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汛

líng xùn [ ling xun]
注音 ㄌ一ㄥˊ ㄒㄨㄣˋ

词语释义

凌汛 língxùn

(1) 由于下段河道结冰或冰凌积成的冰坝阻塞河道,使河道不畅而引起河水上涨的现象

ice run

词语解释

  1. 上游冰雪融化,而下游尚未解冻所形成的河水猛涨。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 黄河 水信……冬曰凌汛,十月曰伏槽水,十一月十二月曰蹙凌水。”

引证解释

⒈ 上游冰雪融化,而下游尚未解冻所形成的河水猛涨。

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十:“黄河水信……冬曰凌汛,十月曰伏槽水,十一月十二月曰蹙凌水。”

凌汛的国语词典

初春时期,因上游冰雪融化,造成河流水位猛涨的现象。如:「在凌汛期间渡河特别危险!」《清史稿.志一○三.永定河》「十六年,凌汛水发,全河奔注冰窖隄口。」

凌汛的网络释义

凌汛

  • 凌汛,由于下段河道结冰或冰凌积成的冰坝阻塞河道,使河道不畅而引起河水上涨的现象。有时冰凌聚集,形成冰塞或冰坝,大幅度地抬高水位,轻则漫滩,重则决堤成灾。
  • 凌汛的翻译

    英语: ice-jam flood (arising when river downstream freezes more than upstream)​

    凌汛造句

    黄河内蒙古段地处黄河流域最北端,由于它的特殊地理位置、水文气象条件、河道特性,几乎每年产生凌汛。
    春初解冻开河,冰水齐下,冰凌雍塞,水位上涨,形成凌汛,此时期为黄河凌汛期。
    “哪有时间?一年当中五月份之前要做防汛准备;六月到十月是伏汛、秋汛期;十一月份又要开始防凌汛了;到了来年的二月,桃花汛又来了。
    山东河段素有桃汛、伏汛、秋汛、凌汛“四汛”之说,其中伏秋大汛和凌汛威胁最大。
    水鼓冰开的“武开河”是凌汛的主要危险,因此,调节凌汛期河槽水量是解决凌汛“釜底抽薪”的有效措施。
    解冻期最高水位是凌汛状况的间接体现,综合因素作用的产物。
    本文在分析影响凌汛成因因素的基础上,选取合适的预报因子,基于模糊优选神经网络模型,提出冰凌预报方法,应用于黄河内蒙段封河、开河日期的预报。
    其凌汛决口,在历史上曾被认为是人力不可抗拒,因而有“伏汛好抢、凌汛难防”之说。
    冰盖下的水流结构的研究,在避免灾害的发生、减轻凌汛威胁方面,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历史上有“伏汛好抢,凌汛难防”之说。
    黄河防洪必须在局部与全局、眼前与长远间作出果断而科学的抉择,因为我们离下一次更为迅猛的秋汛、伏汛,还有凌汛,时间也许并不长。
    最后,指出调水调沙是防凌和解决凌汛新问题的关键措施。
    冰期水位计算是冰水力学、冰水文学的重要内容,对于防治、预报凌汛乃至研究冰期河床演变均具有重要的作用。
    黄河凌汛防守难度较大,历史上有“伏汛好抢,凌汛难防”之说。
    本文着重分析研究黄河内蒙古段冰凌形成机理、冰情演变及凌汛成因。
    研究表明:凌汛是内蒙古黄河沿河地区特有的气候特点和地理特点双重作用的一种自然灾害;

    汉字详情

    líng [ling]
    部首: 204
    笔画: 10
    五笔: UFWT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IMGCE
    四角: 3414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仌( bīng,冰,夌 líng)声。本义:冰)

    (2) 同本义

    涉江莫涉凌,得意须得朋。——孟郊《寒江吟》

    (3) 又如:凌冰(流水中的冰块);凌灾(因冰块堵塞河道导致河水泛滥);凌床(冰床);凌室(古代的藏冰室)

    (4) 冰室,冰库 。如:凌阴(冰室)

    (5) 姓

    动词

    (1) 积冰

    鱼矜鳞而并凌兮,鸟登木而失条。——《文选·张衡·思玄赋》

    (2) 凌驾;压倒

    凌冬不雕。——宋· 沈括《梦溪笔谈》

    凌出华林部。——清· 侯方域《壮悔堂文集》

    (3) 又如:凌铄(压倒);凌砾(犹言压倒,超过);凌跨(超越);凌迈(超越);凌等(超越等级)

    (4) 欺侮

    终刚强兮不可凌。——屈原《国殇》

    (5) 又如:凌逼(欺凌压迫);凌藉(欺凌);凌折(欺压,折辱);凌尚(凌辱尊长);凌忽(欺辱,轻慢);凌虐(欺压,侵犯;虐待)

    (6) “凌”假借为“夌”。侵犯

    终刚强兮不可凌。——屈原《国殇》

    (7) 又如:凌圣(侵犯神灵);凌犯(侵犯;侵扰);凌折(侵犯);凌践(侵害摧残);凌踏(侵害摧残);凌突(侵犯;冲撞)

    (8) 升,登上(只有于有相当高度的地方)

    攻将凌其城。——《商君书·赏刑》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9) 又如:凌虚(升上天空);凌翥(高飞);凌励(同凌厉。凌空高飞);凌腾(上升,升腾)

    (10) 战栗

    虎豹之凌遽。——《汉书·扬雄传上》。注:“凌,战栗也。”

    (11) 奔驰 。如:凌澌(奔流的冰块);凌厉(奋迅前进,气势猛烈)

    (12) 迫近

    凌晨过骊山。——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13) 又如:凌晓(清晨);凌薄(迫近);凌摩(迫近,接近)

    (14) 乘,驾驭 。如:凌风(驾着风)

    (15) 越过,渡过

    金舟不能凌阳侯之波。——葛洪《抱朴子》

    形容词

    (1) 寒 。如:凌冬(寒冬);凌冽(寒冷);凌兢(寒冷的地方);凌凌(严肃;可敬畏的样子;寒冷的样子)

    (2) 杂乱

    风入春松正凌乱。——元稹《五弦弹》

    (3) 又如:凌乱(杂乱而没有次序)

    英文翻译

    pure; virtuous; insult; maltreat

    方言集汇

    ◎ 粤语:ling4
    ◎ 客家话:[客英字典] lin2 [台湾四县腔] lin2 [客语拼音字汇] lin2 [东莞腔] lin2 [梅县腔] lin2 [海陆丰腔] lin2 [宝安腔] lin2 [陆丰腔] lin3
    ◎ 潮州话:lêng5 (lêng)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六蒸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力膺平聲開口三等ling/lionglĭəŋ
    xùn [xun]
    部首: 331
    笔画: 6
    五笔: INFH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ENJ
    四角: 37110

    详细解释

    动词

    (1) 同本义

    汛,洒也。——《说文》。按,此字经传多误作汛滥之汛。

    汛埽反道。——《礼记·郊特性》

    汛拚席。——《管子·弟子职》

    况尽汛扫前圣数千载功业,专用己之私,而能享佑者哉?——《文选·扬雄·剧秦美新》

    (2) 又如:汛扫(洒扫);汛逐(清扫驱除)

    (3) 防守

    大军汛黄河而角其前,荆州下宛、叶而犄其后。——《三国演义》

    名词

    (1) 江河定期的涨水或泛滥 。如:防汛;春汛;凌汛;潮汛;桃花汛;伏汛;汛期

    (2) 明清时称军队驻防地段

    三镇各释小嫌,共图大事,速速回汛,听候调谴。——清· 孔尚任《桃花扇》

    (3) 又称:汛地

    须俟汛报紧急,先以分守之兵,统赴汛地。——明· 李颐《条陈海防疏》

    (4) 又如:汛弁(汛地官兵);汛守(汛地防守岗位);汛防(巡逻防守);汛兵(汛地的士兵);汛房(汛地营房)

    英文翻译

    high water, flood tides

    方言集汇

    ◎ 粤语:seon3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xin4 xiun4 [宝安腔] sin3 [客英字典] sin3 [台湾四县腔] sin5 [梅县腔] sin3 jan2 [海陆丰腔] sin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十五卦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所賣佳開去聲開口二等ʃaisreh/shae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