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工

gòng gōng [ gong gong]
注音 ㄍㄨㄥˋ ㄍㄨㄥ

词语释义

古代传说中的天神﹐与颛顼争为帝﹐有头触不周山的故事。 古史传说人物。为尧臣﹐和歡兜﹑三苗﹑鲧并称为'四凶'﹐被流放于幽州。 古代官名。工官。本谓供百工之职﹐后为官名。 古代官名。汉代少府的属官。王莽时又改少府为'共工'。

词语解释

  1. 古代传说中的天神,与 颛顼 争为帝,有头触 不周山 的故事。

    《淮南子·墬形训》:“ 共工 ,景风之所生也。” 高诱 注:“ 共工 ,天神也。人面蛇身,离为景风。”《淮南子·天文训》:“昔者 共工 与 顓頊 争为帝,怒而触 不周 之山,天柱折,地维絶。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唐 杨炯 《少室山少姨庙碑》:“ 共工氏 触皇天之八柱。” 章炳麟 《国故论衡·原儒》:“ 女媧 销石, 共工 触柱。” 郭沫若 《女神·女神之再生》:“上古时代。 共工 与 颛顼 争帝之一日,晦冥。”有关 共工 的传说不尽相同。参阅《山海经·海外北经》及《大荒北经》、《史记》 司马贞 补《三皇本纪》。又, 屈原 《天问》 王逸 注, 共工 名为 康回 。

  2. 古史传说人物。为 尧 臣,和 驩兜 、 三苗 、 鲧 并称为“四凶”,被流放于 幽州 。

    《书·舜典》:“流 共工 于 幽洲 。” 银雀山 汉 墓竹简《孙膑兵法·见威王》:“昔者, 神戎 战 斧遂 ; 黄帝 战 蜀禄 ; 尧 伐 共工 。”

  3. 古代官名。工官。本谓供百工之职,后为官名。

    《书·舜典》:“帝曰:‘俞,咨 垂 ,汝共工。’” 孔 传:“共,谓供其职事。” 孔颖达 疏:“今命此人云:‘汝作共工。’明是帝谓此人堪供此职,非是呼此官名为共工也。”《史记·五帝本纪》:“ 舜 曰:‘谁能驯予工?’皆曰 垂 可。於是以 垂 为共工。” 裴駰 集解引 马融 曰:“为司空,共理百工之事。” 宋 王安石 《上仁宗皇帝言事书》:“先王知其如此,故知农者以为后稷,知工者以为共工。”

  4. 古代官名。

    汉 代少府的属官。 王莽 时又改少府为“共工”。《汉书·刘辅传》:“上乃徙繫 辅 共工狱,减死罪一等,论为鬼薪。终於家。” 颜师古 注:“少府之属官也,亦有詔狱。”《后汉书·宋弘传》:“ 弘 少而温顺,哀 平 閒作侍中, 王莽 时为共工。” 李贤 注:“ 王莽 改少府曰共工。”

引证解释

⒈ 古代传说中的天神,与颛顼争为帝,有头触不周山的故事。有关共工的传说不尽相同。参阅《山海经·海外北经》及《大荒北经》、《史记》司马贞补《三皇本纪》。又, 屈原《天问》王逸注, 共工名为康回。

《淮南子·墬形训》:“共工,景风之所生也。”
高诱注:“共工,天神也。人面蛇身,离为景风。”
《淮南子·天文训》:“昔者共工与顓頊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絶。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唐杨炯《少室山少姨庙碑》:“共工氏触皇天之八柱。”
章炳麟《国故论衡·原儒》:“女媧销石, 共工触柱。”
郭沫若《女神·女神之再生》:“上古时代。 共工与颛顼争帝之一日,晦冥。”

⒉ 古史传说人物。为尧臣,和驩兜、三苗、鲧并称为“四凶”,被流放于幽州。

《书·舜典》:“流共工于幽洲。”
银雀山汉墓竹简《孙膑兵法·见威王》:“昔者, 神戎战斧遂 ; 黄帝战蜀禄 ; 尧伐共工。”

⒊ 古代官名。工官。本谓供百工之职,后为官名。

《书·舜典》:“帝曰:‘俞,咨垂,汝共工。’”
孔传:“共,谓供其职事。”
孔颖达疏:“今命此人云:‘汝作共工。’明是帝谓此人堪供此职,非是呼此官名为共工也。”
《史记·五帝本纪》:“舜曰:‘谁能驯予工?’皆曰垂可。於是以垂为共工。”
裴駰集解引马融曰:“为司空,共理百工之事。”
宋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先王知其如此,故知农者以为后稷,知工者以为共工。”

⒋ 古代官名。 汉代少府的属官。 王莽时又改少府为“共工”。

《汉书·刘辅传》:“上乃徙繫辅共工狱,减死罪一等,论为鬼薪。终於家。”
颜师古注:“少府之属官也,亦有詔狱。”
《后汉书·宋弘传》:“弘少而温顺,哀平閒作侍中, 王莽时为共工。”
李贤注:“王莽改少府曰共工。”

共工的国语词典

神话传说中炎帝的后裔。相传与颛顼争天子失败,怒触不周山而导致天柱折,地维绝。见汉.王充《论衡.谈天》。又相传共工为水神。

共工的网络释义

共工 (神话人物)

  • 共工,为氏族名,又称共工氏。为中国古代神话中的水神,掌控洪水。在中国上古奇书《列子》中记载,传说共工素来与火神祝融不合,因“水火不相容”而发生惊天动地的大战,最后以共工失败而怒触不周山。另外还有一种说法,共工氏是轩辕裔黄帝王朝时代的部落名,把共工与驩兜、三苗、鲧列入四罪。
  • 共工的翻译

    英语: God of Water

    共工造句

    共工的话还没说完,就被九天玄女断然拒绝。
    政府采购、税收征管、公共资源转让、公共工程建设等权力集中的部门和岗位实行分事行权、分岗设权、分级授权,制定流程控制和定期轮岗制度,防止权力滥用。
    他的确削减了公共工程预算。
    断送古今惟岁月,昏昏腊酒又迎年。谁知羲仲寅宾日,已是共工缺陷天。桐待凤鸣心不死,泽因龙起腹难坚。寒灰自分终消歇,赖有诗兵斗火田。
    的神话,"九首人面蛇身而青"的相柳、以及九首食于九山霸九洲共工等神话形象。
    相传,共工氏有不才子,作恶多端,死于冬至这一天,死后变成疫鬼,继续残害百姓。
    张铭毫不客气地将两根共工之角如同流星赶月般先后打出,瞬息便是袭近那还在顽强逃跑的家伙。
    共工与颛顼争帝,怒触不周山,天地大变,大地上出现了数不清的的奇山异水。
    共工见他手持炼妖壶,倒也不敢造次,他也曾在女娲娘娘手下领教过此宝威力,深知此宝威能无穷,尤其落在鲲鹏这等神通之人手上,更是如虎添翼。
    共工败退不周山,刑天在白羊山积下冲天杀气,隐世的冰雪之地,黑暗无光的鬼域之境。
    在英国,公共工程的绩效管理一直建筑管理领域研究的重点。
    此外,《帝王世纪》以伏羲、神农、黄帝为三皇,《通鉴外纪》又以伏羲、神农、共工为三皇。
    共工氏是古史传说时期的著名部族之一,其事迹上及三皇,下至虞夏。
    我所要讨论的是将公共建设当做一种手段,用以“提供就业”,或者创造出社区用它法无法创造出来的新财富的那些公共工程。
    流共工于幽州,放允兜于崇山,窜三苗于三危,殛鲧于羽山,四罪而天下咸服。
    伏羲已经顾不得这数以万计的高维空间一同展开是什么后果了,反正也很难伤到他,而且又有西灵在旁,便狂奏伏羲琴全力协助东皇太一封堵共工。
    共工听二心腹之言,沉思片刻,想到以前由于自大,被女娲打败。
    身材魁梧,蜂腰猿背,肤色白皙,留着一缕山羊胡,张着一双绿豆眼的共工仿佛听到了什么好笑的事情,哈哈大笑起来。
    共工约集心怀不满的天神们,决心推翻帝颛顼的统治。
    一群乌合之众,岂是我共工的对手,你等且放马过来,新仇旧恨今日一并了之。

    汉字详情

    gòng,gōng [gong]
    部首: 201
    笔画: 6
    五笔: AWU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TC
    四角: 44801

    详细解释

    gōng

    动词

    (1) 供奉

    不共神祗。——《国语》

    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左传》

    (2) 恭敬。通“恭”

    共武之服。——《诗·小雅·六月》

    虔共尔位。——《诗·大雅·韩奕》

    公卑杞, 杞不共也。——《左传·僖公二十七年》

    共承嘉惠。——《史记·屈原贾生列传》。集解:“敬也。”

    (3) 又如:共命(敬从命令);共勤(恭谨勤劳);共承(恭敬地承奉);共奉(敬奉,供奉)

    (4) 供给;供应。通“供”

    共其羊牲。——《周礼·羊人》

    事之共给。——《国语·周语》

    不能共亿。——《左传·隐公十一年》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左传·僖公三十年》

    三辅长无共张繇役之劳。——《汉书·成帝纪》

    (5) 又如:共给(供给);共张(供应、置备);共待(备用);共具(用以摆设酒食的器具)

    (6) 供职;奉职

    卿等不必言,其各共乃事。——《续资治通鉴》

    (7) 姓。如:共华(春秋时人)

    名词

    (1) 古国名 。有两个。一个在今甘肃省泾川北,另一个在今河南省 辉县

    (2) 另见gòng

    gòng


    (1) (会意。从廿。本义:同)

    (2) 共享,共用或共有

    共,同也。——《说文》

    惟喜康共。——《书·盘庚》

    共帅时。——《礼记·内则》。注:“犹皆也。”

    共其德也。——《庄子·庚桑楚》。崔注:“壹也。”

    臣有所与与。——《列子·说符》。注:“同也。”

    仁义者,与天下共其所有而同其利者也。——《韩非子·外储说右上》

    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论语·公冶长》

    (3) 又如:共名(共有的名称);共少(共享少许东西,谓上下同甘苦);共主(共同崇奉的宗主);共害(共同承受祸患)

    (4) 通“拱”( gǒng)

    (5) 执持

    罔敷求先王,克共明刑。——《诗·大雅·抑》

    (6) 抱拳,拱手

    子路共之,三嗅而作。——《论语·乡党》

    (7) 又如:退共(退后并抱拳的礼节);共手(拱手)

    (8) 环绕

    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为政》

    受命而海内顺之,犹众星之共北辰。——《春秋繁露·观德》

    (9) 通“供”( gòng)

    (10) 奉献

    靖共尔位,好是正直。——《诗·小雅·小明》

    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左传·僖公四年》

    (11) 又如:共贡(奉献贡物)

    (12) 供给

    布粟之绝则委之,币帛不足则 共之。——《墨子·非攻下》

    居处俭节,禄赐以共九族乡党。——《汉书·循吏传》

    (13) 又如:共羊(供给羊只);共费(供给经费)

    (14) 通“恭”( gōng)。恭敬。有礼貌

    公卑 杞, 杞不共也。——《左传·僖公二十七年》

    共承嘉惠兮,俟罪长沙。——《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15) 又如:共己(自敬)

    (16) 〈形〉 相同,一样

    夏曰校, 殷曰序, 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孟子·滕文公上》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南朝梁· 吴均《与朱元思书》

    副词

    (1) 一同,一起

    苏黄共阅一卷。—— 明· 魏学洢《核舟记》

    (2) 又如:共车(同乘一车);共权(共同掌权);共饷(共同享受);共奖(共同奖掖扶助)

    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乐府诗集·陌上桑》

    今为君计,莫若遣腹心自结于东,以共济世业。——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3) 总共;共计

    对联、题名并篆刻文,为字共三十有四。——明· 魏学洢《核舟记》

    前后共吃了十五碗。——《水浒传》

    (4) 又如:合共;拢共;统共;一共

    名词

    (1) 共产党的简称 。如:国共和谈;中共

    (2) 通“宫”( gōng)。宫刑。古代破坏生殖机能的酷刑。又称腐刑,为五刑之一

    治古无肉刑,而有象刑,墨黥;慅婴;共,艾毕;菲,对屦;杀,赭衣而不纯。——《荀子·正论》

    介词

    表示涉及的对象,相当于“跟”、“同”

    秋水共长天一色。——唐· 王勃《滕王阁序》

    即游亦尚有几许心中言要与知闻,共汝筹画也。——清· 袁枚《祭妹文》


    (1) 和,与

    那里去辨甚么真共假?——《朝天子·咏喇叭》

    (2) 另见 gōng

    英文翻译

    together with, all, total; to share

    方言集汇

    ◎ 粤语:gung1 gung6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kiung5 giung3 [梅县腔] kiung5 [客语拼音字汇] kiung4 [客英字典] kiung5 giung1 giung3 [宝安腔] kiung3 [海陆丰腔] kiung6 giung3 [东莞腔] kiung3 [沙头角腔] kiung5 [陆丰腔] kiung6
    ◎ 潮州话:gang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三鍾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九容平聲開口三等kĭwoŋkyung/kivng
    gōng [gong]
    部首: 311
    笔画: 3
    五笔: AAAA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MLM
    四角: 10102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工具形。“工”、“巨”(矩)古同字,有“规矩”,即持有工具。本义:工匠的曲尺)

    (2) 同本义

    工,巧饰也,象人有规榘也。——《说文》

    许君谓工象人有规榘,说颇难通,以巧饰训工,殆非朔义。以愚观之,工盖器物之名也。知者:《工部》巨下云:“规巨也,从工,象手持之。”按:工为器物,故人能以手持之,若工第为巧饰,安能手持乎…以字形考之,工象曲尺之形,盖即曲尺也。—— 杨树达《积微居小学述林》

    (3) 工匠;工人。古代对从事各种技艺的劳动者的总称;现代为工人和工人阶级的总称

    凡攻木之工七。——《考工记·总目》

    五日工事之式。——《周礼·天官·大宰》

    百工居肆以成其事。——《论语·子张》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唐· 韩愈《师说》

    得赵人 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战国策·赵策》

    (4) 又如:矿工;临时工;工农联盟;工民(古代从事工艺的人)

    (5) 古代特指乐官或乐人

    乐工罗程者,善弹琵琶,为第一,能变易新声。…他工辈以程艺天下无双,欲以动上意。—— 宋· 王谠《唐语林·雅量》

    (6) 又如:工师(乐师);工瞽(古代乐官)

    (7) 古代特指女工 。如:工容(女工和容貌);工德(指妇工)

    (8) 官吏;职事

    论百工,审时事,辨功苦,尚完剩,便备用,使雕琢文来不敢专造于家,工师之事也。——《荀子·王制》

    (9) 又如:工部大堂(工部尚书。大堂:明清时对中央各院、部、司长官的恭维称谓);工正(古官名。主管工艺之事);工师(古代官名。掌管百工);工官(周礼官名。属冬宫。汉代时负责工艺、器械、武器制造等);工尹(官名。掌管百工及官营手工业)

    (10) 工夫;技术 。如:工细楼台(工笔细画的楼台);工伎(技艺方术);工用(技艺和使用);工架(戏曲演员表演时的身段和姿势);做工;唱工

    (11) 工地;工作场所 。如:工地;工棚

    (12) 工程 。如:工功(工程);工要(工程重要之处);竣工

    (13) 工业 。如:工商业;工业品;工机(古时指纺织业)

    (14) 工作;生产劳动 。如:做工;上工;工食(工钱;伙食费);工顾钱(雇佣人所付的工钱);工银(工薪,工金,工钱,工资。均为工作、劳动的报酬)

    (15) 工作量 。如:工时

    (16) 工日,一人一个正常工作日的劳动量,由一个假设的平均人日构成的一种单位 。如:这项工程需两千个工

    (17) 用于人的姓氏后作为“工程师”的简称 。如:张工,李工

    (18) 传统乐谱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3”。 。如:工尺谱

    (19) 通“功”

    (20) 劳绩,功绩

    凡师不工则助牵王车。——《周礼·春官》

    (21) 又如:天工(很大的功劳)

    (22) 成效

    此言多资之易为工也。——《韩非子·五蠹》

    形容词

    (1) 精巧,精致

    子云相如,同工异曲。—— 韩愈《进学解》

    此非兵力之精,非计之工也。——《战国策·魏策》

    耻其技之不若,而去数千里,为卒三年,倘三年犹不得,既犹不归尔。其志如此,技之工又须问邪?——明· 侯方域《马伶传》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宋· 姜夔《扬州慢》

    (2) 又如: 工奇(精巧奇特);工捷(精熟敏捷);工楷(工整的楷书);工绮(精致华丽)

    动词

    (1) 擅长;善于

    工文学者非所用。——《韩非子·五蠹》

    新人工织缣,故人工织素。——《乐府诗集·上山采蘼芜》

    宋, 怀庆青华镇人,工技击。—— 明· 魏禧《大铁椎传》

    善画者多工书而能诗。——蔡元培《图画》

    (2) 又如:工于心计;工于书画

    英文翻译

    labor, work; worker, laborer

    方言集汇

    ◎ 粤语:gung1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gung1 [客英字典] gung1 [海陆丰腔] gung1 [梅县腔] gung1 [陆丰腔] gung1 [客语拼音字汇] gung1 [沙头角腔] gung1 [宝安腔] gung1
    ◎ 潮州话:gang1(kang) ,gong1(kong)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一東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古紅東一平聲開口一等kuŋku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