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恃

píng shì [ ping shi]
繁体 憑恃
注音 ㄆ一ㄥˊ ㄕˋ

词语释义

凭恃 píngshì

(1) 依靠,倚仗

rely on

词语解释

  1. 依恃;依仗。

    汉 潘勗 《册魏公九锡文》:“ 袁绍 逆常,谋危社稷,凭恃其众,称兵内侮。”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摩揭陀国上》:“凭恃国威,游方问道,覉旅异域,载罹寒暑。” 宋 程大昌 《演繁露续集·太祖右文》:“此等既是武人,又皆有所凭恃,得以肆为非法,民间苦之。” 续范亭 《警告中国抗战营垒内的奸细分子》:“革命的力量,就是凭恃着新陈代谢,不断发展。”

引证解释

⒈ 依恃;依仗。

汉潘勗《册魏公九锡文》:“袁绍逆常,谋危社稷,凭恃其众,称兵内侮。”
唐玄奘《大唐西域记·摩揭陀国上》:“凭恃国威,游方问道,覉旅异域,载罹寒暑。”
宋程大昌《演繁露续集·太祖右文》:“此等既是武人,又皆有所凭恃,得以肆为非法,民间苦之。”
续范亭《警告中国抗战营垒内的奸细分子》:“革命的力量,就是凭恃着新陈代谢,不断发展。”

凭恃的国语词典

凭靠、依仗。

凭恃的网络释义

凭恃

  • 凭恃是汉语词汇,拼音píng shì,意思为依靠,倚仗。
  • 凭恃造句

    聪明人变成了痴愚,是一条最容易上钩的游鱼;因为他凭恃才高学广,看不见自己的狂妄。
    在逆境中奋战不懈,所凭恃的是这个党、是每一个联署的名字;是每一双凝视她的双眼;是她经历过白色恐怖下的家庭。
    从“羚羊挂角,无迹可求”的历史间寻找点谈资,或许可换取感叹矜夸一时,但实不足凭恃,甚至难免闹出“橘过淮则枳”的笑话来。
    聪明人变成了痴愚,是一条最容易上钩的游鱼;因为他凭恃才高学广,看不见自己的狂妄。愚人的蠢事算不得稀奇,聪明人的蠢事才叫人笑痛肚皮;因为他用全副的本领,证明他自己愚笨。
    臣据涪县为东西势援,维等所统步骑四五万人,擐甲厉兵,塞川填谷,数百里中首尾相继,凭恃其众,方轨而西。
    臧质少无美行,弟所具悉,凭恃末戚,并有微勤,承乏推迁,遂超伦伍,藉西楚强力,图济其私。
    这二房传到少爷这,就只有您这么根独苗,又没有外家凭恃,族产的红利外加上二房的庄田房产等等,所以族里觊觎的人多了。
    方畿之内,简练之臣,皆垂头搨翼,莫所凭恃;虽有忠义之佐,胁于暴虐之臣,焉能展其节?又操持部曲精兵七百,围守宫阙,外托宿卫,内实拘执。

    汉字详情

    píng [ping]
    部首: 214
    笔画: 8
    五笔: WTFM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OGHN
    四角: 22217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几,从任。几,矮而小的桌子。任,凭借。本义:倚靠)

    (2) 同本义

    恁,依也。——《小尔雅》

    某自幼与周郎同窗交契,愿凭三寸不烂之舌,往江东说此人来降。——《三国演义》

    或凭几学书。——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李煜《浪淘沙》

    (3) 又如:凭几(凭靠几案);凭肩(以手靠在别人肩上);凭脉(搭脉)

    (4) 依托;仰仗

    不凭其子,灵公夺而里之。——《庄子·则阳》

    凭恃其众。——《左传·哀公七年》

    (5) 又如:凭附(依附;依靠);凭妖(依托妖言);凭狐(喻依仗他人权势的人);凭城(据城以守);凭系(依托维系);凭负(依恃);凭托(依仗,依托);凭高(登临高处);凭虚(凌空)

    (6) 根据 。如:凭按(据以查验);凭限(官员赴任文凭上规定的期限);凭说(辩白的证据);凭臆(凭主观推测立说);凭应(依据瑞应);凭断(据以判断);凭龟(以龟卜为据)

    名词

    证书 。如:凭票(凭据);凭验(凭证,凭据);凭文(用作凭证的官方文书);凭引(证明身分的凭据);凭由(官府发给的凭证);凭限(写明有效期限的证书)

    (1) 不论;不管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2) 又如:凭你跑得多快,我也赶得上

    (3) 如此

    原来凭地可恶,把我轻薄也罢,如何触伤我父亲。——《石点头》

    英文翻译

    lean on, depend on, rely on

    方言集汇

    ◎ 粤语:pang4
    ◎ 潮州话:bêng5(pêng) [澄海、饶平]pêng5(phêng)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六蒸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扶冰平聲開口三等bʰĭəŋbing/biong
    shì [shi]
    部首: 339
    笔画: 9
    五笔: NFFY
    仓颉: PGDI
    四角: 94041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心,寺声。本义:依赖,依靠)

    (2) 同本义

    恃,赖也。——《说文》

    无父何怙,无母何恃?——《诗·小雅·蓼莪》

    恃有年也。——《公羊传·桓公三年》

    吾以兰为可恃兮。——《离骚》。注:“怙也。”

    恃源而往者也。——《庄子·徐无鬼》

    子何恃而往?——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老妇恃辇而行。——《战国策·赵策》

    (3) 又如:仗恃(倚仗);恃固(凭仗地势的险固);恃势(倚仗权势);恃爱(倚仗对方的爱宠);恃险(凭仗地势的险要);恃宠作娇(倚仗得宠而柔媚作态);恃赖(恃凭。依赖,凭借);恃众(依仗人多势众);恃宠(依仗宠爱);恃才傲物(自负其才,藐视他人);恃功(自负功高);恃明(自负聪明)

    (4) 持;矜持

    士有孤而自恃,人主有奋而好独者。——《吕氏春秋》

    名词

    母亲的代称,母死称失恃

    六岁失怙恃,不为兄嫂所容。——《聊斋志异·珠儿》

    英文翻译

    rely on, presume on, trust to

    方言集汇

    ◎ 粤语:ci5 si5
    ◎ 客家话:[梅县腔] she5 [宝安腔] si5 [客语拼音字汇] si4 [海陆丰腔] shi6 [客英字典] shi5 [台湾四县腔] sii5
    ◎ 潮州话:si6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六止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時止上聲開口三等ʑĭəzjix/zji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