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最

fán zuì [ fan zui]
注音 ㄈㄢˊ ㄗㄨㄟˋ

词语释义

犹言总目;名目。

词语解释

  1. 犹言总目;名目。

    宋 程大昌 《<演繁露>自序》:“随所遇縑简,亟疏録,以备忽忘。虽不皆关涉治道,而会心贤己,弃之可惜。因加凡最而并辑之,题其帙曰《演繁露》,以便寻绎。” 宋 程大昌 《雍录·官职·侍从一》:“ 汉 世之谓侍从者,以其职掌近君也,行幸则随从,在宫则陪侍,故总撮凡最,而以‘侍从’名之。”

引证解释

⒈ 犹言总目;名目。

宋程大昌《<演繁露>自序》:“随所遇縑简,亟疏録,以备忽忘。虽不皆关涉治道,而会心贤己,弃之可惜。因加凡最而并辑之,题其帙曰《演繁露》,以便寻绎。”
宋程大昌《雍录·官职·侍从一》:“汉世之谓侍从者,以其职掌近君也,行幸则随从,在宫则陪侍,故总撮凡最,而以‘侍从’名之。”

凡最的网络释义

凡最

  • fán zuì ㄈㄢˊ ㄗㄨㄟˋ 凡最
  • 犹言总目;名目。 宋 程大昌 《<演繁露>自序》:“随所遇缣简,亟疏録,以备忽忘。虽不皆关涉治道,而会心贤己,弃之可惜。因加凡最而并辑之,题其帙曰《演繁露》,以便寻绎。” 宋 程大昌 《雍录·官职·侍从一》:“ 汉 世之谓侍从者,以其职掌近君也,行幸则随从,在宫则陪侍,故总撮凡最,而以‘侍从’名之。”
  • 汉字详情

    fán [fan]
    部首: 214
    笔画: 3
    五笔: MYI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HNI
    四角: 77210

    详细解释

    副词

    (1) (象形。金文字形,象造器之模范形。①本义:铸造器物的模子。②引申义:凡是,表示概括)

    (2) 凡是,一切

    凡,皆也。——《广雅》

    凡,数之总名也。——《三苍》

    深察名号,凡者,独举其大事也。号凡而略,名目而详。——《春秋繁露》

    凡有辜罪。——《书·微子》。郑注:“犹皆也。”

    凡内女之有爵者。——《周礼·春官序》

    凡所应有。——《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凡永嘉山水,游历殆遍。—— 宋· 沈括《梦溪笔谈》

    (3) 又如:凡有(一切;所有);凡此(所有这些)

    (4) 总共

    计凡付终。——《管子·版法》

    凡如是十许字。——宋· 洪迈《容斋续笔》

    轩凡四遭火。——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凡六百一十六言。——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5) 又如:全书凡六卷,五十章;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凡几(共计多少)

    形容词

    (1) 平常;普通

    他近日所见的这几个三等的仆妇,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了。——《红楼梦》

    尽众人凡士。——《三国志·诸葛亮传》

    (2) 又如:平凡(平常;不稀奇);凡材(普通材料);凡常(普通,一般);凡费(平常的费用);凡等(普通人);凡浅(平凡浅陋)

    (3) 平庸

    巨是凡人。——《资治通鉴》

    (4) 又如:凡固(平庸鄙陋);凡品(平庸的人);凡曹(平庸之辈);凡恶(平庸低劣);凡短(才能平庸,见识短浅)

    名词

    (1) 纲要,概括之辞

    请略举凡,而客自鉴其切焉。——扬雄《长杨赋》

    (2) 又如:凡目(大纲与细目);凡最(总目;名目);凡要(簿书的纲要);凡号(总括的名称)

    (3) 人世间,尘世

    仙凡路阻两难留。——司空图《携仙箓》

    (4) 又如:尼姑思凡;神仙下凡;凡界(人世间);凡底(人间)

    (5) 古国名 。姬姓。始封之君为周公之子。在今河南省辉县西南

    (6) 凡人,普通人 。如:凡情(凡人的情感欲望);凡身(凡人之身);凡胎浊骨(凡人的重浊躯体);凡胎(凡人)

    英文翻译

    all, any, every; ordinary, common

    方言集汇

    ◎ 粤语:faan4
    ◎ 客家话:[沙头角腔] fam2 [海陆丰腔] fam2 fam1 [客英字典] fam2 [陆丰腔] fam3 [梅县腔] fam2 [宝安腔] fam2 [客语拼音字汇] fam2 [东莞腔] fam2 [台湾四县腔] fam2 fam1
    ◎ 潮州话:〖huam5 (hûam) [澄海]huang5〗 〖huam6 [澄海]huang6〗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二十九凡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符咸平聲合口三等bʰĭwɐmbyam/bvam
    zuì [zui]
    部首: 443
    笔画: 12
    五笔: JBCU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ASJE
    四角: 60447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小篆字形,从冃( mào),从取。本义:冒犯夺取)

    (2) 同本义

    最,犯而取之。从曰,从取。会意。

    公既诸将一禀睿筭,与贼遌,最,遂下之。——明· 刘三吾《许国襄简王公神道碑铭》

    (3) 聚,聚合

    得其常心,物所为最之哉?——《庄子·德充符》

    冬收五藏,最万物。——《管子·禁藏》。注:“最,聚也。”

    民举所最粟。——《管子·地数》

    (4) 总计;合计

    最其行能,多不及中。——《潜夫论》

    形容词

    (1) 古代考核政绩或军功时划分的等级,以上等为最。跟“殿”相对

    犹无益于殿最也。——班固《答宾戏》。注:“上功曰最。”

    有里课之,最者,赐田典日旬。——《睡虎地秦墓竹简·厩苑律》

    (2) 又如:最吏(表现特别,考绩最优的官吏);最尤(特异,突出);最吏(考绩优秀的官吏);最殿(功绩最劣等者);最课(官吏考课的最高成绩)

    副词

    (1) 假借为“绝”。表示程度,相当于“极”、“尤”

    秦之水泔最而稽。——《管子·水地》。注:“绝也。”

    中侯仍拜稽首受最。——《尚书》。注:“要言也。”

    最从高帝。——《史记·绛侯周勃世家》。索隐:“都凡也。”

    最下者与之争。——《史记·货殖列传》

    最爱湖东行不足。——唐·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宋·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最著前。(排在最前头。著,居于。)——《资治通鉴》

    最著者二。——清· 侯方域《壮悔堂文集》

    (2) 又如:我对他最了解;他熟悉情况,最有发言权;在班里数小李最会唱歌;最品(极品);最能(最习于水性。能,习);最启(最前头,最先进);最殿(在最后面;最落后)

    名词

    (1) 首位

    都署之役为最。——孙文《序》

    课殿最以闻。——《汉书·宣帝纪》。注:“凡要之首也。”

    (2) 又如:世界之最

    (3) 凡要,即簿书的纲要、总目

    愿奉三年计最。——《汉书》

    (4) 又如:最目(簿书的总目,总括文书内容的提要或目次);最观(综观)

    英文翻译

    most, extremely, exceedingly

    方言集汇

    ◎ 粤语:zeoi3
    ◎ 客家话:[海陆丰腔] zui5 [梅县腔] zui5 [沙头角腔] zui5 [客语拼音字汇] zui4 [宝安腔] zui5 [客英字典] zui5 [东莞腔] zui5 [陆丰腔] zui5 [台湾四县腔] zui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十四泰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祖外泰合去聲合口一等cuad/zuaytsuɑ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