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蔑

líng miè [ ling mie]
注音 ㄌ一ㄥˊ ㄇ一ㄝˋ

词语释义

凌辱蔑视。

词语解释

  1. 凌辱蔑视。

    《南史·柳元景传》:“神情慠佷,凌蔑将帅。”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弗栗恃国》:“恃其族姓,凌蔑人伦,恃其博物,鄙贱经法。” 宋 苏轼 《论叶温叟分擘度牒不公状》:“臣忝为侍从,出使一路, 温叟 似此凌蔑肆行,臣若不言,必无人更敢论列。” 清 褚人穫 《坚瓠八集·方滋馈烛》:“时 胡澹庵 謫 岭南 , 檜 党多凌蔑之。” 鲁迅 《准风月谈·二丑艺术》:“依靠的是权门,凌蔑的是百姓。”

  2. 淩蔑:侮辱,轻视。

    明 冯梦龙 《智囊补·上智·陈希亮等》:“ 高丽 入贡,使者凌蔑州郡押拌,使臣皆本路筦库,乘势骄横,至与鈐辖亢礼。”

  3. 凌衊:犹凌蔑。

    宋 周密 《齐东野语·赵伯美》:“先朝典故,凌衊宰相,罪在不恕。”

引证解释

⒈ 凌辱蔑视。

《南史·柳元景传》:“神情慠佷,凌蔑将帅。”
唐玄奘《大唐西域记·弗栗恃国》:“恃其族姓,凌蔑人伦,恃其博物,鄙贱经法。”
宋苏轼《论叶温叟分擘度牒不公状》:“臣忝为侍从,出使一路, 温叟似此凌蔑肆行,臣若不言,必无人更敢论列。”
清褚人穫《坚瓠八集·方滋馈烛》:“时胡澹庵謫岭南,檜党多凌蔑之。”
鲁迅《准风月谈·二丑艺术》:“依靠的是权门,凌蔑的是百姓。”

⒉ 淩蔑:侮辱,轻视。

明冯梦龙《智囊补·上智·陈希亮等》:“高丽入贡,使者凌蔑州郡押拌,使臣皆本路筦库,乘势骄横,至与鈐辖亢礼。”

⒊ 凌衊:犹凌蔑。

宋周密《齐东野语·赵伯美》:“先朝典故,凌衊宰相,罪在不恕。”

凌蔑的网络释义

凌蔑

  • 凌蔑是汉语词汇,
  • 拼音是línɡ miè,
  • 基本解释为凌辱蔑视。
  • 汉字详情

    líng [ling]
    部首: 204
    笔画: 10
    五笔: UFWT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IMGCE
    四角: 3414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仌( bīng,冰,夌 líng)声。本义:冰)

    (2) 同本义

    涉江莫涉凌,得意须得朋。——孟郊《寒江吟》

    (3) 又如:凌冰(流水中的冰块);凌灾(因冰块堵塞河道导致河水泛滥);凌床(冰床);凌室(古代的藏冰室)

    (4) 冰室,冰库 。如:凌阴(冰室)

    (5) 姓

    动词

    (1) 积冰

    鱼矜鳞而并凌兮,鸟登木而失条。——《文选·张衡·思玄赋》

    (2) 凌驾;压倒

    凌冬不雕。——宋· 沈括《梦溪笔谈》

    凌出华林部。——清· 侯方域《壮悔堂文集》

    (3) 又如:凌铄(压倒);凌砾(犹言压倒,超过);凌跨(超越);凌迈(超越);凌等(超越等级)

    (4) 欺侮

    终刚强兮不可凌。——屈原《国殇》

    (5) 又如:凌逼(欺凌压迫);凌藉(欺凌);凌折(欺压,折辱);凌尚(凌辱尊长);凌忽(欺辱,轻慢);凌虐(欺压,侵犯;虐待)

    (6) “凌”假借为“夌”。侵犯

    终刚强兮不可凌。——屈原《国殇》

    (7) 又如:凌圣(侵犯神灵);凌犯(侵犯;侵扰);凌折(侵犯);凌践(侵害摧残);凌踏(侵害摧残);凌突(侵犯;冲撞)

    (8) 升,登上(只有于有相当高度的地方)

    攻将凌其城。——《商君书·赏刑》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9) 又如:凌虚(升上天空);凌翥(高飞);凌励(同凌厉。凌空高飞);凌腾(上升,升腾)

    (10) 战栗

    虎豹之凌遽。——《汉书·扬雄传上》。注:“凌,战栗也。”

    (11) 奔驰 。如:凌澌(奔流的冰块);凌厉(奋迅前进,气势猛烈)

    (12) 迫近

    凌晨过骊山。——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13) 又如:凌晓(清晨);凌薄(迫近);凌摩(迫近,接近)

    (14) 乘,驾驭 。如:凌风(驾着风)

    (15) 越过,渡过

    金舟不能凌阳侯之波。——葛洪《抱朴子》

    形容词

    (1) 寒 。如:凌冬(寒冬);凌冽(寒冷);凌兢(寒冷的地方);凌凌(严肃;可敬畏的样子;寒冷的样子)

    (2) 杂乱

    风入春松正凌乱。——元稹《五弦弹》

    (3) 又如:凌乱(杂乱而没有次序)

    英文翻译

    pure; virtuous; insult; maltreat

    方言集汇

    ◎ 粤语:ling4
    ◎ 客家话:[客英字典] lin2 [台湾四县腔] lin2 [客语拼音字汇] lin2 [东莞腔] lin2 [梅县腔] lin2 [海陆丰腔] lin2 [宝安腔] lin2 [陆丰腔] lin3
    ◎ 潮州话:lêng5 (lêng)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六蒸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力膺平聲開口三等ling/lionglĭəŋ
    miè [mie]
    部首: 301
    笔画: 14
    五笔: ALDT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TWLI
    四角: 44253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会意。从苜( ),从戍。“苜”是眼睛歪斜无神,“戍”是戍守人。合而表示人过于劳倦眼睛歪斜无神。本义:眼睛红肿看不清)

    (2) 同本义

    蔑,目眵也。从目,蔑声。——《说文》。按,即蔑字

    得目为蔑。——宋玉《风赋》

    (3) 细小;轻微

    视日月而知众星之蔑也。——扬雄《法言·学行》

    (4) 又如:蔑如(微细;没有什么了不起);蔑贱(犹微贱)

    动词

    (1) 轻视;轻侮。亦作“懱”

    国步蔑资。——《诗·大雅·桑柔》

    岂蔑清庙,惮勅天乎?——《后汉书·班固传下》

    蔑贞,凶。——《易·剥卦》

    郑未失 周典,王而蔑之,是不明贤也。——《国语·周语中》

    (2) 又如:蔑辱(鄙弃凌辱);蔑杀(犹灭杀);蔑侮(轻视欺侮);蔑弃(轻视,鄙弃)

    (3) 灭,消灭

    唐蔑字明。——《荀子·议兵》

    而蔑杀其民人。——《国语·周语》

    副词

    (1) 无;没有

    蔑,无也。——《小尔雅·广诂》

    丧乱蔑资。——《诗·大雅·板》

    吾有死而已,吾蔑从之矣。——《国语·晋语》

    蔑不济也。——《左传·僖公十年》

    (2) 又如:蔑有(没有);蔑须有(莫须有,没有);蔑蔑(犹默默。无声息)

    动词

    (1) 以血涂染。引申为污,诬蔑

    衊,污血也。从血,蔑声。——《说文》

    少阴所至为悲妄衂衊。——《素问·六玄正纪大论》。注:“污血亦脂也。”

    污衊宗室。——《汉书·梁平王襄传》。注:“谓涂染也。”

    又投间蔑污使君。——高启《书博鸡者事》

    (2) 又如:污蔑(用不实的言辞冤枉或破坏别人的名誉)

    英文翻译

    disdain, disregard; slight

    方言集汇

    ◎ 粤语:mit6
    ◎ 客家话:[梅县腔] met7 [台湾四县腔] met7 mit7 [客语拼音字汇] mad5 miad6 [海陆丰腔] met7 mit7 [客英字典] met7 [宝安腔] met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十六屑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莫結屑開入聲開口四等mietm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