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烟阁
词语释义
参见:凌烟阁 ,凌烟阁
词语解释
封建王朝为表彰功臣而建筑的绘有功臣图像的高阁。
唐太宗 贞观 十七年画功臣像于 凌烟阁 之事最著名。 北周 庾信 《周柱国大将军纥干弘神道碑》:“天子画 凌烟 之阁,言念旧臣;出 平乐 之宫,实思贤傅。” 唐 刘肃 《大唐新语·褒锡》:“ 贞观 十七年, 太宗 图画 太原 倡义及 秦 府功臣 赵公 长孙无忌 、 河间王 孝恭 、 蔡公 杜如晦 、 郑公 魏徵 、 梁公 房玄龄 、 申公 高士廉 、 鄂公 尉迟敬德 、 郧公 张亮 、 陈公 侯君集 、 卢公 程知节 、 永兴公 虞世南 、 渝公 刘政会 、 莒公 唐俭 、 英公 李勣 、 胡公 秦叔宝 等二十四人於 凌烟阁 , 太宗 亲为之赞, 褚遂良 题阁, 阎立本 画。” 唐 白居易 《题酒瓮呈梦得》诗:“ 凌烟阁 上功无分,伏火炉中药未成,更拟共君何处去,且来同作醉先生。”《水浒传》第五四回:“且教:功名未上 凌烟阁 ,姓字先标 聚义厅 。”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迎驾》:“不要取笑,日后画在 凌烟阁 上,倒有些神气的。” 欧阳予倩 《木兰从军》第十场:“不求图画 凌烟阁 ,只为家邦致太平。”
见“ 凌烟阁 ”。
引证解释
⒈ 封建王朝为表彰功臣而建筑的绘有功臣图像的高阁。 唐太宗贞观十七年画功臣像于凌烟阁之事最著名。见“凌烟阁”。
引北周庾信《周柱国大将军纥干弘神道碑》:“天子画凌烟之阁,言念旧臣;出平乐之宫,实思贤傅。”
唐刘肃《大唐新语·褒锡》:“贞观十七年, 太宗图画太原倡义及秦府功臣赵公长孙无忌、河间王孝恭、蔡公杜如晦、郑公魏徵、梁公房玄龄、申公高士廉、鄂公尉迟敬德、郧公张亮、陈公侯君集、卢公程知节、永兴公虞世南、渝公刘政会、莒公唐俭、英公李勣、胡公秦叔宝等二十四人於凌烟阁,太宗亲为之赞, 褚遂良题阁, 阎立本画。”
唐白居易《题酒瓮呈梦得》诗:“凌烟阁上功无分,伏火炉中药未成,更拟共君何处去,且来同作醉先生。”
《水浒传》第五四回:“且教:功名未上凌烟阁,姓字先标聚义厅。”
清孔尚任《桃花扇·迎驾》:“不要取笑,日后画在凌烟阁上,倒有些神气的。”
欧阳予倩《木兰从军》第十场:“不求图画凌烟阁,只为家邦致太平。”
凌烟阁的国语词典
位于今陕西省长安县内,唐太宗为表彰功臣勋绩所建的楼阁。内悬挂二十四名功臣的画像,由阎立本绘,唐太宗亲自作赞,褚遂良题阁。《新唐书.卷二.太宗本纪》:「戊申,图功臣于凌烟阁。」唐.白居易〈题酒瓮呈梦得〉诗:「凌烟阁上功无分,伏火炉中药未成。」后泛指表彰功臣的殿阁。宋.汪藻〈醉别刘季高侍郎〉诗:「英姿合上凌烟阁,巧谮曾遭偃月堂。」
凌烟阁的网络释义
凌烟阁 (历史建筑)
凌烟阁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仌(
,冰,夌 )声。本义:冰)(2) 同本义
涉江莫涉凌,得意须得朋。——孟郊《寒江吟》
(3) 又如:凌冰(流水中的冰块);凌灾(因冰块堵塞河道导致河水泛滥);凌床(冰床);凌室(古代的藏冰室)
(4) 冰室,冰库 。如:凌阴(冰室)
(5) 姓
动词
(1) 积冰
鱼矜鳞而并凌兮,鸟登木而失条。——《文选·张衡·思玄赋》
(2) 凌驾;压倒
凌冬不雕。——宋· 沈括《梦溪笔谈》
凌出华林部。——清· 侯方域《壮悔堂文集》
(3) 又如:凌铄(压倒);凌砾(犹言压倒,超过);凌跨(超越);凌迈(超越);凌等(超越等级)
(4) 欺侮
终刚强兮不可凌。——屈原《国殇》
(5) 又如:凌逼(欺凌压迫);凌藉(欺凌);凌折(欺压,折辱);凌尚(凌辱尊长);凌忽(欺辱,轻慢);凌虐(欺压,侵犯;虐待)
(6) “凌”假借为“夌”。侵犯
终刚强兮不可凌。——屈原《国殇》
(7) 又如:凌圣(侵犯神灵);凌犯(侵犯;侵扰);凌折(侵犯);凌践(侵害摧残);凌踏(侵害摧残);凌突(侵犯;冲撞)
(8) 升,登上(只有于有相当高度的地方)
攻将凌其城。——《商君书·赏刑》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9) 又如:凌虚(升上天空);凌翥(高飞);凌励(同凌厉。凌空高飞);凌腾(上升,升腾)
(10) 战栗
虎豹之凌遽。——《汉书·扬雄传上》。注:“凌,战栗也。”
(11) 奔驰 。如:凌澌(奔流的冰块);凌厉(奋迅前进,气势猛烈)
(12) 迫近
凌晨过骊山。——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13) 又如:凌晓(清晨);凌薄(迫近);凌摩(迫近,接近)
(14) 乘,驾驭 。如:凌风(驾着风)
(15) 越过,渡过
金舟不能凌阳侯之波。——葛洪《抱朴子》
形容词
(1) 寒 。如:凌冬(寒冬);凌冽(寒冷);凌兢(寒冷的地方);凌凌(严肃;可敬畏的样子;寒冷的样子)
(2) 杂乱
风入春松正凌乱。——元稹《五弦弹》
(3) 又如:凌乱(杂乱而没有次序)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英字典] lin2 [台湾四县腔] lin2 [客语拼音字汇] lin2 [东莞腔] lin2 [梅县腔] lin2 [海陆丰腔] lin2 [宝安腔] lin2 [陆丰腔] lin3
◎ 潮州话:lêng5 (lêng)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陵 | 力膺 | 來 | 蒸 | 平聲 | 蒸 | 開口三等 | 蒸 | 曾 | ling/liong | lĭəŋ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火,因声。本义:物质因燃烧而产生的气体)
(2) 同本义
火壮则煙微。——陆机《连珠》
煙炎之毁熸。——《后汉书·蔡邕传》
日照香炉生紫烟。——李白《望庐山瀑布》
烟焰迷漫。——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烟扑口鼻。——明· 刘基《卖柑者言》
烟炎张天。——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烟焰雾雨。——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烟斜雾横(互文,表烟雾斜横。斜 横:升腾缭绕)。——唐· 杜牧《阿房宫赋》
(3) 又如:烟火邻居(指紧邻);烟扛扛(形容烟雾腾腾的样子);烟爨(炊烟);烟蓬(小火轮客舱顶上的散座);烟祀(香烟与祭祀。引申为后代);烟尘(比喻战乱;借指参与战乱的部队);烟井(住户;人家);烟火(火警,火灾);烟焰(烟和火焰);夕烟(黄昏时的烟雾);风烟(随风吹散的烟);油烟;炊烟
(4) 烟状物;云气;雾气
草树浮煙。——《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注:“燥气也。”
煙埃朦郁。——《素问·五常正大论》。注:“土气也。”
烟涛微茫。——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向来之烟霞。
红烟蔽其左。——唐· 李朝威《柳毅传》
荒烟蔓草。——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5) 又如:烟霞成癖(有游山玩水的癖好);烟雾尘天(乌烟瘴气;乱七八糟);烟霞帐(绘有山水图画的帐帘帏幕);烟缠(缠绵无力);烟锁(烟雾笼罩);烟娇(美女);烟塍(雾气弥漫田塍);烟蓑雨笠(蓑衣和斗笠);烟月(云雾笼罩的月亮)
(6) 专指鸦片 。如:烟册(吸食鸦片烟者的名册);烟犯(栽种、贩售和吸食鸦片烟的罪犯);烟民(旧时指吸食鸦片烟成瘾的老百姓;泛指吸烟者);烟匣(装鸦片膏的盒子);烟毒(吸鸦片烟对人的毒害);烟室(供吸食鸦片烟的房间);烟枪(吸鸦片用的工具)
动词
(1) 由于烟的刺激使眼睛流泪或睁不开 。如:烟眼睛
(2) 通“堙(
)”。堵塞凡待烟冲云梯临之法,必应城以御之。——《墨子·杂守》
春秋行礼,以共烟祀。——汉《鲁相史晨祠孔庙奏铭》。
名词
(1) 烟草
菸,草名,别名淡巴菰,一曰菸草。产自吕宋, 明时始入 中国。……采叶干之,切为细丝,可制各种之菸。……字俗借“烟”。——《中华大字典》
(2) 又如:烟窝(烟斗);烟萝(藤萝一类的植物);烟荷包(装烟丝用的小袋子)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英字典] jen1 [台湾四县腔] jen1 [东莞腔] jen1 [沙头角腔] jen1 [梅县腔] jan1 [海陆丰腔] ren1 [宝安腔] jen1 [陆丰腔] jan1
◎ 潮州话:ing1(ing) [揭阳]êng1(eng) ,hung1(hung)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因 | 於眞 | 影 | 眞A | 平聲 | 眞 | 開口三等 | 臻 | 眞A | ʔĭĕn | qjin/in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门,各声。本义:古代放在门上用来防止门自合的长木桩)
(2) 门限
閣,所止扉也。门开则旁有两长橜杆辂之,止其自阖也。——《说文》
高其闬阁。——《左传》。
所以止扉谓之阁。——《尔雅》。郝懿行疏:“此阁以长木为之,各施于门扇两旁,以止其走扇。”
(3) 一种架空的小楼房,中国传统建筑物的一种。其特点是通常四周设隔扇或栏杆回廊,供远眺、游憩、藏书和供佛之用
接屋连阁。——《淮南子·主术训》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唐· 杜牧《阿房宫赋》
细瞻景状,与村东大佛阁逼似。——《聊斋志异·促织》
(4) 又如:阁中(楼阁之中);亭台楼阁;阁仔(小木板屋);阁束(束之高阁);阁室(阁道中的小室);阁馆(楼阁馆舍);阁殿(楼阁官殿)
(5) 藏书的地方
时雄校书天禄阁上。——《汉书·扬雄传》
(6) 又如:汉时有“天禄阁”、“石渠阁”,清时有“文津阁”、“文汇阁。”或指供佛的地方。如:文渊阁;佛香阁;阁斋(书楼);阁本(帝王秘阁所藏的书籍、法帖等)
(7) 架空的栈道。用木板架筑在山岩绝险处的道路
为栈道木阁而迎王与后于城阳山中。——《战国策·齐策》
率所领径先南归,所过烧绝阁道。——《三国志·魏延传》
(8) 又如:阁梁(阁道的横梁);阁路(栈道)
(9) 官署名。内阁的简称
会帝有疾,烦懑不乐,召阁臣徐阶议内禅。——《明史·海瑞传》
(10) 又如:组阁;入阁;阁老(大学士及翰林学士入阁办事的大臣);阁抄(中央政府的公报);阁学(内阁学士)
(11) 搁置食物等的橱柜 。如:阁儿(酒阁子。酒店中隔成的客座小房间)
(12) 特指女子的卧房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乐府诗集·木兰诗》
(13) 又如:出阁
动词
(1) 通“搁”。放置,搁置
险绝之处,傍凿山崖而施版梁为阁。——《史记·高祖本纪》集解引崔浩
(2) 又如:阁笔(停笔。同搁笔);阁压(搁置积压)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goh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