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尾

fèng wěi [ feng wei]
繁体 鳳尾
注音 ㄈㄥˋ ㄨㄟˇ

词语释义

1.凤凰的尾羽。引申为秀美的细纹。 2.对科第排尾的美称。 3.指凤尾草。 4.即凤尾竹。 5.即凤尾蕉。俗称铁树。茎上被覆鳞片﹐叶生茎顶﹐长大坚劲﹐羽状分裂如凤尾﹐故名。 6.即凤尾笺。 7.古琴尾部的美称。

词语解释

  1. 凤凰的尾羽。引申为秀美的细纹。

    唐 李商隐 《无题》诗:“凤尾香罗薄几重,碧文圆顶夜深缝。” 唐 皮日休 《以紫石砚寄鲁望兼酬见赠》:“石墨一研为凤尾,寒泉半勺是龙鳞。”

  2. 对科第排尾的美称。

    唐 黄滔 《寄翁文尧拾遗》诗:“龙头凤尾前年梦,今日须怜应若神。”自注:“ 滔 卯年冬在 宛陵 梦 文尧 作状头及第。”

  3. 指凤尾草。

    宋 秦观 《和孙莘老游龙洞》:“草隐月崖垂凤尾,风生阴穴带龙腥。” 明 张宁 《方洲杂言》:“草木中耐寒者极多,素馨、车前、凤尾……不可胜纪。”

  4. 即凤尾竹。亦泛指竹子。

    宋 仲殊 《玉楼春》词:“黄梅雨入芭蕉晚,凤尾翠摇双叶短。”《红楼梦》第二六回:“只见凤尾森森,龙吟细细。” 陈毅 《莫干山纪游词》:“ 莫干 好,遍地是修篁。夹道万竿成緑海,风来凤尾罗拜忙。”参见“ 凤尾竹 ”。

  5. 即凤尾蕉。俗称铁树。茎上被覆鳞片,叶生茎顶,长大坚劲,羽状分裂如凤尾,故名。

    《剪灯馀话·凤尾草记》:“ 祖 中庭植凤尾一株,已百年。生吟啸其侧。”参见“ 凤尾蕉 ”。

  6. 即凤尾笺。

    元 王逢 《钱塘春感》诗之四:“书题凤尾仙曹喜,恩浹螭坳学士荣。”参见“ 凤尾牋 ”。

  7. 古琴尾部的美称。

    南唐 李煜 《书琵琶背》诗:“天香留凤尾,餘煖在檀槽。”《红楼梦》第八九回:“虽不是焦尾枯桐,这鹤山凤尾,还配得齐整;龙池雁足,高下还相宜。”

引证解释

⒈ 凤凰的尾羽。引申为秀美的细纹。

唐李商隐《无题》诗:“凤尾香罗薄几重,碧文圆顶夜深缝。”
唐皮日休《以紫石砚寄鲁望兼酬见赠》:“石墨一研为凤尾,寒泉半勺是龙鳞。”

⒉ 对科第排尾的美称。

唐黄滔《寄翁文尧拾遗》诗:“龙头凤尾前年梦,今日须怜应若神。”
自注:“滔卯年冬在宛陵梦文尧作状头及第。”

⒊ 指凤尾草。

宋秦观《和孙莘老游龙洞》:“草隐月崖垂凤尾,风生阴穴带龙腥。”
明张宁《方洲杂言》:“草木中耐寒者极多,素馨、车前、凤尾……不可胜纪。”

⒋ 即凤尾竹。亦泛指竹子。参见“凤尾竹”。

宋仲殊《玉楼春》词:“黄梅雨入芭蕉晚,凤尾翠摇双叶短。”
《红楼梦》第二六回:“只见凤尾森森,龙吟细细。”
陈毅《莫干山纪游词》:“莫干好,遍地是修篁。夹道万竿成緑海,风来凤尾罗拜忙。”

⒌ 即凤尾蕉。俗称铁树。茎上被覆鳞片,叶生茎顶,长大坚劲,羽状分裂如凤尾,故名。参见“凤尾蕉”。

《剪灯馀话·凤尾草记》:“祖中庭植凤尾一株,已百年。生吟啸其侧。”

⒍ 即凤尾笺。参见“凤尾牋”。

元王逢《钱塘春感》诗之四:“书题凤尾仙曹喜,恩浹螭坳学士荣。”

⒎ 古琴尾部的美称。

南唐李煜《书琵琶背》诗:“天香留凤尾,餘煖在檀槽。”
《红楼梦》第八九回:“虽不是焦尾枯桐,这鹤山凤尾,还配得齐整;龙池雁足,高下还相宜。”

凤尾的网络释义

凤尾

  • 凤尾解释为凤凰的尾羽;古琴尾部的美称和对科第排尾的美称。同时也指凤尾草。有时还是凤尾竹、凤尾蕉和凤尾笺的别称。
  • 凤尾造句

    由于异常的高温,秘鲁海岸的海水温度变化异常,影响了当地的凤尾鱼捕捞业。
    前面就是凤尾草了,不过有一头四阶水系魔犀,就看你的了;哥们的幸福也看你的了,说着望了望邵珊珊的方向。
    宁为鸡头不做凤尾,但豪华品牌无形的吸引力也确实在敲打着人们那分小小的虚荣心。
    一种自豪的感脚油然而升,连一楼正厅那面大仪容镜都是奖励,能成为这所学校的一份子,哪怕是凤尾也值啊!
    率先露面的是夹在法式奶油面包里的鹅肝酱、以松露调味的蛋挞配盐鳕鱼和鱼子酱,以及盖着凤尾鱼、红葱头、龙蒿叶、细叶芹、橙皮丝的鹌鹑蛋。
    主要属为凤尾蕨属、线蕨属、狗脊蕨属、卷柏属和铁角蕨属,其中以凤尾蕨属和狗脊蕨属分布相对集中。
    奶油状的搅打鸡蛋,放在涂有凤尾鱼糊的吐司面包上。
    凤尾鱼是名贵经济鱼类,肉质鲜美,供鲜食或制罐头食品。
    吾甫尔说,他们厂加工的英吉沙小刀主要有维吾尔族喜爱的凤尾式、百灵鸟式、黄鹂式、喜鹊式,哈萨克族喜爱的红嘴山鸦式。
    利用石蜡切片,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了凤尾兰根、茎、叶的形态结构。
    这个妖兽看来是吃了凤尾草了!火焰发生了变异!
    首先引起我们惊叹的,是那棵巨型凤尾松。
    铁树,也就是苏铁,亦称“凤尾松”、“凤尾蕉”,苏铁科。
    目的:研究凤尾草抑制前列腺上皮细胞增生的活性化学成分。
    白蝴蝶在幽暗的杉树间忽上忽下地飞着。飞过因点滴泻下的阳光而闪烁其辉的凤尾草,朝深处黑门那边低回飞去……不知蝴蝶何以飞得如此之低。三岛由纪夫。
    叶子像凤尾草,一阵风过,那轻纤的黑色剪影零零落落颤动着,耳边恍惚听见一串小小的音符,不成腔,像檐前铁马的叮当。
    部分媒体和球迷,因为你至今没有得到登场机会担忧不已,较为激进的甚至拿出“宁为鸡头,不做凤尾”的观点,建议你干脆抽身返回国安算了。
    戒台寺除以上五大名松外,还有莲花松、菊花松、凤尾松、龙凤松等名松。
    枯死的凤尾竹就是这样爸爸违背了自然规律,结果事与愿违。
    盛唐时制作宫扇的材料也更为讲究,一度改用孔雀羽毛,称“凤尾扇”。

    汉字详情

    fèng [feng]
    部首: 214
    笔画: 4
    五笔: MCI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女性
    仓颉: HNE
    四角: 7721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鸟,凡声。本义:凤凰。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百鸟之王。常用来象征祥瑞。雄的叫凤,雌的叫凰)

    (2) 同本义

    凤,神鸟也。朋,古文凤。——《说文》

    凤皇来仪。——《书·益稷》

    凤皇于飞。——《诗·大雅·卷阿》。传:“凤皇,灵鸟仁瑞也。雄曰凤,雌曰皇。”

    故鸟有凤而鱼有鲲。——宋玉《对楚王问》

    (3) 又如:凤求凰;凤子(绣有凤凰的轿子);凤舸(雕有凤凰的大游船);凤毛(凤凰的羽毛。多用以赞美人的文采俊秀,有先人遗风)

    (4) 古时比喻有圣德的人

    潘陆张左,擅侈丽之才,饰羽仪于凤穴。——《北史·文苑传序》

    (5) 又如:凤穴(比喻文才荟萃的地方)

    (6) 借喻帝王 。如:凤阁龙楼(帝王居住的楼阁);凤邸(称古代帝王登位前所居住的宅第);凤纸(帝王诏敕用纸);凤诏(天子的诏书);凤驾(帝王所乘坐的车驾)

    (7) 乐器,音律 。如:凤吹(指笛、笙、箫一类的管乐器);凤管(指笙);凤箫(古管乐器名。即排箫)

    (8) 指婚姻关系中的男方 。如:凤侣(配偶)

    (9) 姓

    英文翻译

    male phoenix; symbol of joy

    方言集汇

    ◎ 粤语:fung6

    宋本广韵

    wěi,yǐ [wei,yi]
    部首: 327
    笔画: 7
    五笔: NTFN
    姓名学:
    仓颉: SHQU
    四角: 77214

    详细解释

    wěi

    名词

    (1) (会意。从倒毛在尸后。尸,指人。象人长有尾巴。本义:人或动物的尾巴)

    (2) 同本义

    尾,微也。——《说文》

    履虎尾 ,未济,濡其尾。——《易·履》

    (3) 又如:虎尾;牛尾;尾大(比喻臣下势力强大);尾君子(指猴子)

    (4) 末端,末尾

    渤海之尾。——《列子·汤问》

    运于渤海之尾。

    系于其尾。——《资治通鉴》

    舟尾横卧一楫。——明· 魏学洢《核舟记》

    (5) 又如:首尾;无头无尾;尾末(末尾;尾宿之末);尾句(句尾);尾页(末页)

    (6) 水流的下游 。如:我住在江尾

    (7) 边际,边界

    夫边境者,国之尾也。——《国语》

    (8) 后部

    是我起兵已首尾期月矣。——方勺《方腊起义》

    (9) 一星名 。二十八宿之一,东方苍龙七宿的第六宿,有星九颗。又如:尾箕(尾宿和箕宿的并称)

    (10) 姓。如:尾生丧身(传说鲁国人尾生与一女子相约在桥下会面,水涨,尾生不愿失信,抱着桥柱被淹死)

    动词

    (1) 尾随;跟踪盯梢 。如:尾其后;尾缀(尾随;跟随在后面);尾衔(相随的样子);尾犯(从犯);尾骑(跟在后面追赶的骑兵);尾尾(一个接着一个的样子)

    (2) 鸟兽虫鱼交配

    鸟兽孳尾。——《书·尧典》

    雄雌在前,孳尾成群。——《列子》

    量词

    (1) 相当于“头”、“条”,计数鱼的头数 。如:两尾鱼

    (2) 另见

    名词

    (1) 指马尾上的毛 。如:马尾罗

    (2) 蟋蟀等尾部的针状物 。如:三尾儿

    (3) 另见 wěi

    英文翻译

    tail, extremity; end, stern

    方言集汇

    ◎ 粤语:mei5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mi1 mi3 [mi2] [沙头角腔] mui3 [陆丰腔] mui1 [梅县腔] mi1 mui1 [海陆丰腔] mi1 mui3 [mui2] [客语拼音字汇] mi1 mui1 [东莞腔] mui3 [客英字典] mui1 mi1 mui3 [宝安腔] mui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七尾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無匪微合上聲合口三等myoix/mvojmĭwə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