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省

jiǎn shěng [ jian sheng]
繁体 減省
注音 ㄐ一ㄢˇ ㄕㄥˇ

词语释义

亦作'减省'。 节省。 省略;减少。

词语解释

  1. 亦作“减省”。节省。

    《史记·秦始皇本纪》:“请且止 阿房宫 作者,减省四边戍转。” 晋 葛洪 《抱朴子·省烦》:“郊祀禘祫之法,社稷山川之礼,皆可减省。” 清 黄宗羲 《陆文虎墓志铭》:“服御僕从,减省敛敕。” 王西彦 《一个小人物的愤怒》:“柴米油盐上涨了,他从一日三餐中减省去所能减省的。”

  2. 省略;减少。

    唐 刘知几 《史通·叙事》:“亦有氏姓本复,减省从单。” 鲁迅 《<朝花夕拾>后记》:“但我总还想趁便说几句--自然竭力来减省。”

引证解释

⒈ 亦作“减省”。

⒉ 节省。

《史记·秦始皇本纪》:“请且止阿房宫作者,减省四边戍转。”
晋葛洪《抱朴子·省烦》:“郊祀禘祫之法,社稷山川之礼,皆可减省。”
清黄宗羲《陆文虎墓志铭》:“服御僕从,减省敛敕。”
王西彦《一个小人物的愤怒》:“柴米油盐上涨了,他从一日三餐中减省去所能减省的。”

⒊ 省略;减少。

唐刘知几《史通·叙事》:“亦有氏姓本复,减省从单。”
鲁迅《<朝花夕拾>后记》:“但我总还想趁便说几句--自然竭力来减省。”

减省的国语词典

减少省去。

减省的网络释义

减省

  • 减省是汉语词汇,
  • 拼音:jiǎn shěng
  • 释义: 1、节省。2. 省略;减少。
  • 减省造句

    为帮助贵院减省行政开支,我不需要捐款收据。
    时军旅之后,公私空乏,嶦厉精为治,广辟屯田,减省力役,存问兵死之家,供其穷困,民甚安之。
    零售界普遍不反对一刀切实施胶袋征费,但倾向由个别商户自行收取,并不是上缴库房,以减省报税等烦复手续,亦方便小商户执行。
    登记为“同意”的捐献志愿者突然死亡后,医院只需通知家属,即可启动人体器官捐献程序,减省了许多时间。
    江大人所陈五事,一是随时朝省,二是请尊师敬保,三是减省杂役,四是撤销市酤,五是破除迷信;杜大人也时常劝进修德进善,毋招谗谤。
    信息经济存在的证据是相当明显的,仔细看看,互联网所能驱动的经济行为,把它的负面影响排开:相当多的工薪族,都希望通过联邦快递公司来订购机票,这同以往的方式比较起来,减省了许多麻烦。
    我用这个简化的图形,减省各种阶段,一次就说明清楚这两个交会点的功用。
    能在一个减省成本的方式,去收藏,保护和传阅由联校图书馆中获得的资料。
    此对于往返大陆进行旅游、洽公、访友的台胞而言,或许只是金钱的减省与手续的简便,但进一步言,这已是两岸共同生活圈、经贸圈的具体实践。
    叶国谦认为,当局应该详细研究,妥善处理有关物品方法,减省保存相关象牙所需开支,亦有助善用珍贵资源。

    汉字详情

    jiǎn [jian]
    部首: 204
    笔画: 11
    五笔: UDGT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IMIHR
    四角: 33150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水,咸声。本义:减少,由全体中去掉一部分)

    (2) 同本义

    减,渻也。——《说文》

    减,少也。——《广雅》

    减,尽也。——《管子·宙合》

    谮始既减。——《韩诗·巧言》。传:“少也。”

    克减侯宣多。——《左传·文公十七年》

    太仆减谷食。——《汉书·元帝纪》

    为减舆从。——清· 张廷玉《明史》

    增减要语。——清· 方苞《狱中杂记》

    今昔而减。——清· 洪亮吉《治平篇》

    减一分则喜。——清· 袁枚《祭妹文》

    (3) 又如:减算(减少税收;减少年寿);减膳(吃素或减少菜肴);减了口里的(减少饮食)

    (4) 不足;不到;少于

    王右军年减十岁时,大将军甚爱之。——《世说新语》

    (5) 诛,杀

    减二卿。——《史记·赵世家》

    (6) 降低;减轻

    不为末减。——《左传·昭公十四年》。注:“轻也。”

    (7) 又如:减流(从轻流放罪犯);减等(减轻刑罚的等级;从轻判刑;减低等级);减降(减轻降低);减汰(削减淘汰)

    (8) 节约,节省,俭约 。如:减妆(亦作“减装”。妇女盛梳妆用品和首饰的匣子);减勒(从简);减样(简易的);减约(俭省节约)

    英文翻译

    decrease, subtract, diminish

    方言集汇

    ◎ 粤语:gaam2
    ◎ 客家话:[海陆丰腔] gam3 [台湾四县腔] gam3 [客英字典] gam3 [梅县腔] gam3
    ◎ 潮州话:giam2 【澄海】giang2

    宋本广韵

    shěng,xǐng [sheng,xing]
    部首: 512
    笔画: 9
    五笔: ITHF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FHBU
    四角: 90602

    详细解释

    shěng

    名词

    (1) (会意。从眉省,从屮( chè)。甲骨文和小篆字形,象眼睛观察草。( xǐng)本义:察看)

    (2) 王宫禁署,禁中

    禁台省中,连闼对门。——左思《魏都赋》

    (3) 又如:省中(宫禁之中);省内(宫禁之内)

    (4) 官署名称

    投词院直至省,将冤屈叫几声,诉出咱这实情。——《陈州粜米》

    (5) 行政区域名 。元代中央置中书省,于各路设行中书省,称为行省。明代改行省为布政使司,自后即以省为地方行政区域的通称

    宋, 怀庆青华镇人,工技击,七省好事者皆来学。—— 明· 魏禧《大铁椎传》

    (6) 又如:省元(礼部考试中的第一名进士。因礼部属尚书省,故称)

    (7) 通“眚”。灾祸;过失

    大省者何?灾省也。——《公羊传·庄公二十二年》

    王省惟岁,卿士惟月,师尹惟日。——《书·洪范》

    乃惟省哉。——《潜夫论·述赦》。王继培云:“省哉,今作眚灾。”

    动词

    (1) 减少;精简

    拜至献酬辞让之节繁,及介省矣。——《礼记·乡饮酒义》。注;“小减曰省。”

    省囹圄。——《礼记·月令·仲春》。注:“省,减也。”

    省攻伐之心。——《战国策·秦策四》。注:“省,减也。”

    省商贾之数。——《荀子·富国》

    由父省也。——《史记·吴王濞传》

    故圣王之诛也綦省矣。——《荀子·仲尼》

    省徭役,减征赋。——《三国志·吴主传》

    (2) 又如:省刑(减少或减轻刑罚);省笔(减少字的笔画)

    (3) 节约

    今为计莫若先省国用。——沈括《梦溪笔谈》

    (4) 又如:省时间;能省的就省;省工;省口(不说话);省陌(亦作“省钱”。把不足一百的钱钞当作一百叫作“省陌”)省衣节食(犹言节衣缩食。指生活节俭)

    (5) 免除;非除

    哥哥可省烦恼。——《水浒全传》

    (6) 又如:这个字不能省;省却(免去;除掉);省罢(裁减;罢免);省可(省可里。省得,免得,休要);省释(免罪释放)

    (7) 另见 xǐng

    xǐng

    动词

    (1) 同本义

    省,视也。——《说文》

    省,察也。——《尔雅》

    省其文采。——《礼记·乐记》。注:“审也。”

    退而省其私。——《论语》。皇疏:“视也。”

    省农功。——《荀子·王制》。注:“观也。”

    王省惟岁。——《书·洪范》

    先王以省方观民设教。——《易·观》

    (2) 又如:省方(视察四方);省耕(古代帝王巡视春耕)

    (3) 检查

    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

    日省月试。——《礼记·中庸》。注:“考校其成功也。”

    (4) 又如:省心改过(反省内心,改正错误);内省;省牲之所(屠宰、烹饪牛羊等祭品的地方。祭祀前主祭和助祭人要省查祭品,以示虔诚,叫省牲);反省

    (5) 探望,问候(多指对尊长)

    昏定而晨省。——《礼记·曲礼》。注:“问其安否何如。”

    陈子灿省兄 河南。—— 明· 魏禧《大铁椎传》

    次日起来,省过贾母,因往 王夫人处来。——《红楼梦》

    (6) 又如:省拜(谒见。叩拜父母长辈等);省宫闱(应召入宫探视);省候(探望问候);省晨(早晨问候);省问;省墓(扫墓)

    (7) 明白

    我方才这般与你说了,你还不省?——《西游记》

    (8) 又如:省会(喻示;晓喻);省着(知道;晓得);省谕(通知;告知);省得(懂得);省不的(不明白;不懂)

    (9) 醒悟

    虽然是眼角儿传情,咱两个口不言心自省。——《西厢记》

    (10) 又如:不省人事;省得(醒悟);省释(劝化并释放);深省;猛省

    (11) 另见 shěng

    英文翻译

    province; save, economize

    方言集汇

    ◎ 粤语:saang2 sing2
    ◎ 客家话:[沙头角腔] sien3 [海陆丰腔] sen1 sem3 sang3 [梅县腔] sang3 sen3 [陆丰腔] sen3 [客语拼音字汇] sang3 sen3 [台湾四县腔] sen1 sem3 sang3 [东莞腔] sen3 [客英字典] sen1 sen3 sem3 [宝安腔] sen3 [梅县腔] sen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三十八梗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所景庚三開上聲開口三等ʃĭɐŋsriengx/shya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