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孔融传》:“信如卞和,冤如巷伯,才如史迁,达如子政。”
成语用法
冤如巷伯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兔,从冖(
)。“冖”表示覆盖。兔子被覆盖住了,卷曲不能伸。或从冖,表示在房屋内。本义:屈缩;不舒展)(2) 同本义
冤,屈也。从兔,在冂下不得走,益屈折也。——《说文》
冤,曲也。——《广雅》
冤颈折翼,庸得往兮!——《汉书·息夫躬传》。颜师古注:“冤,屈也”
(3) 如:冤曲(弯曲);冤伏(屈伏);冤延(宛延。长曲的样子)
(4) 上当;不合算 。如:花冤钱;白跑一趟,真冤
(5) 〈方〉∶欺骗 。如:你别冤人
名词
(1) 枉曲,冤屈
哀枯杨之冤雏兮。——《楚辞·离世》。注:“冤,烦冤也。”
我今日负屈衔冤哀告天。——元· 关汉卿《窦娥冤》
(2) 又如:冤苦钱(囚犯送给狱卒的贿赂);冤业(含冤的鬼魂)
(3) 通“怨”(
)。冤仇,仇敌无冤尤。——《盐铁论·毁学》
掠拷冤滥。——《后汉书·杨终传》
孤魂抱深冤。——韩愈《谢自然》
(4) 又如:冤衍(冤仇;罪咎);冤业之症(指由于结冤造孽而得的病症);冤冤相报(冤家对头世世代代循环以恶相报)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宝安腔] jen1 [客英字典] jen1 [台湾四县腔] jen1 [梅县腔] jan1 [海陆丰腔] zan1 [客语拼音字汇] yan1 [东莞腔] jen1 [沙头角腔] jen1
◎ 潮州话:uang1 (uang 旧时:uen)「潮州」uêng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鴛 | 於袁 | 影 | 元合 | 平聲 | 元 | 合口三等 | 元 | 臻 | qyan/van | ʔĭwɐn |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女,从口。本义:遵从,依照)
(2) 同本义
如,从随也。——《说文》。按,此字疑从女,若省声。女子从人者也。
有律以如己也。——《左传·宣公十二年》。杜预注:“如,从也。”
所不与舅氏同心者,有如白水!——《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犬皆如人意。——《柳宗元《三戒》
(3) 又如:如命(遵从命令);如志(随顺意愿;实现志愿);如令(从令,遵令)
(4) 好像, 如同
日初出大如车盖。——《列子·汤问》
状貌如妇人女子。——《史记·留侯世家》
两狼之并驱如故。——《聊斋志异·狼三则》
(5) 又如:如皋雉(比喻男子以才华博得女子青睐);如许(似这般);如今晚儿(现在);如许豚犊(这样的不肖之子);如应如响(十分灵验)
(6) 比得上,及
不如无生。——《诗·小雅·苕之华》
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战国策·齐策》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左传·僖公三十年》
(7) 又如:我不如他
(8) 去,往
如,往也。——《尔雅》
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史记·项羽本纪》
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 楚。——《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如扬州过 瓜洲扬子桥。——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9) 遭遇,际遇
淮阳叶生者,失其名字。文章词赋,冠绝当时;而所如不偶,因于名场。——《聊斋志异》
(10) 表示举例 。如:大文学家、大诗人,如李白、杜甫;工人都很勤劳,如挖土
(11) 相敌;抵挡
夫宋之不足如 梁也,寡人知之矣。——《战国策》
(12) 应当
君若爱司马,则如亡。——《左传》
介词
(1) 按照
王如其言,煮头,三日三夕不烂。——晋· 干宝《搜神记》
(2) 又如:如详缴(照报告中对原案处理的办法处理,并且准予销案);如律令(按照法令执行。是古代檄文、诏书结尾用语);如式(按照规矩)
(1) 假如,如果
如,若也。——《广雅》
如用之,则吾从先进。——《论语·先进》
如有复我者,则吾必在坟上矣。——《论语·阳货》
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后汉书·张衡传》
洛阳亲友如相问。——唐·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诗
(2) 又如:如有不妥,请予指正;如不修改,未免粗糙;如使(假使;倘若)
(3) 与,和
公如大夫入。——《仪礼》
(4) 或——表示选择关系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论语·先进》
(5) 而——表示连接
如有隐忧。——《诗·邶风·柏舟》
夜中,星陨如雨。——《春秋》
(6) 则——表示结果 。如:如许;如是
助词
(1) 用于语末,相当于“然”
子之燕居,申申如也。——《论语·述而》
褎如充耳。——《诗·邶风·旄丘》
屯如,乘马班如。——《易·屯卦》
孔子三月如君,则皇皇如也。——《孟子·滕文公上》
(2) 用于语末,相当于“焉”
突如,其来如,焚如,死如,弃如。——《易·离》
(3) 相当于“乎”
善如尔之问也。——《礼记》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j2 [海陆丰腔] ri2 [客英字典] ji2 [东莞腔] ji2 [客语拼音字汇] yi2 [宝安腔] ji2 [沙头角腔] ji2 [陆丰腔] ji3 [台湾四县腔] ji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如 | 人諸 | 日 | 魚 | 平聲 | 魚 | 開口三等 | 魚 | 遇 | njo/rv | ɳĭo |
详细解释
hàng
名词
(1) 矿坑里的通道 。如:平巷;煤巷;风巷
(2) 另见
xiàng
名词
(1) 同本义。直为街,曲为巷;大者为街,小者为巷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往。——辛弃疾《永遇乐》
深巷中犬吠。——《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巷哭声相闻。——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2) 又如:巷口(里弄的出入口);巷言,巷议(于里巷中议论是非)
(3) 住宅
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论语·雍也》
(4)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hong6 [客英字典] hong5 [客语拼音字汇] hong4 [梅县腔] hong3 [台湾四县腔] hong5 [沙头角腔] hong5 [宝安腔] hong3 [陆丰腔] hong6 [东莞腔] hong5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巷 | 胡絳 | 匣 | 江 | 去聲 | 絳 | 開口二等 | 江 | 江 | ɣɔŋ | ghrungh/heonq |
详细解释
bà
名词
(1) 通“霸”。原指春秋时诸侯的首领
穆公任之,强配五伯、六卿施。(五伯,即五个盟主,五霸: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荀子·成相》
(2) 又如:伯气(霸气)
动词
(1) 称霸
一朝而伯。——《荀子·儒效》
(2) 另见
其它字义
bǎi
名词
(1) 数目。十的十倍
亡(无)农夫之苦,有仟伯之得。——《汉书·食货志上》
(2) 又如:仟伯(仟钱和百钱);伯夫(百人。泛指多人)
(3) 百倍。通“百”
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老子》
(4) 妇人对夫兄的称呼 。又称“伯子”、“伯叔”(妇人称丈夫的兄弟)。今北方方言称作“大伯子”
(5) 另见
其它字义
bó
名词
(1) (形声。从人,白声。本义:排行第一的,老大)
(2) 同本义
伯,长也。——《说文》
问我诸姑,遂及伯姊。——《诗·邶风 ·泉水》
侯主侯伯,侯亚侯旅。——《诗·周颂·载芟》
曰伯某甫仲叔季,唯其所当。——《仪礼·士冠礼》
五官之长曰伯。——《礼记·曲礼下》
千里之外访方伯。——《礼记·王制》
忆作儿童随伯氏,南来今只一身存。——韩愈《过始兴江口感怀》
(3) 又如:伯氏(长兄,哥哥);伯兄(长兄);伯氏(长兄);伯歌季舞(比喻兄弟情感和好融洽);伯姊(大姐)
(4) 伯父。父亲的哥哥
汝伯何由发如漆。——杜甫《醉歌行》
(5) 又如:伯舅(对母亲的哥哥的称呼;古时帝王对异姓诸侯的称呼);伯叔(伯父叔父);伯娘(伯父的妻子);伯翁(父亲的伯父;丈夫的伯父);伯姑(大姑母)
(6) 对年龄较长的男子的尊称
将伯助予。——《诗·小雅·正月》
(7) 女子对丈夫的尊称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诗·卫风 ·伯兮》
(8) 古代统领一方的长官
分天下以为左右,曰二伯。——《礼记·王制》
(9) 又如:伯叔(周王朝对同姓诸侯的称呼);伯长(古代对地方官的泛称)
(10) 古代五等爵位的第三等
秦伯素服郊次。——《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11) 又如:伯甸(以伯爵而居甸服)
(12) 王覇。通“霸”
彭祖得之,上及有虞,下及五伯。——《庄子·大宗师》
一朝而伯。——《荀子·儒效》
桓公五伯之上也。——《韩非子·难四》
伯者莫高于齐桓。——《汉书·高帝纪下》
衰则五伯扶其弱。——《汉书·诸侯王表》
壤长地进,至乎伯王。——《汉书·严安传》
(13) 又如:伯余(黄帝的臣子。古代传说最初制造衣裳的人);伯道(霸道);伯王(霸王)
(14) 姓
(15)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bak7 [宝安腔] bak7 [客英字典] bak7 [客语拼音字汇] bag5 [海陆丰腔] bak7 [陆丰腔] bak7 [沙头角腔] bak7 [台湾四县腔] bak7 [东莞腔] bak7
◎ 潮州话:bêg4(pek) bêh4(peh)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伯 | 博陌 | 幫 | 陌二開 | 入聲 | 陌 | 開口二等 | 梗 | 庚 | pɐk | prak/pea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