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采鸾章

fèng cǎi luán zhāng [ feng cai luan zhang]
繁体 鳳採鸞章
注音 ㄈㄥˋ ㄘㄞˇ ㄌㄨㄢˊ ㄓㄤ
词性 成语

词语释义

形容诗文的文采华丽。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南朝·梁·沈约《谢齐竟陵王示永明乐歌启》:“凤采鸾章,霞鲜锦缛。”

凤采鸾章的网络释义

凤采鸾章

  • 形容诗文的文采华丽。
  • 汉字详情

    fèng [feng]
    部首: 214
    笔画: 4
    五笔: MCI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女性
    仓颉: HNE
    四角: 7721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鸟,凡声。本义:凤凰。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百鸟之王。常用来象征祥瑞。雄的叫凤,雌的叫凰)

    (2) 同本义

    凤,神鸟也。朋,古文凤。——《说文》

    凤皇来仪。——《书·益稷》

    凤皇于飞。——《诗·大雅·卷阿》。传:“凤皇,灵鸟仁瑞也。雄曰凤,雌曰皇。”

    故鸟有凤而鱼有鲲。——宋玉《对楚王问》

    (3) 又如:凤求凰;凤子(绣有凤凰的轿子);凤舸(雕有凤凰的大游船);凤毛(凤凰的羽毛。多用以赞美人的文采俊秀,有先人遗风)

    (4) 古时比喻有圣德的人

    潘陆张左,擅侈丽之才,饰羽仪于凤穴。——《北史·文苑传序》

    (5) 又如:凤穴(比喻文才荟萃的地方)

    (6) 借喻帝王 。如:凤阁龙楼(帝王居住的楼阁);凤邸(称古代帝王登位前所居住的宅第);凤纸(帝王诏敕用纸);凤诏(天子的诏书);凤驾(帝王所乘坐的车驾)

    (7) 乐器,音律 。如:凤吹(指笛、笙、箫一类的管乐器);凤管(指笙);凤箫(古管乐器名。即排箫)

    (8) 指婚姻关系中的男方 。如:凤侣(配偶)

    (9) 姓

    英文翻译

    male phoenix; symbol of joy

    方言集汇

    ◎ 粤语:fung6

    宋本广韵

    cǎi,cài [cai]
    部首: 445
    笔画: 8
    五笔: ESU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BD
    四角: 20904

    详细解释

    cǎi

    动词

    (1) (会意。从爪从木。甲骨文,上象手,下象树木及其果实。表示以手在树上采摘果实和叶子。本义:用手指或指尖轻轻摘取来)

    (2) 同本义

    采,捋取也。——《说文》。字俗作採。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诗·周南·关雎》

    采葑采菲,无以下体。——《诗·邶风·谷风》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诗·小雅·采薇》

    行以肆夏,趋以采荠。——《周礼·乐师》。司农注:“乐名。或曰皆逸诗。”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晋· 陶渊明《饮酒》

    (3) 又如:采花;采果子;采及葑菲(对别人征求意见时的谦辞)

    (4) 引申为采集;搜集

    古有采诗之官。——《汉书·艺文志》

    (5) 又如:采兰赠药;博采众长;广收薄采;采了200多种矿样;采药;采珍珠;采铁;采金;采气;采油

    (6) 挑选;采纳

    纳采。——《仪礼·士昏礼》

    昏礼始纳采。谓采择其可者也。——《礼记·坊记》注

    嵘虽位末名卑,而所言或有可采。——《资治通鉴》

    采上古帝位号,曰皇帝。——《史记·秦始皇本纪》

    名词

    (1) 多色的丝织品。后来写作“綵”

    衣必文采,食必梁肉。——汉· 晁错《论贵粟疏》

    (2) 引申为彩色。后写作“彩”

    抑为采色不足视於目与?——《孟子·梁惠王上》

    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史记·项羽本纪》

    (3) 又如:采缯(彩色丝织品);采服(彩色的衣服);采章(绘有彩色图案的旌旗、车舆及服饰)

    (4) 文章的词藻

    繁采寡情,味之必厌。——《文心雕龙》

    (5) 精神上的活力或生气 。如:兴高采烈

    (6) 神色;神态 。如:风采

    (7) 彩头,赌注 。如:采头(赌注。采:骰子的点色。掷出得胜的点色,称“得采”、“喝采”)

    (8) 另见 cài

    cài

    名词

    (1) 采地,古代士大夫的封邑 ,又叫采邑,食邑,采地

    大夫有采,以处其子孙。——《礼记·礼运》

    西采雍梁。——《法言·重黎》。注:“食税也。”

    所谓采者,不得有其土地人民采取其租税耳。字亦作寀。——《公羊传·襄公十五年》注

    (2) 古九畿之一 。如:采圻(采畿。九畿之一)

    (3) 另见 cǎi

    英文翻译

    collect, gather; pick, pluck

    方言集汇

    ◎ 粤语:coi2 coi3
    ◎ 客家话:[海陆丰腔] cai3 coi3 [宝安腔] cai3 [陆丰腔] cai3 [台湾四县腔] cai3 coi3 [客英字典] cai3 [梅县腔] cai3 coi2 [客语拼音字汇] cai3
    ◎ 潮州话:cai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十五海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倉宰上聲開口一等tsʰɒichaix/coj
    luán [luan]
    部首: 514
    笔画: 11
    五笔: YOQG
    五行: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YCPYM
    四角: 001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鸟,羉( luán)声。本义:鸟名。凤凰的一种。雄性的长生鸟)

    (2) 同本义

    鸾,赤神灵之精也。——《说文》

    (3) 又

    赤色,五采,鸡形,鸣中五音。

    周成王时 氐羌献鸾鸟。——《周书·王会》。注:“大于凤。”

    鸾鸟,凤皇属也。——《广雅》

    离为鸾。——《春秋元命苞》

    女床之山,有鸟名曰鸾鸟。——《山海经·西山经》

    鸣女床之鸾鸟,舞 丹穴之凤凰。—— 张衡《东京赋》

    (4) 又如:鸾俦(佳侣。鸾凤凰一类的神鸟);鸾帚(用鸾尾制成的拂尘供仙人所用);鸾皇(鸾和皇,都是凤凰之类的神鸟。皇,通凰);鸾鸟(神鸟名。凤凰之属);鸾凤(鸾鸟和凤凰。比喻贤能,俊美或良善的人);鸾音鹤信(鸾鹤传来的音信。指上天的信息)

    (5) 指车衡上的金属铃

    君子至止,鸾声将将。——《诗·小雅·庭燎》

    (6) 通“銮”。

    四牡彭彭,八鸾锵锵。——《诗·大雅·丞民》

    锡、鸾、和铃,昭其声也。——《左传·桓公二年》

    (7) 又如:鸾带(缀有小铃铛的带子);鸾仗(装饰有金属铃的帝王坐车);鸾车(装有金铃的车子。行走时声如鸾鸣)

    (8) 有鸾饰的车子

    后会鸾驾反旆,群虏寇攻。——陈琳《为袁绍檄豫州文》

    天子居青阳左个,乘鸾辂,驾苍龙。——《逸周书·月令》

    鸾车速风电,龙马无鞭策。——李白《草创大还赠柳官迪》

    (9) 又如:鸾辂(帝王的车驾。同鸾路);鸾路(即鸾辂);鸾軿(贵族妇女乘坐的有帷幕的车)

    (10) 指夫妇 。如:鸾凤(喻夫妇);鸾凤和鸣(形容乐声美妙和谐;亦比喻夫妻感情和谐);鸾交凤友(比喻男女情谊)

    英文翻译

    fabulous bird

    方言集汇

    ◎ 粤语:lyun4

    宋本广韵

    zhāng [zhang]
    部首: 507
    笔画: 11
    五笔: UJJ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YTAJ
    四角: 00406

    详细解释

    量词

    (1) (会意。从音十。音指音乐,“十”是个位数已终了的数,合起来表示音乐完毕。本义:音乐的一曲)

    (2) 同本义。今称“乐章”

    章,乐竟为一章。——《说文》

    读乐章。——《礼记·曲礼》。疏:“谓乐书之篇章。”

    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苏轼《前赤壁赋》

    王乃为歌诗四章,令乐人歌之。——《史记·吕太后本纪》

    (3) 又如:章夏(古代乐章名。“九夏”之一)

    (4) 棵;根

    山居千章之材。——《史记·货殖列传》

    名词

    (1) 在绘画或刺绣上,赤与白相间的花纹叫“章”

    青与赤谓之文,赤与白谓之章。——《周礼·考工记》注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2) 又如:章采(花纹和色彩);章服(按官品而花饰不同的官服);章绂(标志官品等级的彩色绶带等饰物);章黼(鲜明的黑白花纹);章绣(华丽的刺绣品)

    (3) 红白相间的丝织品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古诗十九首》

    (4) 文章。诗歌的段落。亦指文章的段或篇

    积句而成章,积章而成篇。——《文心雕龙》

    言出为论,下笔成章。——《三国志·陈思王植传》

    《缁衣》章。——清· 袁枚《祭妹文》

    (5) 又如:章什(指诗歌的篇章);章指(于每篇文章之末,总括其大义,或用韵语写成,称为章指);章句(文章的段落称章;词意完整,可以成言的称句);章回小说(以章回分段叙事的长篇小说);章句小儒(指不能通达大义而拘泥于辨析章句的小儒生)

    (6) 法规;规章

    王风哀以思,周道荡无章。—— 南朝宋· 谢瞻《张子房》

    (7) 又如:章条(章程;规则);章度(程式);章宪(国家的规章法令)

    (8) 法律条目

    与父老约法三章耳。——《史记·高祖本纪》

    (9) 又如:约法三章;简章;党章

    (10) 印章

    又用篆章一。——明· 魏学《核舟记》

    家藏伪章。——清· 方苞《狱中杂记》

    (11) 又如:公章;图章;私章;章印(指官印);章组(官印以及佩带);章绶(官印和系印的丝带)

    (12) 标记;徽章

    分为五选,异其旗章,勿使冒乱。——汉· 刘向《说苑》

    (13) 又如:章表(标记;象征)

    (14) 指旌旗

    变非声章,弗能移也。——韦昭注:“章,旌旗也。”

    (15) 又如:章旗(绣有徽号的旗帜)

    (16) 奏章,臣下呈给皇上的书面报告

    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文心雕龙》

    温《缁衣》一章。——清· 袁枚《祭妹文》

    (17) 又如:章奏(汉制,群臣上书有章、奏、表、驕议之别,后则通称臣子上陈给皇帝的文件为章奏);章疏(臣下向君上进呈的言事文书);章满公车(形容奏章之多)

    (18) 大木材

    东园主章。——《汉书·百官公卿表》

    (19) 姓

    形容词

    (1) 通“彰”。彰明,明显,显著

    平章百姓。——《书·尧典》

    赏罚无章。——《左传·襄公二十七年》。疏:“章,明也。”

    而尧舜之所以章也。——《吕氏春秋·知度》

    钟之与磬也,近之则钟音充,远之则磬音章。——《淮南子》

    (2) 又如:章灼(明白显著。光辉照耀);章章(显明的样子。同“彰彰”);章然(明显的样子)

    (3) 条理化

    其为言也,杂乱而无章。——韩愈《送孟东野序》

    动词

    (1) 显示;表明

    且夫兄弟之怨,不徵於他,利乃外矣。章怨外利,不义。——《国语·周语中》。韦昭注:“章,明也。”

    (2) 又如:章著(显露;分明);章理(显明的道理);章视(明示;诏告)

    (3) 通“彰”。彰明,表彰

    章之以论,禁之以刑。——《荀子》

    (4) 又如:章明(显扬);章闻(传闻;著闻)

    (5) 上奏章告发

    被诏书为将作大匠,为受罚者所章,拜议郎。——汉· 蔡邕《太尉乔公碑》

    (6) 又如:章表(奏表);章书(奏章);章左(指奏章终了空白处);章报(具奏章上报)

    英文翻译

    composition; chapter, section

    方言集汇

    ◎ 粤语:zoeng1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zong1 [客语拼音字汇] zong1 [陆丰腔] zhong1 [东莞腔] zong1 [沙头角腔] zong1 [客英字典] zhong1 [海陆丰腔] zhong1 [梅县腔] zhong1 [宝安腔] zong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陽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諸良陽開平聲開口三等cjang/tjangtɕĭaŋ

    凤采鸾章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