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顽不化

míng wán bú huà [ming wan bu hua]
注音 ㄇ一ㄥˊ ㄨㄢˊ ㄅㄨˋ ㄏㄨㄚˋ
词性 成语

词语释义

冥:昏昧;顽:愚蠢;不化:不接受教化。愚昧顽固,不接受教化。形容人非常顽固,不通情达理。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冯德英《山菊花》上部第11章:“本想叫你回心转意,改恶从善,不料你如此无礼,冥顽不化。”

成语用法

冥顽不化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骂人。

冥顽不化的翻译

俄语: дико упрямый

冥顽不化造句

这种执迷不悟、冥顽不化的态度,正是狄更斯要当时的资产阶级统治者引以为戒的。
母爱是一条溪流,她有柔情,用自己的柔情去感化冥顽不化的坚石;母爱是一片云,随着天空的飞鸟而四处飘荡,越过千山万水,总飞翔在儿女身边。
我不知道,也不想知道该怎么称呼这种驱使自己冥顽不化的力量,但这是一种神秘而无法逃避的定数它往往会驱使我们自寻绝路,明知大祸临头,还是自投罗网。
福源说过这句后也没再继续教导,因为他知道子牛属于冥顽不化型的,转而叫他去看下智仁回来没有,若没回,你就去山下迎迎他。
倘或太子意气用事,逞强施能,拒纳老夫所祗献之惓惓良言,冥顽不化,怙恶不悛,坚执不放释墨门上下师生,更遑论乎谢歉墨家钜子。
而他手下冥顽不化而未受惩罚的心腹亲信仍有很多还活着。
保持传统并非意味着抱残守缺或冥顽不化。
他们怀着刻骨铭心的仇恨,偏执、极端、丧失理智、冥顽不化,在冤仇的陷阱中难以自拔。
前辈一直冥顽不化,晚辈很是失望,希望前辈多多想想,半月之后晚辈再来看望,告辞了。
他的“拎不清”以及“冥顽不化”,决定了他在仕途上不会走得更远,也无法为百姓谋取更多的福利。
管理中诸多顽疾,诸如“拉链马路”、窨井盖“吃人”、城市“牛皮癣”、“疯狂”渣土车、行人闯红灯等等,之所以成为顽疾,定有其“冥顽不化”的根蒂。
几番奉劝,发现楚轩依旧是冥顽不化,那中年汉子也是极为愤怒,眼看就要动手之时。
你实在冥顽不化,我也只能实话实说了。
有冥顽不化的,贝羽便是他们的榜样!
说了别提这事了,有什么不敢,不就是道歉吗?我不想她那么冥顽不化,请吃饭还不去,反了她了小屁丫头。
我又失败了,左空城简直冥顽不化。
每一个人,即使是最冥顽不化的人,都会有一个“供认不讳”的时刻。帕特里克·莫迪亚诺。

汉字详情

míng [ming]
部首: 218
笔画: 10
五笔: PJUU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BAYC
四角: 37800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会意。小篆字形,从日,从六,冖( )声。日,太阳,日数十,十六日而月始亏,幽暗也。本义:昏暗)

(2) 同本义

冥,幽也。——《说文》

冥,暗也。——《广雅》

冥者,明之藏也。——《太玄·玄文》

维尘冥冥。——《诗·无将大车》

擿埴索涂,冥行而已矣。——《法言·修身》

冥火薄天,兵车雷运。——枚乘《七发》

其庙独冥。——《汉书·五行志》

(3) 又如:冥冥(昏暗);冥冥灭灭(昏暗不明的样子);冥蒙(晦暗不明);冥升(暗升;后指不断攀登);冥幻(暗淡虚幻)

(4) 深远;幽深

临万丈之绝冥。——孙绰《游天台山赋》。注:“幽深也。”

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杜牧《阿房宫赋》

(5) 又如:冥绝(杳远隔绝);冥寞(广漠无边);冥缅(幽远的样子);冥翳(高远);冥冥(幽深的样子)

(6) 愚昧

寡人惷愚冥烦。——《礼记·哀公问》。注:“言不能明理此事。”

不然,则是鳄鱼冥顽不灵。——韩愈《祭鳄鱼文》

(7) 又如:冥昧(蒙昧);冥迷(迷糊);冥愚(愚昧);冥烦(寓顽)

(8) 精妙,深奥 。如:冥言(奥妙的道理);冥迹(玄妙的道理);冥智(玄奥的智慧)

(9) 虚空渺茫

至道之精,窈冥冥。——《庄子·在宥》。注:“皆了无也。”

(10) 又如:冥空(空虚渺茫);冥思(空想);冥浮(依稀渺茫的样子)

(11) 静默

冥然兀坐,万籁有声。——归有光《项脊轩志》

(12) 又如:冥心危坐(端正地坐着,静静地思考问题);冥寂(幽静);冥漠(静寂);冥默(玄默沉静);冥寞(玄默,冥寂);冥冥(沉默不语的样子)

(13) 潜心,专心

无冥冥之志,无昭昭之明。——《荀子·劝学》。注:“专默精诚之谓也。”

冥搜未已。——《聊斋志异·促织》

(14) 又如:冥求(潜心探索);冥心(潜心苦思);冥志(静心);冥索(潜心探究)

名词

(1) 夜晚,黑夜 。如:冥火(夜火);冥行(夜间行路);冥色(夜色);冥夜(黑夜)

(2) 迷信人称人死后进入的世界,即“地府”、“阴间”

人皆以为冥谪(谪:处罚)。——方苞《狱中杂记》

(3) 又如:冥曹(阴曹地府。迷信者认为,在世间作恶的人,死后要在这里受审治罪);冥阴界(鬼魂活动的阴间世界);冥宅(为死者焚化的纸房子,传说死者能在阴间使用);冥事(阴间的事情)

(4) 神灵,自然 。如:冥财(给鬼神烧的钱钞等);冥工(神工,神灵的技巧);冥育(自然的化育)

(5) 通“溟”。海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庄子·消遥游》

是鸟也,海运则将徒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6) 姓

动词

(1) 泯灭 。如:冥一(浑沌成一体);冥心(泯灭俗念,清心静欲);冥昧(混沌)

(2) 同“瞑”。闭上眼睛

彼至人者,归精神乎无始,而甘冥乎无何有之乡。——《庄子·列御寇》

(3) 又如:冥目(闭上眼睛;死去);冥坐(闭目而坐)

(4) 暗合,默契

神与理冥。——高允《征士颂》

(5) 又如:冥合(暗合);冥契(默契,暗相投合;指意气相投的好友);冥符(默契,暗合)

英文翻译

dark, gloomy, night; deep

方言集汇

◎ 粤语:ming4 ming5
◎ 客家话:[陆丰腔] men3 [客英字典] men2 [海陆丰腔] men2 [梅县腔] men2 [台湾四县腔] men2 [客语拼音字汇] men2 [宝安腔] men2
◎ 潮州话:mêng5 (mêng)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五青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莫經青開平聲開口四等mieŋmeng
wán [wan]
部首: 616
笔画: 10
五笔: FQDM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MUMBO
四角: 11282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页( xié),元声。从页。本义:难劈开的囫囵木头)

(2) 同本义

纤枝无萧洒,顽干空突兀。——唐· 元稹《画松》

(3) 愚顽之人;顽固派 。如:顽军(顽固派的军队)

(4) 凶恶的人

岂惜战斗死,为君扫凶顽。——唐· 李白《豫章行》

形容词

(1) 引申为浑圆

闻平乐以下,四顾皆土山,而巉厉之石,不挺于陆而藏于水矣。盖山自此而顽,水自此而险也。——《徐霞客游记》

(2) 顽固,不驯服

顽童穷固。——《国语·郑语》

(3) 又如:顽算(耍弄,算计);刁顽(狡猾顽固);顽户(旧时官府指拖欠赋税之家);顽陋(顽固鄙陋);顽竖(顽劣的小子);顽躯(顽健的身体);顽猾(顽皮狡猾)

(4) 头脑迟钝; 愚蠢

顽,愚也。——《广雅·释诂一》

父顽。——《书·尧典》

疑自苗人顽,恃险不终役。——白居易《自蜀江至洞庭湖口有感而作》

(5) 又如:冥顽不灵;顽仙(愚笨无知的仙人);顽昧(顽劣无知);顽疏(愚劣粗疏);顽卤(愚昧钝迟。或作“顽鲁”);顽贪(顽愚贪婪);顽恶(愚蠢桀骜);顽愚(愚鲁,资质低下迟钝);顽鄙(顽钝鄙拙)

(6) 坚硬

蛮兵如此顽皮,非火攻安能取胜?——《三侠五义》

(7) 又如:顽皮(皮甲坚硬);顽铁(坚硬的铁);顽金(坚硬的金属);顽块(硬土块);顽重(又硬又重);顽肉(坏死硬化之肉)

(8) 粗钝 。如:顽璞(未加工的玉石);顽钝(不锋利的器物);顽厚(粗厚);顽朴(粗陋而朴实);顽砖(粗劣的砖块)

(9) 强暴 。如:顽飇(狂风);顽阳(烈日);顽徒(蛮横不法之人)

(10) 坚强

耄期尚有江湖兴,顽健人言见未曾。——宋· 陆游《示二子》

动词

(1) 同“玩”。游戏

拜了拜本州,就到上海去顽了这多少日子。——《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2) 又如:顽耍子(玩耍;游逛);顽不开(应付不了);顽耍(嬉戏,玩乐);顽游(顽耍,游玩);顽具(玩具)

(3) 贪。通“忨” 。如:顽涎(馋涎,比喻对女色的贪婪);顽廉懦立(使贪婪的人变得廉洁,使软弱的人能够自立。比喻感化力量的巨大)

英文翻译

obstinate, stubborn; recalcitrant

方言集汇

◎ 粤语:wan4

宋本广韵

[bu]
部首: 105
笔画: 4
五笔: GII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MF
四角: 10900

详细解释

副词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韡。”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韩非子·喻老》

老妇不闻也。——《战国策·赵策》

被驱不异犬与鸡。——唐·杜甫《兵车行》

后遂不复至。——明·魏禧《大铁椎传》

(3) 又如:不会;不大;不一定;不古(不古朴。意指社会风气衰落、败坏);不勾(不消;不够;不到);不才(没有才能。自称的谦词;不成才);不才之事(不好的事情)(4)两者中既非这个也非那个 。如:不男不女;不明不白;不知不觉

(5) 无须前面的先决条件而出现后面的行为和状态 。如:不问而知;不寒而栗;不翼而飞

(6) 作为虚词,表示缺乏或忽视某种行动 。如: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7) 用在叠用的相同的词之间,前面常加“什么”,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 。如:道理不道理,他一点都不往心里去

(8) 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不以累臣衅鼓。——《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9) 又如:不客气,不客气;不谢,不谢

(10) 用在动词后,表示不可能达到预期的结果或目的 。如:我呆不下去了;吃不了;办不到

(11) 单用,表示否定对方的话或提问 。如:他知道吧?不,他不知道;别提那件事。不,我要提

(12) 用在句末,构成问句 。如:不知小何在家不?;奶奶说的对不?

古词

同“否”(fǒu)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唐·韩愈《师说》

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与不?——《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助词

(1) 用来加强语气。如:好不吓人;不几(岂不是)(2) 用来调整音节

徒御不惊,大庖不盈。——《诗·小雅》。毛传:“不惊,惊也;不盈,盈也。”

形容词

(1) 通“丕”()。大

不显不承,无射于人斯。——《诗·周颂·清庙》

不有而丑天地,非天子之事也。——《管子·侈靡》

道其本,至也。至不至无。——《管子·心术》

(2) 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英文翻译

no, not; un-; negative prefix

方言集汇

◎ 粤语:bat1 fau2
◎ 客家话:[宝安腔] but7 [梅县腔] but7 [东莞腔] but7 [客英字典] but7 [陆丰腔] but7 [沙头角腔] but7 [台湾四县腔] but7 [海陆丰腔] but7 [客语拼音字汇] bud5
◎ 潮州话:bug4 (puk 旧时:put) houn2(hóuⁿ)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八尤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甫鳩平聲開口三等pĭəupiu/piou
huà,huā [hua]
部首: 221
笔画: 4
五笔: WXN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OP
四角: 24210

详细解释

huā

动词

(1) 用掉、耗费。同“花” 。如:化钱;化工夫

(2) 另见 huà

huà

动词

(1) (古字为“匕”。会意。甲骨文,从二人,象二人相倒背之形,一正一反,以示变化。本义:变化,改变)

(2) 同本义

匕,变也。——《说文》。徐灏曰:“匕化古今字。”

知变化之道。——《易·系辞传》。虞注:“在阳称变,在阴称化,四时变化。” 荀注:“春夏为变,秋冬为化,坤化为物。”

和故百物化焉。——《礼记·乐记》

若欲其化也。——《周礼·柞氏》。注:“犹生也。”

状态而实无别而为异者谓之化。——《荀子·正名》。注:“化者改旧形之名。”

胜败若化。——《国语·晋语》。注:“言转化无常也。”

因时而化。——《吕氏春秋·察今》

终不能化。——《史记·货殖列传》

身化促织。——《聊斋志异·促织》

而骨化石。——清· 林觉民《与妻书》

(3) 又如:化现(变化);化心(改变其心性);化先(四时变化之始);化治(变化治理)

(4) 教化

化,教行也。——《说文》。段注:“上匕之而下从匕谓之化。”

以礼乐合天地之化。——《周礼·大宗伯》

渐也,顺也,靡也,久也,服也,羽也,谓之化。——《荀子·七法篇》

神则能化矣。——《荀子·不苟篇》

变则化。——《礼记·中庸》

淳淳乎纯谨畏化。——《吕氏春秋·士容》。注:“教也。”

明明求仁义,常恐不能化民者,卿大夫意也。——杨恽《报孙会宗书》

(5) 又如:化声(因推行教化而有声誉);化行(教化播扬于某地);化诲(开导教诲);化雨(比喻善于施教,犹如雨水滋润植物一样);化作(化育生成);化物(化育外物);化胎(化育成胎);化气(化育之气);化光(德化光大);化向(受德化而归顺);化流(德化传布)

(6) 感化;转变人心

正月实来化我也。——《公羊传·桓公六年》。注:“行过无礼谓之化。”

是以圣王制世御俗,独化于陶钧之上。——邹阳《狱中梁王书》

(7) 又如:化俗(化民成俗,改善习俗);化物(感化外物);化服(感化顺服);化盗(感化盗贼使为良民)

(8) 募化

你去那里化些斋吃。——《西游记》

(9) 又如:化饭(化斋);化布施(即化缘。佛教用语。募化钱粮);化钱(募化钱财);化斋(僧道向人募化斋饭)

(10) 用火烧 。如:化人场(化人厂。即火葬场);火化

(11) 消化;领会,融会贯通

学而不化,非学也。——杨万里《庸言》

(12) 又如:化食;食古不化

(13) 死

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晋· 陶渊明《读山海经》

惟君平昔,聪明绝人,今虽化去,夫岂无物!——唐· 刘禹锡《祭柳员外文》

(14) 消除,去掉

以化腥臊。——《韩非子·五蠹》

名词

(1) 习俗,风气

伤化败俗,大乱之道也。——《汉书》

(2) 造化。自然的功能

修短随化。——王羲之《兰亭集序》

(3) 又如:化力(造化之力);化元(造化的本原);化功(造化之功);化儿(造化小儿)

(4) 化学 。如:数理化

后缀词

(1) 使成为,使变成 ——用在名词或形容词后面,以构成动词。如:绿化;电气化;现代化

(2) 另见 huā

英文翻译

change, convert, reform; -ize

方言集汇

◎ 粤语:faa3
◎ 客家话:[梅县腔] fa5 [海陆丰腔] fa5 [客英字典] fa5 [宝安腔] fa5 [客语拼音字汇] fa4 [陆丰腔] fa5 [沙头角腔] fa5 [台湾四县腔] fa5 [东莞腔] fa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四十禡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呼霸麻二合去聲合口二等hruah/xoahp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