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许

jǐ xǔ [ji xu]
繁体 幾許
注音 ㄐ一ˇ ㄒㄨˇ
词性 形容词

词语释义

几许 jǐxǔ

(1) 多少

不知经历几许风波
几许心中言。——· 袁枚《祭妹文》
how many;how much

词语解释

  1. 多少;若干。

    《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河汉清且浅,相去復几许?” 宋 杨万里 《题兴宁县东文岭瀑泉在夜明场驿之东》诗:“不知落处深几许,但闻井底碎玉声。” 郭小川 《赠友人》诗:“你添了几根银发,我多了几许白髯。”

  2. 多么,何等。

    《北齐书·高元海传》:“尔( 高元海 )在 鄴城 説我以弟反兄,几许不义! 鄴城 兵马抗 并州 ,几许无智!”《隋书·杨勇传》:“昔 汉武帝 将起 上林苑 , 东方朔 諫之,赐 朔 黄金百斤,几许可笑。”

引证解释

⒈ 多少;若干。

《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河汉清且浅,相去復几许?”
宋杨万里《题兴宁县东文岭瀑泉在夜明场驿之东》诗:“不知落处深几许,但闻井底碎玉声。”
郭小川《赠友人》诗:“你添了几根银发,我多了几许白髯。”

⒉ 多么,何等。

《北齐书·高元海传》:“尔( 高元海 )在鄴城説我以弟反兄,几许不义! 鄴城兵马抗并州,几许无智!”
《隋书·杨勇传》:“昔汉武帝将起上林苑,东方朔諫之,赐朔黄金百斤,几许可笑。”

几许的国语词典

多少。

几许的网络释义

几许

  • 几许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多少、几多,相近词有些许、也许、几多。
  • 几许造句

    他多次自励,只要能“救乱”,那怕是宵衣旰食,头上再添几许白发,也在所不计。
    孤独,在相思的琴弦上奏起对你的思念,窗外的月光带着几许忧伤,几许浪漫,融入我对你的遥念。等你,是何等的寂寞;想你,又是何等的幸福!隔着夜色,我目及之处,满满的都是你的影子。对着月夜,只想告诉你,你我的相遇,没有天荒地老的誓言,只有姹紫嫣红的相恋。
    人海中再回首,朋友真诚依旧,往事如风,岁月如歌,漫漫人生路,沧桑几许,幸福几何。
    剩下的不过是自己内心的几许温度。
    假如生命是一株大树,我愿为夏天呈上一片清凉;假如生命是一枚果实,我愿为秋天储存一份希望;假如生命是一轮太阳,我愿为冬天带来几许温暖。
    送个香囊带个荷包,自制几斤粽子,托人到山里采了艾叶,街头买了瓶雄黄酒,加上内心深处的几许关怀,作为礼物送给你,祝端午节快乐!
    七夕,几许相思泪;七夕,佳人心相随。七夕,天地唱团圆,七夕,爱情是最美,祝天下有情之人把手牵,无情之人早坠情网!七夕节快乐!
    许九虽然此前修为低弱,但几许常识却是有的,登时一点即通。
    那咿咿呀呀、如泣如诉的女声,给这一片迷茫静寂,平添了几许愁绪。
    新愁旧恨不堪闻,相思几许念归人。
    几希古老仓颜,问道不望青天,谁凌几许缠绵,大漠飞沙,风景如烟,白雪天山,杜鹃啼血撒了几滴愁苦,几许思念。
    毒海深深,深几许,欲望生祸,祸几重:一残身心、二害健康、三诱犯罪、四耗家财、五毁家园、六散妻儿、七伤文明、八方唾弃!泪眼问君,君知其害否?禁毒日提醒:毒门深似海,敬请远。
    ,才能在慌乱时,从容自如;忧愁时,增添几许欢乐;艰难时,顽强拼搏;得意时,言行如常;胜利时,不醉不昏而有新的突破。
    当又撕去一页日历,光阴匆匆竟如白驹过隙,心瞬间多了感慨几许,搜寻一路的纷繁记忆,唯有朋友的情不曾远离,最值得珍惜。问候日,信息发给最想的你!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没有想到这荒僻之地竟然孕育桃神之灵,有这桃神之灵和蟠龙玉相助,我的修为就能够恢复几许,介时就会离开这里。
    古今难堪是离愁,离愁难叙,何人不低头?回首落花春梦去,几许回忆,残月枝头,空对寒秋!心梦无痕。
    那是学术观光团,匆匆一堂美的温习,金先生平白冷落了芦花深处孤舟的几许史心!王云五的一生是人间壮游:我更歆慕的从来是金耀基笔底的心间漫游。
    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倚东风,豪兴徜徉。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
    烟叶葱茏苍麈尾,霜皮剥落紫龙鳞。欲知松老看尘壁,死却题诗几许人。

    汉字详情

    jī,jǐ [ji]
    部首: 214
    笔画: 2
    五笔: MTN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HN
    四角: 77210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本义:古人席地而坐时有靠背的坐具)

    (2) 同本义

    几,坐所以凭也。——《说文》

    掌五几五席之名物。——《周礼·司几筵》。注:“五几:左右玉雕彤漆素。”

    室中度以几,堂上度以筵。——《考工记·匠人》

    几杖,所以扶助衰也。——《白虎通·致仕》

    必操几杖以从之。——《礼记·曲礼》

    有司以几筵舍奠于墓左。——《礼记·檀弓》。疏:“依神也。”

    或肆之筵,或授之几。——《诗·大雅·行苇》

    (3) 又如:几杖(供老人依靠的小桌子和支撑用的手杖。古代赐几杖,表示敬老的礼节);几席(几和席,为古人凭依、坐卧的器具);几榻(靠几与卧榻,常用以泛指日用器具);几簟(几席)

    (4) 后专指有光滑平面、由腿或其它支撑物固定起来的小桌子

    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入其舍,则密室垂帘,帘外设香几。——《聊斋志异·促织》

    (5) 又如:几案(桌子。因几案用于办公,因以代表公牍文书);几案之才(处理公文的才能);几筵(古代称祭席与灵座;筵席,几席);几上肉(案上的肉,比喻任人宰割)

    名词

    (1) 苗头;预兆

    徒有疾恶心,奈何不知几。——唐· 苏涣《变律》

    (2) 又如:几先(预兆,事先)

    (3) 政务。通“机”

    或问为政有几。——《法言·先知》。注:“要也。”

    心缠几务,而虚述人外。——《文心雕龙·情采》

    副词

    (1) 表示非常接近,相当于“几乎”、“差不多”

    汉之为 汉,几四十年矣。—— 汉· 贾谊《论积贮疏》

    几死者数矣。——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几自刭死。(几,“几几乎”的省略写法)——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几为巡徼所陵迫死。(通“凌”。)——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几欲先走。——《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磴几不可登。——清· 姚鼐《登泰山记》

    几自疑身外即战场。——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有朕位几不保,命康与卿及同志速设法筹救之语。—— 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2) 又如:几有(几乎有;具有);几首(方言。那边);几虚(几乎徒然);几几乎(几几。几乎,差不多)

    形容词

    (1) (会意。从戌。戌,兵守也。本义:细微,隐微)

    (2) 同本义

    幾,微也,殆也。——《说文》

    几者,动之微,吉之先见者也。——《易·系辞》传

    一日二日万几。——《书·皋陶谟》

    事父母几谏。——《论语》

    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日。——《易·系辞》

    (3) 危险

    本不固者末必几。——《墨子》

    动词

    (1) 接近;达到

    几,近也。——《尔雅》

    月几望。——《易·小畜》

    知乐则几于礼矣。——《礼记·乐记》

    意几乎后言。——《庄子·天地》

    学之所以不能几于古者,作此之由乎?——清· 刘开《问说》

    夫工艺非细事也,西人之神明规矩亦断非一蹴可几也。——清· 郑应《盛世危言·技艺》

    (2) 另见

    数量词

    (1) (会意,本义:微,隐微)

    (2) 表示肯定观念,意思是“虽少但仍有一些”

    几家深树里,一火夜渔归。——唐· 项斯《江村夜归》

    见哥哥如此分析,以为理之当然,绝无几微不平的意思。——《醒世姻缘传》

    (3) 又如:添几件衣服;给下一个人留下几朵花;几般儿(好几样,好几种;多么地;何等地);几见(极少见到);几微(一点;些微);几回价(几回家。几次地,多次地)

    (4) 表示否定概念意思是“不多”“没有多少”

    韩子亦无几求。——《左传·昭十六年》。注:“言所求少。”

    (5) 又如:所剩无几

    (6) 表示疑问,用以询问数目的多少

    几为之笑而不陵我?——《左传·昭公十六年》

    子来几日矣?——《孟子·离娄上》

    崔九堂前几度闻。—— 唐·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几处早莺争暖树。——唐·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其几千里。——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读书者有几。——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唐· 杜牧《阿房宫赋》

    未几,敌兵果舁炮至。(未几,没有多久,一会儿。)——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啊。变诈作假,欺骗。几何,多少。)——《聊斋志异·狼三则》

    (7) 又如:几里路;几天;几何(多少;若干);几化(方言。多少);几多(多少);几许(多少,若干);几数(多少)

    代词

    (1) 表示疑问,相当于“何”、“什么” 。如:不知征马几时归;几样(怎样地,多么地)

    (2) 另见

    英文翻译

    small table

    方言集汇

    ◎ 粤语:gei1 gei2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ji3 [梅县腔] gi1 [客语拼音字汇] gi1 [客英字典] gi3 gi1 [宝安腔] gi3 [海陆丰腔] ri3 [陆丰腔] gi1
    ◎ 潮州话:gi2 (kí) gi1 (ki)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五旨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居履脂A開上聲開口三等脂Akjiix/kiiki
    [xu]
    部首: 226
    笔画: 6
    五笔: YTFH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IVOJ
    四角: 38740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言,午声。本义:应允,许可)

    (2) 同本义

    许,听也。——《说文》。按,听从其言也。

    王子许。——《吕氏春秋·首时》。注:“诺也。”

    亟请于武公,公弗许。——《左传·隐公元年》

    知公大贤,许我伐无道之君如何?——《武王伐纣平话》

    尔不许我,我乃屏璧与圭。——《书·金滕》

    杂然相许。——《列子·汤问》

    其许寡人。——《战国策·魏策》

    不可不许。——《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遂许先帝以驱驰。——诸葛亮《出师表》

    (3) 又如:特许;只许成功,不许失败;准许;默许;许认(同意,承认);许肯(应允);许允(答应)

    (4) 同意,赞同

    每自比于管仲、 乐毅,时人莫之许也。——《三国志·诸葛亮传》

    (5) 事先答应给予

    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五日。——《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把我二姨儿许给皇粮庄头张家,指腹为婚。——《红楼梦》

    (6) 又如:许香愿(对神佛有所祈求时,提出事后给予的某种酬谢);许人(应允与人);许字(许配,许婚,许嫁。都指允婚)

    (7) 期望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宋· 陆游《书愤》

    (8) 又如:许身(立志,自我期许)

    (9) 相信

    则王许之乎?——《孟子·梁惠王上》。赵岐注:“许,信也。”

    (10) 给予;奉献

    老母在,政身未敢以许人也。——《史记·剌客列传》

    (11) 又如:以身相许;以身许国(许国:为国效命)

    名词

    (1) 处所,地方

    地里又远关山阻,无计奈,谩登楼,空目断,故人何许?——《西厢记诸宫调》

    不知何许人。——明· 魏禧《大铁椎传》

    (2) 古国名 。公元前十一世纪周分封的诸侯国。姜姓。战国初期为楚所灭。一说灭于魏。故地在今河南省许昌东

    (3) 许昌的简称 。如:许都(建安元年曹操迎汉献帝定都许昌,称许都。即今河南省许昌县);许洛(许昌、洛阳)

    (4) 表示大约的数量

    如是十许字。——宋· 洪迈《容斋续笔》

    引之长丈许。——《聊斋志异·促织》

    (5) 姓

    副词

    (1) 或许,可能 。如:他今天没来,许是生病了

    (2) :表示约略估计的数量

    赴河死者五万许人。——《后汉书》

    自富阳至 桐庐一百许里。—— 吴均《与朱元思书》

    潭中鱼可百许头。——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代词

    (1) 这样,这般

    这江南方腊,起义已久,即渐而成,不想弄到许大事业。——《水浒传》

    世间那有千寻竹,月落庭空影许长。——宋· 苏轼《次韵答文与可见寄》

    (2) 又如:许些(许多);许大(这样大;偌大;很大);许来大(许大);许大粗(这么大、这么粗)

    (3) 何,什么

    知君书记本翩翩,为许从容赴朔边?——唐· 杜审言《赠苏绾书记》

    英文翻译

    allow, permit; promise; betroth

    方言集汇

    ◎ 粤语:heoi2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