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蹈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引用解释
犹侵害。《魏书·石虎传》:“丞相便相凌蹈,恐国祚之灭不復久矣。”
引证解释
⒈ 犹侵害。
引《魏书·石虎传》:“丞相便相凌蹈,恐国祚之灭不復久矣。”
凌蹈的网络释义
凌蹈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仌(
,冰,夌 )声。本义:冰)(2) 同本义
涉江莫涉凌,得意须得朋。——孟郊《寒江吟》
(3) 又如:凌冰(流水中的冰块);凌灾(因冰块堵塞河道导致河水泛滥);凌床(冰床);凌室(古代的藏冰室)
(4) 冰室,冰库 。如:凌阴(冰室)
(5) 姓
动词
(1) 积冰
鱼矜鳞而并凌兮,鸟登木而失条。——《文选·张衡·思玄赋》
(2) 凌驾;压倒
凌冬不雕。——宋· 沈括《梦溪笔谈》
凌出华林部。——清· 侯方域《壮悔堂文集》
(3) 又如:凌铄(压倒);凌砾(犹言压倒,超过);凌跨(超越);凌迈(超越);凌等(超越等级)
(4) 欺侮
终刚强兮不可凌。——屈原《国殇》
(5) 又如:凌逼(欺凌压迫);凌藉(欺凌);凌折(欺压,折辱);凌尚(凌辱尊长);凌忽(欺辱,轻慢);凌虐(欺压,侵犯;虐待)
(6) “凌”假借为“夌”。侵犯
终刚强兮不可凌。——屈原《国殇》
(7) 又如:凌圣(侵犯神灵);凌犯(侵犯;侵扰);凌折(侵犯);凌践(侵害摧残);凌踏(侵害摧残);凌突(侵犯;冲撞)
(8) 升,登上(只有于有相当高度的地方)
攻将凌其城。——《商君书·赏刑》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9) 又如:凌虚(升上天空);凌翥(高飞);凌励(同凌厉。凌空高飞);凌腾(上升,升腾)
(10) 战栗
虎豹之凌遽。——《汉书·扬雄传上》。注:“凌,战栗也。”
(11) 奔驰 。如:凌澌(奔流的冰块);凌厉(奋迅前进,气势猛烈)
(12) 迫近
凌晨过骊山。——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13) 又如:凌晓(清晨);凌薄(迫近);凌摩(迫近,接近)
(14) 乘,驾驭 。如:凌风(驾着风)
(15) 越过,渡过
金舟不能凌阳侯之波。——葛洪《抱朴子》
形容词
(1) 寒 。如:凌冬(寒冬);凌冽(寒冷);凌兢(寒冷的地方);凌凌(严肃;可敬畏的样子;寒冷的样子)
(2) 杂乱
风入春松正凌乱。——元稹《五弦弹》
(3) 又如:凌乱(杂乱而没有次序)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英字典] lin2 [台湾四县腔] lin2 [客语拼音字汇] lin2 [东莞腔] lin2 [梅县腔] lin2 [海陆丰腔] lin2 [宝安腔] lin2 [陆丰腔] lin3
◎ 潮州话:lêng5 (lêng)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陵 | 力膺 | 來 | 蒸 | 平聲 | 蒸 | 開口三等 | 蒸 | 曾 | ling/liong | lĭəŋ |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足,舀(
)声。本义:踩,踏)(2) 同本义(往往有冒险的意味)
蹈,践也。——《说文》
蹈,履也。——《广雅》
足之蹈之。——《孟子》
蹈腾昆仑。——《淮南子·原道》。注:“蹑也。”
至人潜行不窒,蹈火不热。——《庄子·达生》
羸兵为人马所蹈藉。——《资治通鉴》
蹈死不顾。——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3) 又如:蹈火(踩火);蹈藉(践踏);蹈跃(践踏奔跳);蹈冰(踏冰)
(4) 顿足踏地
发扬蹈历之己蚤。——《史记·乐书》。正义:“顿足蹋地也。”
(5) 又如:手舞足蹈;蹈舞(手舞足蹈,表示欢乐);蹈咏(舞蹈和吟唱)
(6) 遵循
后之君子,蹈常而习故。——苏轼《伊尹论》
(7) 又如:蹈矩(投身;依托);蹈节(克守节操);蹈节死义(遵守节操,为正义而死)
(8) 实行
一理长成,遽躬蹈之。——清· 袁枚《祭妹文》
而蹈之者常十之八九。——清· 刘开《问说》
(9) 又如:蹈险(经历危险);蹈义(履行正义);蹈道(履行正道)
(10) 朝某方向走;行
故无首虏之获,无蹈难之赏。——《荀子·儒效》
(11) 又如:蹈难(身赴危难);蹈敌(赴敌)
(12) 乘;利用 。如:蹈瑕(利用过失);蹈隙(利用空隙)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tau6 to6 tau1 [梅县腔] tau1 tau5 [客英字典] tau1 tau5 [客语拼音字汇] tau1 to1 [台湾四县腔] tau5 to5 tau1 [宝安腔] tau1 [陆丰腔] tap8
◎ 潮州话:dau6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導 | 徒到 | 定 | 豪 | 去聲 | 号 | 開口一等 | 豪 | 效 | dauh/daw | dʰɑ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