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袭伤害

lěng xí shāng hài [leng xi shang hai]

词语释义

指0℃以上低温使植物受到伤害

汉字详情

lěng [leng]
部首: 204
笔画: 7
五笔: UWYC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IMOII
四角: 38132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仌( bīng),冰,令声。本义:凉)

(2) 同本义

冷,寒也。——《说文》

画堂鹦鹉鸟,冷暖不相知。——白居易《乌夜啼》

(3) 又如:冷香(清雅的香气);冷泉(清凉的泉水);冷翠(给人以清凉感的翠绿色)

(4) 寒冷

布衾多年冷似铁。——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5) 又如:冰冷(很冷);干冷(干燥而寒冷);冷丁丁(亦作“冷化化”。形容天气寒冷。也形容身体冰凉;表情冷淡、严肃的样子);冷噤(冷禁。冷战;寒颤);冷铺(乞丐居住。也指驿亭);冷节遗芳(寒冷时节开的花)

(6) 冷清;冷落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白居易《琵琶行》

诸公衮衮登台省,广文先生官独冷。—— 杜甫《醉时歌赠广文馆学士郑虔》

(7) 又如:冷巷(僻静的小巷);冷闷(冷落;冷冰冰);冷曹(清冷的官署);冷局(冷落的衙门);冷寂(冷落寂寞)

(8) 冷遇;对人冷淡 。如:冷鼻凹(冷淡无情的面孔);冷脸(冷淡无表情的面孔);冷二郎(柳湘莲的绰号);冷肠(不热心于世事);冷心冷面(态度冷淡,对人没有感情)

(9) 生僻;冷僻;少见 。如:冷字(生僻 不常见的字);冷着(冷招,意想不到的招数、法子);冷业(冷僻的行当);冷眼(别人看不见的时机)

(10) 突然,乘人不备 。如:冷箭

(11) 不畅销

这《千家诗》还算一半是冷货,一年不过百把部。——《老残游记》

(12) 又如:冷书(不热门的书)

动词

(1) 冷却;温度变低 。如:冷冻;制冷(用人工方法取得低温);太烫了,冷一下再吃;冷藏

(2) 遭到冷落 。如:冷视(轻视;冷待);冷语(冷话、冷句。讥笑讽刺的话);冷面孔(冷脸子)

英文翻译

cold, cool; lonely

方言集汇

◎ 粤语:laang5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lang1 lang3 [客英字典] lang1 lang3 len1 [陆丰腔] lang1 [梅县腔] lang1 [东莞腔] lang3 [客语拼音字汇] lang1 lang3 [海陆丰腔] lang1 lang3 [沙头角腔] lang1 [宝安腔] lang1
◎ 潮州话:nên2 (néⁿ)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五青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郎丁青開平聲開口四等lieŋleng
[xi]
部首: 623
笔画: 11
五笔: DXYE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IPYHV
四角: 43732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衣,从两“龙”( )省声。本义:死者穿的衣服,衣襟在左边)

(2) 同本义

袭,左衽袍也。——《说文》。按,凡敛死者,左衽,不纽。

陈袭事于房中,西领南上,不綪。——《仪礼·士丧礼》。郑玄注:“袭事,谓衣服也。”

(3) 又如:袭衣(尸衣;也指古代行礼时穿在裼衣外面的上衣);袭玩(衣着器用)

(4) 姓

量词

(1) 衣一套为一袭

赐衣被一袭。——《汉书·昭帝纪》。注:“一称也。犹今一副。

乃命留五时衣各一袭。——《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

袈衣一袭,止用一两。——《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

(2) 又如:袭衣(成套衣服);袭衣兼食(成套衣服,多盘菜肴。谓生活优裕)

(3) 层,重

棺椁数袭。——《吕氏春秋》

动词

(1) 因袭,照旧搬用

今袭迹于齐晋,欲国安存,不可得也。——《韩非子·孤愤》

五帝不相复,三代不相袭。——《史记·秦始皇本纪》

汉兴,仍袭 秦制。——《后汉书·宦官传论》

袭译欧西人之言。——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2) 又如:沿袭(依照旧传统办理);袭因(依照旧例);袭迹(依照前人的遗迹)

(3) 继承

世官九等,皆有袭职,有替职。——《明史·职官志一》

贲瑞早已辞世, 贲玺依例袭了侯爵。——《一层楼》

(4) 又如:世袭(指帝位、爵位等世代相传);袭职(继承官职);袭位

(5) 重复

赵孟曰:“吾卜于此起兵,事不再令,卜不袭吉。行也。”——《左传·哀公十年》。 杜预注:“袭,重也。”

(6) 又如:袭吉(卜若不吉则止,不可因而重卜;重卜而得吉,叫做“袭吉”)

(7) 调合;合

天地比,齐秦袭。——《荀子》

(8) 又如:袭从(言两者相合);袭然(合一的样子)

(9) 袭击,乘其不备,偷偷地进攻

凡师有钟鼓曰伐,无曰侵,轻曰袭。——《左传·庄公二十九年》

掩人不备,行不假途,人衔枚,马勒缰,昼伏夜行,为袭也。——《白虎通·诛伐》

城上早插蜀兵旗号:原来已被 魏延袭了。——《三国演义》

慧室袭月。——《战国策·魏策》

荆人欲袭 宋。——《吕氏春秋·察今》

恐汉袭之。——《汉书·李广苏建》

谋袭蔡州。——《资治通鉴·唐纪》

率众袭之。——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10) 又如:偷袭;奔袭;侵袭;奇袭;夜袭;空袭

(11) 衣上加衣

寒不敢袭,痒不敢搔。——《礼记》

(12) 穿衣

衣尸曰袭。袭,匝也,以衣周匝覆之也。——《释名·释丧制》

(13) 又如:袭尸(为死者穿衣);袭朝服

(14) 盖

张甲乙而袭翠被。——张衡《西京赋》

(15) 又如:袭裘(古代盛礼时,掩上裼衣而不使羔裘见于外)

(16) 触及;熏染;侵袭

芳气袭人是酒香。——《红楼梦》

(17) 又如:袭人(侵袭到人。薰人)

英文翻译

raid, attack; inherit

方言集汇

◎ 粤语:zaap6

宋本广韵

shāng [shang]
部首: 221
笔画: 6
五笔: WTLN
五行:
仓颉: OOKS
四角: 282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人,塲( shāng)省声。本义:皮肉破损处;创伤)

(2) 同本义

伤,创也。——《说文》

命理瞻伤。——《礼记·月令》。注:“创之浅者曰伤。”

以杙抉其伤。——《左传·襄公十七年》

无面伤。——《左传·哀公元年》

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斵之,尽垩而鼻不伤。——《庄子·徐无鬼》

咶其叶,则口烂而受伤。——《庄子·人间世》

则援剑戟而逐之,不避死伤。——《荀子·正论》

其伤于缚者,即幸留,病数月乃瘳。——清· 方苞《狱中杂记》

城中死伤日积,巷哭声相闻。——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3) 又如:枪伤;两虎相斗,必有一伤;负伤;轻伤;重伤;遍体鳞伤;死伤;刀伤;烧伤,灼伤;烫伤;冻伤

(4) 丧事;丧祭

是故明君饰食饮吊伤之礼。——《管子·君臣下》

(5) 又如:伤辞 (古时为相识者死亡而作的哀辞)

(6) 损失

天下得其地,则其利少;攻其国,则其伤大。——《韩非子·五蠹》

(7) 受伤的人

虏救死扶伤不给 。——司马迁《报任安书》

动词

(1) 损伤;伤害

川壅而溃,伤人必多。——《国语·周语》

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史记·高祖本纪》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诸葛亮《出师表》

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楚辞·屈原·涉江》

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论语·先进》

(2) 又如:伤化(损害教化);无伤大雅;伤沴(受伤害而不流通);伤情(伤感);伤暑(为暑气所伤);伤勇(损害勇气);伤脸(损了别人的面子);伤夷折衄(遭受创伤,导致挫败);伤命(伤害天子的诏命);伤幸(出口伤人);伤阂(伤害阻隔);伤废(受伤残废的人);伤毁(损坏);伤廉(伤害廉洁);伤生(伤害生命)

(3) 受伤;负伤

左骖殪兮右刃伤。——屈原《国殇》

矢人惟恐不伤人。——《孟子·公孙丑上》

一人予二十金,骨微伤,病间月。——方苞《狱中杂记》

(4) 诋毁;中伤

伤,诽也。——《广雅》

伤之于昭公。——《吕氏春秋·察微

人伤尧以不慈之名。——《吕氏春秋·举难》

(5) 又如:伤诋(中伤诋毁)

(6) 触冒;冲犯 。如:伤屈(冒犯);伤犯(冒犯,触犯);伤味(懊恼);伤触(冒犯)

(7) 死亡。通“丧”

生命寿长,终其年而不夭伤。——《战国策》

(8) 哀伤;悲伤

时人伤之,为诗云尔。——《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宋· 柳永《雨霖铃》

(9) 又如:伤今(忧思今日);伤暮(哀叹年老而无成);伤乖(因离别而悲伤);伤沮(沮丧);伤秋(悲秋,对秋景而伤感);伤恫(哀痛);伤惜(哀伤惋惜)

(10) 以…产生厌烦 。如:吃红薯吃伤了;这几年在外面跑伤了;这孩子吃糖吃伤了

英文翻译

wound, injury; fall ill from

方言集汇

◎ 粤语:soeng1

宋本广韵

hài [hai]
部首: 322
笔画: 10
五笔: PDHK
五行:
仓颉: JQJR
四角: 30605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宀( mián),从口,丰( gài)声。从“宀”、从“口”,意思是言从家起,而“言”又往往是危害的根源。本义:伤害,损害)

(2) 同本义

害,伤也。——《说文》

害所得而恶也。——《墨子·经上》

斗怒害也。——《荀子·臣道》

害者,利之反也。——《韩非子·六反》

周知其利害。——《周礼·职方式》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

邪曲之害公也。——《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恐其害己。——《韩非子·五蠹》

(3) 又如:害心(害人害物的心思。即杀心);害马(本指损伤马的自然本性。后凡足以损害同类或团体的人,都称为害马或害群之马);害虐(伤害虐待);害身(伤害身体)

(4) 妨碍,妨害

害,妨也。——《字汇》

曰:“许子奚为不自织?”曰:“害于耕。”——《孟子·滕文公上》

(5) 又如:他设置重重障碍,这可害了我

(6) 谋杀,谋害

复行扰害。——《广东军务记》

医言无害。——清· 袁枚《祭妹文》

(7) 又如:他在去上班的路上被害;他为仇人所害

(8) 妒忌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9) 招致某种后果

你这负心汉,害天灾的!——关汉卿《救风尘》

(10) 加祸

鬼神害盈而福谦。——《易·谦彖》

(11) 怕羞 。如:害羞;害碜(感到牙碜。比喻怕羞、害臊或发怵)

(12) 感觉 。如:害乏(感到疲乏);害饥(感到饥饿);害疼(感觉疼)

(13) 患病,发生疾病 。如:害不好(生病);害夏(夏季长期发烧的病);害黄病(生黄疸病);害疯(得了疯病)

(14) 怕 。如:害慌(害怕;发慌)

(15) 因怀孕而恶心、呕吐、食欲异常 。如:害孩子;害喜

名词

(1) 灾害。祸害

时多疾病毒伤之害。——《淮南子·脩务》

必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墨子·兼爱中》

有公害。——清· 黄宗羲《原君》

一己之害。

天下释其害。

(2) 又如:害咎(灾祸);害患(祸患);害灾(灾害)

(3) 人身重要的部位 。如:要害(身体上的致命部分)

(4) 险要的处所

守位以仁,不恃隘害。——张衡《东京赋》

(5) 恶人 。如:为民除害

形容词

(1) 有害的 。如:害虫;害兽

英文翻译

injure, harm; destroy, kill

方言集汇

◎ 粤语:hoi6 hot3
◎ 客家话:[梅县腔] hoi3 [台湾四县腔] hoi5 hot7 [客语拼音字汇] hoi4 [东莞腔] hoi3 [客英字典] hoi5 | hot7 [海陆丰腔] hoi6 hot7 [沙头角腔] hoi5 [宝安腔] hoi3 [陆丰腔] hoi6
◎ 潮州话:hai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十四泰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胡蓋泰開去聲開口一等ɣɑighad/h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