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蕃

liù fān [ liu fan]
注音 ㄌ一ㄡˋ ㄈㄢ

词语释义

唐时对北方少数民族的总称。

词语解释

  1. 唐 时对北方少数民族的总称。

    唐 王建 《元日早朝》诗:“六蕃陪位次,衣服各异形。”《敦煌曲子词·望江南》:“ 燉煌 悬(郡)四面六蕃围,生灵苦屈青天见。”《新五代史·义儿传·李存信》:“ 存信 少善骑射,能四夷语,通六蕃书。”

引证解释

⒈ 唐时对北方少数民族的总称。

唐王建《元日早朝》诗:“六蕃陪位次,衣服各异形。”
《敦煌曲子词·望江南》:“燉煌悬(郡)四面六蕃围,生灵苦屈青天见。”
《新五代史·义儿传·李存信》:“存信少善骑射,能四夷语,通六蕃书。”

六蕃的网络释义

六蕃

  • 六蕃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liù fān,意思是唐时对北方少数民族的总称。
  • 汉字详情

    liù [liu]
    部首: 225
    笔画: 4
    五笔: UYG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YC
    四角: 00800

    详细解释

    数词

    (1) 五加一的和

    人道以六制。——《管子·五行》

    六日不詹。——《诗·小雅·采绿》

    六主律。——《易·本命》

    夫六中色也。——《国语·周语》

    六王毕,四海一。——杜牧《阿房宫赋》

    (2) 又如:六礼(中国古代婚姻需备的六种礼节: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味(指苦、酸、甘、辛、咸、淡等六种滋味);六料(原指稻、黍、稷、粱、麦、菽六谷,后为各种谷物的泛称);六儿(僮仆的泛称);六丁六甲(道教称供天帝役使的阴神为六丁,阳神为六甲);六街三市(泛称众多街市);六曹(指功曹、仓曹、户曹、兵曹、法曹、士曹)

    (3) 《易》卦之阴爻称为六

    易之数,阴变于六,正于八,从入,从八。——《说文》

    (4) 又如:初六(由下而上的第一个阴爻);上六(最上一个即第六个阴爻);六爻(爻,是构成《易》卦的基本符号。每三爻会成一卦。两卦即是六爻);六出(雪花。因呈六角形)

    (5) 六次

    六黜清能,六进否劣。——《晋书·杜预传》

    名词

    (1) 工尺谱记音符号之一,表示音阶上的一级

    其黄钟清用“六”字。——《宋史》

    (2) 古国名 。周封皋陶的后代在六。在今安徽省六安县北

    楚人灭 六。——《左传·文五年》

    (3) 姓

    英文翻译

    number six

    方言集汇

    ◎ 粤语:luk6
    ◎ 客家话:[海陆丰腔] liuk7 [宝安腔] luk7 [沙头角腔] luk7 [客语拼音字汇] liug5 lug5 [梅县腔] liuk7 [东莞腔] luk7 [客英字典] liuk7 [台湾四县腔] liuk7 [陆丰腔] liuk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一屋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力竹屋三入聲開口三等lĭukliuk
    fān,fán,bō [fan,fan,bo]
    部首: 301
    笔画: 15
    五笔: ATOL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女性
    仓颉: THDW
    四角: 44609

    详细解释

    (1) ——吐蕃( Tǔbō) 我国古代少数民族

    (2) 另见 fān;fán

    fān

    名,动词

    (1) 通“藩”

    (2) 篱落;屏障

    四国于蕃,四方于宣。——《诗·大雅·崧高》

    夫蕃篱之鶠,岂能与之料天地之高哉?——宋玉《对楚王问》

    (3) 又如:蕃蔽(屏障);蕃篱(篱笆。引申为屏障)

    (4) 藩屏;捍卫

    故封建亲戚以蕃屏周。——《国语·楚语下》

    (5) 又如:蕃杆(藩屏;护卫);蕃辅(捍卫辅助);蕃宣(本指藩篱与垣墙。引申为藩屏护卫);蕃卫(捍卫)

    (6) 封建王朝分封的侯国 。如:蕃王(封建王朝分封的侯王;蕃岳古代对诸侯王的代称)

    (7) 颊侧

    蕃者,颊侧也。——《灵枢经》。张志聪注:“蕃蔽在外。”

    (8) 通“番”

    (9) 周代谓九州之外的夷服、镇服、蕃服。后用以泛指域外或外族。如:蕃人(我国古代对外族或异国人的泛称);蕃舶(海外入境的船舶);蕃国(周代指夷服、镇服、蕃服。建于九州以外的国家)

    (10) 轮流更替。如:蕃匠(即番匠。唐代轮班到官府工场服役的工匠);蕃变(变迁;变化)

    (11) 另见 fán

    fán

    形容词

    (1) 同本义

    蕃,草茂也。——《说文》

    蕃衍盈升。——《诗·唐风·椒聊》

    庶草蕃庑。——《书·洪范》。传:“滋也。”

    繁启蕃长于春夏,畜积收藏于秋冬。——《荀子·天论》

    客莆田徐生为予三致其种,种之,生且蕃。—— 徐光启《甘薯疏序》

    (2) 又如:蕃茂(草木繁盛);蕃茏(草木繁盛);蕃华(盛开的花。比喻青春年华)

    (3) 众多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宋· 周敦颐《爱莲说》

    (4) 又如:蕃多(繁多);蕃庶(众多);蕃祉(多福,福泽深厚)

    (5) 通“繁”。盛 。如:蕃盛(繁荣昌盛);蕃庶(繁荣富庶)

    (6) 通“皤”。白色

    周人黄马蕃鬣。——《礼记·明堂位》

    (7) 又如:蕃马(白马);蕃发(白发)

    动词

    (1) 繁殖;增长

    以蕃鸟兽。——《周礼·大司徒》

    其生不蕃。——《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蕃货长财,以佐助边费。——桓宽《盐铁论》

    (2) 又如:蕃孕(蕃衍孳息,生息孕育);蕃育(孳生长育);蕃息(繁盛生长)

    (3) 另见 fān

    英文翻译

    foreign things

    方言集汇

    ◎ 粤语:faan4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fan1 [海陆丰腔] fan1 pan1 [客英字典] fan1 [台湾四县腔] fan1 pan1 [宝安腔] fan1 | bi1 [梅县腔] fan2 fan1 [陆丰腔] fan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二十二元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附袁元合平聲合口三等bʰĭwɐnbyan/bvan