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仌(
),冰,令声。本义:凉)(2) 同本义
冷,寒也。——《说文》
画堂鹦鹉鸟,冷暖不相知。——白居易《乌夜啼》
(3) 又如:冷香(清雅的香气);冷泉(清凉的泉水);冷翠(给人以清凉感的翠绿色)
(4) 寒冷
布衾多年冷似铁。——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5) 又如:冰冷(很冷);干冷(干燥而寒冷);冷丁丁(亦作“冷化化”。形容天气寒冷。也形容身体冰凉;表情冷淡、严肃的样子);冷噤(冷禁。冷战;寒颤);冷铺(乞丐居住。也指驿亭);冷节遗芳(寒冷时节开的花)
(6) 冷清;冷落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白居易《琵琶行》
诸公衮衮登台省,广文先生官独冷。—— 杜甫《醉时歌赠广文馆学士郑虔》
(7) 又如:冷巷(僻静的小巷);冷闷(冷落;冷冰冰);冷曹(清冷的官署);冷局(冷落的衙门);冷寂(冷落寂寞)
(8) 冷遇;对人冷淡 。如:冷鼻凹(冷淡无情的面孔);冷脸(冷淡无表情的面孔);冷二郎(柳湘莲的绰号);冷肠(不热心于世事);冷心冷面(态度冷淡,对人没有感情)
(9) 生僻;冷僻;少见 。如:冷字(生僻 不常见的字);冷着(冷招,意想不到的招数、法子);冷业(冷僻的行当);冷眼(别人看不见的时机)
(10) 突然,乘人不备 。如:冷箭
(11) 不畅销
这《千家诗》还算一半是冷货,一年不过百把部。——《老残游记》
(12) 又如:冷书(不热门的书)
动词
(1) 冷却;温度变低 。如:冷冻;制冷(用人工方法取得低温);太烫了,冷一下再吃;冷藏
(2) 遭到冷落 。如:冷视(轻视;冷待);冷语(冷话、冷句。讥笑讽刺的话);冷面孔(冷脸子)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lang1 lang3 [客英字典] lang1 lang3 len1 [陆丰腔] lang1 [梅县腔] lang1 [东莞腔] lang3 [客语拼音字汇] lang1 lang3 [海陆丰腔] lang1 lang3 [沙头角腔] lang1 [宝安腔] lang1
◎ 潮州话:nên2 (néⁿ)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靈 | 郎丁 | 來 | 青開 | 平聲 | 青 | 開口四等 | 梗 | 青 | lieŋ | leng |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人,氐(
)声。本义:下,与“高”相对)(2) 同本义
(3) 向上伸展的长度相对较小的
风吹草低见牛羊。——《乐府诗集·杂歌谣辞·敕勒歌》
(4) 又如:低水位;低仰(忽高忽低);低小(低矮窄小);低狭(低矮狭小)
(5) 程度或强度处于正常情况以下的。如:低烧;低大气压
(6) 声音细微的。如:低声说话;低低(低声,轻声)
(7) 比例、数量或价值在正常标准以下的。如:低收入阶层;低价;低微(低廉;低下)
(8) 接近赤道的低纬度的。如:低北纬地区
(9) 低下。指身分地位、才能见识等。如:身分低;低搭(卑劣;低贱)
(10) 质量差 。如:低货;低档(等级低的)
(11) 坏,恶劣 。如:低人(坏人,品质恶劣的人);低心(坏心肠)
(12) 等级在下的 。如:低等;低年级
动词
(1) 向下;向下垂
低,低昂。——《广韵》
据轼低头,不能出气。——《庄子·盗跖》
封君皆低首仰给。——《史记·平淮书》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 李白《静夜思》
(2) 又如:低忖(低头思量);低腰(弯着腰);低眉(眼向下看);低首(低颜,低簪。低着头);低首下心(形容屈从恭顺的样子)
(3) 使向下,放低 。如:低就(降低身分成就某事)
(4) 通“抵”。触犯
天之道,虚其无形,虚则不屈,无形则无所低赶。——《管子·心术上》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dai1 di1 [东莞腔] dai1 [沙头角腔] dai1 [宝安腔] dai1 [台湾四县腔] dai1 di1 [陆丰腔] dai1 [梅县腔] dai1 [客语拼音字汇] dai1 [客英字典] dai1 te1
◎ 潮州话:di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低 | 都奚 | 端 | 齊開 | 平聲 | 齊 | 開口四等 | 齊 | 蟹 | te/tei | tiei |
详细解释
yā
动词
(1) (形声。从土,厌声。本义:崩坏)
(2) 同本义
压,坏也。——《说文》
侨将压焉。——《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吾惧压焉。——《国语·鲁语》。注:“笮也。”
壤压之变。——欧阳修《新唐书》
(3) 又如:压溺(土崩和水淹)
(4) 从上往下增加重力,加压
千朵万朵压枝低。——唐·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黑云压城城欲摧。——李贺《雁门太守行》
(5) 又如:压肩叠背(肩靠肩背挨背,形容人群拥挤);压山探海(形容人数众多);压尺(用金属或玉石做成的压纸用的尺状文具);压枝(果实多,把树枝压低)
(6) 压抑,压制;逼迫
举杰压陛。——《楚辞·大招》
予以大国压之。——《公羊传·文公十四年》
克压帝心。——《繁阳令杨君碑》
陵压百姓。——宋· 苏轼《教战守》
(7) 又如:压倒(压服;制服);压良为贱(掠买平民子女为奴婢)
(8) 杀
且臣闻齐、 卫先君刑马压羊。——《战国策》
(9) 又如:压羊(杀羊)
(10) 逼近
楚晨压 晋军而陈。——《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11) 又如:压黑(临近天黑的时候);压山(方言,谓日将落山)
(12) 超越;胜于
声不能压当世。——柳宗元《与萧翰林俛书》
(13) 又如:压倒元白(指诗文超过著名诗人白居易和元禛);压轴戏(亦称压台戏,压轴子,指一次戏曲演出中的倒数第二个节目(最后的一出戏叫大轴子);现多指一台戏中放在最后的一出,谓其质量最高,表演最精彩,足以压住全台)
(14) 覆盖,笼罩
覆压三百余里。——杜牧《阿房宫赋》
(15) 又如:压纽(覆压在璧纽上);压覆(埋没;困顿);压蔓,压青(把绿肥作物或采集的野草、树叶埋在田地里做肥料)
(16) 镇住
就安排筵席,一者与夫人压惊,二者庆贺这玉梳。——《古金杂剧》
(17) 又如:压物(镇压邪魔之物);压镇(镇服);压车(谓随车保护或坚守)
(18) 同“押” 。如:压契(做抵押凭证的文契)
(19) 盖印 。如:压脚图书(压脚章);压脚章(盖在字画下角的印章)
(20) 预付 。如:压礼(事成之前预付的财礼)
(21) 下 。如:压宝
名词
(1) 压力
(2) 某物作用于其直接接触的另一物上的力。如:水压
(3) 一切对相反力的冲力;分布在地面上的一种冲力。如:血压;气压
(4) 另见
yà
(2) 另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