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凡俗
(1) 平凡庸俗;平常
词语解释
庸俗;世俗。
《孔丛子·答问》:“子信之为然,是固未免凡俗也。” 晋 葛洪 《抱朴子·明本》:“每见凡俗守株之儒,营营所习,不博达理。”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二:“ 唐 道士 侯道华 喜读书,每语人曰:‘天上无凡俗仙人。’此妙语也。” 鲁迅 《南腔北调集·<守常全集>题记》:“他的模样是颇难形容的,有些儒雅,有些朴质,也有些凡俗。”
指世俗之人。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黜免》“有愧於 叔达 ,不能不恨於破甑” 刘孝标 注引《郭林宗别传》:“ 鉅鹿 孟敏 字 叔达 ,敦朴质直,客居 太原 ,杂处凡俗,未有所名。” 唐 裴铏 《传奇·曾季衡》:“频炷名香,颇疏凡俗,步游闲处,恍然凝思。”
尘世;尘缘。
唐 黄滔 《狎鸥赋》:“扫尘绪以皆空,那虞触网?负身弓而不綰,詎肯惊弦?则知蝉蜕是非,羽翔凡俗。” 元 范康 《竹叶舟》第一折:“你若是做吾徒,我与你割断凡俗,怕甚么苦海茫茫难跳出。” 清 葆光子 《物妖志·乌》:“知卿精修多年,超越凡俗。”
引证解释
⒈ 庸俗;世俗。
引《孔丛子·答问》:“子信之为然,是固未免凡俗也。”
晋葛洪《抱朴子·明本》:“每见凡俗守株之儒,营营所习,不博达理。”
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二:“唐道士侯道华喜读书,每语人曰:‘天上无凡俗仙人。’此妙语也。”
鲁迅《南腔北调集·<守常全集>题记》:“他的模样是颇难形容的,有些儒雅,有些朴质,也有些凡俗。”
⒉ 指世俗之人。
引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黜免》“有愧於叔达,不能不恨於破甑” 刘孝标注引《郭林宗别传》:“鉅鹿孟敏字叔达,敦朴质直,客居太原,杂处凡俗,未有所名。”
唐裴铏《传奇·曾季衡》:“频炷名香,颇疏凡俗,步游闲处,恍然凝思。”
⒊ 尘世;尘缘。
引唐黄滔《狎鸥赋》:“扫尘绪以皆空,那虞触网?负身弓而不綰,詎肯惊弦?则知蝉蜕是非,羽翔凡俗。”
元范康《竹叶舟》第一折:“你若是做吾徒,我与你割断凡俗,怕甚么苦海茫茫难跳出。”
清葆光子《物妖志·乌》:“知卿精修多年,超越凡俗。”
凡俗的国语词典
平凡庸俗。
如:「他看来没什么特征,很凡俗。」
凡俗的网络释义
凡俗
凡俗的翻译
近义词
反义词
凡俗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副词
(1) (象形。金文字形,象造器之模范形。①本义:铸造器物的模子。②引申义:凡是,表示概括)
(2) 凡是,一切
凡,皆也。——《广雅》
凡,数之总名也。——《三苍》
深察名号,凡者,独举其大事也。号凡而略,名目而详。——《春秋繁露》
凡有辜罪。——《书·微子》。郑注:“犹皆也。”
凡内女之有爵者。——《周礼·春官序》
凡所应有。——《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凡永嘉山水,游历殆遍。—— 宋· 沈括《梦溪笔谈》
(3) 又如:凡有(一切;所有);凡此(所有这些)
(4) 总共
计凡付终。——《管子·版法》
凡如是十许字。——宋· 洪迈《容斋续笔》
轩凡四遭火。——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凡六百一十六言。——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5) 又如:全书凡六卷,五十章;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凡几(共计多少)
形容词
(1) 平常;普通
他近日所见的这几个三等的仆妇,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了。——《红楼梦》
尽众人凡士。——《三国志·诸葛亮传》
(2) 又如:平凡(平常;不稀奇);凡材(普通材料);凡常(普通,一般);凡费(平常的费用);凡等(普通人);凡浅(平凡浅陋)
(3) 平庸
巨是凡人。——《资治通鉴》
(4) 又如:凡固(平庸鄙陋);凡品(平庸的人);凡曹(平庸之辈);凡恶(平庸低劣);凡短(才能平庸,见识短浅)
名词
(1) 纲要,概括之辞
请略举凡,而客自鉴其切焉。——扬雄《长杨赋》
(2) 又如:凡目(大纲与细目);凡最(总目;名目);凡要(簿书的纲要);凡号(总括的名称)
(3) 人世间,尘世
仙凡路阻两难留。——司空图《携仙箓》
(4) 又如:尼姑思凡;神仙下凡;凡界(人世间);凡底(人间)
(5) 古国名 。姬姓。始封之君为周公之子。在今河南省辉县西南
(6) 凡人,普通人 。如:凡情(凡人的情感欲望);凡身(凡人之身);凡胎浊骨(凡人的重浊躯体);凡胎(凡人)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沙头角腔] fam2 [海陆丰腔] fam2 fam1 [客英字典] fam2 [陆丰腔] fam3 [梅县腔] fam2 [宝安腔] fam2 [客语拼音字汇] fam2 [东莞腔] fam2 [台湾四县腔] fam2 fam1
◎ 潮州话:〖huam5 (hûam) [澄海]huang5〗 〖huam6 [澄海]huang6〗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凡 | 符咸 | 並 | 凡 | 平聲 | 咸 | 合口三等 | 咸 | 凡 | bʰĭwɐm | byam/bvam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人,谷(
)声。习俗是人的行为,所以从人。本义:风俗)(2) 同本义(长期形成的礼节、习惯)
俗,习也。——《说文》
六曰以俗教安。——《周礼·大司徒》
入国而问俗。——《礼记·曲礼》
循俗未足多也。——《淮南子·泛论》
俗主亏情。——《吕氏春秋·情欲》。注:“凡君也。”
移风易俗,天下皆宁。——《荀子·乐论》
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但顺吾性而已。——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贼也。——汉· 贾谊《论积贮疏》
(3) 又如:风俗(风,指一时普遍流行的风气;俗,指长期形成的礼节、习惯);习俗(习惯和风俗);民俗(人民群众的风俗习惯);俗忌(一般习俗所忌讳的事);俗化(民俗教化)
(4) 佛教称尘世间为俗,与出家相对
时有沙门释惠林… 世祖命使还俗。——《宋书·徐堪之传》
(5) 又如:俗计(尘世间的生计);俗缘(尘缘。指佛门信徒与世俗的人际关系);俗本(民间通行的版本);俗骨(尘世间人的资质或禀赋);俗界(凡界,尘界);俗纷(尘世的纷扰);俗声,俗喧(尘世的喧扰);俗间(世间,尘间)
(6) 一般人;百姓
俗之所欲,因而予之。——《史记·管晏列传》
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清· 刘开《问说》
(7) 又如:僧俗(僧尼和一般人);俗家(指一般人家。对出家人而言);俗姓(僧侣未出家前的姓氏);俗父(出家人称生父为俗父);俗众(群众,普通人);俗圣(凡庸人与圣人)
形容词
(1) 平凡;普通;一般
请回俗士驾,为君谢逋客。——孔稚圭《北山移文》
察其本,乃与俗议之异。——《史记·李斯列传》
不论姚花与魏花,只供俗目陪妖姹。——宋· 韩琦《和袁陟节椎龙兴寺芍药》
夫移风易俗,使天下回心而乡道,类非俗吏之所能为也。——《汉书·贾谊传》
(2) 又如:俗手(技艺、本领平庸的人);俗俚(不讲究礼仪;粗俗);俗嗒嗒(俗气,无聊);俗吏(没有深识远见的平庸官吏);俗材(平庸之人);俗句(平庸熟滥的诗句);俗师(浅薄凡庸的教师、术士);俗辈(平庸鄙俗一类人);俗劣(平庸鄙陋);俗手(技艺平庸的人);俗笔(平庸的笔法);俗调(平庸鄙俗的情调);俗主(平庸的君主)
(3) 庸俗,不雅,缺乏修养的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苏轼《于潜僧绿筠轩》
拨乱属膏圣,俗儒安可通。——唐· 李白《登广武古战场怀古诗》
众人见黛玉年貌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红楼梦》
(4) 又如:鄙俗;俗不可耐;俗骨(庸俗的气质。别于仙骨而言);俗夫(俗人,俗士,鄙俗之人);俗陋(庸俗鄙陋);俗物(对世俗庸人的鄙称);俗眼(浅薄势利的世俗人的眼睛);俗野(庸俗粗野)
(5) 世俗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晋· 陶渊明《归园田居》
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楚辞·屈原·涉江》
(6) 又如:俗家(世俗之家。也指僧人父母之家);俗流(世俗之辈);俗客(世俗的人);俗念(世俗的想法)
(7) 通俗,流行
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孟子·梁惠王下》
孙卿之言既,又因俗说而论之。——《汉书·刑法志》
(8) 又如:通俗(俗话,通俗的谈话);俗读(一般人习惯的读音);俗书(通俗流行的书体或字)
动词
(1) 从其习俗
上不循于乱世之君,下不俗于乱世之民。——《荀子》
(2) 厌烦,腻味
若就是这句话呢,我们姑娘在时,我也跟着听俗了。——《红楼梦》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东莞腔] suk8 [沙头角腔] siuk8 [海陆丰腔] siuk8 [梅县腔] siuk8 [台湾四县腔] siuk8 [客英字典] siuk8 [宝安腔] siuk8 [客语拼音字汇] sug6 xiug6 [陆丰腔] shuk8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續 | 似足 | 邪 | 燭 | 入聲 | 沃 | 開口三等 | 通 | 鍾 | zĭwok | zsyuk/sziv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