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阶级

nóng mín jiē jí [nong min jie ji]

词语释义

有人将农民阶级规划为工人阶级一类的无产阶级,因为他们除了劳力并没有资本,土地不属于他们。

词语解释

基本解释

直接从事农业生产劳动的阶级。在封建社会中,是同地主阶级相对抗的基本阶级。从封建社会末期到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后,农民阶级在商品经济影响下,分化为富农、中农、贫农和雇农。

词语来源

该词语来源于人们的生产生活。

词语造句

1、尽管农民阶级奋起反抗,仍没改变他们失去土地所有权的事实,重新被划分成小块的土地仅供农民租用。
2、在中国的每一个历史时期,赋税的研究和土地使用权、中国农民阶级的被奴役状态紧密相联。
3、这个统一战线是如此广大,它包含了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4、一些学者还注意到,中国古代社会的主要矛盾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
5、农民阶级与工人阶级有同一性;
6、中国共产党,由农民阶级成员为主体组成的政党,含农民,如陈永贵;
7、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
8、工人阶级的同盟军是农民阶级。
9、在中国,在现阶段,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10、农村革命是农民阶级推翻封建地主阶级的权力的革命。
11、印度的农民阶级和他们的政治力量现在全球范围延伸。
12、太平天国运动作为一次农民战争,带有农民阶级本身的弱点,它的失败是正常的。
13、除了传统意义上的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内部发生变化以外,新的社会阶层也正在产生,每一个阶层都正在形成自己的特殊利益。
14、太平天国农民起义虽然披着宗教外衣,但它是一次农民阶级的革命。
15、农民阶级反清思想的刺激。
16、在近现代中国,资产阶级、农民阶级的政治组织都不能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因此要求无产阶级政党即中国共产党产生。
17、除了传统意义上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内部发生分化外,新的社会阶层也正在产生。
18、围绕着天安门的稻穗代表了中国的农民阶级。
19、毛泽东晚年平等思想体现了一位以追求平等为己任的马克思主义者的崇高理想,它和农民阶级的平等观、资产阶级的平等观是根本不同的;
20、谁要是想撇开中国的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就一定不能解决中华民族的命运,一定不能解决中国的任何问题。
21、前文分析了中国资产阶级和农民阶级的软弱,以及乡绅在西方入侵的环境下的衰弱。这里意图说明中国社会从来都没被任何阶级所支配过,导致政治权利在阶级之外寻找了代理。
22、他哀叹印度政治无法分辨「可能为善」和「可能为恶」的政策,像是严苛的劳动法规、农民和阶级配额的免费电力。
23、他们虽然同农民有阶级矛盾,但他们同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亦有矛盾。
24、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只有这种农民的阶级斗争、农民的起义和农民的战争,才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
25、除了努力缓和资本家与农民的阶级分歧,中国政府还筹备内部大迁移,这将是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
26、农业的基础地位与农民的阶级地位,决定了农民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关键。
27、金大中出生在韩国西南部的一户中产阶级农民家庭,当时韩国还处于日本的统治之下,他随后开始经商。
28、最后一个“主义”,将毛派的斗争形容成一场“中产阶级农民革命”,是很难被压制的。

农民阶级造句

工人阶级的同盟军是农民阶级。
除了传统意义上的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内部发生变化以外,新的社会阶层也正在产生,每一个阶层都正在形成自己的特殊利益。
宣传领导农民阶级参加运动,形成广泛的反英统一战线,从而赢得罢工的最终胜利。
尽管农民阶级奋起反抗,仍没改变他们失去土地所有权的事实,重新被划分成小块的土地仅供农民租用。
我国农民阶级和其他劳动群众,同工人阶级紧密团结,是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
第四,无产阶级和农民阶级结成联盟,解决了落后国家革命的动力问题。
一些学者还注意到,中国古代社会的主要矛盾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
工人阶级跟农民阶级的联盟是基础,是最重要的。
在中国的每一个历史时期,赋税的研究和土地使用权、中国农民阶级的被奴役状态紧密相联。
这个统一战线是如此广大,它包含了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农民阶级与工人阶级有同一性;
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
在中国,在现阶段,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农村革命是农民阶级推翻封建地主阶级的权力的革命。
太平天国运动作为一次农民战争,带有农民阶级本身的弱点,它的失败是正常的。
太平天国农民起义虽然披着宗教外衣,但它是一次农民阶级的革命。
农民阶级反清思想的刺激。
除了传统意义上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内部发生分化外,新的社会阶层也正在产生。
围绕着天安门的稻穗代表了中国的农民阶级。
毛泽东晚年平等思想体现了一位以追求平等为己任的马克思主义者的崇高理想,它和农民阶级的平等观、资产阶级的平等观是根本不同的;

汉字详情

nóng [nong]
部首: 218
笔画: 6
五笔: PEI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HBV
四角: 40732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林,从辰。古代森林遍野,如要进行农耕,必先伐木开荒,故从“林”;古代以蜃蛤的壳为农具进行耕耨,故从“辰”。小篆认为从晨,囟( xìn)声。从“晨”,取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之意。本义:耕,耕种) 同本义

农,耕也。——《说文》。按,耕必作于晨,故从晨。

辟土植谷曰农。——《汉书·食货志》

农,天下之大本也。——《汉书·文帝纪》

贫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农。——晁错《论贵粟疏》

殴民而归之农。——汉· 贾谊《论积贮疏》

(2) 又如:农家子(村野耕作之人);农舆(耕作用的车);农战(从事农耕,以为攻战之本);农月(立夏以后农事的忙月)

(3) 通“努”。努力,勉力

小人农力以事其尚。——《左传·襄公十三年》

名词

(1) 农业

方今之务,莫若使民务农而已矣。——晁错《论贵粟疏》

(2) 又如:务农(从事农业生产);农田水利;农林牧;农末(农业和商业);农政(有关农业的政令、制度);农书(有关农业的书)

(3) 农民

士农工商,四民有业。——《汉书·食货志上》

待农而食。——《史记·货殖列传》

(4) 又

农不出则乏。

(5) 又如:自耕农;小农(个体农民);老农;花农;菜农;果农;奶农

(6) 古代的田官

飨农。——《礼记·郊特牲》

(7) 又如:农正(古官名。掌农事及农祈);农父(古官名。司徒的尊称);农师(古官名。掌农事)

(8) 先秦学术思想流派之一,九流中“农家”的简称

(9) 姓

形容词

(1) 勤勉

耕者用力不农,有罪无赦。——《管子·大匡》

(2) 通“醲”。浓厚

农用八政。——《书·洪范》。郑玄:“农读为醲”。

英文翻译

agriculture, farming; farmer

方言集汇

◎ 粤语:nung4

宋本广韵

mín [min]
部首: 104
笔画: 5
五笔: NAV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RVP
四角: 77747

详细解释

名词

(1) (指事。从古文之象。古文从母,取蕃育意。古代指黎民百姓,平民。与君、官对称)

(2) 同本义

民,众萌也。从古文之象。——《说文》。按,古文从母。取蕃育也,上下众多意,指事。

民,氓也。——《广雅》。按,土著者曰民,外来者曰氓。

古者有四民,有士民,有商民,有农民,有工民。——《谷梁传·成公元年》

夫民神之主也。——《左传·桓公六年》

无子曰兆民。诸侯曰万民。——《左传·闵公元年》

黎民阻饥。——《书·舜典》

民不适有居。——《书·盘庚上》

哀我征夫,独为匪民。——《诗·小雅·何草不黄》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论语·泰伯》

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史记·项羽本纪》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

(3) 又如:民夫(被官府征召服劳役的百姓);民户(民家);民居(百姓居住之所);民服(平民的衣服);民宅(民房);民望(民众的希望、心愿;在民众中的声望);民牧(民众的治理者。后指地方的长官);民情(民众的心情、意愿);民役(民众所承担的劳役);民利(民众的利益);民命(民众的意旨;民众的生命;人命);民和(民众和睦团结);汉民;回民;藏民;民壮(清朝州、县官的卫兵。即三班中的壮班);渔民;农民;牧民;民膏(比喻人民用血汗创造的财富);民经(人民的规范);民熙物阜(人民安乐,物产富饶。形容升平景象);民害(人民的祸害);民力(人民的财力和劳力);民脂(比喻人民的劳动果实);民财(人民的财物);民纪(人民行为的准则);民祗(人民所敬畏者)

(4) 泛指人

民受无地之中以生。——《左传·成公十三年》

食者,民之本也。——《淮南子》

石斧之民。——〔英〕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5) 又如:民性(人的天赋本性);民灵(人和神);民智(人的聪明才智)

形容词

(1) 民间的

轻徭薄赋,以宽民力。——方勺《方腊起义》

(2) 又如:民谣(民间流传的歌谣);民营(民间经营);民语(民间广泛流行的定型的言语);民狱(民间诉讼案件);民社(民间祭祀土神)

英文翻译

people, subjects, citizens

方言集汇

◎ 粤语:man4
◎ 客家话:[梅县腔] min2 [宝安腔] min2 [东莞腔] min2 [台湾四县腔] min2 [客语拼音字汇] min2 [海陆丰腔] min2 [客英字典] min2 [沙头角腔] min2 [陆丰腔] min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七眞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彌鄰眞A平聲開口三等眞Amĭĕnmjin/min
jiē [jie]
部首: 212
笔画: 6
五笔: BWJH
五行:
吉凶:
仓颉: NLOLL
四角: 7822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阜( ),表示与地形地势的高低上下有关,皆声。本义:台阶)

(2) 同本义

阶,陛也。字亦作堦。——《说文》

御史奏鸡鸣于阶下。——《尚书·大传》

浮堦乘虚。——何晏《景福殿赋》

三揖至于阶。——《荀子·乐论》

苔痕上阶绿。——唐· 刘禹锡《陋室铭》

庭阶寂寂。——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匍匐阶下。——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3) 又如:阶廊(台阶和走廊);阶檐(台阶与屋檐);阶陛(宫殿的台阶);阶除(台阶);阶墀(宫殿台阶)

(4) 梯子

捐阶。——《孟子》。注:“梯也。”

欲释阶而登天兮。——《楚辞·九章·惜诵》

(5) 又如:阶梯

(6) 官阶,官方的衔头

但以无阶朝廷。——《汉书·匡衡传》

文阶二十八阶,武阶二十一阶。——《新唐书·百官志》

(7) 又如:阶衔(官位;官衔);阶次(官位的等级);阶品(官吏的等级品位);阶封(官阶与封号)

(8) 缘由,途径

夫婚姻,祸福之阶也。——《国语·周语中》

(9) 又如:阶祸(引致祸患,祸患的缘由)

(10) 凭借

汉亡尺土之阶…五载而成帝业。——《汉书·异姓诸侯王表》

(11) 又如:阶缘(凭藉,攀附)

英文翻译

stairs, steps; rank, degree

方言集汇

◎ 粤语:gaai1
◎ 潮州话:gai1 goi1

宋本广韵

[ji]
部首: 332
笔画: 6
五笔: XEYY
五行:
吉凶:
仓颉: VMNHE
四角: 2714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糸( ),表示与线丝有关,及声。本义:丝的次第)

(2) 同本义

级,丝次弟也。——《说文》。段玉裁注:“本谓丝之次弟,故其字从系。引申为凡次弟之称。”

(3) 引申为等级,特指官阶爵位的品级

级,等也。——《广雅》

拾级聚足。——《礼记·曲礼》。注:“等也。”

级,阶次也。——《声类》

以别贵贱等级之度。——《礼记·月令》

百姓内粟千石,拜爵一级。——《史记·秦始皇本纪》

(4) 又如:超级(超过一般等级的);震级(地震等级);晋级(升到较高的等级);级差(等级之间的差距)

(5) 石阶

乃领宾者延之而上,分级而立。——《吕氏春秋》

澄源寻视其侧,得级。——《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其级七千有余。——清· 姚鼐《登泰山记》

(6) 又如:石级

(7) 形容词或副词用于比较中的一种形式或一组形式,以表示数量、质量或关系的特定强度或标准 。如:比较级;最高级

(8) 年级。如:同级生;留级;升级

量词

(1) 上或下石阶或楼梯时放脚的踏脚处 。如:十几级台阶

(2) 一系列层中的一层 。如:成斜坡的花园,一级一级陡峭地向水边倾斜;多级火箭

(3) 秦制,战争中斩敌首一,赐爵一级,称为首级。后以“级”为所斩之首的量词

凡斩首七千六百级。——《汉书·赵充国传》

(4) 又如:斩级万余

英文翻译

level, rank, class; grade

方言集汇

◎ 粤语:kap1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