李善注《文选》,字字必著其出典。”
鲁迅《且介亭杂文·门外文谈》:“这是一般学者的主张,他自然有他的出典。”

⒉ 谓出而执掌某种官职。

《文选·陆机<赠冯文罴迁斥丘令>》“居陪华幄” 李善注引三国魏应璩《与赵叔潜书》:“入侍华幄,出典禁闈。”
宋方勺《泊宅编》卷一:“朱行中自右史带假龙出典数郡,年纔踰壮。”
明宋濂《梅府君墓志铭》:“入讲禁垣,出典大藩。”

⒊ 将人或物作抵押换钱用,亦可赎回。

清方苞《赫氏祭田记》:“某监宝泉局,始克归先父出典之田,以大半给三弟永寧,餘入祭田。”
柔石《为奴隶的母亲》:“我已经将你出典了。”

出典的国语词典

语本《后汉书.卷八○.文苑传上.边韶传》:「师而可謿,出何典记?」指典故的来源、出处。

如:「『守株待兔』这句成语的出典见于《韩非子》的〈五蠹〉篇。」

出典的网络释义

出典

  • 出典,指典故来源;出处。语本《后汉书·文苑传上·边韶》:“师而可謿,出何典记?”
  • 出典造句

    契约主要写明出典妻子的时间期限,典租妻子的租价及备往事宜。
    首先给出了典型李代数自同构的一些性质,接着用矩阵的形式具体给出典型李代数自同构共轭的充要条件,并计算了任意阶自同构的不动点集。
    出典人与承典人双方首先要签“典契”,而典价就是“押议”,如果房屋破损需要修缮的,就得再签个“装修单”,让出典人负责找人维修。
    结果表明,此样品在居里点附近由铁磁向顺磁过渡,且表现出典型的团簇玻璃特征。
    白鱀豚的脑表现出典型的鲸脑特征。
    用水文学方法找出典型年河水中地下径流成分,然后分割出壤中流和地面径流。再根据实测的水质和流量资料计算出流域非点源污染负荷。
    该产品凝练出典雅、高贵的风格,尽情诠释艺术原创的设计理念。
    在过去的十多年中,东莞运河的高锰酸盐指数、生化需氧量、非离子氨、氨氮等指标均连续逐年上升,呈现出典型的复合污染问题。
    这一词语的出典不清楚,但有两种解释通常是可以接受的。
    指出典型的无功能胰岛细胞瘤瘤体较大,对周围脏器有推压征象。
    典卖的流转形态使土地同时发挥了融资功能与使用权转移的功能,出典人保有土地的所有权,典权人在约定的时间内享有土地的用益权。
    她的平喉,别具一种沉雄苍郁、丰满浑厚的韵致,而且能在高音区相当潇洒地行腔,高亢激越而透露出典雅蕴藉的神髓,令在场人士听出“耳油”。
    的出典成了词源学梦寐以求的圣杯。
    产权出典的,由承典人缴纳。
    方先生,你应该知道出典,你不比我们呀!
    您要为下一代做出典范,得到大家心悦诚服的敬重,是您财富买不到的成就,您愿与我们共享吗?
    不如从前了,现在只能出典一些土地来维持生活。
    这里是“学富五车,书通二酉”的出典处,是善卷辞王隐居和屈原“夕宿辰阳”之地,是西周穆王安陵之处,与龙文化有着十分渊远的联系。
    土地所有人拥有田根权,可以买卖、出典、招佃,并负责向政府纳税,但不能随意退佃换佃。出典造句。
    “狐蝠在晚上才发出典型的紧急号,所以我白天听到觉得很奇怪,”他这样告诉地球新闻。

    汉字详情

    chū [chu]
    部首: 219
    笔画: 5
    五笔: BMK
    五行:
    仓颉: UU
    四角: 22772

    详细解释

    动词

    (1) (象形。象草木益滋上出达之形。本义:长出)

    (2) 同本义

    出,进也。象草木益滋,上出达也。——《说文》。按,《说文》讲的“出”,其实是茁。

    句者毕出,萌者尽达。——《礼记·月令·季春》

    万物出乎震。——《易·说卦》

    (3) 引申为出入的“出”。出去,出来,与“入”相对

    诸侯出庙门俟。——《书·顾命》

    出自北门。——《诗·邶风·北门》

    我出我车。——《诗·小雅·出车》

    出车彭彭。

    群众既皆承命,相揖趋出。——《书·康王之诰》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列子·汤问》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4) 又如:出关;出塞;出城;出东门

    (5) 出现;显露

    出自东方。——《诗·邶风·日月》

    月出之光。——《诗·齐风·鸡鸣》

    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欧阳修《醉翁亭记》

    (6) 又如:出化(显现);出落(透露,显示;弄得,只落得);出日(日出之处);出出(连续出现的样子)

    (7) 生产;产生

    殚其地之出。——柳宗元《捕蛇者说》

    (8) 又如:出产(生产)

    (9) 高出;超出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韩愈《师说》

    (10) 又如:出人(超越别人);出服(出了五服。指出了规定的服丧范围);出尖(拔尖;强出头);出景(突出);出月(出了本月;下个月)

    (11) 使出;拿出;取出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陶渊明《桃花源记》

    贫者出力

    (12) 又如:出费(拿出费用);出分子(拿出若干钱来送礼);出捐(拿出)

    (13) 发出,发布

    出言有章。——《诗·小雅·都人士》

    (14) 又如:出案(张榜);出布告

    (15) 出版;张贴出 。如:出书;出期刊

    (16) 出仕 。如:出充(出任);出佐(出任地方辅佐之官)

    (17) 逃亡

    不能改而出圜土者。——《周礼·大司寇》。注:“谓逃亡也。”

    (18) 又如:出彀(逃出樊笼);出甲(指逃兵)

    (19) 出嫁 。如:出入(女子嫁人为出,未嫁为入);出门子(出嫁);出室(出嫁);出女(已嫁之女)

    (20) 发泄;发散 。如: 出火(发泄欲火);出宝(赌博的一种)

    (21) 出生;生育 。如:出胎(降生);出腹(出生);出幼(发育长大成人)

    (22) 驱逐 。如:出夫(被逐出的赘婿)

    (23) 遗弃;休弃 。如:出母(被父休弃的生母);出妻(休弃妻子);出妇(被丈夫休弃的妇女)

    (24) 清除;清扫 。如:出粪(清除粪秽以肥田)

    (25) 舍弃;除去;去掉 。如:出命(献出生命);出洁(清除)

    (26) 脱离;释放;开脱 。如:出山(指经 过深山修行后重返人世;比喻出来干事);出籍(脱离所属的名籍)

    (27) 卖出 。如:出笏(卖掉,出手);出著(出着。出手)

    (28) 指军队出动 。如:出卒(出兵,派出军队);出陈(出阵。出兵列阵应战);出旅(出兵,出军)

    (29) 杀,处决 。如:出人(杀人;处决犯人);出公事(处决犯人)

    (30) 开脱罪名 。如:出脱(从轻发落或免予处理);出活(开脱)

    (31) 经过,穿过 。 如:出边(渡越边境)

    (32) 发生 。如:出事(发生事故);出岔(发生意外,出差错)

    (33) 用在动词后表示向外,显露或完成。如:想出;看出;打出;跑出;走出;冒出

    量词

    一个独立的剧目或节目 。如:一出《白蛇传》

    英文翻译

    go out, send out; stand; produce

    方言集汇

    ◎ 粤语:ceot1
    ◎ 客家话:[梅县腔] chut7 [宝安腔] cut7 [客英字典] chut7 [东莞腔] cut7 [沙头角腔] cut7 [客语拼音字汇] cud5 [海陆丰腔] chut7 [台湾四县腔] cut7 [陆丰腔] chut7
    ◎ 潮州话:cug4 (tshuk)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六至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尺類脂A合去聲合口三等脂Achjyih/tcvihtɕʰwi
    diǎn [dian]
    部首: 201
    笔画: 8
    五笔: MAWU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TBC
    四角: 55801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册”字,下面是大。本义:重要的文献、典籍)

    (2) 同本义

    典,五帝之书也…庄都说,典,大册也。——《说文》。按,谓从册,从大,古文从古文册。

    典,经也。——《尔雅·释言》

    不可为典要。——《易·系辞》

    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左传·昭公十二年》

    司晋之典籍。——《左传·昭公十五年》

    不远而复,先典攸高(重贵)。——丘迟《与陈伯之书》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后汉书·张衡传》

    (3) 又如:药典;字典;释典(佛经);法典;佛典;引经据典;典志(记载政典的文籍);典坟(《三坟》和《五典》的省称。都是上古的典籍)

    (4) 常道,准则 。如:典型(常刑;常规);常典(常法);典要(不变的标准);典式(典范,法式)

    (5) 法律;法规

    掌建邦之三典,轻典、中典、重典也。——《周礼·大司寇》

    (6) 又如:典例(可依为准则的成例);典常(常法,常规);典诰(古代文体名。典指常法;诰指诏令)

    (7) 典礼,仪节 。如:盛典;开国大典;庆典(庆祝典礼);典重涂山(比喻典礼重要,规模宏大。相传涂山是夏禹娶涂山氏及会见诸侯的地方)

    (8) 典故。诗文等作品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出处的词语 。如:语出何典;典实(典故,史实);典证(出典和依据)

    (9) 典章,法令制度。又称“典度” 。如:典则(典章法则);典册(记载典章制度等的重要册籍);典律(典章律令)

    动词

    (1) 主持;主管

    命汝典乐。——《书·尧典》

    或时下愚而千金,顽鲁而典城。——《论衡·命禄》

    专典机密。——《三国志·吴仪传》

    (2) 又如:典御(掌管统治);典诠(主持选拔);典守(主管、保管;看守);典历(掌管;经历)

    (3) 抵押,旧时一方把土地或房屋等押给另一方使用,换取一笔钱,不付利息,议定年限,到期还款,收回原物

    朝回日日典春衣。——杜甫《曲江二首》

    民间质典,利息重者至五、七分。——《金史·百官志》

    (4) 又如:典东西;典地,典田(典当田地);典衣(典押衣服);典身钱(卖身钱)

    形容词

    庄重高雅。指文章、言辞有典据,高雅而不浅俗 。如:典畅(典雅通畅);典则俊雅(典雅庄重);典辞(典雅的文辞);典藻(典丽华藻)

    英文翻译

    law, canon; documentation; classic, scripture

    方言集汇

    ◎ 粤语:din2
    ◎ 客家话:[沙头角腔] dien3 [东莞腔] den3 [客英字典] dien3 [宝安腔] den3 [梅县腔] dien3 [海陆丰腔] dien3 [客语拼音字汇] dian3 [台湾四县腔] dien3 [陆丰腔] tian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二十七銑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多殄先開上聲開口四等tenx/teentʰi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