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百
词语释义
凡百
(1) 〈方〉总括;概括
(2) 好歹,无论如何
词语解释
一切;一应。
《诗·小雅·雨无正》:“凡百君子,各敬尔身。” 郑玄 笺:“凡百君子,谓众在位者。”《晋书·山涛传》:“天下事广,加 吴 土初平,凡百草创,当共尽意化之。”《镜花缘》第九五回:“好在他自从做了这件好事,凡百事务,莫不如心,连那从不生草的不毛之地也都丰收起来,家运大转。”
诸君;众人。
汉 应瑒 《侍五官中郎将建章台集诗》:“凡百敬尔位,以副飢渴怀。” 晋 陶潜 《命子》诗:“厉夜生子,遽而求火;凡百有心,奚特於我。既见其生,实欲其可。”《隋书·音乐志上》:“ 梁武帝 本自诸生,博通前载,未及下车,意先风雅,爰詔凡百,各陈所闻。” 唐 颜真卿 《天下放生池碑铭》:“ 真卿 勒铭,敢告凡百。”
无论如何。
《醒世姻缘传》第九七回:“你凡百的快着搭救,再别似那一日倚儿不当的,叫他打个不数。”
引证解释
⒈ 一切;一应。
引《诗·小雅·雨无正》:“凡百君子,各敬尔身。”
郑玄笺:“凡百君子,谓众在位者。”
《晋书·山涛传》:“天下事广,加吴土初平,凡百草创,当共尽意化之。”
《镜花缘》第九五回:“好在他自从做了这件好事,凡百事务,莫不如心,连那从不生草的不毛之地也都丰收起来,家运大转。”
⒉ 诸君;众人。
引汉应瑒《侍五官中郎将建章台集诗》:“凡百敬尔位,以副飢渴怀。”
晋陶潜《命子》诗:“厉夜生子,遽而求火;凡百有心,奚特於我。既见其生,实欲其可。”
《隋书·音乐志上》:“梁武帝本自诸生,博通前载,未及下车,意先风雅,爰詔凡百,各陈所闻。”
唐颜真卿《天下放生池碑铭》:“真卿勒铭,敢告凡百。”
⒊ 无论如何。
引《醒世姻缘传》第九七回:“你凡百的快着搭救,再别似那一日倚儿不当的,叫他打个不数。”
凡百的国语词典
总括一切。
凡百的网络释义
凡百
凡百的翻译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副词
(1) (象形。金文字形,象造器之模范形。①本义:铸造器物的模子。②引申义:凡是,表示概括)
(2) 凡是,一切
凡,皆也。——《广雅》
凡,数之总名也。——《三苍》
深察名号,凡者,独举其大事也。号凡而略,名目而详。——《春秋繁露》
凡有辜罪。——《书·微子》。郑注:“犹皆也。”
凡内女之有爵者。——《周礼·春官序》
凡所应有。——《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凡永嘉山水,游历殆遍。—— 宋· 沈括《梦溪笔谈》
(3) 又如:凡有(一切;所有);凡此(所有这些)
(4) 总共
计凡付终。——《管子·版法》
凡如是十许字。——宋· 洪迈《容斋续笔》
轩凡四遭火。——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凡六百一十六言。——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5) 又如:全书凡六卷,五十章;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凡几(共计多少)
形容词
(1) 平常;普通
他近日所见的这几个三等的仆妇,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了。——《红楼梦》
尽众人凡士。——《三国志·诸葛亮传》
(2) 又如:平凡(平常;不稀奇);凡材(普通材料);凡常(普通,一般);凡费(平常的费用);凡等(普通人);凡浅(平凡浅陋)
(3) 平庸
巨是凡人。——《资治通鉴》
(4) 又如:凡固(平庸鄙陋);凡品(平庸的人);凡曹(平庸之辈);凡恶(平庸低劣);凡短(才能平庸,见识短浅)
名词
(1) 纲要,概括之辞
请略举凡,而客自鉴其切焉。——扬雄《长杨赋》
(2) 又如:凡目(大纲与细目);凡最(总目;名目);凡要(簿书的纲要);凡号(总括的名称)
(3) 人世间,尘世
仙凡路阻两难留。——司空图《携仙箓》
(4) 又如:尼姑思凡;神仙下凡;凡界(人世间);凡底(人间)
(5) 古国名 。姬姓。始封之君为周公之子。在今河南省辉县西南
(6) 凡人,普通人 。如:凡情(凡人的情感欲望);凡身(凡人之身);凡胎浊骨(凡人的重浊躯体);凡胎(凡人)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沙头角腔] fam2 [海陆丰腔] fam2 fam1 [客英字典] fam2 [陆丰腔] fam3 [梅县腔] fam2 [宝安腔] fam2 [客语拼音字汇] fam2 [东莞腔] fam2 [台湾四县腔] fam2 fam1
◎ 潮州话:〖huam5 (hûam) [澄海]huang5〗 〖huam6 [澄海]huang6〗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凡 | 符咸 | 並 | 凡 | 平聲 | 咸 | 合口三等 | 咸 | 凡 | bʰĭwɐm | byam/bvam |
详细解释
数量词
(1) (会意。从一,从白。“白”假借为“百”。本义:数词)
(2) 十个十。一百,100
百,十十也。——《说文》
律中百钟。——《淮南子·时则》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3) 又如:百辆之迎(用隆重仪式迎娶新妇);百日(一百天;人死后的一百天,请僧道诵经或作道场);百户(一百户人家;统兵百人之官)
(4) 概数。言其多,许多的,众多的
千禄百福。——《诗·大雅·假乐》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乐府诗集·木兰诗》
猿则百叫无绝。——吴均《与朱元思书》
(5) 又如:百花争艳;百发百中;百官(众官);百事(众多的事物)
形容词
(1) 多种多样的;各种的
百计营谋不得脱。——《聊斋志异·促织》
(2) 又如:百像图(各种人物的画像,是专供临摹影像的范本);百般(各种不同的情态)
(3) 所有;一切;凡
社稷百官皆在。——清· 侯方域《壮悔堂集》
(4) 又如:百业;百口(整个家族);百工;百川归海(比喻众望所归)
(5) 姓
动词
(1) 增为百倍
如可赎兮,人百其身。——《诗·秦风·黄鸟》
人一能之,己百之。——《礼记·中庸》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bak7 [客英字典] bak7 [陆丰腔] bak7 [宝安腔] bak7 [台湾四县腔] bak7 [梅县腔] bak7 [沙头角腔] bak7 [东莞腔] bak7 [客语拼音字汇] bag5
◎ 潮州话:bêh4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伯 | 博陌 | 幫 | 陌二開 | 入聲 | 陌 | 開口二等 | 庚 | 梗 | prak/peak | pɐ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